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中药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 11-2272/R 国内刊号
  • 1001-5302 国际刊号
  • 2.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中药是中国药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5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中药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珍稀濒危中药资源新来源研究专题、综述、 制剂与炮制、化学、 药理、药代动力学、临床

中国中药 2017年第19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中药杂志中药复杂体系药物靶点研究策略专题
固相亲合载体应用于中药复杂体系直接作用靶点研究的现状与挑战3645-3649

摘要:中药是由多种化学成分构成的复杂体系,其发挥疾病治疗作用的最大特色就在于其所含的多种活性成分通过多靶点协同作用得以实现。以往针对中药的药理机制研究大多关注于对单一信号通路的检测或是对整体蛋白质组学变化的表型分析,尚无有效方法针对中药的直接作用靶点开展研究。因此无法从靶点源头上解析中药的分子作用机制,难以科学诠释其传统功效,进而严重影响其临床应用和国际化推广。该文主要针对中药复杂体系的直接作用靶点(群)的鉴定进行初步的方法学探讨,提出了基于光敏偶联技术的中药化学成分固相亲合载体的制备及靶点蛋白富集和鉴定策略,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策略的优势和局限性,同时针对今后的发展方向和有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希望对于从事中药药理学研究特别是中药靶点确证的相关人员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保元汤心肌保护作用靶点群的鉴定与功能分析3650-3655

摘要:保元汤作为治疗元气虚弱的著名方剂,临床上广泛用于冠心病治疗,但由于成分复杂,因此其作用靶点及药理机制尚不明确。该研究构建了一种表面键合有光敏化学基团二苯甲酮的固相微球,利用紫外光激发下二苯甲酮基团与中药化学成分中的碳氢键发生化学偶联反应,将中药保元汤的化学成分组整体键合到微球的表面,并与小鼠心脏组织裂解液共孵育,进而富集保元汤对应的心肌保护靶点群。针对靶点群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共发现46个潜在结合靶点蛋白,且大多数定位于线粒体。KEGG分析发现这些靶点蛋白主要与三羧酸循环和氨基酸代谢信号通路关系密切,提示保元汤可能主要通过调控线粒体功能及ATP能量产生进而发挥心肌保护作用。此外JC-1荧光染色实验也证实,保元汤对线粒体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综上所述,该研究通过"钩钓"直接作用靶点蛋白从源头上解释了保元汤发挥心肌保护作用的潜在药理机制,进而从分子细胞水平上诠释了保元汤的传统功效。此外,该研究也提供了一种用于研究中药复杂方剂多靶点作用机制的新方法,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传统中药药理机制的现代科学解析。

加味五子衍宗丸神经保护作用靶点群的鉴定与功能分析3656-3660

摘要:中药复杂体系的作用靶点群鉴定是中药药理机制研究的关键。该研究构建了一种表面键合有光敏二苯甲酮基团的磁性微球,利用紫外光激发下二苯甲酮基团活化并与中药化学成分中的碳氢键发生共价键合的特性,将中药加味五子衍宗丸的化学成分组键合到磁性微球表面,并与神经细胞裂解液共孵育,进而富集加味五子衍宗丸对应的神经保护靶点群。针对靶点群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共发现32个潜在结合靶点。KEGG分析发现这些靶点主要与Hippo和Cell cycle信号通路关系密切,提示加味五子衍宗丸可能参与调控神经干细胞增殖和促进神经细胞分化。该研究从靶点源头上解释了加味五子衍宗丸发挥抗痴呆和神经保护作用的潜在药理机制,进而也提供了一种用于解析中药复杂成分体系作用靶点群的研究方法,可为今后中药方剂药理机制的科学诠释提供重要的方法学借鉴与参考。

合欢皮总皂苷抗肿瘤作用靶点鉴定与分子机制解析3661-3665

摘要:合欢皮作为常用中药,临床常用于治疗失眠、焦虑、肿瘤等。现代药理中针对合欢皮总皂苷(TSAJ)抗肿瘤活性多有报道,但由于单体成分分离困难,药理机制难以开展。该研究采用MTT法和Hoechst 33258染色法,确认了TSAJ对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构建了表面修饰有TSAJ的固相亲合微球,利用该固相微球特异性地从人肝癌细胞裂解液中富集靶点蛋白,再利用高分辨质谱对富集到的靶点蛋白进行鉴定。采用Matabo Analyst 3.0处理数据,筛选并确定了Exportin-2,Beta-actin-like protein 2,Myosin-9,Protein transport protein Sec61 subunit beta,Cytochrome c oxidase copper chaperone等5个靶点蛋白。这些蛋白分别具有调控细胞凋亡及细胞生长、分化、运动等功能,提示TSAJ的抗肿瘤机制可能与诱导细胞凋亡及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有关。综上所述,该研究利用TSAJ修饰的固相亲和微球,特异性富集并鉴定了TSAJ的靶点蛋白,从靶点源头上解释了TSAJ抗肿瘤作用机制,同时也为中药复杂体系的分子药理机制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基于分子亲和色谱技术的肉苁蓉低分子糖巨噬细胞激活作用靶点群鉴定与机制分析3666-3671

