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中药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5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论、综述、政策法规、研究论文、研究简报、专题笔谈、经验交流、药事管理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1-5302
  • 国内刊号:11-2272/R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55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5
  • 综合影响因子:2.412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中药 2015年第15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中药杂志三七现代化栽培研究专题

三七对镉胁迫的生理响应及富集特性研究

摘要:以二年生三七为试验材料,水培条件下研究了镉胁迫(0,2.5,5,10μmol·L-1)对三七抗氧化酶系统和光合参数的影响及三七对镉的吸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2.5μmol·L-1镉处理可诱导SOD,POD,APX等酶活性的升高,10μmol·L-1镉处理则对SOD,POD,APX,CAT均产生抑制作用;镉处理对三七各部位CAT活性均具有抑制作用;三七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均随镉处理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胞间CO2浓度则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三七各器官镉含量表现为须根〉剪口〉主根〉叶片〉茎;叶,茎,剪口,须根,主根镉富集系数均随镉处理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各器官中镉含量与迁移系数均随镉处理浓度的升高而上升。综上所述,镉胁迫可对三七抗氧化酶系统和光合系统产生影响,三七对镉具有富集作用,应合理选择三七种植基地以减少对镉的吸收,合理选取三七入药部位,以降低镉摄入风险。
2903-2908

三七幼苗对聚乙二醇(PEG 6000)模拟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研究

摘要:以三七幼苗(30 d苗龄)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聚乙二醇(PEG 6000)模拟干旱胁迫对其各部位抗氧化酶、渗透物质和根系活力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根和叶中POD,APX活力随处理浓度(PEG 6000 0,2.5%,5.0%,7.5%)和时间(1,2,3 d)的增加而不断上升,SOD则表现为在同一处理时间下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先升后降,同一处理浓度下则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上升,CAT活性表现为在同一处理时间下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同一处理浓度下则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茎中SOD,APX活性变化不明显,CAT活性随处理时间和浓度的增加而升高;根和叶中MDA、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及根系活力随处理浓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升高;处理1 d后,根尖H2O2和NO荧光信号随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强。综上所述,三七幼苗能够通过调节抗氧化酶系统、渗透胁迫物质及抗逆胁迫信号物质应对干旱胁迫,当PEG6000超过5.0%(即溶液水势为-0.50 MPa)时可对三七幼苗产伤害,应及时补水抗旱。
2909-2914

立体栽培模式下三七种植土壤微生物、酶活特征及对农艺性状影响研究

摘要:以立体栽培(3层)三年生三七种植土壤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其与大田土壤(对照)在酶活性、土壤微生物差异及对三七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立体栽培各层(下、中、上)土壤微生物浓度显著低于大田;土壤脲酶、蔗糖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均表现为从下层至上层逐渐升高,除各层中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外,上层及下层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立体栽培下三七各农艺性状指标均劣于大田栽培,3层中以中层长势最好,上层次之,下层最差。相关分析表明,真菌、放线菌及中性磷酸酶活性与三七农艺性状显著相关;土壤真菌和细菌浓度均与土壤相对含水量显著相关;放线菌和中性磷酸酶活性均与土壤p H和土壤相对含水量显著相关;脲酶和蔗糖酶活性与日最大温差呈显著负相关。当前研究表明立体栽培模式下土壤微生物比例失衡和土壤酶活性剧烈变化是导致立体栽培三七农艺性状劣于大田栽培夫的诱因之一。因此,改善立体栽培结构,从而使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接近大田土壤,为三七生长营造良好的土壤生态环境是保障三七健康生长的关键。
2915-2920

立体栽培三七的光温效应及对光合的影响

摘要:该文以立体栽培下的三七(三年生)为研究对象,对温室大棚内垂直层叠立体栽培结构下,不同层及同层不同位置(左、中、右侧)的光照强度、气体温度、土壤温度及光合特征等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光照强度、气体温度和土壤温度日变化均表现为上层〉中层〉下层;同层不同位置,光照强度表现为上层无显著差异,中下层左右两侧相同,且显著高于中间位置,气体温度表现为每层的左中右位置均无显著差异,土温表现为苗床中间土层(12 cm)土壤温度最低,并呈向上下表面逐渐升高之趋势;三七净光合效率表现为上层〉中层〉下层;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净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显著相关,蒸腾速率与光照强度和气体温度显著相关,说明三七叶片净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受气体温度和土壤温度间接影响。综上所述,研究表明三七立体栽培模式可行,改进苗床架构模式以提高中下层光照强度、增加苗床厚度以降低土壤温差和加强温室通风以调控气体温度等方式为今后提高立体栽培三七种植技术的改进方向。
2921-2929

