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妇产科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华妇产科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 11-2141/R 国内刊号
  • 0529-567X 国际刊号
  • 2.7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华妇产科是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3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华妇产科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述评、论著、论著摘要、综述、讲座、会议纪要、技术交流、国际学术动态

中华妇产科 2006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华妇产科杂志重要报道
玻璃化冷冻成熟卵母细胞经解冻精液单精子注射受精并胚胎冻融及移植妊娠成功217-218

摘要:冷冻精子及胚胎技术,在国内外生殖医学中心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卵母细胞冷冻,尤其是快速冷冻,近年来才在国内外开展.冷冻精子、冷冻卵母细胞、冷冻胚胎(即“三冻”)技术用于1例患者最终成功妊娠并分娩活婴,于2004年为意大利首次报道.本文报道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应用“三冻”技术,成功获得世界第2例、我国第1例“三冻”婴儿,反映了我国目前在辅助生育技术方面的发展,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平.当然,卵母细胞冷冻技术仍需进一步完善,对出生的婴儿还应随访.同时,应强调必须遵守相应的法规和伦理.

中华妇产科杂志读者·作者·编者
《中华妇产科杂志》电子信箱和电子版网址218-218

中华妇产科杂志述评
妇科恶性肿瘤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应注意的几个问题219-221

摘要:  随着医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医学治疗模式的转变,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治疗年轻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同时,要考虑到患者的生育情况,若有可能,应采取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方法,这是当前妇科肿瘤治疗中必须面对的问题.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是个新的治疗理念,在很多方面并没有达成共识,甚至还存有争论.很多治疗方法也并不十分完善,还处在临床研究阶段,期待着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来指导和支持.因此,正确理解妇科恶性肿瘤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内涵,掌握治疗方法和技术,严格治疗的适应证,及时处理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是保证妇科恶性肿瘤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能循序渐进、健康发展的关键.另外,在治疗前一定要向患者和家属交代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利弊,争取得到他们的理解、支持和配合,避免发生更多的医疗纠纷.

中华妇产科杂志会议征文
第二届全国多囊卵巢综合征及其相关疾病诊治新进展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221-221

中华妇产科杂志恶性肿瘤保留女性功能的治疗
腹腔镜阴式广泛性子宫颈切除术治疗早期子宫颈癌的临床分析222-225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阴式广泛性子宫颈切除术(LVRT)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手术指征和高危患者的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05年11月2年间,16例早期宫颈癌患者进行LVRT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患者平均年龄为29岁(26~34岁),11例未生育,4例已有子女,但所有患者均要求保留生育功能.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为2例Ⅰa2期,13例Ⅰb1期和1例Ⅰb2期;15例鳞癌,1例腺鳞癌.手术的平均时间3.20 h,平均出血量320 ml.16例患者中无泌尿道、肠道损伤和术中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诊时间13个月,1例复发,复发率为6%.无患者在治疗后的随诊期内妊娠.结论对早期宫颈癌患者施行以LVRT为主的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是可行的.

改良的腹式广泛性子宫颈切除术治疗早期子宫颈癌的临床观察226-228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的腹式广泛性宫颈切除术在早期宫颈癌手术治疗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2年10月至2004年9月,对13例Ⅰ期宫颈癌患者,施行腹式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快速冰冻病理检查证实无淋巴结转移后,行改良的腹式广泛性宫颈切除术,保留子宫体,并保持子宫动静脉的完整性.术后随访,观察其复发情况,对其中要求生育者随访其生育情况.结果 13例患者均成功地施行了改良的腹式广泛性宫颈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158 min(135~18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20 ml(100~180 ml).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时间9.7 d.随访1~24个月,无一例复发;5例有生育要求者中3例已成功妊娠,1例孕34周早产,另1例现孕16周,第3例现孕8周,妊娠经过良好.结论改良的腹式广泛性宫颈切除术安全、可行,对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早期宫颈癌患者更适宜.

