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中药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5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论、综述、政策法规、研究论文、研究简报、专题笔谈、经验交流、药事管理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1-5302
  • 国内刊号:11-2272/R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55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5
  • 综合影响因子:2.412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中药 2015年第13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中药杂志综述

丹参酮合成生物学研究进展

摘要:通过阐明并模拟中药活性成分生物合成的基本规律,人工设计并构建新的、具有特定生理功能的生物系统(药用植物或微生物系统),这种中药合成生物学研究策略,将是一种极具潜力的中药活性成分资源获取方法。丹参酮是丹参中一类具有显著药理活性的二萜,该文系统介绍了丹参酮合成生物学研究进展,旨在为其他中药萜类活性成分研究提供借鉴,为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提供新的研究策略。
2486-2491

蒙药——从传统实践到科学发展

摘要:蒙药是蒙医临床防病、治病和保健的主要手段、方法和武器,是蒙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蒙药有着悠久、璀璨的历史,蒙药本草著作是指导现代蒙药学健康发展的重要文献。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扶持下传统蒙药揭开了历史的新篇章。该文从蒙药的资源、化学、质量标准、药理和制剂改革与生产等方面来阐述蒙药从传统实践到科学发展的进程和成绩,旨在为蒙医药事业快速发展提供一点借鉴。
2492-2495

多学科交叉促进创新组分结构中药制剂发展

摘要:“方以药成”,中药制剂是研究中药原料制成适宜剂型后直接作用于患者的过程。以制剂原料前处理特点来划分,其发展经历了中药材直接粉碎初步提取、中药饮片粗放提取初步除杂、精制纯化3个阶段。随着中药制剂新技术应用以及新理论提出,中药制剂发展到了新的阶段——组分结构中药制剂,其特点是物质基础明确、作用机制清楚、ADME/T性质确定、释药系统设计合理、生产质量科学可控。这就势必要求多学科交叉、互融,系统地解决中药制剂存在的问题。该文回顾不同历史时期中药制剂的发展,分析传统中药制剂的发展历程及特点,重点阐述了多学科交叉促进现代创新中药制剂尤其是组分结构中药制剂的研究和发展,为未来中药制剂的发展提供发展方向及理论依据。
2496-2502

中药注射剂过敏反应体外实验研究进展

摘要:中药注射剂引起的过敏反应是目前影响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安全的最大障碍,常用的临床前评价中药注射剂过敏反应的整体动物评价法存在灵敏度低、特异性差、周期长、观察指标不够客观等缺陷,因此,应用体外检测法研究中药注射剂的过敏反应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视。目前,体外评价中药注射剂过敏反应的方法主要是针对其引起的类过敏反应和Ⅰ型过敏反应,仅有少量针对中药注射剂引起Ⅱ型过敏反应的体外评价方法,该文对近年来发表的关于中药注射剂过敏反应体外评价方法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
2503-2507

植物源活性蛋白的药理作用及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摘要:植物源活性蛋白是中药中一类重要的活性物质,具有多种药理作用。该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对植物源活性蛋白的药理作用包括抗肿瘤、免疫调节、抗氧化、抗病原微生物、抗血栓、降血糖和降血脂等方面进行分类汇总。同时,对植物源蛋白的分析方法包括色谱法、光谱法、电泳法及质谱法等研究进行概述。该文可为植物源活性蛋白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及应用提供参考。
2508-2517

神经降压素及其受体1(NTS/NTSR1)在肿瘤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摘要:神经降压素(neurotensin,NTS)作为一种在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广泛表达的神经肽,主要通过神经降压素受体1(neurotensin receptor1,NTSR1)的介导来激活下游信号通路。作者通过回顾近几年的研究结果,发现NTS/NTSR1在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NTS/NTSR1主要通过诱导以IP3,Ca2+和PKC为中心的MAPKs级联活化通路,诱导以MMPs和EGFR为中心的MAPKs活化及PI3K/Akt通路的激活,或者调节Rho-GTPsaes和非受体酪氨酸激酶,从而调节肿瘤的发生、增殖、凋亡、转移及分化。除此之外,NTS/NTSR1还受到其他一些信号通路以及中药和中医疗法的调节。该文对NTS/NTSR1在多种肿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并对其在临床诊断和药物靶向治疗上的应用进行展望。
2524-2536

