中华妇产科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华妇产科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 11-2141/R 国内刊号
  • 0529-567X 国际刊号
  • 2.7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华妇产科是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3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华妇产科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述评、论著、论著摘要、综述、讲座、会议纪要、技术交流、国际学术动态

中华妇产科 2007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华妇产科杂志述评
应重视妇科肿瘤临床中的病理问题217-218

摘要: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病理学在现代妇科肿瘤临床诊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一方面,及时准确的病理学诊断为临床规范化治疗提供了有力证据,提高了医疗质量;另一方面,新的病理检测技术的应用,不但提高了肿瘤病理诊断的准确性,更重要的是使病理诊断不再仅仅囿于形态学的视野,而是逐渐深入到遗传学、基因分子生物学水平去探究肿瘤的发生、发展和生物学行为变化规律,更好地解释肿瘤的预后转归,并进一步指导临床干预措施的制定。而且,妇科肿瘤临床的发展使临床医生除了对病理学日益增长的依赖和要求外,也不断产生和提出新的问题,需要病理和临床医生共同面对解决。有关妇科肿瘤癌前病变和交界性肿瘤的探讨仍然是当前聚焦的热点之一。

中华妇产科杂志妇科肿瘤与病理
子宫上皮及间叶混合性肿瘤102例临床病理分析219-221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上皮及间叶混合性肿瘤(MM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择符合WHO组织学分类中关于子宫MMT诊断标准的患者共102例,包括良性MMT77例(其中复发性患者9例)、恶性MMT25例(其中高度恶性7例),对其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临床表现:良性MMT多以发现宫腔或宫颈赘生物为主诉,部分伴有月经改变或绝经后阴道出血,临床上常常误诊为黏膜下平滑肌瘤;低度恶性MMT与良性MMT症状相似,临床上常不能分辨;高度恶性MMT表现为持续阴道出血或流液、下腹疼痛、子宫肿块等,B超、cT提示有肌层浸润。(2)病理检查:①大体观:良性MMT表现为外生性赘生物,蒂部较宽,与基底组织层延续或有一定分界;低度恶性MMT肉眼不能分辨;高度恶性MMT与癌和肉瘤相似。②镜下观:肿瘤由上皮及间叶成分混合组成,分别根据其不同良、恶性成分的组合命名。(3)复发性MMT的临床病理特点:复发性腺纤维瘤具有良性组织形态、临床局部复发的特点,复发时间为3个月~8年,组织学表现与腺肉瘤难以鉴别。结论符合WHO组织学诊断标准的MMT并不少见,鉴别诊断要结合多因素全面分析。复发性腺纤维瘤可能具有交界性肿瘤的特征。

生殖系统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检测222-226

摘要:目的观察生殖系统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表现及免疫表型,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女性生殖系统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按WHO(2001年)关于淋巴造血组织肿瘤的分类标准进行病理类型的分类,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原位杂交及PCR技术分别检测其免疫表型、EB病毒感染及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重排。采用Cox回归模型对生殖系统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预后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原发灶部位:卵巢24例,子宫内膜3例,宫颈10例,阴道2例,外阴4例;(2)临床分期:Ⅰ期12例,Ⅱ期9例,Ⅲ期22例;(3)病理类型:经病理活检、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及PCR技术检测结果显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37例(86%),伯基特淋巴瘤和非特指外周T细胞淋巴瘤各3例;(4)预后分析:乳酸脱氢酶水平增高、临床Ⅲ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及单纯手术治疗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乳酸脱氢酶水平正常、临床Ⅰ和Ⅱ期、伯基特淋巴瘤和非特指外周T细胞淋巴瘤、手术+化疗和手术+放化疗者(P〈0.05)。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乳酸脱氢酶水平、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及治疗方案均为影响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病理活检、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及PCR技术检测对生殖系统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作用。乳酸脱氢酶水平、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及治疗方案均为女性生殖系统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独立预后因素。

