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中药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5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论、综述、政策法规、研究论文、研究简报、专题笔谈、经验交流、药事管理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1-5302
  • 国内刊号:11-2272/R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55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5
  • 综合影响因子:2.412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中药 2015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中药杂志专论

冷背药材的沿革及发展对策

摘要:冷背药材是中药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药材市场中最复杂的一部分。通过全国多个重点中药市场多年的调查走访,该文厘清了冷背药材的含义,解析了它历史沿革和源流,分析了它的特点,并对冷背药材的发展提出了对策。
1635-1638

近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药炮制学科资助与结题项目情况分析

摘要:该文对近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药炮制学科项目的资助与结题情况进行了介绍,对获资助申请人及项目依托单位情况进行了分析;按照中药炮制原理、中药饮片炮制工艺、饮片质量评价、毒性中药炮制、安全性等研究方向,分别对部分获资助项目研究进展及取得成果进行归纳;并对中药炮制学科申请项目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旨在为项目申请人提供参考。
1639-1643
中国中药杂志综述

基于多学科交叉的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方法和思路概述

摘要:中药药效物质是揭示中药作用本质奥秘的关键,是中药安全性和质量控制的基础和核心,而中药及其复方多组分、多靶点、整体调节的作用特点,使其药效物质基础不明成为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进程中的瓶颈之一。近年来,随着各学科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众多学科包括分析化学、中药药物化学、药理学、细胞生物学、系统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不断引入中药研究。多学科的交叉整合实现了各学科之间的交流和良性互动,加速了中药研究和中药现代化的进程。该文通过对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方法的探讨和总结,对多学科交叉整合的研究模式在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中药及其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辨识提供参考。
1644-1648

丹参酮ⅡA的心血管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摘要:目前,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是全世界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之一。研究认为中药对防治心血管疾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作为活血祛瘀,安神宁心的传统中药,丹参常配伍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例如冠心病、脑梗死的处方中。丹参酮ⅡA是从丹参的根中提取的主要亲脂性成分,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抗心室肥厚、抗氧化、抗心律失常等作用。该文将对丹参酮ⅡA的心血管保护机制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1649-1653

黄连素对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摘要:黄连素(berberine,BBR)是从黄连Coptidis Rhizoma、黄柏Phellodendri Chinensis Cortex 等中药中提取出的一种生物碱。该类中药用以治疗细菌性胃肠炎、痢疾等消化道疾病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近年研究表明,黄连素具有降血糖、血脂,抗炎,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并对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性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糖尿病性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等糖尿病并发症有较好的缓解及保护作用。文章就黄连素降血糖和防治上述2型糖尿病并发症方面的文献报道进行简要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和推广黄连素的应用提供参考。
1660-1665

睡眠剥夺对冠心病的影响及中医药防治进展

摘要:睡眠剥夺已成为冠心病风险的独立预测因子,目前和逐渐升高的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密切相关。该文回顾了现代医学睡眠剥夺对冠心病的影响及中医药防治的理法方药研究,发现睡眠剥夺通过增加冠心病危险因素,引起自主神经功能、激素代谢功能、内皮功能紊乱及炎症反应,影响机体的各个方面而诱发或加重冠心病。在中医“心主血脉”,“心主神志”的理论基础上,笔者认为中医药“调心安神”通过“双心”同调,多靶点多途径作用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各个环节,可改善睡眠并减少睡眠剥夺引起的冠心病危险因素,为冠心病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1666-1669
中国中药杂志资源与鉴定

药用菊花叶片主要活性成分比较

摘要:对不同栽培类型药用菊花叶片主要活性成分进行分析,为进一步中药新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该研究以UV-VIS测定不同栽培类型药用菊花叶片总黄酮(TF)含量,HPLC测定木犀草苷(GA),槲皮苷(QU),绿原酸(CA),3,5-O-二咖啡酰奎宁酸(CQ)的含量。结果显示安徽歙县晚贡菊TF量最高为7.13%;安徽亳州大毫菊GA量最高为33.45mg·g^-1;江苏射阳红心菊QU量最高为29.25mg·g^-1;江苏射阳长瓣菊CA量最高为13.14mg·g^-1;浙江桐乡大洋菊CQ质量分数最高为7.35mg·g^-1。不同产地不同栽培类型药用菊花叶片中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差异显著,且不同产地相同栽培类型之间差异亦显著,结果表明药用菊花叶片可以作为中药新资源开发的新来源。
1670-1675

