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中药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 11-2272/R 国内刊号
  • 1001-5302 国际刊号
  • 2.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中药是中国药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5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中药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珍稀濒危中药资源新来源研究专题、综述、 制剂与炮制、化学、 药理、药代动力学、临床

中国中药 2018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中药杂志专论
“健康中国”战略下的中药安全性研究与思考857-860

摘要:“健康中国”发展战略的实施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带来新的大好机遇。但与此同时,中药安全性风险犹如一柄“达摩克利斯剑”,一直高悬在中医药领域,危及中药乃至整个中医药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为了尽快破解当今我国中药安全问题困局,笔者提出应与时俱进地看待中药安全性形势,同时建议把中药安全性研究列为当今我国中医药科技领域重中之重的课题,从“5个转变”创新中药安全性研究策略,加快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和中药特点的药物安全性风险评控体系,力争在5~10年时间内实现中药临床不良反应从“尚不明确”到基本明确,让老祖宗留下来的中医药宝库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加伟大的贡献。

中国中药杂志中药饮片标准汤剂专题(二)
大黄标准汤剂质量评价861-867

摘要:中药饮片标准汤剂是标化中药不同用药形式的参照物,为解决中药配方颗粒等不同中药现代剂型存在的质量不均一、质量标准不明确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方向。该文将建立大黄标准汤剂的质量评价方法,为临床汤剂和配方颗粒等常用剂型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收集有代表性的10批合格的大黄药材,建立大黄汤剂指纹图谱,采用UPLC.Q.TOF-MS对主要色谱峰进行结构确认,明确汤剂中主要成分为蒽醌类;标准汤剂出膏率为(28.1±3.8)%、转移率为(19.9±6.3)%。该文建立了大黄标准汤剂的质量评价方法,为所有源于大黄汤剂的终端产品的质量控制方法的制定提供参考。

中药饮片标准汤剂的质量评价案例-连翘868-872

摘要:该研究的目的是建立连翘标准汤剂的质量评价方法。收集有代表性的连翘12批制备标准汤剂,计算出膏率、指标成分转移率和溶液pH等参数,评价工艺的稳定性;建立指标成分含量测定和指纹图谱方法,采用UPLC-Q-TOF·MS对主要色著峰进行结构确认,明确连翘标准汤剂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连翘标准汤剂中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9;连翘标准汤剂平均出膏率(15.53±6.27)%,连翘酯苷A的平均转移率为(38.0±10.2)%。建立了系统评价连翘标准汤剂的质量评价方法,为所有源于连翘水煎液的制剂的质量标准制定提供参考,所得连翘标准汤剂相似度高、质量均一性良好。

黄柏饮片标准汤剂制备及质量标准研究873-878

摘要:制备黄柏饮片标准汤剂并建立质量标准,为黄柏配方颗粒质量评价提供标准参照。从市场上收集15批不同质量的黄柏饮片,按照中药饮片标准汤剂工艺规范制备黄柏饮片标准汤剂,计算指标成分小檗碱和黄柏碱的转移率,测定于膏得率、pH等参数;建立指标成分含量测定和指纹图谱方法。结果表明黄柏饮片标准汤剂中小檗碱和黄柏碱转移率范围分别为36.4%~56.6%,47.5%~83.3%;平均转移率分别为48.9%,63.1%。干膏得率为12:81%~19.41%,平均干膏得率为16.54%;pH为5.2~5.9。15批黄柏饮片标准汤剂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9。该研究建立的制备方法稳定、质量标准完善,可用于黄柏配方颗粒质量评价。

含挥发油饮片-姜黄饮片标准汤剂研究879-884

摘要:制备姜黄饮片标准汤剂,建立其质量标准,为姜黄配方颗粒给予质量参照,同时也为含挥发油饮片的标准汤剂研究提供参考。依照含挥发油类中药饮片标准汤剂制备要求,制备了13批姜黄饮片标准汤剂,以姜黄素为定量指标成分,计算其转移率,测定干膏得率及pH并建立了HPLC图谱分析方法。13批姜黄饮片标准汤剂中姜黄素的转移率为0.67%~2.24%,干膏得率9.95%~18.36%,pH,86~6.05,并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A)软件进行指纹图谱分析,确定了16个共有峰,指认3个,分别为双去甲氧基姜黄素(7号峰)、去甲氧基姜黄素(8号峰)和姜黄素(9号峰)。对13批姜黄饮片分别进行相似度评价,其相似度均大于0.78。同时,建立了姜黄饮片标准汤剂指纹图谱,该方法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具有一定的鉴别意义,适用于姜黄饮片配方颗粒质量控制。