卵巢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细胞周期素D1和p53蛋白表达的研究227-232

摘要:目的研究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和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和p53蛋白表达的情况,探讨卵巢癌和交界性上皮性肿瘤在发病机制上的联系。方法分析45例卵巢癌(卵巢癌组)和54例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交界性肿瘤组)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组织中cyclin D1、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1)临床病理特征:①年龄:交界性肿瘤组平均年龄为42.5岁(14~82岁),中位数年龄41岁;卵巢癌组平均年龄为53.5岁(26~80岁),中位数年龄51岁。②分期:按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标准,交界性肿瘤组Ⅰ期48例、Ⅱ期3例、Ⅲ期3例;卵巢癌组Ⅰ期6例、Ⅱ期8例、Ⅲ期26例、Ⅳ期5例。③病理类型:交界性肿瘤组以黏液型为主[占56%(30/54)],其次为浆液型[其中普通型11例,微乳头型5例;占30%(16/54)];卵巢癌组以浆液型(其中低度恶性19例,高度恶性3例)为主[占49%(22/45)]。④病理分化程度:卵巢癌组高分化5例,中分化17例,低分化或未分化23例。⑤预后:交界性肿瘤组5年生存率为98%,卵巢癌组为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2)cyclin D1和p53蛋白的表达及其与卵巢癌和交界性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卵巢癌组cyclin D1和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14/45)和56%(25/45),p53蛋白表达强度与病理分化程度呈正相关(r=0.320,P=0.032);交界性肿瘤组cyclin D1和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37/54)和6%(3/54)。其中,普通型浆液性交界性肿瘤与高度恶性浆液性癌比较(两者cyclin D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和26%,p53蛋白分别为0和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而微乳头型浆液性交界性肿瘤与低度�

中华妇产科杂志消息
消息232-232

中华妇产科杂志临床研究
胎心率短期变异的临床意义及其与围产儿结局的关系233-235

摘要:目的探讨胎心率短期变异(short-term variation,SW)的临床意义及其与围产儿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产科分娩的孕妇338例,常规进行无应力试验和声振刺激试验,并进行STV与无应力试验及长期变异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其中STV≤2.9ms者8例、3.0~3.9ms者90例、4.0~4.9ms者90例共188例为研究组,STV≥5.0ms者15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STV≤2.9ms和STV为3.0~3.9ms的孕妇不良围产儿结局分别为8/8和54.4%(49/90),羊水过少分别为7/8和52.2%(47/90),脐带异常分别为8/8和53.3%(48/90),明显高于STV为4.0~4.9ms的32.2%(29/90)、16.7%(15/90)、20.0%(18/90)和对照组的25.3%(38/150)、10.0%(15/150)、11.3%(17/150),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1)。无应力试验和长期变异基线0型发生率在STV≤2.9ms者和3.0~3.9ms者分别为8/8、88.9%(80/90)、8/8、91.1%(82/90),明显高于洲为4.0~4.9ms者和对照组的64.4%(58/90)、31.1%(28/90)、66.7%(60/90)和21.3%(32/90),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STV与声振刺激试验后的无应力试验结果及长期变异有良好的相关性;STV〈4.0ms与胎儿缺氧等不良围产儿结局有关。

中华妇产科杂志消息
全国产科、妇科主任诊疗技术高研班即将举办235-235

中华妇产科杂志临床研究
B超检查胎儿肾脏回声增强的临床意义236-238

摘要:目的探讨B超检查胎儿肾脏回声增强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1例产前B超发现胎儿肾脏回声增强的患者,征求本人意见,对选择引产放弃胎儿者(12例)行引产后患儿尸体解剖;对选择继续妊娠者(19例)定期随访。分娩时取胎儿脐带血进行胎儿染色体分析。结果(1)31例中6例胎儿同时合并其他脏器异常,3例胎儿合并染色体异常,2例患者具有家族史。(2)12例选择终止妊娠者中,10例伴羊水过少;B超检查胎儿肾脏回声增强的原因分别为婴儿型多囊肾10例、成人型多囊肾1例和多囊性肾发育不良1例。(3)19例选择继续妊娠者中,2例羊水过少患儿于新生儿期死亡,病理解剖结果为婴儿型多囊肾;3例患儿分别在出生后1岁内死亡,病理诊断分别为婴儿型多囊肾或多囊性肾发育不良;1例患儿在出生后26个月出现高血压症状,肾功能异常,诊断为婴儿型多囊肾;4例患儿出生后B超检查肾脏回声转为正常;9例肾脏B超表现与产前检查相同,但目前没有任何临床症状。结论(1)胎儿期肾脏B超回声增强的原因多为婴儿型多囊肾、肾发育不良和非特异性肾病,也有部分为正常肾脏变异。(2)羊水量是判断胎儿预后的关键指标之一,当胎儿期肾脏回声增强伴羊水过少时提示胎儿预后不良。(3)当发现肾脏B超回声增强时,应仔细询问家族史,并对胎儿父母肾脏及胎儿其他部位进行详细检查,必要时建议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皮质醇和硫酸脱氢表雄酮在早产发动中的作用239-243