雷公藤致肝损伤及与甘草配伍减毒机制的研究进展

摘要:雷公藤药理作用广泛,具抗炎、免疫调节、抗肿瘤和抗生育等作用,临床上雷公藤主要用于治疗炎症反应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风湿关节炎、自身免疫复合性肾炎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但时有毒副反应发生。其毒性反应主要表现在对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和泌尿系统等的损伤,其中肝脏是最主要的毒性靶器官之一,其肝损伤也较严重。目前普遍认为雷公藤所致肝损伤是其含有的多种有毒成分综合作用的结果,损伤机制可能与脂质过氧化反应、细胞凋亡和免疫损伤等相关。甘草是最常用的中草药之一,具清热解毒、保肝抗炎和调和诸药等功效,甘草与雷公藤配伍可显著减轻雷公藤所致肝损伤,其减毒作用确切,但作用机制仍缺少深入研究。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对雷公藤肝损伤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以及雷公藤与甘草及其他中药配伍减毒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日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2537-2541

纵览循证医学证据质量评价标准

摘要:循证医学证据质量评价标准包括2个方面的内容,即方法学质量评价与报告质量评价。该文就目前循证医学领域里有关证据评价的工具进行较为系统的综述,以供国内研究者在进行不同类型研究实践时有所参考和借鉴,同时促进国内研究者遵照国际标准规范进行研究,从而提升医学研究质量。
2542-2547
中国中药杂志资源与鉴定

须根自然腐解对白花丹参生长及其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

摘要:研究须根在自然腐解的条件下对白花丹参产量及其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利用HPLC测定丹参中活性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须根腐解使丹参的单株平均产量分别降低了38.60%(20 g),30.99%(40 g);少量的须根(20 g)腐解能够使丹参中二氢丹参酮、隐丹参酮的含量提高26.08%,22.64%;而40 g的须根腐解则显著降低丹参中二氢丹参酮、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60.87%,79.24%,84.61%,88.99%,脂溶性成分总含量降低86.27%。不同浓度的须根腐解能够使丹参中丹酚酸B含量显著提高4.98%(20 g),23.64%(40 g);迷迭香酸的含量分别提高62.44%(20 g),119%(40 g),须根腐解量与水溶性成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连作条件下残留的须根对丹参的生长和活性成分的含量有显著的影响,须根腐解能够显著降低丹参的生物量及脂溶性成分的含量,可能为丹参连作障碍形成的重要因素。
2548-2552

基于遥感与GIS技术的四川省羌活资源适宜性分布研究

摘要:羌活是我国中藏羌医药体系中的重要药材,也是我国高原珍稀濒危药材。该文以四川省为例,结合羌活生长的环境因子,选取适宜羌活生长的生态环境指标,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对川产道地药材羌活的适宜性空间分布进行研究,并结合野外实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四川省的羌活资源主要分布在川西高山峡谷和川西北高原,适宜性分布面积约为4 145 km2,占该区总面积的2%,其中,黑水县、理县、小金县、康定县等地区的适宜面积均占到了各县面积的2%以上。根据野外实测调研和相关文献资料信息的记载,可以得出通过遥感和GIS技术分析的结果与羌活资源的实际分布地区相符合,说明利用遥感和GIS方法划分羌活资源的适宜性分布区域是可行的,可以为全面调查羌活资源的分布与保护以及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553-2558

中国川续断属药用种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的SRAP分析

摘要: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分析我国8个川续断属药用种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应用POPGENE计算遗传参数,TREECONW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6对引物共检测到558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539条;种间的PPB=96.59%,Na=1.965 9,Ne=1.337 5,H=0.214 3,I=0.342 3,表明8个川续断属药用种的遗传多样性较高;种内各遗传参数的平均值为PPB=6.97%,Na=1.069 7,Ne=1.031 1,H=0.018 7,I=0.029 1,表明种内遗传多样性较低;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计算的遗传分化系数(Gst=0.912 6)说明大部分遗传变异存在于种间;聚类结果与传统经典分类的吻合度极高,且同种的不同植株均聚在一起,证实采用SRAP分子标记进行川续断属药用种的快速鉴别是可靠的,可作为川续断属植物亲缘关系研究的有效方法之一。
2559-2564