子宫颈癌患者卵巢腹腔内移位术后卵巢功能的评价229-232

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行卵巢腹腔内移位术后卵巢的功能.方法收集1999年9月-2004年1月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收治的28例手术治疗同时行卵巢腹腔内移位术的绝经前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定期随访患者的围绝经期症状,并测定外周血血清雌二醇、卵泡刺激素(FSH)水平,B超测定移位卵巢的位置及大小,将随访结果与临床特征进行比较.结果 (1)单侧及双侧卵巢移位术与围绝经期症状的关系:行双侧卵巢移位术患者14例,平均随访17.4个月,6例(43%)出现围绝经期症状;单侧卵巢移位术14例(右侧4例,左侧10例),平均随访14.2个月,7例(50%)出现围绝经期症状,单、双侧卵巢移位术患者的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移位卵巢位置与围绝经期症状的关系:有16例患者测定了移位卵巢的位置,位于髂前上棘上2 cm水平以上者10例,有4例(40%)出现围绝经期症状;移位卵巢位于髂前上棘上2 cm水平以下者6例,有4例(4/6)出现围绝经期症状.移位卵巢位于髂前上棘上2 cm水平以上者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低于髂前上棘上2 cm水平以下者,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辅助治疗与围绝经期症状的关系:有13例患者术后行辅助放疗和(或)化疗,其中11例(85%)出现围绝经期症状;术后未辅助治疗者15例,其中2例(13%)出现围绝经期症状,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辅助放疗与移位卵巢位置的关系:13例术后放疗患者中,12例测量了移位卵巢的位置,位于髂前上棘上2 cm水平以下者3例,均出现围绝经期症状,其中2例伴血清雌二醇水平下降和FSH升高;移位卵巢位于髂前上棘上2 cm水平以上者9例,有7例出现围绝经期症状,其中5例伴有血清雌二醇水平下降和FSH升高.结论移位一侧或双侧卵巢对术后围绝经期症状的发生无明显影�

卵巢恶性肿瘤年轻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效果评价233-236

摘要:目的总结评价卵巢恶性肿瘤年轻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和术后辅助化疗的效果及对生育功能及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1989-2004年收治的64例接受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治疗的卵巢恶性肿瘤年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初诊时患者中位年龄为20(7~30)岁.64例患者中,卵巢上皮性癌患者22例,恶性生殖细胞肿瘤38例,性索间质肿瘤4例.首次手术方式如下:单侧附件切除术23例;单侧附件切除+大网膜切除+阑尾切除术10例,单侧附件切除+大网膜切除+阑尾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或取样术10例;单侧附件切除+肿瘤细胞减灭术4例;单侧附件切除+对侧卵巢楔形切除活检术11例;6例仅行患侧肿瘤剥除术.64例患者平均随访76(5~192)个月,5例(8%)死亡,59例(92%)存活至今,其中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患者存活率为89%(34/38),上皮性癌患者为95%(21/22),性索间质肿瘤患者全部健在(4/4).15例患者行二次手术,其中发现癌灶者6例.生存病例中53例患者有月经,除2例周期缩短外,其余患者月经均正常.20例有生育计划的患者中,13例(65%)患者有15次妊娠,9次足月分娩.结论对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患者,无论期别如何,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是可行的;对于卵巢上皮性癌患者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需慎重,仅限于年轻、有强烈生育要求、肿瘤为Ⅰ期、高分化且术后有条件密切随访的患者;坚持规范化疗对卵巢恶性肿瘤的治疗十分必要;化疗对卵巢及生育功能无明显影响.