摘要:目的探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皮质醇、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在早产发动中的作用。方法用原位杂交法检测早产阴道分娩产妇26例(早产组)、足月临产阴道分娩产妇29例(足月临产组)、足月未临产剖宫产产妇25例(足月未临产组)胎盘、胎膜组织中CRH mRNA的分布与表达,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组产妇分娩的新生儿脐静脉血CRH,脐动脉血DHEA-S及皮质醇的含量。结果(1)各组产妇胎盘、胎膜组织中均可见CRH mRNA表达。(2)CRH mRNA在胎盘组织中表达的阳性指数:早产组为5.5±1.4,足月临产组为5.4±1.5,均高于足月未临产组的2.7±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RHmRNA在胎膜组织中表达的阳性指数:早产组为5.4±1.7,足月临产组为5.4±1.4,足月未临产组为2.0±1.4,早产组、足月临产组与足月未临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CRH mRNA在胎盘及胎膜中表达的阳性指数早产组与足月临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产妇CRH mRNA在胎盘与胎膜组织中的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早产组和足月临产组新生儿脐静脉血CRH含量分别为(7.8±3.3)、(7.7±4.1)ng/L,脐动脉血DHEA-S含量分别为(514±295)、(483±207)μg/L,均高于足月未临产组的(4.8±2.4)ng/L、(360±80)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早产组与足月临产组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组脐静脉血CRH含量与胎盘、胎膜组织中CRH mRNA的表达均呈正相关关系(r=0.935、0.853,P〈0.01),足月临产组脐静脉血CRH含量与胎盘、胎膜组织中CRH mRNA的表达也呈正相关关系(r=0.902、0.825,P〈0.01)。(4)早产组新生儿脐动脉血皮质醇含量为(246±117)μg/L,明显高于足月�

子痫前期患者母-胎界面子宫自然杀伤细胞免疫表型及辅助性T淋巴细胞1、2免疫状态的研究244-248

摘要:目的探讨母.胎界面子宫自然杀伤细胞免疫表型及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2免疫状态的变化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于剖宫产时采集20例子痫前期患者(子痫前期组)及11例正常妊娠妇女(正常对照组)的子宫底蜕膜组织,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两组产妇底蜕膜组织中子宫自然杀伤细胞亚群,子宫自然杀伤细胞表面受体CD69、CD94及Th1/Th2免疫状态。结果(1)子痫前期组底蜕膜组织中子宫自然杀伤细胞CD56^bright CD16^-亚群及CD56^dim CD16^+亚群的含量分别为(17.3±11.1)%及(16.3±8.7)%,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7.9±16.8)%及(16.2±8.8)%,两组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子痫前期组底蜕膜组织中子宫自然杀伤细胞CD56^+CD69^+及CD56^+CD94^+的含量分别为(37.9±18.9)%及(34.9±15.2)%,正常对照组分别为(36.8±19.7)%及(32.7±16.2)%,两组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子痫前期组CD56^+CD69^+/CD56^+CD94^+值为1.1±0.2,正常对照组为1.2±0.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子痫前期组底蜕膜组织中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Tc)2型细胞含量为(3.0±1.0)%,正常对照组为(4.3±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子痫前期组Tc1/Tc2值为17.8±3.4,正常对照组为11.8±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子痫前期组Th1/Th2值15.1±2.4,正常对照组为13.2±3.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底蜕膜组织中母-胎界面的子宫自然杀伤细胞免疫表型无明显变化;但Tc1/Tc2值向Tcl偏移,使得母-胎界面Th1/Th2免疫状态向Th1型免疫偏移,这一现象可能与子痫前期发病有关。

中华妇产科杂志消息
消息248-248

中华妇产科杂志临床研究
胰岛素受体底物1表达及其酪氨酸磷酸化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关系249-252

摘要:目的探讨骨骼肌组织中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表达及其酪氨酸磷酸化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采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及免疫沉淀法检测22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期糖尿病组)、22例正常妊娠妇女(正常妊娠组)及13例正常非孕妇女(正常非孕组)骨骼肌组织中IRS-1蛋白表达水平及其酪氨酸磷酸化程度;采用放射免疫法及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各组妇女空腹胰岛素(FINS)及空腹血糖(FPG)水平,并采用稳态模型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1)妊娠期糖尿病组FPG、FINS、HOMA—IR分别为(5.6±0.8)mmol/L、(15.4±5.1)mU/L、1.2±0.5,正常妊娠组分别为(4.4±0.5)mmol/L、(10.6±3.1)mU/L、0.8±0.3,两组间各指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非孕组FINS、HOMA—IR分别为(7.6±2.3)mU/L、0.5±0.3,分别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妊娠期糖尿病组IRS.1蛋白表达水平为0.64±0.11,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的0.81±0.13,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非孕组IRS-1蛋白表达水平为0.83±0.12,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妊娠期糖尿病组基础及胰岛素刺激后的IRS-1酪氨酸磷酸化程度分别为0.35±0.12及0.48±0.14,均低于正常妊娠组的0.38±0.13及0.66±0.12,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妊娠组胰岛素刺激后的IRS.1酪氨酸磷酸化程度明显低于正常非孕组的0.85±0.09(P〈0.01)。(4)妊娠期糖尿病组IRS-1蛋白表达水平和胰岛素刺激后的酪氨酸磷酸化程度与HOMA-IR呈明显负相关(r=-0.613,-0.632;P〈0.01);正常妊娠组胰岛素刺激后酪氨酸磷酸化程度与HOMA—IR呈