不同采收期何首乌中多元功效物质的动态积累分析

摘要:考察不同采收期何首乌中多元功效物质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何首乌药材的适宜采收期。采用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MEKC-DAD)测定不同采收期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蒽醌类及儿茶素的含量,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多元功效物质进行综合评价。不同采收期何首乌中多元功效物质的含量呈现动态变化,二苯乙烯苷的含量11月份最高;结合蒽醌的总量11—12月份最高;儿茶素的含量在9月份相对较高;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显示,11月份采收的何首乌药材综合评价指数明显高于其他采收期样品。11月份为何首乌药材适宜的采收期,与当地传统采收期基本一致。
2565-2570
中国中药杂志制剂与炮制

西洋参破壁饮片、粗粉与传统饮片中人参皂苷的体外溶出度比较

摘要:比较西洋参破壁饮片、粗粉与传统饮片中人参皂苷在水中和模拟胃液中溶出度,研究粉体粒径对西洋参溶出度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西洋参破壁饮片、粗粉和传统饮片中5种人参皂苷成分在不同时间点的溶出量,绘制溶出曲线,比较不同形态西洋参皂苷成分的溶出特征。结果表明,在以水为溶出介质的实验中,西洋参破壁饮片中人参皂苷较粗粉、传统饮片具有更快的溶出速度,5 min时溶出度就达到了总质量分数的90%,溶出量比饮片高出14%,比粗粉高出8%;在以模拟胃液为溶出介质的实验中,西洋参破壁饮片中人参皂苷比提取物中人参皂苷溶出速度上稍慢,但最大溶出量比传统饮片提取物高出5%,比粗粉高出14%。该文首次通过体外溶出度研究证明,西洋参破壁饮片化后能够改善其有效成分的溶出效率。
2576-2581

中药品质整合评控实践:附子品质综合指数

摘要:常言道“药材好,药才好”,而药材好的前提是有“好”药材的评价方法和指标。现行中药品质评价指标众多,但大多数彼此孤立分散,与临床功效及安全性的关联不够密切,不同方法评价结果有时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鉴于中药的复杂物质属性,单一手段、单一指标往往难以全面客观反映中药品质。因此,开展中药品质整合评控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该文首次提出品质综合指数(integrated quality index,IQI)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即通过整合性状规格、化学与生物评价结果,实现综合量化评价药材品质,并以常用毒性中药附子为例进行示范研究。结果表明,以药材性状规格为指标,江油附子平均质量(个头)最大,其次为巍山附子、布拖附子、汉中附子及安县附子;以化学成分含量为指标,江油附子的有效成分与有毒成分含量的比值最高,具有“效强毒弱”的特点,其次为汉中附子、布拖附子、巍山附子及安县附子;以生物毒价为指标,汉中附子、江油附子毒价相对较低,而布拖附子、巍山附子及安县附子毒价相对较高。通过对3种评价结果进行归一化与集成化,计算出江油、汉中、布拖、巍山及安县附子的品质综合指数的数值分别为0.842±0.091,0.597±0.047,0.442±0.033,0.454±0.038,0.170±0.021,江油附子的品质综合指数显著高于其余产区附子(P〈0.05),汉中附子的品质综合指数次之,这与传统对附子道地性的认识一致。上述结果表明,品质综合指数可用于中药品质的综合量化集成评价,是对构建好中药评价标准的有益探索,为中药道地性评价与优良种质选育、精标饮片开发、市场流通优质优价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技术参考。
2582-2588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决明子中蒽醌类成分含量研究