立体栽培模式对三七产质量影响及其栽培土壤氮磷钾养分变化特征研究

摘要:以立体栽培(上中下3层)三年生三七及种植土壤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其与大田栽培三七产质量差异和土壤氮磷钾养分年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大田栽培相比,立体栽培三七长势和相同面积产量均显著降低,但单位面积产量总和为大田栽培的1.6倍;上中下3层长势和产量均表现为上层〉中层〉下层;立体栽培三七上层剪口、主根和筋条皂苷含量均高于大田栽培,而中层和下层皂苷含量则显著低于大田栽培。立体栽培土壤有机质含量和p H变化趋势与大田一致,呈随种植时间延长而下降的趋势;上中下层有机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大田土壤,p H则显著低于大田土壤。立体栽培三七土壤氮磷钾全效养分和速效养分年度变化均表现为随种植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不同栽培模式氮素和磷素含量均表现为上层〉中层〉大田〉下层,钾素含量表现上层〉中层〉下层〉大田。与大田栽培相比,氮素和磷素在上层三七的地下部(筋条、主根和剪口)所占比例升高,中下层地下部比例降低,钾素在各层地下部所占比例均显著降低。由此可见,虽然立体栽培下三七相同面积产量显著低于大田栽培,但单位面积下的总产量显著高于大田,达到了提高土地利用率的目的;立体栽培土壤养分能够满足三七生长需求,其并非造成三七长势弱、单产低的主要原因;立体栽培模式下的三七吸收氮磷钾养分能力降低,因此从调整栽培结构角度增强三七长势从而提高其养分吸收能力是今后努力方向。
2930-2936
中国中药杂志综述

紫苏叶挥发油的不同化学型及研究进展

摘要:挥发油是紫苏叶中的主要成分,根据其中含有的单萜类或芳香族类成分的主要种类可细分为不同的化学型,中国产紫苏的主要化学型为PA型(主要含紫苏醛和柠檬烯)、PK型(主要成分为紫苏酮)和PP型(以芹菜脑主要成分的PP-a型;以肉豆蔻醚为主要成分的PP-m型;以榄香素为主要成分的PP-e型;以细辛脑为主要成分的PP-as型)。不同化学型之间的转化从生物合成途径来看,一般受单个基因或少数几个基因控制,且其药理作用是有区别的。该文立足于紫苏种下变种及其叶中挥发油化学型分型问题,对挥发油中的主要化学成分、生源合成及调控、药理作用、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综述,以期为紫苏叶的开发利用及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2937-2944

胶体金色谱技术在赭曲霉毒素A快检中的研究进展

摘要: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OTA)是一类主要由曲霉属和青霉属等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各种食品及中药材中。其痕量、剧毒、受污染、基质复杂等特点,给实际检测造成了很大困难。在众多检测技术中,胶体金色谱技术以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经济实用、使用方便等优点在OTA快速检测中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适配子技术的进步及其在色谱技术中的应用,发展了新型胶体金适配子色谱技术。该文阐述了2种胶体金色谱技术的构造及原理,重点介绍了新型胶体金适配子色谱技术,归纳并比较了它们在OTA快速检测中的应用,展望了胶体金色谱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2945-2951

近30年来中药羌活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摘要:该文综述了近30年来中药羌活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中药羌活的化学成分主要为香豆素类、聚烯炔类、倍半萜类、酚酸类,另外还有甾体、黄酮等,但报道较少。该文对从中药羌活中报道的每个化合物,都利用Sci Finder进行了确认和校正,列出了每个化合物的中文名、英文名和CAS号,以便于为今后中药羌活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羌活中是否有哥伦比亚苷有待于进一步确证。
2952-2963

《中国中药杂志》第五届中医药青年学者沙龙召开

摘要: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药杂志》编辑部联合主办,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承办的“第五届中医药青年学者沙龙——民族药资源开发与利用”于2015年7月24—27日在内蒙古包头市召开。来自中华中医药学会、厦门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工商大学、河北大学、包头医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中日友好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阿拉善盟蒙医医院、达茂旗蒙医医院、拜耳医药保健公司亚洲研究中心、赛默飞世尔(中国)有限公司等22个高校院校所、医院和医药企业的40余名青年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2963-2963
中国中药杂志资源与鉴定

