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中药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 11-2272/R 国内刊号
  • 1001-5302 国际刊号
  • 2.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中药是中国药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5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中药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珍稀濒危中药资源新来源研究专题、综述、 制剂与炮制、化学、 药理、药代动力学、临床

中国中药 2016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中药杂志综述
薄荷及其饮片质量控制研究进展1569-1577

摘要:薄荷以其独特的功效,在食品、化妆品、日用品和医药卫生行业等广泛应用,然而随着对药材质量安全问题的关注,薄荷及其饮片的质量问题已成为阻碍其贸易出口的关键因素。因此,该文着眼于薄荷的混伪品、外源性污染物和内在质量(化学成分、谱效关系)控制,系统归纳总结了近年来薄荷及其饮片质量研究的研究现状以及目前还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健全薄荷及其饮片的质量控制手段,完善其质量标准,保障其使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等提供依据。

中国中药杂志资源与鉴定
樟树4-二磷酸胞苷-2-C-甲基-D-赤藓醇激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1578-1584

摘要:4-二磷酸胞苷-2-C-甲基-D-赤藓醇激酶(4-diphosphocytidyl-2-C-methyl-D-erythritol kinase,CMK)是植物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甲基赤藓醇-4-磷酸途径(methylerythritol-4-phosphate pathway,DXP/MEP)上的第4个关键酶。该研究根据樟树转录组数据,利用RT-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CR)方法从药用植物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中克隆得到4-二磷酸胞苷-2-C-甲基-D-赤藓醇激酶基因,命名为Cc CMK1(Gene Bank登录号Ku376098),对其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开放阅读框(ORF)为1 212 bp,编码403个氨基酸,推测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4.46 k Da,等电点(theoretical p I)为4.99。跨膜结构分析表明CMK蛋白不存在跨膜结构。信号肽分析表明其为非分泌蛋白,不存在信号肽。亚细胞定位表明其定位于叶绿体中。利用荧光实时PCR检测了龙脑樟、油樟、芳樟、脑樟和异樟5种化学型樟树中Cc CMK1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Cc CMK1基因在油樟中的表达量最高,龙脑樟中表达量最低,为樟树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元件挖掘提供研究基础。

艾纳香萜类物质生物合成途径分析1585-1591

摘要:为了全面了解艾纳香中萜类物质的代谢途径,以及具体的基因和催化酶类,以期为从分子水平调控艾纳香中萜类活性成分提供理论依据。基于艾纳香的转录组数据,将艾纳香的转录组测序结果同KEGG数据库中其他多种高等植物萜类合成途径的研究结论进行比对,预测出艾纳香中萜类代谢的具体途径。结果表明艾纳香在KEGG数据库中比对上4条萜类代谢通路:萜类骨架代谢途径、单萜代谢途径、二萜代谢途径、倍半萜与三萜代谢途径,对应基因的数目分别为103,10,29,59条。通过对催化酶与活性产物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显示,单萜活性产物为8种、二萜3种、三萜和倍半萜3种。在萜类代谢途径过程中的关键酶主要为脱氧木酮糖-5-磷酸合酶、HMG-Co A还原酶、烯丙基转移酶系。艾纳香中与单萜类物质合成的酶类相对较少,而产物种类较多,这可能与单萜合酶催化产物的不专一性有关。通过对艾纳香中萜类调控途径的整体分析,并对其中关键酶基因的调控,有望整体提高艾纳香中萜类活性物质的产量。

国家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中期库贮存7种药用植物种子生活力监测1592-1595

