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中药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 11-2272/R 国内刊号
  • 1001-5302 国际刊号
  • 2.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中药是中国药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5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中药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珍稀濒危中药资源新来源研究专题、综述、 制剂与炮制、化学、 药理、药代动力学、临床

中国中药 2016年第16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中药杂志综述
《中国药典》收录的植物类中药中含有的寡肽类成分2943-2952

摘要: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收录的茜草、亚麻子、紫菀、金铁锁、太子参、银柴胡、王不留行、瞿麦、青葙子、地骨皮、佛手、枳壳、人参、三七、北五味子、三棱、芡实、麦冬、半夏、牛膝、锦灯笼、玉竹和茺蔚子等23种中药中,已报道的寡肽类成分共187个。寡肽类成分主要为直链肽(二肽、三肽、五肽等)和环状肽(单环肽、双环肽、三环肽等),且以环状肽为主。单环肽有环二肽、环四.环十二肽等。双环肽主要从茜草和青葙子中分离得到。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寡肽类成分具有抗肿瘤、抗菌、抗凝、免疫抑制等药理作用。

展望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2953-2957

摘要: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是近几年新发现的一种基因组定点编辑技术,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基因治疗、基因功能研究、动物模型制造、农作物品种改良等领域的研究中。该文简要介绍了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并提出了这项技术在药用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活性成分次生代谢及合成生物学研究、药用植物分子育种研究等方面的应用前景,为开辟药用植物新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多糖抗肝损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2958-2967

摘要:肝损伤是各种肝脏疾病共有的一种病理状态,其持续恶化会导致肝硬化、肝纤维化、肝癌。因此,寻找对抗肝损伤有效物质受到广泛关注。活性多糖广泛存在于植物、微生物、动物内,具有高效、低毒、副作用小的特点,已成为抗肝损伤天然药物制剂领域的研究热点,也取得了较多的进展。该文从抗肝损伤的多糖类型、肝损伤的发病类型及发病机制等方面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分析,并对多糖在抗肝损伤方面的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研究结果显示,植物多糖、动物多糖和微生物多糖具有良好的抗肝损伤效应,主要通过抗自由基损伤、对抗肝细胞钙超载、调节线粒体功能等发挥抗化学性肝损伤功效,和通过调节细胞因子、抑制补体系统激活、抑制炎性介质产生、防止肝细胞凋亡等发挥抗免疫性肝损伤功效。可见多糖具有资源丰富、效应多样、作用靶点多、作用途径广等特性,是潜在的抗肝损伤药物制剂。

鞣花鞣质肠道代谢产物urolithins研究进展2968-2974

摘要:鞣花鞣质是一类具有诸多生物活性的酚类化合物,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与其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尿石素密切相关。该研究就近几年国内外关于尿石素的结构特征、类型、分布,以及其改善前列腺、乳腺、结肠相关疾病,抗癌、抗氧化、抗炎等生物活性研究进行了综述,为开发和利用尿石素奠定基础。

中国中药杂志中药资源普查
洪泽湖区域湿地及人工水体类型中药资源适宜调查方法的探索与建议2975-2980

摘要:根据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技术要求,基于江苏省洪泽湖区域湿地及人工水体类型,对中药资源调查提出适宜的方法与建议。从洪泽湖区域环境与湿地概况、生态及植被现状、植被分布情况等方面对洪泽湖区域湿地及人工水体类型进行分析比较,从调查方案的制定、符合湿地特点的样地与样方的设置及具有代表性的水体样地调查等方面提出探索性建议与方案,为进一步完善洪泽湖区域中药资源调查及普查技术规范的补充完善提供了参考与借鉴,为同类型生态环境与人工干预条件下形成的水体湿地中药资源调查提供方法学借鉴。

中国中药杂志资源与鉴定
地黄酪氨酸脱羧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2981-2986