罂粟属植物核心DNA条形码的筛选

摘要:DNA条形码(DNA barcoding)技术是一种准确、高效且对操作人员要求不高的物种鉴定技术。为了筛选出适合罂粟属的DNA条形码,从GenBank上获得罂粟属植物共69条序列,包括21条ITS序列,10条mat K序列,8条psb A-trnH序列,14条rbcL序列和16条trnL-trnF序列。应用Mega 6.0软件分析了罂粟属的ITS,matK,psbA-trnH,rbcL,trnL-trnF序列的特征,通过计算序列的种内、种间距离,评估序列的Barcoding Gap和构建NJ,UPGMA系统发育树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trnL-trn F不仅种内变异和种间变异差别最大,而且有明显的barcoding gap,种内变异和种间变异重合较少,能较好地区分不同种类的罂粟;所构建的NJ和UPGMA系统发育树,也能将全部物种区分开。综合考虑,建议把trnL-trnF作为鉴定罂粟属植物的核心条形码,结合其他片段作为组合条形码。
2964-2969
中国中药杂志制剂与炮制

β-环糊精包合物对香附四物汤挥发油中主要成分在Caco-2细胞模型中转运的影响

摘要:虽然香附四物汤挥发油具有较强的药理活性,但挥发油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制约了其临床应用与药效发挥。该文采用环糊精包合技术对香附四物汤挥发油部位进行制剂处理,同时利用人源结肠腺癌细胞系Caco-2细胞单层模型,研究了香附四物汤挥发油经β-环糊精包合后主要活性成分体外跨膜转运的改变,探讨了β-环糊精包合物对以低溶解性、高渗透性为特征的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中第Ⅱ类药物跨膜转运与吸收的影响。首次建立了UPLC-MS/MS进行香附四物汤挥发油中主要活性成分洋川芎内酯A、正丁基苯酞、藁本内酯、去氢木香内酯、α-香附酮同时测定的含量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将香附四物汤挥发油制成β-环糊精包合物能显著提高其活性成分在体外的透膜转运与吸收,据此推测环糊精包合物对难溶性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有一定改善作用。该文的研究内容为香附四物汤β-环糊精包合物更加深入的体内过程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同时也为其新型口服制剂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2970-2974

响应面法优化芪白平肺颗粒干法制粒工艺

摘要:为了确定芪白平肺颗粒的最佳制粒工艺条件,该研究考察了辅料、送料速度、轧轮转速、轧轮压力对干法制粒工艺的影响。以颗粒一次成型率、吸湿性和溶化性为指标确定了辅料种类及用量,再通过单因素考察试验并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以送料速度、轧轮转速、轧轮压力为自变量,颗粒一次成型率为因变量,优化干法制粒工艺参数,得到芪白平肺颗粒最佳工艺条件为:稀释剂乳糖最佳比例为干浸膏-乳糖1∶2;轧轮压力6.4 MPa、轧轮转速10.9 Hz、送料速度7.2 Hz。通过3批放大工艺验证,显示优化后的工艺参数制备出的芪白平肺颗粒具有成型率高、溶化性好、吸湿率低等优点。结果表明芪白平肺颗粒干法制粒优化后的工艺参数合理、可行、重复性好,为以后该产品产业化应用提供依据。
2975-2978

市售赭石、紫石英饮片质量考察及矿物药相关问题的探讨

摘要:通过市售赭石、紫石英饮片质量考察,探讨临床用矿物药生品饮片存在的主要问题。采用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赭石、紫石英项下要求对市售赭石、紫石英饮片进行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考察。结果临床用矿物药外观和内在质量差异均较大,12批市售赭石饮片的不合格率达41.67%,13批紫石英饮片的不合格率达53.85%。建议药典明确矿物药粉碎粒度,进一步完善质量标准;药监系统加强检查和监管力度,以确保矿物药临床疗效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979-2981

基于眼部特点的麝丹即型凝胶的制备与评价

摘要:该实验采用中心组合设计-效应面法制备并优化了温敏型麝丹眼用即型凝胶,其处方最佳基质为18%的泊洛沙姆407(P407)和5%的泊洛沙姆188(P188);应用安东帕MCR302流变仪对其进行了流变学考察,振幅扫描结果显示应控制其应变(γ)〈0.5%,在高频区其弹性模量(G')大于黏性模量(G″),表现为凝胶特征,有较好的稳定性,通过温度扫描G',G″及相角(δ)的变化来确定了其相变温度(TSG)为33.25℃,触变性实验显示其结构恢复时间短于5 s;分别采用表面张力仪、露点渗透压仪分别测定了其表面张力和渗透压,结果分别为36.43 m N·m-1,320.6 m Osm·kg-1;荧光标记示踪法观察了其在眼角膜的滞留时间为180 min;其溶出实验表现为零级释放动力学特征,麝香酮和丹酚酸B的释放与药物溶蚀线性相关;眼部刺激性实验显示其无刺激性。麝丹即型凝胶有望为临床视网膜静脉阻塞治疗提供一种新型外用长效制剂。
2982-2987