摘要:探究肉苁蓉低分子糖(LMSC)对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的激活作用靶点蛋白群及相关作用机制。该研究首先通过测定巨噬细胞吞噬活性以及NO释放量来评价LMSC对RAW264.7巨噬细胞的激活作用。实验结果显示,LMSC在0.25~2g·L^-1给药浓度可显著提高RAW264.7细胞的吞噬活性及NO的释放量,提示具有巨噬细胞激活作用。通过构建LMSC键合的环氧活化琼脂糖固相微球作为亲和介质,捕获RAW264.7细胞裂解液中特异性结合靶标蛋白;对高分辨质谱鉴定获得的LMSC靶标蛋白群进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探讨LMSC巨噬细胞激活作用相关机制。实验共获得Eef2等24个LMSC靶点蛋白,分别涉及Fcγ受体依赖的吞噬、TNF-αNF-κB信号通路、糖酵解/糖原异生以及柠檬酸(TCA)循环和呼吸电子运输过程等10条巨噬细胞激活相关信号通路。以上结果提示LMSC通过作用于多个靶点进而调节细胞吞噬、NF-κB信号通路以及糖代谢途径最终实现对RAW264.7巨噬细胞激活作用。

中国中药杂志专论
中药对照制剂研制指导原则和技术要求3672-3675

摘要:中药对照制剂是中药标准物质发展的新形式。为指导该标准物质的建立,规范其研究及在国家药品标准中的应用,提出本指导原则。规定了中药对照制剂的定义,介绍其研制指导原则和技术要求,分析其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并提出发展思路。对照制剂在中药质量控制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探索并推行以中药对照制剂为对照的质量评价体系具有实际意义。

中国中药杂志综述
藏药多刺绿绒蒿的化学和药理学研究进展3676-3683

摘要:多刺绿绒蒿是罂粟科绿绒蒿属的一种高山植物,局限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区域。多刺绿绒蒿既是一种珍稀高山花卉,又是一种藏族传统习用药材,为40余种藏药复方所收录,其具有清热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用于骨折、跌打损伤、胸背疼痛等症。现代研究表明多刺绿绒蒿含有生物碱、黄酮、萜类等成分,初步药理研究证明其具有一定抗肿瘤、抗病毒、心肌保护等功效。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当前对多刺绿绒蒿的研究还面临不少挑战。该文对多刺绿绒蒿的生态资源、传统药效、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多其生态保护和应用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3709-3712

摘要:细胞因子可分为促炎性细胞因子和抗炎性细胞因子2种类型。其中,促炎因子是一类由机体的免疫和非免疫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小分子多肽类物质,它们调节多种细胞生理功能,并在创伤、疼痛、感染等应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促炎性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等。越来越多证据表明,神经损伤后,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在脊髓和背根神经节中被诱导,并且可以导致神经痛敏反应。近年来,随着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研究的日趋深入和神经炎症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展,细胞因子及调控细胞因子的分子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作用机制的阐明,有望为镇痛药物的开发提供新的作用靶点。该文就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进行综述。

中草药治疗哮喘的免疫调节作用最新研究进展3713-3717

摘要:哮喘是由多种免疫细胞参与的慢性呼吸道炎症疾病,常常导致气促、胸闷、咳嗽以及反复发作的喘息等症状,往往出现气流阻塞,影响人体健康。中草药(CHM)用于治疗哮喘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大量研究表明中草药能有效的调节细胞免疫反应减缓哮喘症状。该文综述了近几年来中草药对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包括炎症细胞数量、树突状细胞成熟、辅助性T细胞亚型之间的平衡、调节性T细胞的诱导及胞内信号通路,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中国中药杂志资源与鉴定
密银花对照药材标定标准的研究3718-3722