40岁以下子宫内膜腺癌患者的孕激素治疗--附六例报告及文献复习237-241

摘要:目的 评价孕激素治疗40岁以下高分化、早期子宫内膜腺癌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96年至2004年以孕激素治疗作为初次治疗的6例 40岁以下的高分化、早期子宫内膜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同时检索近10年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发现相关病例56例,对以上两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本组6例患者中,4例孕激素治疗有效,2例无效者行手术治疗.4例有效者中,2例分别于治疗后10个月和12个月出现复发而行手术治疗,故共有4例行子宫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均未发现子宫外转移.6例患者随访至今均无瘤生存.文献报道的56例患者中,46例孕激素治疗有效,其中11例复发者中7例再次采用孕激素治疗,且5例再次获得完全缓解.此56例中,共有16例行手术治疗,15例无瘤生存,1例术后出现盆腔复发.本组6例患者治疗后无妊娠和分娩;文献报道的56例患者中,共有41次妊娠,并分娩40个婴儿,其中双胎4例,三胎2例.结论孕激素治疗40岁以下高分化、早期子宫内膜腺癌我们的经验尚少,虽难作评价,但国内外文献报道是安全可行的,并可达到妊娠和分娩的目的.

高分化子宫内膜样癌及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孕激素治疗的临床分析242-245

摘要:目的探讨35岁以下高分化子宫内膜样癌及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采用孕激素治疗以保留患者子宫的疗效,并随访其治疗后的生育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1991年至2005年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35岁以下、接受孕激素治疗(以醋酸甲羟孕酮为主)的25例高分化子宫内膜样癌及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研究.其中,子宫内膜样癌8例(内膜癌组),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17例(不典型增生组).孕激素治疗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分期评估,治疗后每1~6个月诊刮以评价疗效,对有生育要求者随访其生育情况.结果内膜癌组患者孕激素治疗前经全面的分期评估,证实为早期、高分化子宫内膜样癌.除1例子宫内膜样癌患者尚未评估疗效外,内膜癌组其他7例及不典型增生组17例患者治疗后有效者分别为6例(6/7)、17例(100%);缓解者分别为5例(5/7)、14例(82%);缓解后复发者分别为1例(1/5)、3例(21%),复发时间为缓解后6~30个月;随访缓解后要求生育的14例患者中,内膜癌组4例患者尚未生育,不典型增生组10例患者中4例妊娠共7次.1例自然受孕后失访;3例经促排卵治疗后受孕并足月分娩,其中1例产后人工流产3次.结论对于要求保留子宫的高分化子宫内膜样癌及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的年轻患者,孕激素治疗是一种治疗选择.孕激素治疗前应对子宫内膜样癌患者进行详细全面的分期评估,辅助生殖措施的介入有望提高治疗后的妊娠率.

中华妇产科杂志临床研究
剖宫产术对母乳喂养影响的前瞻性研究246-248

摘要:目的研究剖宫产术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剖宫产(剖宫产组)、阴道分娩(阴道分娩组)各301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泌乳始动时间、产后1年内母乳喂养情况;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产妇产后血清催乳素含量.结果在分娩后6~24 h内的白天,剖宫产组产妇血清催乳素均值为8.48 nmol/L(95%CI:7.80~9.21 nmol/L)、阴道分娩组为9.61 nmol/L(95%CI:8.99~10.26 nmol/L).剖宫产组产妇产后泌乳始动中位时间为产后12 h,晚于阴道分娩组的产后2 h.剖宫产组产妇产后1个月时乳量仅为阴道分娩组的90%.产后1、6、12个月时,剖宫产组母乳喂养率均低于阴道分娩组;剖宫产组产妇产后1年内母乳喂养失败的风险是阴道分娩组的1.21倍(95%CI:1.10~1.33). 结论与阴道分娩组比较,剖宫产术后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晚,血清催乳素含量低,产后1年内母乳喂养失败的风险高.对剖宫产产妇更应加强促进泌乳、催乳的措施,以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中华妇产科杂志消息
2006年《中华妇产科杂志》直接订购优惠办法248-248

中华妇产科杂志临床研究
胎盘和子宫平滑肌组织中尿皮质素mRNA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与分娩发动的关系249-252