响应面法优化白芍提取工艺的研究

摘要:为进一步优化白芍提取工艺,从化学成分稳定性和操作便捷性考虑,该实验选择超声法对白芍提取工艺进行研究。以液相色谱图中共有峰的总峰面积为指标,通过单因素法考察超声时间、乙醇浓度、液料比对白芍提取效果的影响,并运用响应面法优化白芍的超声提取工艺。实验结果表明,乙醇浓度对白芍提取效果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液料比与超声时间。响应面法优化得白芍超声提取工艺的最适条件为:超声时间20.06 min、乙醇浓度72.04%、液料比53.38 m L·g-1;色谱图中共有峰总峰面积的模型预测值为2.160 8×108。通过验证实验发现:在此最佳提取条件下,色谱图中共有峰总峰面积的实际值为2.142 2×108,与预测值相近,二者相对偏差为0.86%,说明响应面优化所得的白芍提取工艺稳定、可行。从白芍提取效果完全、充分的角度看,该研究所得工艺较《中国药典》所载"白芍"中芍药苷提取方法更具优势,可用于白芍的开发、利用和质量综合评价。
2988-2993

大豆多糖辅助淫羊藿总黄酮喷雾干燥及其对粉体学性质的影响

摘要:评价大豆多糖辅助淫羊藿总黄酮提取液喷雾干燥的特性。于淫羊藿总黄酮提取液中分别加入一定比例的大豆多糖进行喷雾干燥,观察大豆多糖对解决喷雾干燥粘壁效果的作用,同时考察淫羊藿总黄酮共喷雾干燥粉体的粉体学性质和有效成分的体外溶出行为。与淫羊藿总黄酮喷雾干燥粉体相比较,大豆多糖-淫羊藿总黄酮喷雾干燥粉体抗粘壁效果显著,粒径无明显变化,但粒子表面光滑,流动性提高,吸湿性改善,体外溶出度显著提高。大豆多糖在中药喷雾干燥粉体中的应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2994-2998
中国中药杂志化学

小叶山葡萄化学成分及细胞毒活性研究

摘要:该文对小叶山葡萄地上部分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运用硅胶柱色谱,ODS中低压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分析型和制备型HPLC从小叶山葡萄60%乙醇提取物大孔树脂95%乙醇-水洗脱部位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利用高分辨质谱,核磁共振等波谱手段鉴定其结构分别为:(1)betulinic acid,(2)2,2,2'-bis(4-hydroxyphenyl)propane bis(2,3-epoxypropyl)ether,(3)eriodictyol,(4)trans-ε-viniferin,(5)(+)-cis-ε-viniferin,(6)kobophenol A,(7)ampelopsin A,(8)nepalenhenol,(9)cis-miyabenol C,(10)cis-vitisin B,(11)cis-gnetin H和(12)(+)-hopeaphenol。化合物2,5,6,8,9,10,11均为首次从为葡萄属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化合物3,7,12为首次从小叶山葡萄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在作用浓度为50μmol·L-1下,化合物6,7和11对MCF-7(乳腺癌细胞株)具有较明显的体外生长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分别为66.58%,57.16%,52.84%。
2999-3004

翠云草中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摘要:采用大孔吸附树脂、聚酰胺柱、正相硅胶柱、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纯化方法,从翠云草7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方法鉴定其结构分别为:滨蓟黄苷(1)、印度荆芥苷(2)、芹菜素-6-C-α-L-吡喃阿拉伯糖-8-C-β-D-吡喃葡萄糖苷(3)、芹菜素-6-C-β-D-吡喃葡萄糖-8-C-α-L-吡喃阿拉伯糖苷(4)、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5)、2,3-二氢穗花杉双黄酮(6)、4'-甲氧基穗花杉双黄酮(7)、2,3-二氢-4'-甲氧基穗花杉双黄酮(8),2,3,2″,3″-四氢-4'-甲氧基罗波斯塔双黄酮(9),化合物1~5为黄酮苷类化合物,并且均为首次从卷柏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为首次从翠云草中分离得到。
3005-3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