摘要:建立道地药材密银花对照药材标定技术规范,作为密银花对照药材内在质量控制和评价的理论依据及技术标准,为道地药材现代研究及其特征辨识提供支撑。收集10批密银花,根据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方法进行检验,10批样品均符合规定;建立LC-MS指纹图谱检测方法,确定了23个共有峰,并根据对照品和参考文献指认了8个共有峰,对10批密银花药材相似度进行了考察,其相似度在0.95以上。使用7对金银花种质鉴定核心引物进行SSR指纹图谱构建,10批密银花指纹图谱均与河南尖山大毛花种质SSR参照图谱差异位点数为1或0个,符合密银花种质分子特征。通过结合DNA指纹图谱和LC-MS化学指纹图谱,建立了首个中药道地药材的标定标准,该标定标准的制定为加快中药标准药材尤其是道地药材的评价体系的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技术标准。

中国芍药组7种植物根的生长轮及其在赤芍类药材鉴别中的应用3723-3727

摘要:药材的生长年限与其质量息息相关,近年来兴起的"草本植物生长轮"被用于判别多年生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生长年限。该研究结合常规石蜡切片和徒手切片方法,对芍药Paeonia lactiflora、草芍药P.obovata、川赤芍P.veitchii、美丽芍药P.mairei、窄叶芍药P.anomala、新疆芍药P.sinjiangensis和块根芍药P.anomala var.intermedia 7种植物的根和就地引种栽培芍药的主根进行解剖学研究。结果显示,芍药组7种植物的根在显微结构上存在一定差异,可用于不同种之间的鉴别;芍药组7种植物根的次生木质部中,口径较大的导管和周围的小导管或木纤维聚集呈团块状分布,切向断续排列成与形成层平行的环,均形成清晰的生长轮;吉林四平就地引种栽培的一至四年生的芍药主根中均有生长轮,且与其生长年限一致。该研究报道了芍药组7种植物的生长轮现象,由于野生芍药组植物根中生长轮特点与栽培的芍药类似,因此可为其生长年限提供判别依据,也可为赤芍类药材的质量评价研究奠定基础。

中国中药杂志分子生药学
建泽泻鲨烯合酶原核表达、功能验证及其免疫检测研究3733-3738

摘要:泽泻鲨烯合酶(Ao SS)催化法呢基焦磷酸[(farnesyl diphosphate,FPP)]合成鲨烯,是碳源流向原萜烷型三萜生物合成的关键调节酶。为深入研究Ao SS基因的功能及表达,课题组将前期克隆获得的建泽泻鲨烯合酶基因(accession No.JX866770)的开放阅读框(ORF)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 Czn1上,并在大肠杆菌BL21(Roseta)中进行诱导表达,诱导表达出的融合蛋白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经纯化获得高纯度的目的蛋白;以此目的蛋白进行体外酶促反应验证其功能,其结果显示该目的蛋白具有催化法呢基焦磷酸生成鲨烯的活性;为进一步研究其表达规律,在此基础上,利用该蛋白免疫新西兰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并纯化,ELISA检测抗体效价大于1∶51 200,Western blotting检测表明其具有较好的特异性;用制备得到的抗体免疫检测建泽泻Ao SS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建泽泻块茎中Ao SS表达最高,其次为叶,根中表达甚微。原核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基因功能的进一步验证及快速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为进一步开展Ao SS基因功能及其调控的研究奠定基础,为泽泻资源性成分原萜烷型三萜的合成生物学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中药杂志制剂与炮制
药物-油相性质对药物纳米晶自稳定Pickering乳液构建的影响研究3739-3746

摘要:探究药物及油相性质对药物纳米晶自稳定Pickering乳液(nanocrystalline self-stabilized Pickering emulsions,NSSPE)成型与稳定的影响。分别以葛根素、丹参酮ⅡA和阿魏酸3种难溶性中药成分自身纳米晶为固体微粒,以Capmul C8、Fabrafil M1944 CS、肉豆蔻酸异丙酯、川芎油、橄榄油为油相,高压匀质法制备NSSPE。以室温静置14 d后NSSPE的外观、离心稳定性、乳滴粒径变化以及乳液层药物含量变化为指标对NSSPE进行评价。分析油相的性质(表面张力、黏度)、药物的性质(表面能、油水分配系数、纳米晶粒径、Zeta电位及药物-水-油的三相接触角)等对NSSPE成型与稳定的影响。以阿魏酸纳米晶为固体微粒制备的5种油相的样品,成乳性和稳定性均明显差于葛根素和丹参酮ⅡA;阿魏酸纳米晶的粒径高达3.90μm,极显著高于葛根素的305 nm和丹参酮ⅡA的406 nm(P〈0.05);阿魏酸纳米晶的Zeta电位为-0.018 0 m V,极显著低于葛根素的-29.1 m V和丹参酮ⅡA的-42.6 m V(P〈0.05)。以肉豆蔻酸异丙酯为油相制备的3种药物的样品均不成乳状;肉豆蔻酸异丙酯的黏度为4.67 m Pa·s,极显著低于其余各油(P〈0.01)。以川芎油为油相制备的葛根素-NSSPE成乳性和稳定性最好;葛根素在川芎油-水中的接触角为69.7°,接近90°,且显著高于其余各接触角。药物为丹参酮ⅡA时,Capmul C8和Labrafil M 1944 CS制备的NSSPE稳定性最好,其接触角分别为99.2°和112°,较其余油相更近接90°。油相的黏度、药物纳米晶粒径、Zeta电位及三相接触角对NSSPE成型与稳定有较大影响;而油相的表面张力、药物的表面能和油水分配系数可能与NSSPE的构建不相关。