摘要:该文通过测定国家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中期库中保存4年的桔梗、荆芥、穿心莲、党参、黄芩、益母草、冬凌草等7种药用植物种子发芽率,分析了种子入库前后发芽率的变化情况并评价了其生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中期库贮藏4年后7种药用植物的种子发芽率均下降,除荆芥、黄芩种子发芽率下降不显著外,其余5种药用植物的种子发芽率显著下降。桔梗、党参、冬凌草种子入库前发芽率越高,贮藏后发芽率下降幅度越小,穿心莲呈现相反的趋势,荆芥、黄芩各发芽率区间下降的幅度大致相同。低温贮藏能有效地延长了种子寿命,保持了种子活力,有必要积极开展主要药用植物种子的贮藏特性研究,并制定种子的监测方案和更新标准。

恩施地区濒危野生竹节参生态环境及伴生植物群落特征研究1596-1601

摘要: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对恩施地区下属不同县市地区的野生竹节参的分布特点、种群密度、生存土壤情况和伴生植物群落特征等进行研究,发现野生竹节参主要分布在东经29°—30°、北纬108°—110°,海拔1 000-1 500 m较湿润的林下、沟边或次生林的高草丛中,种群密度较低;其着生的土壤以黄棕壤、黄壤和红壤为主,以潮土和腐殖土为主,腐殖土厚度5-30cm,p H 6.0-6.8,含水量16.8%-24.2%,土壤容重1.39-2.12;其所处植被类型主要为常绿针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常绿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其群落结构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3个层次;伴生植物中种子植物总计有86科118属134种,乔木层共有15科21属26种,群落的优势种主要是松科植物如马尾松、油松和巴山松和杉科植物如杉木、柳杉等;灌木层39科54属62种,以油茶、刺楸、三叶木通、扇棕、圆叶鼠李、光叶菝葜等为优势植物种类;草本层32科43属46种,蕨类植物如黑足鳞毛蕨、绵马贯众、尖齿凤丫蕨、三叉耳蕨、掌叶铁线蕨、峨眉蕨贯众、岩蕨、狗脊蕨优势极大;地被层覆盖有大量的地衣和苔藓。其中,马尾松、油松、巴山松、蕨类、地衣和苔藓可作为恩施地区野生竹节参的指示植物。表明野生竹节参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较高,其伴生植物群落特征以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为主,垂直结构较明显,可依据研究成果实现野生竹节参的驯化和资源保护。

铁皮石斛内生真菌对宿主组培苗生长与代谢成分的影响1602-1607

摘要:为揭示初筛所得7株活树附生铁皮石斛内生真菌对宿主生长及代谢成分的影响,该研究观察测量了接菌与未接菌铁皮石斛组培苗形态特征与农艺性状,采用苯酚-硫酸法与热浸法测定组培苗茎总多糖含量与浸出物含量,柱前衍生HPLC分析茎多糖中单糖组成,HPLC分析茎醇溶性成分。研究表明,供试7个菌株可改变铁皮石斛组培苗茎节变紫进程,并影响茎糖类及醇溶性成分组成及含量积累,除DO34外均能促进组培苗生长与提高多糖含量,除DO12外均能促进甘露糖含量积累,DO18,DO19,DO120可促进醇溶性浸出物含量积累,综合生长及代谢成分多项指标筛选出DO14,DO18,DO19与DO120 4个优良菌株,为铁皮石斛内生真菌和宿主相互作用机制研究与微生物工程研究提供了菌种材料与研究基础。

砂仁药材质量现状分析1608-1616

摘要:砂仁为四大南药之一,为了解市场砂仁药材质量现状,以对砂仁药材商品规格等级的研究提供参考,作者分别从专业药材市场和砂仁主产区收集砂仁样品57份,其中市场收集30份,产地收集27份。参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方法对砂仁的外观性状、挥发油和乙酸龙脑酯含量、农药残留及重金属含量等进行质量分析评价,结果发现,市场销售砂仁合格率为30.0%,其中国产砂仁的合格率为50.00%,进口砂仁合格率为12.50%;产地收集的砂仁合格率为92.59%,其中春砂仁合格率为96.2%,绿壳砂合格率为0%,市售国产砂仁主流品种为阳春砂,绿壳砂较少,未见海南砂。调查发现影响砂仁药材质量的主要因素是药材来源或基原,特别是进口砂仁基原混杂、品种不纯、来源或产地不明,质量差;砂仁药材农药残留及重金属检测结果为合格。为保障砂仁药材质量,建议优化种质、严格控制药材来源、规范采收及加工工艺。