淫羊藿与其伪品——栓皮栎叶的鉴别研究

摘要:淫羊藿为常用补肝益肾中药材,近年来,其基原问题较为复杂,鉴别研究多重视药典品种或同属相关基原品种,而对其伪品的关注很少。该文在实地调查基础上,依据基原准确的淫羊藿药材和栓皮栎标本,并通过性状、显微及薄层色谱方法比较,报道了一种淫羊藿的伪品——壳斗科植物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的干燥叶。研究发现,两者在叶脉、叶缘齿尖等性状特征,以及中脉维管束、非腺毛、表皮细胞垂周壁和草酸钙结晶等显微特征均具有明显区别;且薄层色谱斑点存在差异。研究可为淫羊藿的真伪鉴别和监督检验提供参考。
1676-1680

绞股蓝属植物亲缘关系初步分析

摘要:采用DNA条形码ITS,matK,rbcL,psbA-trnH4个片段,对绞股蓝属Gynostemma 9个种及变种共38份样品的序列进行分析,以雪胆属罗锅底Hemsleya marosperma作为外类群,运用PAUP4.0b10软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基于ITS序列采用邻接法(NJ)和最大简约法(MP)构建系统发育树,探讨绞股蓝属下的亲缘关系。研究表明:①在NJ树和严格一致树中,广布种绞股蓝G.pentaphyllum var.pentaphyllum的8个个体没有形成单系分支;②怀疑长梗绞股蓝G.10ngipes和光叶绞股蓝Glaxum是否应为独立的种;③支持绞股蓝属植物亚属的分类单位。
1681-1687

波浪式WAVE生物反应器悬浮培养枇杷细胞生产熊果酸的研究

摘要:采用波浪式WAVE生物反应器放大培养枇杷悬浮细胞,研究细胞生长及熊果酸(UA)的累积情况。摇瓶和反应器中,以细胞的干重和UA的含量为指标进行对比试验;反应器中1L和5L工作体积下,以培养液中元素代谢、细胞的干重、UA的含量为指标进行对比试验;生物反应器中,1L的工作体积下,以接种量、转速、转动角度为因素开展正交试验筛选最佳的组合。反应器中细胞的干重增长及UA含量比摇瓶中高出了105.5%,27.65%;生物反应器中不同的工作体积下,培养液中元素的代谢、细胞的干重及UA的累积情况相似;生物反应器中,接种量为80g,转速为26r·min^-1,角度为6。是最佳组合,接种后100h收获,细胞的干重为19.01g·L^-1,UA质量分数为27.750mg·g^-1。结果表明WAVE生物反应器比摇瓶更适合枇杷细胞悬浮培养,并且可实现1L到5L的培养放大。
1693-1698

马尾松家系筛选与药材松针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通过马尾松栽培家系的变异、遗传参数及相关性等分析结果,筛选出代表药材松针的质量性状一莽草酸和原花青素含量(遗传力0.90,0.77)、产量性状。单枝干重(遗传力0.60)、束长(遗传力0.46)和采收性状一叶长。根据松针作为中成药原料药与植提物提取原料物的权重估算和指数方程的构建方法,复方中成药原料药的马尾松家系筛选,选用等权法加倍数调整估算权重,构建的综合选择指数法方程(准确度0.9364和指数遗传力0.8816)略好于等权法,两者筛选出的优良家系均为46,43,28,优于约束指数方程。作为植提物提取原料物的马尾松家系筛选,选用偏回归系数法估算权重,构建的综合选择指数方程,准确度(0.9415),指数遗传力(0.8899)以及莽草酸遗传增益在所有方程中最高,筛选出的优良家系为46,27,47。表明药材性状经济效益最优型为46号家系。研究认为:合理选用不同的权重估算和指数方程构建方法,可以提高药材松针的终产品经济效益增长为目标的优良家系筛选的准确度。
1699-1704

基于UPLC-Q-TOF-MS比较雷公藤与昆明山海棠叶片的代谢产物差异

摘要:为了区分雷公藤与昆明山海棠之间的代谢产物差异,采用UPLC-Q-TOF-MS对采自5个地区的雷公藤与昆明山海棠叶片代谢物进行分析,通过系统聚类、主成分分析研究雷公藤与昆明山海棠叶片代产物特征,利用OPLS-DA模型进一步分析,挑选出VIP〉5.0,r〉0.85的差异代谢物,再对差异代谢物进行mann-Whitney非参数检验,将满足P〈0.001,ROC曲线下面积AUC=1的化合物确定为区分雷公藤与昆明山海棠的潜在生物标记物。结果表明,雷公藤与昆明山海棠叶片代谢物差异显著,分析次生代谢物信息,雷公藤与昆明山海棠可分为二类,同时筛选获得区分二者的潜在生物标记物23个。
1710-1717
中国中药杂志制剂与炮制

新型介孔分子筛黄芩苷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评价

摘要:以介孔分子筛MCMMI为基质,黄芩苷(BA)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AM)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乙醇为溶剂,在偶氮二异丁腈(AIBN)的引发下进行热聚合,合成一种具有选择性识别黄芩苷的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IR)和透射电镜(TEM)对印迹聚合物的形态和结构进行表征,通过动态吸附和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印迹聚合物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成功合成的黄芩苷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仍然保留了MCM-41的介孔结构,并且对黄芩苷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为从天然药物黄芩中高效分离富集黄芩苷提供一种新材料。
1718-1722

