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妇产科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华妇产科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 11-2141/R 国内刊号
  • 0529-567X 国际刊号
  • 2.7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华妇产科是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3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华妇产科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述评、论著、论著摘要、综述、讲座、会议纪要、技术交流、国际学术动态

中华妇产科 2005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并发子痫前期的相关因素探讨5-8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子痫前期的发病情况,以及与发病相关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81至2003年23年间,在我院分娩的1202例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的病例资料,其中151例(Ⅰ组)并发子痫前期,1051例(Ⅱ组)未并发子痫前期,分析与子痫前期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1)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子痫前期的发生率为12.6%(151/1202)。其中糖尿病合并妊娠(DM)、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糖耐量降低(GIGT)患者中,子痫前期的发生率分别为34.8%(39/112)、11.8%(89/753)、6.8%(23/337),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Ⅰ组孕妇分娩前体重指数(BMI)为(31±4)kg/m2,Ⅱ组为(29±4)kg/m2,两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27);Ⅰ组孕期血糖升高出现的时间[(27±11)周]明显早于Ⅱ组[(30±7)周],平均产次也高于Ⅱ组。(3)有不良孕产史、合并慢性高血压者,子痫前期的发生率分别为18.5%(32/173)、41.9%(18/43),明显高于无不良孕产史及慢性高血压者(P=0.03、0.000)。(4)Ⅰ组孕妇的口服50g葡萄糖负荷试验(GCT)、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空腹、服糖后2、3h)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各值均明显高于Ⅱ组。(5)需要胰岛素治疗者,子痫前期的发生率为15.6%,高于饮食控制者(9.9%,P=0.009);血糖控制不满者子痫前期的发生率为17.0%,明显高于血糖控制满意者(10.0%,P=0.000)。(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合并慢性高血压、HbA1c水平升高为子痫前期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不同类型糖代谢异常者,并发子痫前期的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GDM确诊时血糖水平、孕期血糖控制情况等与子痫前期发病存在明显相关性,慢性高血压与糖代谢异常并存,将明显增加子痫前期的发生率。

消息8-8

血清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9-12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中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的变化及其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1)应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10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子痫前期组)及10例足月正常妊娠妇女(正常妊娠组)的胎盘组织中sFlt-1mRNA表达水平。(2)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35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子痫前期1组)及35例正常足月妊娠妇女(正常妊娠1组)外周血中sFlt-1水平。(3)ELISA测定20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子痫前期2组)及20例正常足月妊娠妇女(正常妊娠2组)胎盘附着处子宫静脉血中sFlt-1水平。(4)ELISA测定10例早孕(早孕组)及10例中孕(中孕组)妇女外周血中sFlt-1水平。结果(1)子痫前期组胎盘组织中sFlt-1mRNA表达水平为0.95±0.04,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的0.64±0.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子痫前期1组孕妇外周血清中sFlt-1水平为(5640±3191)ng/L,明显高于正常妊娠1组的(2194±635)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子痫前期2组孕妇子宫静脉血清中sFlt-1水平为(7673±2296)ng/L,明显高于正常妊娠2组的(3057±785)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早、中孕组孕妇外周血清中sFlt-1水平分别为(32±20)ng/L及(994±302)ng/L。结论(1)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中sFlt-1水平明显增高;(2)血清中sFlt-1水平随孕周增加而升高,并可能与子痫前期的发病有关。

子痫前期患者滋养细胞中KiSS-1基因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临床意义13-18

