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中药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5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论、综述、政策法规、研究论文、研究简报、专题笔谈、经验交流、药事管理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1-5302
  • 国内刊号:11-2272/R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55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5
  • 综合影响因子:2.412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中药 2015年第23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中药杂志玛咖研究专题

玛咖化学成分的研究

摘要:对十字花科Brassicaceae植物马卡独行菜Lepidium meyenii的干燥根茎玛咖进行化学成分研究,马卡独行菜的干燥根茎用70%提取,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对各萃取部分采用各种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1HNMR,~(13)C-NMR,HRESIMS)进行结构鉴定。从各萃取部分共分离鉴定出18个化合物,包括7个生物碱,4个脂肪酸类化合物以及7个其他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羟苄基氨基甲酸[(3-hydroxybenzyl)carbamic acid,1)],phenylmethanamine(2),N-苄基甲醛(N-benzylformamide,3),N-苄基甲酰胺(N-benzylacetamide,4),pyridin-4-ylmethanamine(5),n-(4-methoxybenzyl)aniline(6),尿嘧啶(uracil,7),琥珀酸(succininc acid,8),癸二酸(decanedioic acid,9),n-hexadecanoic acid methyl ester(10),庚酸(heptanoic acid,11),solerole(12),糠酸甲酯(pyromucic acid methyl ester,13),5-hydroxymethyl-2-furancarboxadehyde(14),5-(methoxymsethyl)-1H-pyrrole-2-carbaldehyde(15),1,7-二羟基-2,3,4-三甲氧基酮(1,7-dihydroxy-2,3,4-trimethoxyxanthone,16),1,7-二羟基-3,4-二甲氧基酮(1,7-dihydroxy-3,4-dimethoxy-xanthone,17),(+)-松脂醇[(+)-pinoresinol,18]。其中化合物1~18均为首次从玛咖中分离得到。
4531-4535

玛咖质量标准研究

摘要:为了建立玛咖定性、定量标准,参照2010年版药典附录相关方法,分别对玛咖的水分、浸出物、总灰分、酸不溶成分、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测定;以玛咖中特征性酰胺类成分亚油酰胺为指标性成分,分别采用TLC和HPLC进行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研究。结果显示,玛咖中亚油酰胺的薄层色谱鉴别特征明显,专属性强;含量测定线性范围为0.01~2.00μg(r=0.999 8),平均回收率(n=9)为99.27%(RSD 2.0%)。所建立的玛咖定性鉴别和定量测定方法简单准确,能够为玛咖的质量控制提供有效数据。
4536-4540

HPLC测定不同产地玛咖中苄基芥子油苷的含量

摘要:分析不同产地玛咖中苄基芥子油苷的含量,为玛咖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利用葡糖硫苷酶酶解苄基芥子油苷,采用HPLC测定酶解产物异硫氰酸苄酯的含量,色谱条件为Kaseisorb LC ODS 2000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水(B),以1.0 m L·min-1的流速进行梯度洗脱,0~5 min,3%~8%A,5~9 min,8%~48%A,9~23 min,48%~62%A,23~28 min,62%~99%A,进样量为10μL,检测波长246 nm,柱温40℃。不同产地玛咖中苄基芥子油苷质量分数介于10.76~17.91 g·L-1。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玛咖中苄基芥子油苷的含量测定。
4541-4544

微波消解ICP-MS同时测定玛咖中27种元素

摘要:该文建立了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同时分析玛咖中锂(Li),铍(Be),硼(B),镁(Mg),铝(Al),钪(Sc),钛(Ti),钒(V),铬(Cr),锰(Mn),铁(Fe),钴(Co),镍(Ni),铜(Cu),锌(Zn),镓(Ga),砷(As),锶(Sr),钼(Mo),镉(Cd),锡(Sn),锑(Sb),钡(Ba),镧(La),汞(Hg),铅(Pb),铋(Bi)共27种元素的方法。样品经微波消解后,利用ICP-MS测定上述元素,以内标法改善基体效应及干扰,通过标准曲线计算含量。实验结果表明所有元素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9 4~1.000 0(Hg为0.998 2);检出限为0.003~2.662μg·L~(1);重复性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大多数小于5%(个别元素除外);加样回收率为78.5%~123.7%,RSD大多数小于5%(个别元素除外);标准物质中27个元素的测定值基本都在标准值范围内(个别元素除外)。该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好,重复性好,分析速度快,适用于玛咖中多种元素的含量测定,为玛咖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4545-4551
中国中药杂志综述