多孔淀粉作为淫羊藿总黄酮固体分散体载体的研究

摘要:评价多孔淀粉作为淫羊藿总黄酮固体分散体载体的特性。以多孔淀粉作为淫羊藿总黄酮固体分散体的载体,选取淫羊藿苷为指标成分,比较淫羊藿总黄酮固体分散体与原料药体外溶出度的差异,采用扫描电镜法、差示扫描量热法和X射线粉末衍射法对淫羊藿总黄酮固体分散体进行物相表征。扫描电镜下固体分散体呈不规则块状,未见淫羊藿总黄酮与多孔淀粉的粉末特征,差示扫描量热法和X射线粉末衍射法分析结果分别显示,固体分散体中淫羊藿总黄酮的特征吸热峰和特征结晶衍射峰均消失,提示淫羊藿总黄酮以无定形形式分散在固体分散体中。体外溶出试验结果表明,当淫羊藿总黄酮与多孔淀粉比例为1:2时,即能显著增加淫羊藿苷的溶出速率。多孔淀粉作为中药固体分散体载体值得进一步研究。
1723-1726

栀子不同炮制品中挥发油类成分的GC-MS分析

摘要:栀子果实含有挥发油类成分,不同炮制品的栀子挥发油种类和比例相差甚远。该实验以生栀子、炒栀子、焦栀子、栀子炭等4个炮制品种为研究对象,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结果生栀子、炒栀子、焦栀子、栀子炭中的挥发油质量分数分别为1.2,1.0,0.9,0.7μL·g^-1。以GC-MS技术鉴定并比较了4类栀子饮片挥发性成分差异,共124种挥发油成分被鉴定,其中生栀子中鉴定53种,炒栀子54种,焦栀子32种,栀子炭43种;根据峰面积归一化法分析,其分别占各栀子饮片挥发油总量的93.85%,92.01%,91.59%,90.81%。该文用GC-MS分析栀子不同炮制品种中挥发油成分组成及其含量变化,为阐释栀子饮片炮制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1732-1737

含量测定和指纹图谱结合LC-MS技术整体评价银杏叶片的质量

摘要:建立银杏叶片合理质量控制的方法,评价市售不同厂家银杏叶片的质量。收集市售银杏叶片,采用HPLC对其进行总黄酮醇苷和萜类内酯含量测定,根据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方法进行测定,2批银杏叶片总黄酮醇苷含量不合格,3批银杏叶片萜类内酯含量不合格;建立HPLC指纹图谱检测方法对其进行检测,不同厂家生产的16批银杏叶片HPLC指纹图谱标记出31个共有峰,与生成的对照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763~0.989;采用LC-MS对指纹图谱色谱峰进行指认,鉴定出31个黄酮类成分。以总黄酮醇苷含量、萜类内酯含量和指纹图谱结合LC-MS技术整体评价银杏叶片的质量,为银杏叶片质量研究提供一些研究思路。
1738-1743

冠心宁注射液中酚酸类成分的质量分析

摘要: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冠心宁注射液中丹参素、原儿茶醛、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B的含量。采用Kroma-si C_18色谱柱(4.6mm×250mm,5μm),以乙腈-3%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流速1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80nm。结果显示,丹参素、原儿茶醛、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B分别在进样量0.00600~4.00,0.00615~4.10,0.00600~4.00,0.00606~4.04,0.00609~4.06μg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分别为0.9993,0.9994,0.9993,0.9991,0.9992;回收率(n=6)分另0为98.9%(RSD0.75%),98.1%(RSD1.2%),100%(RSD0.77%),98.7%(RSD1.7%),102%(RSD0.68%)。按所建方法对13批样品中上述5种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冠心宁注射液中丹参素、原儿茶醛、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B的质量控制。
1744-1746
中国中药杂志化学

链霉菌CPCC 203909发酵物中1个新的曲古柳菌素

摘要:应用已建立的CLA-1表达上调剂的高通量筛选模型,得到一株阳性链霉菌株CPCC203909,并采用硅胶柱色谱、闪式反相C18柱色谱以及反相HPLC等色谱技术和方法,从链霉菌CPCC203909的大米发酵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个新化合物,借助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分析,以及CD光谱比较和Marfeys法确定了其结构,鉴定为(-)-(R,2E,4Z)-7-[4’-(二甲基氨)苯基]4,6-二甲基-7-氧代庚-2,4-二烯酰基-L-谷氨酰胺(1)。体外活性测试表明,化合物1对人胚肾293细胞具有一定的细胞毒作用,IC50为35.3μmol·L^-1。
1751-1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