摘要:酪氨酸脱羧酶TyDC是植物次生代谢的催化酶,在苯乙醇苷类成分的生物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根据地黄转录组数据,克隆了地黄酪氨酸脱羧酶基因RgTyDC的全长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KU640395),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其在地黄不同组织及4种诱导子处理后毛状根中的表达量。结果表明,职TyDCORF为1619bp,编码509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56.6kDa,等电点pI6.25。RgTyDC与芝麻酪氨酸脱羧酶SiTyDC和猴面花酪氨酸脱羧酶EgTyDC的同源性最高,均为88%。RgTyDC基因在叶片(尤其是衰老的叶片)中表达量较强,在块根中表达量较低。SA和MeJA处理后显著上调表达。这为进一步研究船TyDC在地黄苯乙醇苷类成分生物合成中的分子功能奠定基础。

不同生长模式下人参有效成分与土壤酶活性的相关性2987-2992

摘要:对2种生长模式的人参5种有效成分和6种土壤酶活性进行测定,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分析,以期阐明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酶活性与人参有效成分密切相关,相同酶在腐殖土中的活性显著高于农田土。农田土生长模式下,土壤中的蔗糖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过高,会抑制人参总皂苷、水溶性总蛋白和总氨基酸的积累;腐殖土生长模式下,土壤蔗糖酶活性、脲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过高,会抑制人参总皂苷和总挥发油的积累。结合人参生长特征等因子进行综合分析,土壤酶活性可作为评价土壤质量的指标,合适的土壤酶活性,能够加速土壤各类物质的循环与转化,增加人参有效成分的积累。

铁皮石斛悬崖峭壁生长的生态基础2993-2997

摘要:为了使铁皮石斛回归自然,在临安市天目山野生铁皮石斛自然分布区域建立不同坡度、不同坡向岩壁模型,用MH-WS01温湿度自动记录仪全天候自动记录温度和湿度,结果表明:岩壁的坡度显著地影响岩壁表面的极端温度,夏季,水平的岩壁表面极端温度可高达69.4℃以上,垂直岩壁表面温度不高于50℃,冬季,垂直岩壁表面温度较高,低温持续的时间更短;岩壁坡度还显著地影响岩壁表面的湿度,垂直岩壁表面月均湿度都在80%RH以上;岩壁的坡向对岩壁表面的温度有显著的影响,但对垂直岩壁的日均温与极端温度影响不显著,对岩壁表面的湿度也有显著的影响。岩壁坡度通过影响岩壁表面的极端温度影响铁皮石斛生存,还通过影响岩壁表面的湿度影响铁皮石斛生长,岩壁坡度的选择是铁皮石斛岩壁附生栽培成败的关键。

内生真菌HL-Y-3中小檗碱的分离鉴定2998-3001

摘要:选用PDA培养基对黄连内生真菌进行分离,运用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到菌株HL-Y-3可产小檗碱,菌丝中质量分数为9.313μg·g^-1,形态学观察结合5.8S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内生真菌HL-Y-3为交链孢属Alternariasp.,采用薄层制备分离到小檗碱单体,质谱和核磁鉴定的结果表明小檗碱样品图谱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确证分离到的生物碱为小檗碱,为小檗碱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资源。

中国中药杂志制剂与炮制
多指标综合评价优选玄参药材干燥工艺3002-3008

摘要:为优选适宜玄参现代干燥工艺参数,该研究根据玄参传统干燥加工过程,结合现代干燥设备特点,将其模拟为以下3个阶段:控温干燥.缓苏。控温干燥。选择一段温度、风速及目标含水率,缓苏温度及时间,二段温度及风速7个因素,应用L18(3^7)正交设计进行干燥试验,加工得18批干燥样品;采用UPLC-TQ-MS测定各干燥样品及19批道地产地样品中梓醇、哈巴苷、毛蕊花糖苷、阿魏酸、安格洛苷.C、桃叶珊瑚苷、哈巴俄苷、肉桂酸、熊果酸共9种指标性成分的含量。根据成分含量的主成分分析(PcA)与能耗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第一阶段干燥温度60℃、干燥风速50Hz、干燥目标水分50%;第二阶段缓苏时间24h、温度20℃;第三阶段干燥温度60℃、干燥风速30Hz为最佳工艺。应用优选的玄参现代干燥工艺加工的药材,不仅外观与有效成分含量与收集的道地产地药材非常相似,亦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的要求,且可大幅缩短干燥加工时间,提高药材产地初加工的效率,可实现药材产地初加工的规范化。