矿物药中重金属与有害元素的形态及价态研究进展

摘要:矿物药作为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但在矿物药中重金属与有害元素的形态和价态,以及其与药效学、毒理学的相关性研究方面总结较少。该文重点总结了近几年对矿物药中重金属与有害元素形态和价态的测定和研究,分析了矿物药的药效和毒性研究进展,并对矿物药的研究进行展望,予期为矿物药的研究提供参考。
4552-4559

槲皮素及其糖苷衍生物降糖降脂活性研究进展

摘要:槲皮素及其糖苷衍生物是中草药和果蔬等植物源食物中常见的黄酮醇类物质,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大量研究表明槲皮素及其糖苷衍生物对糖尿病、肥胖、高血脂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有一定的预防、缓解和治疗作用。该文就槲皮素及其糖苷衍生物的分类与分布、降糖降脂活性及其作用机制进行文献综述;并对将来深入研究不同槲皮素糖苷衍生物的生物活性、量效关系、构效关系、体内生物有效性及药理学机制等作了展望。
4560-4567

桂皮醛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摘要:桂皮醛是中国传统中药材桂枝或肉桂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烯醛类有机化合物,具有抗炎、解热镇痛、抗肿瘤、抗菌、降糖、抗肥胖和神经保护等多种药理作用。对神经系统、心血管、肿瘤、糖尿病等疾病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作为预防保健的天然药物具有较好临床和市场潜力。该文对近5年来国内外关于桂皮醛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对桂皮醛的深入研究和开发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4568-4572
中国中药杂志资源与鉴定

百蕊草物候期及越冬休眠生理研究

摘要:为探索百蕊草人工栽培模式,以茅山地区百蕊草为实验材料,对百蕊草物候期及其越冬休眠过程碳水化合物变化规律进行研究。采用定点标记法观察百蕊草物候期,硫酸蒽酮法测定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DNS法测定淀粉酶活力,PAS-鉄钒苏木精双重染色组织定位淀粉粒。在连续3年的观察中未发现可存活2年以上百蕊草植株,可推断百蕊草在长江流域属于二年生植物;第1年为实生苗,生长周期较长。出苗较早的实生苗在夏季倒苗死亡,而出苗较晚的可顺利越夏并在秋冬季分化出根颈芽,冬季休眠。第2年为宿根苗,由根颈芽发育成簇生状,生长周期较短;根具储藏根的结构与功能特征,休眠期储藏淀粉等碳水化合物,储藏物为翌年快速生长发育的能量基础。根内淀粉和可溶性糖在不同时期相互转化,使百蕊草在休眠过程中既有充足的碳水化合物来维持生长也有丰富的小分子溶质来提高其抗逆能力,提高其生长能力及顺利越冬。
4585-4590

5种杀菌剂对甘草生长及菌根效应的影响

摘要:通过分析多抗霉素、井冈霉素、甲基托布津、百菌清和多菌灵5种杀菌剂对甘草生长及菌根效应的影响,旨在选出对菌根效应影响最小的杀菌剂,为甘草菌根化栽培提供指导。实验以盆栽甘草为材料,以田间常用浓度灌施不同杀菌剂,处理60 d后测定各处理组的侵染率、侵染密度、生物量指标、光合指标以及有效成分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多菌灵对甘草菌根效应抑制最强,能够显著抑制菌根侵染率,显著抑制甘草的实际光合效率,显著抑制甘草的株高、叶片数、地上鲜重和地下鲜重等生物量指标,对有效成分的含量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多抗霉素对菌根效应的抑制作用最弱,对菌根侵染率、多个甘草生物量指标以及实际光合效率均无显著影响;其他杀菌剂对菌根效应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程度介于多菌灵和多抗霉素之间。作者认为杀菌剂对菌根效应的抑制程度可能与杀菌剂的种类有关,建议田间在防治病害时尽量选择多抗霉素等生物杀菌剂。
4591-4596

基于抑制血小板聚集活性检测的血栓通胶囊质量控制研究

摘要:通过建立血栓通胶囊(XST)体外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生物活性测定法用于补充其质量控制方法。以体外抑制大鼠血小板聚集作用来考察血栓通胶囊的生物活性。以三七总皂苷、注射用血塞通冻干粉作为标准对照物质进行效价测定。研究结果发现血栓通胶囊对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并且呈现出剂量依赖关系。注射用血塞通冻干粉比三七总皂苷对照品体外抗血小板活性更稳定,适宜作为标准对照物质。采用"量反应平行线"法作为血栓通胶囊体外抗凝血酶诱导血小板聚集的生物效价检测方法,重复性较好(RSD 2.9%),样品检测结果均能通过可靠检验(偏离直线P〉0.05,偏离平行P〉0.05)。该研究建立的生物效价检测方法可以作为血栓通胶囊生物评价的质控方法之一。
4597-4602