含挥发油饮片-肉桂饮片标准汤剂质量标准研究885-890

摘要:建立肉桂饮片标准汤剂质量标准,为肉桂配方颗粒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照含挥发油类中药饮片标准汤剂制备要求,制备了14批肉桂饮片标准汤剂,以桂皮醛为定量指标成分,计算其转移率,测定汤剂的出膏率及pH,并建立了HPLC指纹图谱。14批肉桂饮片标准汤剂中桂皮醛的转移率为25.0%~68.4%,出膏率3.7%~10.1%,pH3.72-5.48,并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A)软件进行指纹图谱分析,找到了4个共有峰,指认3个,分别为香豆素(1号峰)、肉桂酸(2号峰)和桂皮醛(3号峰)。对14批肉桂饮片标准汤剂进行相似度评价,其相似度为1.0。同时,建立了肉桂饮片标准汤剂指纹图谱,该方法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具有一定的鉴别意义。

含挥发性成分中药饮片标准汤剂的制备和质量标准研究-以牡丹皮为例891-896

摘要:制备牡丹皮饮片标准汤剂,并对其进行质量标准研究。根据中药饮片标准汤剂的制备原则,优化提取条件,制备14批牡丹皮饮片标准汤剂;采用HPLC测定指标成分丹皮酚的含量,计算其转移率,并进行汤剂出膏率、pH的测定及指纹图谱研究。14批样品的标准汤剂中丹皮酚的转移率为43.9%~67.3%,出膏率为22.O%~38.7%,pH3.98-4.77;同时建立了牡丹皮饮片标准汤剂指纹图谱,共标定9个共有峰,计算出其相似度均大于0.9。该研究所建立的制备方法规范、重复性良好,可用于牡丹皮饮片标准汤剂的制备和质量标准研究以及为牡丹皮配方颗粒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中国中药杂志综述
茉莉酸信号通路中的转录因子对药用植物次生代谢调控的研究进展897-903

摘要:莱莉酸类物质作为植物体内源激素,能够诱导萜类、生物碱和黄酮类等多种药用活性成分在植物体内的生物合成,在植物次生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作用。茉莉酸信号通路中的转录因子能通过与靶基因启动子中的顺式作用元件相互作用,激活或抑制植物次生代谢生物合成途径中多个关键酶基因的表达,有效地启动或关闭次生代谢生物合成途径,调控特定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过程,从而影响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该文主要综述了莱莉酸信号通路中的转录因子(包括AP2/ERFs,bHLH,MYB,WRKY)在植物次生代谢中的调控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转录因子在提高药用活性成分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为解析茉莉酸信号通路调控植物内的次生代谢过程提供参考和依据。

蛋白质组学技术及其在中药作用机制研究中的应用904-912

摘要:历经千年的传承,中药的有效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已毋庸置疑,但是其多成分、多靶点、多层次的作用特点给作用机制的研究带来困难,阻碍了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蛋白质组学技术是从整体的角度分析细胞内动态变化的蛋白质的组成与活动规律,与中药的“整体观”和“动态观”不谋而合,为阐明中药作用机制带来了曙光。近年,蛋白质组学技术在中药作用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该文系统的介绍了蛋白质组学的核心技术,并着重综述了近几年蛋白质组学在中药复方、单味中药和中药单体化合物作用机制研究中的应用,以期为中药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黄酮类化合物抗乳腺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913-920

摘要:黄酮类化合物是植物中普遍存在的一类天然产物,也是多种药用植物的重要活性成分,具有生物学活性广泛及高效低毒等特点,对于多种类型的肿瘤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乳腺癌是世界范围内女性发病率和死亡人数最多的肿瘤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人数还在持续上升,黄酮类化合物能从多个方面抑制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主要机制有:抑制有氧塘酵解、促进凋亡、阻滞细胞周期、抑制侵袭迁移、导致DNA损伤、抑制芳香化酶、抑制微管生成等。此外,黄酮类化合物还具有降低乳腺癌发病风险、辅助化疗等作用。由于化学结构与雌激素类似,黄酮类化合物在乳腺癌防治中具有独特优势。该文对近年来黄酮类化合物抗乳腺癌的研究进行综述,为后续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基于“肾主生殖”探赜细胞自噬机制与卵泡发育的微观联系921-925