NSFC资助的中药学领域(H28)分子生药相关项目的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1617-1621

摘要:研究收集了1995—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SFC)资助的中药学领域项目中分子生药相关研究共595项,采用TDA等工具对NSFC资助项目概况、热点研究内容进行分类排序,并进行热点研究内容相关性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生药学研究中,分子生药技术相关项目及经费数量逐渐增加,经费占中药学研究经费的比重趋于稳定;主要支持了用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对道地药材、次生代谢以及种质资源的研究;热点药物包括丹参、地黄、冬虫夏草等,热点内容包括丹参酮的生物合成、地黄的连作障碍等。

中国中药杂志制剂与炮制
基于Microtox技术的中药注射剂微毒快速测试体系反应条件的优化与方法学的考察1622-1626

摘要:基于费氏弧菌CS234的Microtox微毒测试体系优化与方法学考察,为该方法更加可靠地应用于中药注射剂综合急性毒性的测试打下基础。采用Plackett-Burman法优化设计影响费氏弧菌发光的因素,建立以七水硫酸锌为标准毒物和质量控制样品的反应体系,得到最优发光条件为:费氏弧菌冻干粉平衡15 min后加入复苏液1 m L,混匀10 min,取100μL菌液测试初始发光度,随后立即加入1 m L复苏液或待测样品,反应10 min后再次测试相应发光强度,上述操作均在(15±1)℃条件下完成;复苏稀释液、渗透压调节液及七水硫酸锌储备液不干扰费氏弧菌发光强度的测定,该方法特异性良好;质量控制样品、定量下限样品批内精密度〈5%,批间精密度〈10%,准确度在85.8%-103.2%。七水硫酸锌溶液在3.86-77.27 mg·L-(-1),标准曲线方程为y=21.78lnx-(-1)5.14,R_2=0.998。该方法下ZnSO_4·7H_2O对费氏弧菌的IC_(50)为19.90 mg·L-(-1);对七水硫酸锌储备液及其质量控制样品分别连续考察120,8 h,其RSD〈2%,提示其在室温及4℃保存条件下稳定性良好;pH 4.5-8.0时,费氏弧菌发光的波动控制在±10%,该p H可满足绝大多数中药注射剂的测试需要。针对费氏弧菌CS234建立的微毒测试体系进行优化后,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稳定性、灵敏度、准确度及适应性,提示可应用于中药注射剂综合急性毒性的测试。

基于致炎毒性,胃和十二指肠AQP3,AQP4表达的藤黄炮制减毒机制研究1627-1634

摘要:为了拓展藤黄在中医临床的应用,研究其内服的毒性及炮制减毒的机制是必要的。通过巨噬细胞RAW264.7释放炎症介质(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和灌胃给予藤黄生品和炮制品后大鼠胃和十二指肠组织的病理表现,判断其毒性作用;采用免疫组化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灌胃给药后,大鼠胃和十二指肠组织AQP3,AQP4蛋白和m RNA的表达,研究藤黄炮制减毒的机制。结果表明,藤黄生品可促进炎症介质NO,TNF-α和IL-6的释放,且与剂量呈相关性;藤黄制品组与生品组比较,NO和IL-6的释放量降低,TNF-α的释放量增加;藤黄生品可引起大鼠腹泻、白细胞升高、淋巴细胞降低,使胃黏膜充血水肿,肠黏膜坏死和炎细胞浸润,从多个角度证明内服生藤黄对胃和十二指肠组织的毒性为致炎毒性,致炎毒性与给药剂量呈相关性,炮制后藤黄的致炎毒性降低。在藤黄对胃和十二指肠组织致炎的同时,藤黄生品高剂量组大鼠胃和十二指肠组织水通道蛋白AQP3,AQP4 m 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相应剂量藤黄制品组大鼠AQP3,AQP4表达量较生藤黄组低,说明AQP3,AQP4蛋白和m RNA表达量的高低与藤黄的致炎作用强弱有一致性。通过降低AQP3,AQP4的表达水平可能是藤黄炮制减毒的作用机制之一。