京大戟毒性部位及其醋制前后成分变化研究

摘要:为比较京大戟不同极性部位的肠道毒性作用,分析毒性部位醋制前后成分变化规律,该实验以95%乙醇提取京大戟,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依次萃取得不同极性部位。不同极性部位小鼠灌胃3 h后,测定粪便含水量及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含水量,考察不同极性部位对小鼠腹泻及肠道水肿的影响;采用MTT法比较不同极性部位对大鼠小肠隐窝上皮细胞IEC-6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采用RT-PCR法测定结肠中水通道蛋白AQP1,AQP3的mRNA表达水平,考察不同极性部位的毒性。研究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京大戟醇部位、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均可导致小鼠粪便含水量及十二指肠及结肠的含水量增高,石油醚部位作用最强。京大戟95%醇提物、石油醚部位对IEC-6细胞具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95.03,33.75 mg·L-1;京大戟95%醇提物、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均能导致结肠中AQP1的mRNA表达降低、AQP3的mRNA表达增高。表明京大戟可导致小鼠腹泻及肠道水肿,其作用与导致水通道蛋白AQP1,AQP3的mRNA表达水平变化相关;并可抑制IEC-6细胞增殖;京大戟的主要毒性部位为石油醚部位,通过成分分离及炮制前后成分变化比较,发现毒性的降低可能与石油醚部位的二萜类成分含量下降相关。
4603-4608

基于数据挖掘方法研究挥发油透皮促渗作用与中药药性间的关联性

摘要:分析文献报道的中药挥发油的促渗作用与来源中药药性的相关性。通过文献调研,收集了34种具有透皮促渗作用报道的中药挥发油,采用频数分析法、变量交叉表法进行直观分析和关联分析,并通过变量压缩法建立一般线性模型分析来源中药药性(四气、五味、归经)与透皮促渗效果的关系。结果表明,具有透皮促渗效果的挥发油均来自辛味药材,阳性药性有利于中药挥发油透皮促渗;五味对于渗透效果影响不大(P=0.698 2),而四气和归经对于渗透效果影响很显著(P=0.011,0.077),四气的影响尤其大。提示中药挥发油透皮促渗作用与来源中药药性有明显的相关性和规律性。
4609-4615

利用一种耐热耐糖β-葡萄糖苷酶制备黄芩素的研究

摘要:对利用一种耐热耐糖β-葡萄糖苷酶水解黄芩苷制备黄芩素进行了研究。该酶催化黄芩苷转化为黄芩素的反应能在醋酸-醋酸钠缓冲液中良好地进行,酶的最适p H 5.5,最适反应温度85℃,温度在85℃以下,p H 5-7.5酶的稳定性良好。酶的最大反应速率Vmax为0.41 mmol·L~(-1)·min~(-1),米氏常数Km为3.31 mmol·L~(-1)。不同的金属离子对酶的活性有不同的影响,醋酸-醋酸钠缓冲液中的Na+对酶有活化作用。反应体系中葡萄糖醛酸浓度低于0.6 mol·L-1时,对酶有活化作用,当单糖浓度大于0.6 mol·L~(-1)时,对酶有抑制作用,当单糖浓度达到1.2 mol·L~(-1)时,酶活抑制率为50%,糖耐受性较好。通过实验得出较佳反应条件为黄芩苷-酶液1 g∶0.2 m L,pH 5.5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液,反应时间为10 h时,反应温度为85℃,酶解率可达97%。
4616-4622

纳豆菌液体发酵转化黄芩苷和汉黄芩苷的工艺研究

摘要:探索研究纳豆菌液体发酵黄芩药材制备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工艺,利用纳豆菌所产生的活性酶对黄芩苷和汉黄芩苷进行生物转化,以提高黄芩中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含量。通过考察不同碳源、氮源及无机盐的种类和浓度、培养基p H、药材粉碎度、装液量、摇床转速、液料比、发酵时间等因素对发酵工艺的影响,以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含量为评价指标,优选得到黄芩生物转化生成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液体发酵最佳工艺为蛋白胨质量分数为1.0%,氯化钠0.05%,p H 6.0,黄芩药材粉碎过40目,装样量33%,摇床转速200 r·min~(-1),液料比5∶1,温度37℃,发酵6 d,黄芩药材中黄芩苷的转化率为97.6%,汉黄芩苷转化率97.0%。验证试验表明该工艺稳定可行,为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工业化生产提供数据参考。
4623-4628