摘要:肾藏精,主生殖,生殖之精是肾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子代胚胎的原始物质。精子、卵细胞及受精卵都应当列入生殖之精的范围。卵子属先天生殖之精,卵泡能否发育成熟取决于卵母细胞质量之优劣和肾精是否充盛,而成熟卵子能否排出又有赖于肾气的激发和推动。自噬几乎发生于哺乳动物各种细胞,且存在于细胞的不同阶段。在卵巢中,自噬发生于卵泡的各发育阶段,参与了卵巢疾病的发生、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将自噬与中医学相联系,认为细胞自噬是探索中医药微观作用机制的新领域。补肾中药可通过促进卵泡发育,抑制颗粒细胞凋亡,减少卵泡闭锁,改善卵巢功能,进而改善各种临床症状,而颗粒细胞的凋亡与自噬密切相关。该文基于中医“肾主生殖”理论阐释了细胞自噬与卵泡发育之间的微观联系,从而更深~步探讨补肾中药促卵泡发育的分子机制,以期为中医药补肾法促卵泡发育、改善卵巢功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将对适时有效地预防和干预生殖系统的疾病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中国中药杂志资源与鉴定
不同光照强度下红毛五加光合及生理特性研究926-933

摘要:该文旨在研究红毛五加Acanthopanax giraldii Harms对不同遮阴强度的响应机制,以指导红毛五加的人工驯化栽培。以茂县栽培种群为研究对象,设立不同遮阴程度的处理组,分析各组的光合、生理、亚显微结构等差异来探究红毛五加对不同光强的响应机制。光照成为限制其光合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对照(CK)组上午和下午时段P。的降低分别由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因素造成;中度遮阴(A1)组和重度遮阴(A2)组在14:30后Pn的降低则是由非气孔限制因素造成。A1,A2组LSP,LCP,Rd明显低于CK组;A1,A2组的SS,SP含量低于CK组,A2组的Pro含量明显低于CK组,A1,A2组的SOD,POD活力较CK组高。A1,A2组自由基清除酶系统分别以CAT,POD活力相对较高;CK组叶绿体中淀粉粒增加而基粒减少。该文研究了大田栽培条件下红毛五加对不同遮阴的响应机制,为进一步提高其栽培适应性,保障产量与质量提供了参考。

吸食对蚂蟥不同组织抗凝血酶活性影响的研究934-937

摘要:为了研究吸食对蚂蟥不同组织抗凝血酶活性的影响,取成年蚂蟥吸食后第1,3,5,7,11天的唾液腺、嗉囊、肠和肌肉称重,同时采用凝血酶直接滴定法测定各组织抗凝血酶活性。结果表明,蚂蟥唾液腺在吸食后不同阶段的抗凝血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在吸食后11d内,肌肉组织抗凝血酶活性随着停食时间的延长呈先升后降趋势,最高峰出现在吸食后第5天(P〈0.05);唾液腺、嗉囊、肠在吸食后第1天抗凝血酶活性最高(P〈0.05),随停食时间的延长呈逐渐降低趋势。整体抗凝血酶总量在吸食后第5天最高(P〈0.05),比吸食后第1,3,7,11天分别提高49.5%,73.5%,69.1%,126.0%。综上,吸食行为和食物均可诱导唾液腺和消化道分泌抗凝活性物质;投喂第5d对蚂蟥进行采收加工其药材水蛭抗凝血酶总量最高。

中国中药杂志分子生物学
基于psbA-trnH序列对穿龙薯蓣及同属物种的鉴别研究938-944

摘要:利用psbA-trrtH序列建立一种能快速精准,将穿龙薯蓣区别于其他同属物种的方法。该实验收集全国17个不同产区,共144份穿龙薯蓣样本,从GenBank上下载的23份薯蓣属其他植物的psbA-trnH序列,使用DNAMAN8.0软件对测序后所得到的峰图进行拼接和校对,使用MEGA6.0软件对序列进行分析比对。结果表明:穿龙薯蓣与毛胶薯蓣亲缘关系最近,与盾叶薯蓣亲缘关系最远,使用psbA-trnH序列作为DNA条形码能有效区分穿龙薯蓣与薯蓣属中的其他植物。