基于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参芪通脉益智方提取工艺评价及其谱效关系的初步研究1635-1639

摘要:以维生素C为阳性对照组,比较了参芪通脉益智方不同提取工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采用灰关联度分析探讨提取物指纹图谱各特征峰对其体外抗氧化作用贡献大小。结果显示参芪通脉益智方水提法、水提醇沉法、醇提法、醇水双提法所得提取物的IC_(50)依次为0.801 4,0.859 1,0.796 1,0.918 0 g·L-(-1),其中醇提法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最强,IC_(50)最小,是抗氧化活性成分的最优提取方法,当药材质量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自由基清除率与维生素C对照组相近。灰关联度分析得出各成分对抗氧化作用贡献大小顺序(按特征峰编号)4〉3〉33〉53〉9〉10〉11〉34〉15〉59〉8〉61〉52〉20〉42〉18〉29。谱效关系的初步探索,为中药复方提取工艺及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了一定参考。

醒脑静注射液HPLC特征图谱研究1640-1645

摘要:该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并分析了不同厂家生产醒脑静注射液的特征图谱。采用Thermo BDS Hyper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进行分离,流动相为乙腈-0.02%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254nm,柱温35℃,进样量20μL。通过对29批醒脑静注射液的HPLC特征图谱研究,共标定了11个特征峰。经与对照品对比,指认出其中7个特征峰的结构,分别为优香芹酮、樟脑、姜黄烯酮、莪术烯醇、莪术二酮、莪术酮和吉马酮。运用计算机辅助相似性评价系统及主成分分析对所建29批醒脑静注射液的HPLC特征图谱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不同厂家生产的醒脑静注射液能明显分为3类。该文所建立的HPLC特征图谱为科学评价和有效控制醒脑静注射液质量提供了依据。

中国中药杂志化学
傣药铁刀木叶中一个新的异吲哚生物碱1646-1648

摘要:对傣药铁刀木Cassia siamea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运用硅胶、凝胶、MCI-gel树脂及RP-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从铁刀木叶9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个异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鉴定为5-(羟甲基)-2-甲基-6-异戊烯基-(-1)-酮(1)。生物活性测试中,其对NB4,A549,SHSY5Y,PC3,MCF7的IC_(50)分别为3.2,4.6,2.8,6.4,2.5μmol·L-(-1)。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并且表现出一定的细胞毒活性。

黑水缬草抗老年痴呆活性成分研究1649-1653

摘要:该实验基于前期黑水缬草抗老年痴呆(AD)的作用,对其有效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采用75%乙醇加热回流的方法对黑水缬草药材进行提取,提取物经萃取和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分离得到其抗AD的有效部位,采用硅胶、ODS柱色谱以及制备型HPLC等色谱法分离该有效部位并得到9个化合物(1-9),结合质谱及核磁等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6-hydroxy-7-(hydroxymethyl)-4-methy-lenehexahydrocyclopenta[c]pyran-1(3H)-one(1),suspensolide F(2),马钱子苷(3),α-莫诺苷(4),β-莫诺苷(5),patrinovalerosidate(6),野花椒苷A(7),(-)-angelicoidenol-2-O-β-D-glucopyranoside(8)和citroside A(9),其中化合物6-9为首次从缬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进一步对化合物1-9进行体外抗AD活性研究发现化合物2和6对PC12神经元细胞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首届中国中药资源大会通知1653-1653