马钱子碱传递体的体外透皮与促渗性质研究3009-3015

摘要:制备马钱子碱脂质体和传递体,对其药剂学性质进行表征,并比较其体外透皮性质。采用硫酸铵梯度法制备马钱子碱脂质体和传递体,考察其粒径、包封率和变形性等药剂学性质;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以大鼠皮肤为透皮屏障,比较不同处方的脂质体和传递体的体外透皮性质。结果显示,马钱子碱脂质载体的粒径在100~150nm,粒径分布比较均一;马钱子碱复合磷脂传递体较大豆磷脂传递体的包封率有显著提高;复合磷脂传递体的变形性分别是大豆磷脂(SPC)脂质体和传递体的2.09,1.76倍,马钱子碱复合磷脂传递体的稳态透皮速率分别是SPC脂质体和传递体的3.43,1.41倍;马钱子碱与复合磷脂空白传递体的物理混合物组的稳态透皮速率是溶液组的2.20倍,复合磷脂浓度对空白传递体的促渗效果有影响。与脂质体相比,传递体可以提高马钱子碱的透皮速率,而复合磷脂技术可以改善传递体膜结构的相形为,进一步提高传递体的变形性和透皮速率;空白传递体对马钱子碱的透皮吸收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不同DE值麦芽糊精对五味子喷雾干燥粉性质的影响3016-3021

摘要:研究不同DE值的麦芽糊精对五味子喷雾干燥的影响,测定了喷干粉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粉体学性质及微观形态,并用吸湿等温线和玻璃化转变温度预测其储存稳定性。研究发现,加入麦芽糊精后得粉率增加,含水量降低,Tg升高,流动性变好,微观形态呈球形,且Tg随DE值的减小而增大。采用GAB模型拟合水分活度(aw)与平衡含水量(EMC)之间,发现喷干粉的吸水量随DE值的增大而增加;Gordon—Taylor模型拟合EMC与Tg之间,Tg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小。喷干粉的储存临界条件得到提高,且随DE值的减小,临界水分活度与临界含水量升高。所以DE值越小,喷干粉越稳定。

HPLC-DAD-QTOF-MS联用技术研究大株红景天胶囊指纹图谱3022-3026

摘要:建立了大株红景天胶囊HPLC-DAD指纹图谱分析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EclipsePlus-C18(4.6mm×250mm,5μm),以流动相甲醇-0.1%甲酸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5cC,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76nm,采用该方法测定市售10批大株红景天胶囊,并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软件进行指纹图谱分析,确定了21个色谱峰作为指纹图谱共有峰,同时对扣除峰面积超过总峰面积50%的单个共有峰前后10批样品的相似度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发现10批样品的相似度均大于0.940。采用HPLC/Q-TOF-MS对指纹图谱中的共有峰进行指认,确定了21个共有峰的分子式,结合对照品及质谱信息对其中11个指纹峰进行结构推断。该研究首次采用HPLC建立大株红景天胶囊的指纹图谱并结合HPLC/Q-TOF-MS对指纹峰进行指认,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为大株红景天胶囊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半夏曲炮制过程中优势微生物的鉴定3027-3031

摘要:研究半夏曲不同发酵时间点的微生物种类、数量变化以及优势菌种的分离鉴定,为探讨半夏曲炮制机制奠定基础。用选择性培养基对半夏曲发酵过程中5个时间点(0,18,36,54,72h)样品中的细菌、霉菌、酵母菌分别进行培养、菌落计数、分离纯化优势菌种;采用16SrDNA,26SrDNA序列分别对优势细菌、优势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半夏曲发酵过程中细菌数量少、变化平缓,而酵母菌和霉菌数量发酵至54h时迅速增加,至发酵结束时达1×10^7CFU·mL^-1以上;通过NCBI同源性比对及构建系统发育树,鉴定出半夏曲炮制过程中的优势细菌为Streptomycessp.,Bacilluspumilus,B.subtilis,B.aryabhattai,Bacillussp.;优势酵母菌为Meyerozymaguilliermondii;优势霉菌为Paecilomycesvariotii,Byssochlamysspectabilis,Aspergillusn咖r。提示半夏曲的发酵过程涉及多种微生物共同参与,其中以酵母菌和霉菌为主。Mguilliermondii,Pvariotii,Pvariotii,A.niger和Bacillussp.等优势菌种可能在半夏曲炮制中起重要作用。