体内成熟与体外成熟的卵母细胞纺锤体位置及其与胚胎发育的关系253-256

摘要:目的研究体内成熟与体外成熟卵母细胞的纺锤体位置及其与胚胎发育的关系。方法对134个体内成熟卵母细胞在卵母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法(ICSI)操作时用纺锤体实时观察仪进行纺锤体位置的观察,体内成熟卵母细胞来自单纯因男性不育而进行ICSI治疗的患者15例(体内成熟组)。另外对45个体外成熟的卵母细胞观察纺锤体位置,体外成熟卵母细胞来自因多囊卵巢综合征致不孕而进行治疗的患者5例(体外成熟组)。纺锤体的位置按照其与第一极体之间的角度不同分为Ⅰ、Ⅱ、Ⅲ、Ⅳ和Ⅴ级。并观察两组成熟卵母细胞的受精及其胚胎发育情况。结果体内成熟组和体外成熟组患者的卵母细胞中可观察到纺锤体的分别占83.6%(112/134)和82.2%(37/45)。体内成熟组患者卵母细胞纺锤体的位置Ⅰ、Ⅱ、Ⅲ、Ⅳ和Ⅴ级分别为22.4%、55.2%、3.O%、3.O%、16.4%,体外成熟组则分别为17.8%、51.1%、8.9%、4.4%、17.8%,两组各级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体内成熟组卵母细胞中,纺锤体离第一极体较近(Ⅰ级)者受精率较高(93.3%),显著高于其他各级(分别为73.0%、2/4、1/4、63.6%,P〈0.05)。结论体内成熟与体外成熟卵母细胞间纺锤体位置未见显著差异;纺锤体的位置与卵母细胞受精率有一定相关性。

中华妇产科杂志会议征文
会议征文256-256

中华妇产科杂志短篇论著
妊娠合并上尿路结石伴肾积水患者行输尿管双J管治疗的临床观察257-258

摘要:由于妊娠期的特殊性以及考虑对胎儿的影响,妊娠合并上尿路结石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相对受限,尤其对伴有明显肾积水的患者在治疗上更为棘手。我院自2000年6月始对妊娠合并上尿路结石伴严重肾积水患者,在膀胱镜下置入输尿管双J管治疗取得了明显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胎儿动脉导管水平面和矢状面测量方法比较259-259

摘要:胎儿期血液循环相对于正常儿童及成人的血液循环具有一定特殊性,主要是由于胎儿肺不张引起肺循环高阻,表现为卵圆孔、动脉导管呈开放状态,在脐静脉与下腔静脉之间有静脉导管相连,以满足胎儿血液通过胎盘与母体血液之间进行有效物质交换的需要,其中胎儿动脉导管在胎儿循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开放的动脉导管使80%以上的肺动脉血液进入到降主动脉,最终通过脐动脉经胎盘完成胎儿血液与母体血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本研究通过比较胎儿水平面和矢状面动脉导管血流测量方法,以探讨动脉导管水平面血流测量的方法替代传统矢状面测量方法的可行性。

瘦素拮抗缺氧诱导胎肺Ⅱ型上皮细胞凋亡及其机制260-261

摘要:瘦素(1eptin)是ob基因编码的一种蛋白质类激素,与胎儿生长发育关系密切。最近,发现瘦素可以促进胎儿肺发育,但其机制不明。有报道认为,瘦素促胎肺发育的作用可能与瘦素增强细胞分裂蛋白激酶活性和促进气管上皮细胞增殖有关。也有研究证实,瘦素可以调节大鼠肺Ⅱ型上皮细胞(AECⅡ)的分化。而瘦素是否能够通过阻止AECⅡ凋亡来改善肺发育尚未见相关文献报道。为此,本研究建立了缺氧诱导胎肺AECⅡ凋亡模型,并观察瘦素对AECⅡ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旨在从细胞水平上探讨瘦素促进胎肺成熟的可能机制。

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Rho相关卷曲螺旋形成蛋白激酶Ⅱ的表达262-263

摘要:子痫前期是一种复杂的多器官疾病,是引起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然而,子痫前期在孕妇分娩后自行痊愈这一事实表明,胎盘在子痫前期发病中有重要作用。Rho相关卷曲螺旋形成蛋白激酶(Rock)属于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成员,有RockⅠ和RockⅡ两种亚型,与平滑肌收缩、细胞的迁移和轴突的生长等细胞活动有关。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RhoA-Rock通路在许多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系统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痉挛等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推测Rock与子痫前期的发生可能有一定关系,本研究通过检测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的RockⅡ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探讨RockⅡ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