穿山龙薯蓣皂苷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制备构建及评价研究3747-3754

摘要:该文建立了热高压均质法制备穿山龙薯蓣皂苷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工艺方法,并对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其工艺处方进行了体外制剂学评价。结果显示按照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后的最佳工艺处方制备的穿山龙薯蓣皂苷纳米结构脂质载体为类球形,粒径为(90.9±0.6)nm,多分散系数为(0.253±0.07),粒度分布均匀,Zeta电位为(-45.7±0.5)m V,包封率为(90.2±0.5)%,载药量为(23.30±0.10)%。结果表明热高压均质法制备的穿山龙薯蓣皂苷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

紫外光谱法快速测定醒脑静注射液一次提取过程中9种成分3755-3760

摘要:该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紫外光谱的醒脑静注射液一次提取过程分析方法,用于快速测定蒸馏提取液中异佛尔酮、4-亚甲基-异佛尔酮、莪术双环烯酮、莪术烯醇、莪术二酮、莪术酮、莪术呋喃二烯酮、莪术醇、吉马酮9种成分含量。在醒脑静注射液一次提取过程中收集郁金-栀子水蒸气蒸馏液样品166份,扫描紫外光谱,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9种成分含量,使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和径向基人工神经网络等方法建立紫外光谱与各成分含量之间的多元校正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研究建立的紫外光谱分析方法能较准确地测定蒸馏提取液中9种成分含量,预测误差均方根分别为0.068,0.147,0.215,0.319,1.01,1.27,0.764,0.147,0.610 mg·L~(-1)。该方法具有快速、简便、低成本的优点,有助于醒脑静注射液提取过程监测和提取终点判断,减少产品质量缺陷和质量差异。

中国中药杂志化学
芦荟中1个具有抗菌活性的多取代基萘类新化合物3761-3763

摘要:对库拉索芦荟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运用硅胶、凝胶、MCI-gel树脂及RP-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从库拉索芦荟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个多取代基萘类化合物,该化合物鉴定为3-羟基-1-(1,7-二羟基-3,6-二甲氧基萘-2-基)-1-丙酮(1)。生物活性测试表明,其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菌株的MIC90为(48±4)mg·L^-1,小于左氧氟沙星的MIC90(58±5)mg·L^-1,具有突出的抗菌活性。

QuEChERS-超高效液相-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测定白茅根中16种真菌毒素3770-3775

摘要:该文建立了一种同时检测白茅根中16种真菌毒素的QuECh ERS(Quick,Easy,Cheap,Effective,Rugged,Safe)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定量分析方法。白茅根以1%乙酸-乙腈超声提取,QuEChERS方法净化,用甲醇和含0.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应用Agilent Eclipse Plus C_(18)色谱柱,优化选择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下以多反应监测方式检测。结果表明,16种真菌毒素在各自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在0.996 2~1.000,定量限为0.03~186.68μg·kg^-1,回收率为60.28%~129.2%,RSD为0.29%~11%。该方法净化效果好、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基质成分复杂的白茅根中多种真菌毒素的定量检测。

甘草色泽与有效成分含量的相关性研究3776-3785

摘要:为探讨甘草色泽与其质量评价的相关性,该研究以精密色差仪和视觉分析仪测定甘草根皮和断面颜色,以HPLC测定甘草药材中6种黄酮类和2种皂苷类成分的含量,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对两类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野生和栽培甘草根皮颜色不存在显著差异,断面颜色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P〈0.01);野生甘草的甘草苷、异甘草苷、异甘草素含量与甘草酸铵、甘草次酸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栽培甘草;相关性结果表明,甘草根皮和断面的颜色均与有效成分含量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该研究为传统以甘草色泽评价其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完善中药材质量评价体系提供新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