牛膝及川牛膝配方颗粒位点特异性PCR鉴别研究945-951

摘要:为建立一种稳定准确鉴定牛膝和川牛膝配方颗粒的方法。该文使用位点特异性PCR技术,根据牛膝和川牛膝ITS序列的SNP位点设计特异性鉴别引物,经过优化DNA提取方法后,使用牛膝特异性引物进行扩增,牛膝基原植物和牛膝配方颗粒均可扩增出187bp特异性条带,川牛膝及混伪品无条带;使用川牛膝特异性引物进行扩增,川牛膝基原植物和川牛膝配方颗粒均可扩增出162bp特异性条带。并利用所建立的方法对不同生产企业的牛膝和川牛膝配方颗粒进行鉴别,可以充分弥补传统鉴别方法的局限性。

中国中药杂志制剂与炮制
基于甘草中2种成分同时测定的附子理中丸溶出行为研究952-958

摘要:通过同时测定甘草苷、甘草酸2种成分的溶出度,对附子理中丸的溶出行为进行初步研究,为附子理中丸质量控制提供依据,同时为体内溶出行为研究奠定基础。建立附子理中丸中甘草苷、甘草酸的HPLC同时检测方法;测定5个厂家15个批次附子理中丸在不同时间点的2种有效成分的溶出量,并求算出累积溶出度、绘制累积溶出度曲线图;采用厶相似因子法,基于相同厂家评价不同批次所得溶出曲线的相似性,基于相同有效成分评价不同厂家溶出曲线的相似性;对溶出数据进行模型拟合以归属附子理中丸的溶出模型。以0.25%十二烷基硫酸钠作为溶出介质的溶出效果最为理想。附子理中丸中有效成分甘草苷、甘草酸的溶出基本同步,且溶出行为可持续到48h。厂家2~5的3批次之间溶出行为均相似,表明绝大多数厂家溶出行为的相似度较好。厂家1的3批间存在2种有效成分溶出不相似的情况。不同厂家有效成分的溶出数据拟合结果一致,均以Weibull模型为最佳。5个厂家15批次样品均在48h内持续溶出,表明“丸者缓也”的缓慢释放特征明显。溶出曲线相似情况总体较好,表明大多数厂家不同批次之间的制剂质量具有一定稳定性。不同厂家间的甘草苷、甘草酸溶出曲线相似度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可能由于不同厂家的药材或制剂生产工艺参数不一致造成的。

中国中药杂志化学
黑果菝葜中2个新化学成分959-963

摘要:从黑果菝葜中分离得到1个新的倍半萜(黑果菝葜萜醇A,1)和1个新的苯丙素苷化合物(黑果菝葜苷A,2),以及6个已知化合物,trichothecolone(3),β-D-(6.0-trans-feruloyl)fructofuranosyl-α-D-0-glucopyranoisde(4),3,4,5-三甲氧基-苯酚葡萄糖苷(5),(4R)-p-薄荷-1-烯-7,8-二醇-7-O-β-D-吡喃葡萄糖苷(6),柚皮素(7),大黄素-8-O-β-葡萄糖苷(8),根据NMR,MS等波谱方法和理化性质,并结合文献,鉴定了其化学结构。化合物3.8均为首次从此植物中分离得到。

美丽马醉木化学成分及镇痛活性研究964-969

摘要:采用大孔树脂,聚酰胺,ODS中压柱,MCI中压柱,羟丙基葡聚糖凝胶柱和半制备液相等色谱方法,对美丽马醉木的二氯甲烷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学方法(Ms,NMR)进行结构鉴定。从美丽马醉木根的二氯甲烷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secorhodomollolideC(1),pierisoidB(2),secorhodomollolideB(3),secorhodomollolideA(4),pierisformo-toxinG(5),pierisformotoxinB(6),pierisformotoxinA(7),化合物3,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利用醋酸扭体实验对化合物的镇痛活性进行评价,化合物3,4,6,7镇痛潜力较好,5mg·kg^-1的给药剂量下疼痛抑制率分别为41.3%,39.4%,38.6%,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