摘要:目的探讨胎盘滋养细胞中KiSS-1基因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在子痫前期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新生儿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蛋白印迹法)检测40例子痫前期患者(其中轻度15例、重度25例,子痫前期组)和20例正常足月正常妊娠妇女(正常妊娠组)胎盘滋养细胞中KiSS-1mRNA和MMP-9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并与其临床症状及其新生儿围产结局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子痫前期组滋养细胞中KiSS-1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73±0.24和(78.4±8.0)μg/100μg总蛋白,其中轻度患者为1.50±0.15和(72.4±6.9)μg/100μg总蛋白,重度患者为1.87±0.20和(83.5±3.6)μg/100μg总蛋白;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的1.24±0.25和(63.4±2.7)μg/100μg总蛋白(P<0.01)。(2)子痫前期组MMP-9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09±0.06和(9.6±4.3)μg/100μg总蛋白,其中轻度患者为0.11±0.08和(10.0±3.2)μg/100μg总蛋白,重度患者为0.07±0.05和(7.8±2.0)μg/100μg总蛋白;均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的0.17±0.10和(17.9±7.3)μg/100μg总蛋白(P<0.01)。(3)子痫前期组KiSS-1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与中心动脉压(MAP)和24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r分别为0.610(P=0.023)、0.713(P=0.011)和0.397(P=0.003)、0.638(P=0.002);与有、无眼底动脉痉挛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499(P=0.000)和0.511(P=0.000)。子痫前期组MMP-9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则与MAP、24h尿蛋白定量及有、无眼底动脉痉挛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561(P=0.042)、0.571(P=0.022)、0.275(P=0.039)、0.375(P=0.048)、0.346(P=0.001)、0.543(P=0.000)。(4)子痫前期组MMP-9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与新生儿体重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651(P=0.000)和0.544(P=0.004);KiSS-1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与其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759(P=0.000)和0.865(P=0.000)。(5)随着新生儿窒息程度加重,MMP-9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呈降低趋势,KiSS-1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呈升高趋势(P均<0.05)。结论MMP-9和KiSS-1表

学语前性耳聋疾病相关基因的产前诊断19-22

摘要:目的确定耳聋疾病的相关基因。方法从1例曾生育过一先天性耳聋男孩和一正常男孩、现孕21周的孕妇及其家庭成员的外周血和胎儿的羊水细胞中抽提基因组DNA,先对此家系中的耳聋先证者(为此孕妇的第1个儿子)进行GJB2和SLC26A4基因的突变检测,然后对家庭中其他成员(包括胎儿)的相关位点进行分析。结果先证者为SLC26A4基因的IVS7-2A>G突变纯合子,GJB2基因的79G>A(V29I)、341A>G(E114G)、608T>C(I203T)3种杂合改变;夫妇二人和其第2个儿子为IVS7-2A>G突变杂合子;胎儿为IVS7-2A>G野生型纯合子。结论GJB2和SLC26A4基因突变是先天性耳聋疾病的相关基因,通过产前诊断的方法可以预防先天性耳聋患儿的出生。

一侧输卵管妊娠切除后对侧输卵管与子宫同时妊娠一例22-22

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216例临床分析23-25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行子宫全切除术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对自2002年3月至2004年3月,于腹腔镜下行全子宫切除的216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平均年龄45.5岁(38~60岁);其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24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5例,子宫肌瘤139例,子宫腺肌病46例,子宫颈原位癌2例。216例患者中,曾有下腹部手术史36例。腹腔镜下行子宫全切除均由超声刀完成,切除的子宫经阴道取出,并于腹腔镜下缝合阴道断端及膀胱腹膜反折。结果216例患者均于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一例转为开腹手术。216例中,103例行单纯子宫切除术;113例同时行下列手术,即行单侧或双侧附件切除术23例,卵巢囊肿剔除术36例,盆腔粘连松解术54例。手术时间平均为(103±35)min,出血量平均为(83±45)ml(60~300ml)。术后住院时间2~11d,平均为(5.3±1.9)d。术中发生膀胱穿孔1例,经腹腔镜下行缝合修补。术后发生膀胱阴道瘘2例、输尿管阴道瘘1例,均经保守治疗后治愈。结论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为子宫切除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方法。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及血清中前列腺素E2与bcl-2蛋白的含量变化及意义26-28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腹腔液及血清中,前列腺素E2(PGE2)和bcl-2蛋白的含量变化及其与内异症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6例内异症患者(内异症组,其中Ⅰ、Ⅱ期患者16例,Ⅲ、Ⅳ期患者20例)和30例因卵巢囊肿或浆膜下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对照组)腹腔液及血清PGE2与bcl-2含量。结果内异症组患者腹腔液中PGE2、bcl-2蛋白的含量分别为(1987±532)ng/L、(177±53)U/L,对照组为(386±215)ng/L、(86±21)U/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Ⅳ期内异症患者腹腔液中PGE2的含量[(2221±1352)ng/L]较Ⅰ、Ⅱ期患者[(1694±381)ng/L]明显升高,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Ⅳ期内异症患者腹腔液中bcl-2的含量[(190±63)U/L]较Ⅰ、Ⅱ期患者[(162±49)U/L]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异症组血清中的PGE2与bcl-2含量[(3787±514)ng/L、(96±44)U/L]均高于对照组[(129±97)ng/L、(53±40)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Ⅳ期内异症患者血清中的PGE2含量[(964±290)ng/L]也高于Ⅰ、Ⅱ期患者[(590±362)ng/L],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异症患者腹腔液中PGE2及bcl-2的含量均高于血清。结论内异症患者腹腔中高含量的PGE2与bcl-2,可能对内异症发病有影响;内异症患者腹腔液与血清中PGE2和bcl-2含量与病变的范围有一定关系。