摘要:决明子是一种常用中药,蒽醌类成分为其主要有效成分,不同产地决明子中蒽醌类成分含量差别较大。《中国药典》2010年版采用橙黄决明素、大黄酚含量作为决明子的评价指标之一,化学成分种类较少。该实验以收集的10批不同产地的决明子药材为研究对象,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决明子中总蒽醌、游离蒽醌、结合蒽醌的含量;采用HPLC测定决明子中橙黄决明素、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等6种游离蒽醌的含量;并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研究,以降维分析得到的数据确定决明子的最佳产地。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出3个主成分,建议考虑增加芦荟大黄素含量作为决明子的评价指标,并初步得到结论:河北产的决明子相比于其他几个产地来说质量较好,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评价决明子资源提供了依据。
2589-2593

HILIC测定三七片中三七素的含量

摘要:目的:建立三七片中三七素的HILIC含量测定方法,对不同厂家不同批次的三七片质量进行分析。方法:Thermo HILIC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0.1%H3PO4-乙腈(40∶60)等度洗脱;流速1 m 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213 nm。结果:三七素在3.6~460 mg·L-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不同厂家不同批次的三七片中三七素质量分数为1.60~4.31 mg·g-1。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稳定易行、可控性强、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用于三七药材及其相关制剂中止血活性成分三七素的含量测定,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了参考。
2594-2597
中国中药杂志化学

多节孢属Nodulisporium sp.真菌中一个新的生物碱类化合物

摘要:多节孢属真菌代谢产物结构多样。该研究通过正相硅胶色谱、反相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从一株多节孢属真菌的固体发酵提取物中分离鉴定4个代谢产物,包括1个新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2-羟基-1,1-二甲基-1,2,3,9-四氢-4H-咔唑-4-酮(1)、酪醇(2)、羟基酪醇(3)和羟基酪醇乙酸酯(4),其中1为新化合物。
2598-2601

小蜡树化学成分的研究

摘要:运用正相和反相硅胶柱色谱、大孔吸附树脂色谱、凝胶柱色谱、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和纯化方法,从小蜡树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15个化合物。应用MS,一维和二维NMR等波谱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化合物类型涉及二萜、倍半萜、三萜、香豆素、木脂素、脂肪酸衍生物和简单芳香类等,其中新化合物41个。已对41个新化合物、8个香豆素、4个酚苷和12个苯乙醇苷进行了报道。该文报道余下50个已知化合物的分离和结构鉴定,其中包括6个松香烷二萜:8-羟基-12-羰基-松香烷-9(11),13-二烯-20-酸8,20-内酯(1),6,12-二羟基-松香烷-8,11,13-三烯(2),(+)-花柏酸(3),(+)-12-羟基-松香烷-20-醛基-8,11,13-三烯(4),(+)-7-羰基-松香烷-8,11,13-三烯(5)和1,11,12-三羰基-20-降松香烷-5(10),6,8,13-四烯(6);1个倍半萜和3个降倍半萜:牛尾蒿酮(7),(3R,9R)-3-羟基-7,8-二氢-β-紫罗兰酮9-O-β-D-吡喃葡萄糖苷(8),(3R,9S)-3-羟基-7,8-二氢-β-紫罗兰酮9-O-β-D-吡喃葡萄糖苷(9)和(3R,9R)-3-羟基-7,8-二氢-β-紫罗兰酮9-O-β-D-芹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10);3个三萜:乌苏酸(11),白桦脂酸(12)和野鸦椿酸(13);16个木脂素:(+)-丁香脂酚(14),(+)-秦皮树脂醇(15),(+)-1-羟基丁香脂酚(16),松脂醇(17),5'-甲氧基松脂素(18),8-乙酰基松脂素(19),表松脂醇(20),(-)-橄榄树脂素(21),3,3'-二甲氧基-4,4',9-三羟基-7,9'-环氧木脂素-7'-酮(22),(+)-环橄榄树脂素(23),(+)-1-羟基丁香脂酚4'-O-β-D-吡喃葡萄糖苷(24),(+)-1-羟基丁香脂酚4″-O-β-D-吡喃葡萄糖苷(25),(+)-丁香脂酚O-β-D-吡喃葡萄糖苷(26),丁香脂酚双葡萄糖苷(27),(E)-3-{4-(β-D-吡喃葡萄糖基)-3-[2-(4-羟基-3-甲氧基苯基)-1-(羟甲基)乙基]-5-甲氧基苯基}-
2602-2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