白芷酒炖前后4种香豆素类成分的含量测定及相互转化机制研究3032-3035

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白芷酒炖前后氧化前胡素、水合氧化前胡素、白当归脑、白当归素的含量,并对氧化前胡素与水合氧化前胡素、白当归脑与白当归素的相互转化的机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白芷经酒炖后氧化前胡素、白当归脑含量降低,水合氧化前胡素、白当归素含量增加,其含量降低与增加的原因主要为白芷在黄酒的弱酸性及受热作用下,氧化前胡素、白当归脑会发生环氧化合物(醚键)的开环反应,分别生成水合氧化前胡素、白当归素。该研究将为白芷酒炖的炮制机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中药杂志化学
大叶冬青叶中2个新的三萜皂苷3036-3041

摘要:大叶冬青为苦丁茶的主要基源植物,三萜皂苷为其主要的活性和特征性成分。该研究从大叶冬青叶中分离得到了2个新的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大叶冬青皂苷R(1)和大叶冬青皂苷S(2),并根据NMR,MS等波谱方法和理化性质鉴定了其化学结构。其中大叶冬青皂苷R为第1个含有19-28内酯环的三萜皂苷。

桑黄化学成分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3042-3048

摘要:综合运用硅胶,SephedaxLH-20,RP-8,MCI等柱色谱及硅胶薄层制备色谱,从桑黄子实体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NMR和MS解析技术鉴定为3d-羟基木栓烷-2-酮(1),3-羟基木栓烷-3-烯-2-酮(2),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3),麦角甾醇过氧化物(4),尿嘧啶(5),尿嘧啶核苷(6),4-(3,4-二羟苯基)-3-丁烯.2-酮(7),原儿茶醛(8),inotilone(9),inoseavinA(10),phellibauminE(11),其中化合物1,2,5,6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采用CellTiter-GLoATP荧光活性检测法,11个化合物对41株离体肿瘤细胞和2株正常仓鼠细胞高通量筛选,结果显示化合物2-4对髓性白血病细胞系NOMO-1和SKM-1效果较好,其中化合物2,3体现出较好的选择性(对NOMO-1的IC50分别为0.7955,1.828μmol·L^-1;对SKM-1的IC50〉10μmol·L^-1);化合物7对肺癌细胞系H526、前列腺癌细胞系DU145、白血病细胞系HEL效果较为明显(IC50分别为0.5334,1.885,1.057μmol·L^-1),并显示出较好的选择性;其他化合物体外抗肿瘤作用不显著或没有活性。此外,所有化合物对正常仓鼠细胞系CHL和CHO均无明显作用(IC50〉10μmol·L^-1),显示所有化合物对正常细胞无毒副作用。

翼梗五味子藤茎倍半萜类化学成分研究3049-3054

摘要:翼梗五味子(原变种)Schisandrahenryivat.henryi的干燥藤茎以95%乙醇提取,提取物依次以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所得乙酸乙酯部位以正、反相硅胶柱、凝胶柱色谱等手段分离,以制备HPLC、制备薄层色谱纯化,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采用MS,NMR等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分别为t-杜松醇(t-cadinol,1),cadinane-4β,5α,10β-triol(2),cadinane-5α,10d-diol-2-ene(3),oxyphyllenodiolsA(4),1β,4β-dihydroxyeudesman-11-ene(5),cyperusolC(6),(7R)-opposit-4(15)-erie-1β,7α-diol(7),dysodensiolE(8),epi.guaidiolA(9),aromadendrane-4β,10β-diol(10),tricyclohumuladiol(11),caryolane-1,9β-diol(12),guaidiolA(13)。化合物3,5-10,13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化合物1-13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