基质金属蛋白酶基因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29-32

摘要: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3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10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内异症组)、80例子宫腺肌病组患者(腺肌病组)和150例健康妇女(对照组)MMP-1和MMP-3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结果(1)MMP-1中2G等位基因频率在内异症组和腺肌病组患者中分别为79.0%(158/200)和79.4%(127/160),明显高于对照组(67.0%,201/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中1G/1G、1G/2G、2G/2G3种基因型频率分布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2G/2G基因型或2G/2G+1G/2G基因型均能增加内异症的患病风险,经年龄校正的风险值分别为3.65(95%CI=1.41~9.43)和3.25(95%CI=1.29~8.23);2G/2G基因型可显著增加腺肌病的患病风险,经年龄校正的风险值为2.55(95%CI=1.03~6.33)。(2)MMP-3中5A、6A等位基因频率在内异症和腺肌病组患者中分别为14.0%(28/200)、86.0%(172/200)和15.6%(25/160)、83.4%(135/160),与对照组(20.3%、79.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A/5A、5A/6A、6A/6A基因型频率分布在3组中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6A/6A基因型相比,5A/5A+5A/6A基因型不增加内异症和腺肌病的患病风险。(3)MMP-1和MMP-3基因单体型分析结果显示,2G/6A基因单体型明显增加内异症的患病风险,但不增加腺肌病的患病风险。结论MMP-1基因启动子区2G等位基因的存在,可明显增加异位症和腺肌病的患病风险;MMP-3基因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与这两种疾病的患病风险无关,但2G/6A单体型可作为异位症患病风险的分层标记。

50岁以上妇女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临床分析33-36

摘要:目的探讨50岁以上妇女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自1992年至2002年收治的38例50岁以上妇女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特点患者年龄50~58岁,平均(52±2)岁;主要临床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本组38例患者中,葡萄胎5例(13%),侵蚀性葡萄胎(侵葡)19例(50%),绒毛膜癌(绒癌)12例(32%)和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2例(5%)。初步诊断为葡萄胎的23例患者中,15例行单药预防性化疗,其中10例恶变为侵葡,此10例中3例发生肺转移;8例未行预防性化疗,此类患者均发生恶变(其中侵葡6例、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2例),且均发生肺转移。上述23例葡萄胎患者中,行单药预防性化疗与否患者的肺转移发生率分别为20%(3/15)、8/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82,P=0.000)。本组38例患者均接受了化疗,其中行子宫切除术者32例,完全缓解率为91%(29/32);未行手术者6例,仅2例完全缓解。结论对于50岁以上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的妇女,必须进行妊娠及妊娠相关疾病的检查。一旦确诊为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应及早给予化疗,且手术切除子宫是必要的。