摘要:目的探讨胎盘和子宫平滑肌组织中尿皮质素(urocortin,UCN) 对子宫平滑肌收缩功能的影响,及UCN mRNA表达变化在分娩发动、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1)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10例未临产妇女(未临产组)及20例临产妇女(临产组,其中10例潜伏期、10例活跃期)的胎盘组织和子宫平滑肌组织中UCN mRNA表达水平;(2)另取24例剖宫产术分娩产妇的子宫平滑肌组织(实验样本)行离体收缩实验,观察不同剂量UCN对子宫平滑肌的收缩作用,以及对由前列腺素F2α(PGF2α)、缩宫素诱发的子宫平滑肌收缩活动的影响,以收缩曲线下面积表示.结果 (1)临产组胎盘组织中UCN mRNA的表达水平为1.23±0.52,高于未临产组的0.83±0.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产组子宫平滑肌组织中UCN mRNA的表达水平为1.32±0.22,高于未临产组的0.94±0.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产组活跃期产妇的胎盘组织及子宫平滑肌组织中UCN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潜伏期产妇,两者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样本对不同剂量UCN均无反应,收缩曲线下面积无变化;但在加入UCN的基础上再加入PGF2α,可引起子宫平滑肌收缩曲线下面积由(2.12±0.15)cm^2增加到(3.90±0.33)cm^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UCN对缩宫素引起的子宫平滑肌收缩曲线下面积无影响.结论UCN本身对子宫平滑肌收缩功能无影响,但可以增加PGF2α及缩宫素对子宫平滑肌的收缩作用,从而参与分娩的发动和维持.

中华妇产科杂志消息
全国经阴道子宫系列手术及盆底重建手术学习班通知252-252

中华妇产科杂志临床研究
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手术后性生活质量的研究253-257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对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患者性功能(PISQ)问卷,对术后6个月至3年有活跃性生活的62例接受腹腔镜下膀胱颈悬吊(Burch)术或经阴道无张力性尿道中段悬吊(TVT)术的患者进行评分,按照手术方式、手术后时间(1年以内与1年以上)及手术前性生活中有无不自主溢尿进行分组,比较手术前后PISQ评分的变化,评分越高,提示性生活质量越高;对于评分变化无显著差别的分组进行手术满意率及性生活改善率的比较;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年龄、产次、体重指数、月经情况、手术史、内科合并症、SUI程度、手术中是否同时切除子宫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等临床指标,是否影响手术后性生活的变化. 结果 56例回答了PISQ问卷,问卷回复率为90%(56/62).手术前PISQ总评分为(85.2±10.7)分,手术后为(82.4±17.7)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情感因素术后评分为(26.8±10.7)分,手术前为(30.5 ±6.6)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年以内患者,手术前后的PISQ总评分分别为(86.0±10.7)分和(77.7±18.6)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情感因素评分,手术前后分别为(31.0±7.2)分和(23.7±11.3)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后1年以上患者,手术前后的PISQ总评分分别为(84.4±10.8)分和(86.5±16.1)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生理因素评分,手术前后分别为(34.5±5.6)分和(36.9±4.3)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生活改善率,TVT术组为54%(21/39),Burch术组为12%(2/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溢尿组患者的性生活改善率为62%(16/26),无溢尿组为23%(7/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中华妇产科杂志消息
全国小儿与青春期妇科学学习班即将举办257-257

第14届北京·国际宫、腹腔镜学术研讨会通知257-257

中华妇产科杂志临床研究
宫腔镜下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258-260

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下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方法对不同年龄和不同生育要求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327例,分别行子宫内膜息肉切除+子宫内膜汽化电切术(A组,53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子宫内膜电切术(B组,175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息肉旁浅层内膜切除术(C组,54例,要求保留生育功能者);子宫内膜息肉切除+子宫内膜电凝术(D组,45例,绝经后患者).结果手术时间:A组(15.1±0.8)s, B组(19.7±0.7) s,C组(20.9±0.7) s,D组(22.1±0.8) s,A组平均手术时间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A、D组为0,B组为1.7%(3/175),C组为7.4%(4/54),C组术后复发率与其他3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无闭经者,但术后息肉复发率高于其他3组,C组中有14例术后5~23个月妊娠.结论宫腔镜下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但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息肉旁浅层内膜切除术后复发率高;应根据患者年龄、生育要求等选择适宜的宫腔镜下手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