摘要:中药资源是国家战略资源,是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十三五"开局之年,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和《中药材保护与发展规划(2015—2020)》的精神,有力推动和促进中药资源事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有效服务于健康中国建设需要,经相关专业委员会讨论决定,在陕西省西安市联合召开首届中国中药资源大会,会议主题"中药资源与健康中国",会期3天。

水飞蓟中木脂素的发现及其生物活性研究1654-1657

摘要:以蒸馏水为溶剂回流提取水飞蓟种子,提取物依次过D101大孔树脂、MCI树脂、MPLC色谱、HPLC色谱等色谱分离纯化得到7个化合物。经NMR解析确定化合物1-7分别为tricin 4'-O-[threo-β-guaiacyl-(7″-O-methyl)-glyceryl]ether(1),tricin 4'-O-[erythro-β-guaiacyl-(7″-O-methyl)-glyceryl]ether(2),5'-methoxyhydnocarpin-D(3),palstatin(4),(8R,7'S,8'R)-5,5'-dimethoxy-7-oxolariciresinol 9'-O-D-xylopyranoside(5),9-O-D-glucopyranoside(6),(-)-haplomyrtoside(7)。化合物1,3-5具有较强的抗流感病毒(H5N1)活性,IC_(50)分别为0.65,0.21,0.32和0.56μmol·L-(-1),SI(SI=TC50/IC_(50))分别为12.5,3.5,10.6,7.8。化合物1,2,6,7具有较好的抗人肝癌细胞(Hep G-2)活性,IC_(50)分别为0.35,0.25,0.53,0.66μmol·L-(-1)。化合物1-7为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基于UPLC-Q-TOF-MS技术的川西吊石苣苔中化学成分分析1658-1669

摘要: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对川西吊石苣苔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研究。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BEH-C18S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以0.1%甲酸水-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10-400 nm,ESI负离子模式进行检测,根据精确分析量及碎片信息,结合数据库匹配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川西吊石苣苔中共鉴定出57个成分,其中42个苯乙醇苷类成分,5个苯甲醇苷类成分,6个黄酮类成分,4个其他类型化合物,其中有43个化合物为苦苣苔科中首次发现,并初步推测了1个新苯甲醇苷类化合物。该研究首次对川西吊石苣苔化学成分进行整体研究,为该植物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基于DPPH、ABTS和FRAP的中药女贞子抗氧化谱效关系研究1670-1677

摘要:运用HPLC测定不同加热条件处理的女贞子药材的特征图谱,通过DPPH、ABTS和FRAP法测定不同条件处理女贞子的抗氧化能力,运用偏最小二乘法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女贞子量化特征图谱和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探讨女贞子抗氧化活性的物质基础,并筛选活性色谱峰。从35个匹配特征图谱中筛选出S_1,S_2,S15,S_(24),S_(27),S_(29),S_(32),S_(33),S_(35)与女贞子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呈显著正相关;S_1,S_2,S_5,S_8,S_(16),S_(27),S_(33)与女贞子清除ABTS自由基显著正相关;S_(12),S_(20),S_(22),S_(28),S_(30),S_(31),S_(32),S_(34)与女贞子还原Fe-(3+)能力显著正相关。其中S_1,S_2,S_(27),S_(33)与女贞子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均正相关,S_(32)与女贞子清除DPPH自由基、还原Fe-(3+)能力均正相关。通过与对照品比对确定了S_3为红景天苷、S_(19)为木犀草苷、S_(21)为特女贞苷、S_(22)为橄榄苦苷、S_(23)为女贞苷、S_(33)为木犀草素、S_(34)为芹菜素。试验结果表明特女贞苷和红景天苷等虽是规定的表征女贞子药材优劣的指标成分,但女贞子药效并不是靠个别成分含量决定。通过分析与药效相关的化合物群的含量才能真实反映药材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