短发夹状RNA对卵巢癌细胞survivin mRNA表达及紫杉醇药物敏感性的影响37-41

摘要:目的观察表达短发夹状RNA(shRNA)的mU6/survivin质粒转染卵巢癌细胞株OVCAR3细胞后,对OVCAR3细胞survivin 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以及对OVCAR3细胞紫杉醇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pEGFPC2质粒与脂质体按不同比例转染OVCAR3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转染效率。根据转染效率最高时pEGFPC2质粒与脂质体的比例,将mU6/survivin质粒转染入OVCAR3细胞。实验分为3组未转染组、脂质体组、转染组,RT-PCR技术检测3组OVCAR3细胞中survivin 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率的变化。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3组OVCAR3细胞对紫杉醇的50%抑制浓度(IC50)。结果pEGFPC2质粒与脂质体按1∶2比例转染OVCAR3细胞时其转染效率最高,达23.6%。将mU6/survivin质粒与脂质体也按1∶2比例转染OVCAR3细胞24h后,未转染组、脂质体组、转染组细胞survivin mRNA的相对含量分别为0.81±0.05、0.79±0.12、0.26±0.04,转染组survivin mRNA相对含量下降至未转染组的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转染组转染24h后,细胞凋亡率为(31.9±1.2)%,明显高于未转染组的(4.9±0.7)%和脂质体组的(5.6±0.5)%(P=0.000);转染组细胞周期被阻滞于G0/G1期,G2/M期减少,分别与未转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TT比色法检测结果显示,未转染组、脂质体组、转染组OVCAR3细胞对紫杉醇的IC50分别为(0.305±0.032)、(0.157±0.031)、(0.019±0.001)μmol/L,转染组OVCAR3细胞对紫杉醇的IC50降低为未转染组的1/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shRNA可有效抑制卵巢癌细胞survivinmRNA的表达,并显著提高了卵巢癌细胞对紫杉醇的药物敏感性。

卵巢上皮性癌单克隆抗体183B2相关抗原的纯化和鉴定42-46

摘要:目的纯化卵巢上皮性癌单克隆抗体(单抗)183B2相关抗原,并对该抗原及其理化特性进行鉴定和分析。方法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筛选出与单抗183B2阳性反应较强的卵巢上皮性癌腹水标本,继而用免疫亲和层析技术纯化得到相应抗原。纯化后的抗原分别经高碘酸钠、神经氨酸酶、去糖脂混合液及胰蛋白酶、链酶蛋白酶破坏糖链和肽链后,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其活性,并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及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进行鉴定。再进一步用双向电泳结合western blot对卵巢上皮性癌细胞株SKOV3细胞的相应抗原进行验证。结果纯化后的抗原经破坏糖链处理后活性不变,而经破坏肽链及加热处理后活性消失。SDS-PAGE显示,该抗原两个不同亚单位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56000和25000,而前者能与单抗183B2反应。纯化后的抗原N端氨基酸测序后进行同源序列分析发现,此序列与人Ig重链N端的15个氨基酸相同。确定了双向电泳凝胶上3个目标点的位置,并初步确定该蛋白点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6000,等电点为5.3~5.8。结论卵巢上皮性癌单抗183B2相关抗原决定簇位于糖蛋白的肽链上,为Ig超家族成员,它可能是一种新的肿瘤相关抗原。

eVALuate研究:经腹腔镜与开腹和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相比较的两项平行随机试验46-46

卵巢上皮性癌细胞转移相关蛋白的比较蛋白组学分析47-50

摘要:目的筛选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转移相关蛋白,进一步探讨卵巢癌的转移机制。方法以卵巢癌细胞系HO-8910和高转移卵巢癌细胞系HO-8910PM为研究对象,采用比较蛋白组学的研究技术(双向电泳、质谱分析),筛选两个细胞系中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结果高转移细胞系HO-8910PM与卵巢癌细胞系HO-8910比较,共出现了21个差异表达蛋白质点,其中16个蛋白质点表达上调,5个蛋白质点表达下调。21个差异表达蛋白质点有17个被鉴定,并分为7大类,即锌指蛋白、钙结合蛋白、DNA修复及合成蛋白、细胞调节蛋白、细胞代谢相关蛋白、细胞信号和传导蛋白及细胞表面抗原。结论卵巢癌细胞系HO-8910和高转移卵巢癌细胞系HO-8910PM的蛋白质表达存在明显差异。