动物药僵蚕高温麸炒的科学合理性

摘要:该研究旨在通过比较僵蚕麸炒前后总蛋白含量的差异及炒制后黄曲霉素限量的变化,探究动物药僵蚕高温炮制的科学合理性。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水溶性蛋白质含量;SDS-PAGE法比较僵蚕生品及麸炒僵蚕的蛋白质差异性;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进行限量检查。结果显示生僵蚕的水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为(47.065±0.249)mg·g~(-1),麸炒僵蚕的水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为(29.756±1.961)mg·g~(-1);生僵蚕的蛋白质电泳条带和麸炒僵蚕的电泳条带皆约为6条。在31.90,26.80,18.71,15.00 k Da左右分别有一个蛋白片段,生品丰度大于麸炒品;而在10.18,8.929k Da处条带麸炒品明显深于生品,即麸炒品蛋白丰度大于生品,推测可能是部分蛋白质降解为小分子多肽所致。生品中黄曲霉毒素G1,B1,G2,B2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382,0.207,0.223,0.073μg·kg~(-1),而麸炒僵蚕中未检出。以上结果表明动物药僵蚕经过高温麸炒,蛋白质含量下降。这与炮制缓和药性的目的相吻合,而且僵蚕在麸炒过程中,通过炮制辅料的作用,毒性成分黄曲霉毒素完全被吸附,未检出毒性成分,增加了药材的安全性。麸炒僵蚕作为一种传统的炮制方法,具有科学合理性。
4629-4633

骆驼蹄瓣中萜类成分研究

摘要:通过系统的植物化学分离分析方法,研究骆驼蹄瓣中的萜类化学成分。运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对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然后通过现代波谱学鉴定方法(1H-NMR,13C-NMR,MS)和结合文献数据分析确定化合物的结构。从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并鉴定13个化合物,结构分别为1-羟基茅苍术醇(1),茅苍术醇(2),白术内酰胺(3),β-桉叶醇(4),5α-氢过氧基-β-桉叶醇(5),12-羟基-2-酮基-1-瓦伦烯(6),毛脉五味子醇A(7),(6S,7E)-6-羟基-4,7-大柱烯-3,9-二酮(8),3-羟基-5α,6α-环氧-β-紫罗兰酮(9),(3S,5R,6S,7E)-3,5,6-三羟基-7-大柱烯-9-酮(10),(6R,7E,9R)-9-羟基-4,7-大柱烯-3-酮(11),(S)-3-羟基-β-紫罗兰酮(12),布卢门醇A(13)。其中化合物1~7为倍半萜,8~13为大柱烷类降倍半萜,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骆驼蹄瓣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为新的天然产物。
4634-4638

甘青大戟中的甾体类和芳香族化学成分

摘要:通过正相硅胶、大孔吸附树脂、MCI树脂、Sephadex LH-20、制备薄层色谱和反相HPLC等多种色谱分离方法相结合,从甘青大戟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甾体和15个芳香族衍生物;借助波谱学分析方法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豆甾-5-烯-3β,7α-二醇(1)、豆甾-5-烯-3β,7β-二醇(2)、豆甾-5-烯-3β-醇-7-酮(3)、豆甾-4-烯-6β-醇-3-酮(4)、豆甾-1,4-二烯-3-酮(5)、豆甾-3,6-二酮(6)、β-谷甾醇(7)、东莨菪素(8)、七叶内酯(9)、6-羟基-5,7-二甲氧基-香豆素(10)、槲皮素(11)、3,3',4'-三甲基鞣花酸(12)、对羟基苯乙基茴香酸酯(13)、间羟基苯乙醇(14)、反式桂皮酸(15)、阿魏酸(16)、3,4二羟基苯甲酸(17)、香草酸(18)、对羟基苯甲酸(19)、3,4-二羟基苯甲酸乙酯(20)、没食子酸乙酯(21)和没食子酸甲酯(22)。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甘青大戟中分离得到。
4639-4644

白茅内生菌Chaetomium globosum的化学成分研究

摘要: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白茅内生菌Chaetomium globosum固体发酵产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获得9个化合物。利用高分辨质谱、核磁共振谱及文献比对的方法,将上述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haetoglobosin F(1),chaetoglobosin Fex(2),chaetoglobosin E(3),cytoglobosin A(4),penochalasin C(5),isochaetoglobosin D(6),N-benzoylphenylalaninyl-N-benzoylphenylalaninate(7),尿嘧啶(8),5-甲基尿嘧啶(9),其中化合物7为首次从毛壳菌中分离得到。采用MTT法测定化合物的体外细胞毒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1,3,4,5对人宫颈癌细胞株He La具有明显的抑制活性,IC50分别为99.43,23.77,97.92,86.25μmol·L~(-1),而阳性对照药顺铂的IC50为24.33μmol·L~(-1)。
4645-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