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水通道1蛋白和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51-54

摘要:目的探讨水通道1(AQP1)蛋白和mRNA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蛋白印迹法和RT-PCR技术检测35例卵巢上皮性癌、15例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15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中AQP1蛋白和mRNA的表达,并以13例正常卵巢组织为对照。结果AQP1蛋白主要表达于卵巢上皮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的毛细血管及小血管内皮细胞膜,卵巢上皮性癌和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组织中AQP1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39±0.12和0.43±0.21,AQP1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93±0.51和0.95±0.34,均明显高于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AQP1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27±0.13和0.24±0.13,AQP1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51±0.41和0.34±0.29;P<0.05)。卵巢上皮性癌患者腹水量≥1000ml者其癌组织中AQP1蛋白表达水平为0.46±0.13、AQP1mRNA表达水平为1.25±0.57,明显高于腹水量为1~499ml者(AQP1蛋白表达水平为0.35±0.11,AQP1mRNA表达水平为0.75±0.45;P<0.05);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AQP1蛋白和mRNA表达与其手术病理分期、病理类型、病理分级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AQP1蛋白和mRNA过度表达在卵巢上皮性癌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是其腹水形成的原因之一。

子宫颈癌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16 E6 mRNA表达与survivin蛋白表达的相关性55-58

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E6mRNA表达与survivin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半定量PCR技术和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检测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共148例患者宫颈组织中HPV16E6mRNA及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148例患者中,HPV16阳性共37例,其中慢性宫颈炎5例、CINⅠ6例、CINⅡ~Ⅲ11例及宫颈癌15例。慢性宫颈炎、CINⅠ、CINⅡ~Ⅲ及宫颈癌组织中,HPV16E6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3±0.4、0.6±0.4、1.8±0.6及2.4±0.6;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1%、63%及84%。CINⅡ~Ⅲ及宫颈癌组织中,HPV16E6mRNA的表达水平及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慢性宫颈炎及CINⅠ组织,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宫颈癌组织中,HPV16E6mRNA的表达水平与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γs=0.62,P<0.05)。结论HPV16E6mRNA的表达水平与宫颈病变的进展有关,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升高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2-甲氧雌二醇对子宫颈癌细胞及其移植瘤的作用59-63

摘要:目的探讨2-甲氧雌二醇(2-ME2)对HeLaS3细胞的作用,以及对鼠荷人宫颈癌移植瘤的作用。方法应用细胞增殖检测和细胞周期分析,检测加入不同浓度2-ME2的HeLaS3细胞及二甲基亚砜(实验组)的生长情况和细胞周期变化,以仅加入二甲基亚砜的HeLaS3细胞作为对照(对照组);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HeLaS3细胞的形态变化,以DNA电泳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2-ME2对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此外,建立鼠荷人宫颈癌移植瘤模型,口饲2-ME2(75mg/kg)14d,检测肿瘤体积的变化,并通过原位细胞凋亡检测,分析肿瘤中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1μmol/L2-ME2作用48h后,HeLaS3新生细胞数是对照组的81%(P<0.05),作用96h,是对照组的19%(P<0.01)。5μmol/L2-ME2作用20h后,凋亡细胞由对照组的4%增至16%,G2/M期细胞由对照组的16%增至55%(P<0.01);荧光显微镜发现典型的核固缩及形态异常的有丝分裂中期细胞,DNA电泳发现典型的梯状DNA条带。iNOS的表达随2-ME2作用时间延长和浓度增加而变化,与凋亡变化相似,而且iNOS抑制剂1400W抑制了2-ME2诱导的细胞凋亡。在动物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2-ME2治疗组宫颈癌移植瘤体积下降34%;原位细胞检测发现,2-ME2治疗组肿瘤切片中凋亡和坏死细胞增多。结论2-ME2具有抑制人类宫颈癌细胞HeLaS3及鼠荷人宫颈癌移植瘤生长的作用,有可能成为宫颈癌抑制剂。

激素替代治疗和继发性脑卒中的相关性:一项汇总分析6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