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中药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5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论、综述、政策法规、研究论文、研究简报、专题笔谈、经验交流、药事管理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1-5302
  • 国内刊号:11-2272/R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55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5
  • 综合影响因子:2.412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中药 2014年第2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中药杂志中药资源普查

重庆市永川区淡竹叶资源群落特征研究

摘要:以重庆市永川区淡竹叶Lophatherum gracil资源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法调查了群落类型及物种种类,并运用群落学的方法计算了不同群落中主要物种的重要值及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结果表明,永川区淡竹叶群落内共有维管植物386种(含变种),隶属于117科,229属。从生长环境、群落结构及物种组成上,可分为马尾松针叶林群落、毛竹阔叶林群落和草丛灌草丛群落3个类型,在垂直结构上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及草本层,其中以乔木层的重要值大,灌木层的多样性指数丰富,草本层中淡竹叶是其重要建群物种。马尾松针叶林群落中马尾松为单峰型乔木树种,无自然更新能力,毛竹阔叶林群落和草丛灌丛群落受人类活动影响大。因此,淡竹叶的生存群落不稳定,在开发利用淡竹叶资源的同时,应注意加强淡竹叶资源群落的保护研究。
4277-4282
中国中药杂志资源与鉴定

博落回内生真菌的分离及产血根碱菌株的筛选

摘要:采用组织块法从皖西大别山野生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中分离内生真菌,根据形态学特征对其进行类型归类,采用薄层色谱(TL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鉴定其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运用形态学方法对活性菌株进行初步菌种鉴定。实验结果显示,分别从博落回根、茎、叶中分离出28,57,96株内生真菌。根据形态学特征,初步把其归类为26个类型。其中菌株BLH 51的发酵液中含有血根碱,经形态学初步鉴定为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表明药用植物博落回组织中含有较丰富的内生真菌,可以成为寻找生物活性代谢产物的一个新来源。
4288-4292

南方大斑蝥不同地理种群成虫的食物偏嗜性研究

摘要:随着环境的恶化,以及野生资源的过度采集,南方大斑蝥野生种群越来越少,在很多传统分布区几乎绝迹。为了斑蝥素及其衍生物的可持续利用,必须进行南方大斑蝥的规模化人工养殖。而人工养殖中成虫的食物偏嗜性是其种源筛选与驯化的关键。该文通过对南方大斑蝥3个地理种群的成虫的食物偏嗜性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地理种群的成虫偏嗜的食物种类有差异。武鸣种群的成虫偏嗜的食物为黄瓜花、丝瓜花和冬瓜花;田林种群的成虫偏嗜的食物为豇豆花;广州种群的成虫偏嗜的食物为豇豆花和丝瓜花。3个地理种群的成虫对丝瓜花的取食量均最大。
4293-4296

锌硼钼配施对北柴胡产量及柴胡皂苷a,d含量的影响

摘要:采用"3414"肥料效应试验方案,对北柴胡进行不同配比的锌硼钼配施处理,通过测定北柴胡干物质积累量和柴胡皂苷a,d含量动态变化以及北柴胡产量,考察不同浓度的锌(Zn)硼(B)钼(Mo)配施对北柴胡产量及柴胡皂苷a,d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适宜配比的锌硼钼配施对北柴胡干物质积累及分配有积极的调节作用,处理Zn2B2Mo3不仅能促进干物质积累,还利于干物质有效地向地下部分转移;一定范围内,单施Zn,Mo肥均能够增加北柴胡根部的产量,处理Zn2B2Mo1的产量为所有处理中的最大值。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适当调整微肥配施,按Zn 48.45 g·hm^-2,B 355.05 g·hm^-2,Mo 86.40 g·hm^-2的配方,北柴胡能够获得3 313.05 kg·hm^-2的产量;处理Zn2B3Mo2的锌硼钼配比最有利于北柴胡根部柴胡皂苷a,d总量的增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微肥施肥量为Zn 36.15 g·hm^-2,B 343.05 g·hm^-2,Mo 106.35 g·hm^-2,此配方下,柴胡皂苷a,d总量能够达到1.23%。该研究首次发现适宜配比的锌硼钼配施能够提高北柴胡的根部产量,并能够促进柴胡皂苷a,d的积累。
4297-4303

利用DGGE和454测序研究不同浙贝母种源对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

摘要:探讨不同种源浙贝母根际真菌群落多样性差异,以了解浙贝母的土壤微生态机制。利用变性凝胶梯度电泳(DGGE)和454焦磷酸测序技术检测不同种源浙贝在同一块地种植其根际真菌的多样性及组成。DGGE结果表明,本地种源(宁波种)根际真菌Shannon指数高于南通和磐安种源。测序结果显示宁波产地的浙贝根际真菌主要由子囊菌、半知菌、接合菌以及一些未知真菌组成。其中,3个种源根际大部分真菌种类相同,但每个种源均有特异性真菌。454测序结果发现磐安本地种真菌多样性高于宁波和南通等外地种,与DGGE结果相同,这可能是本地种进化适应的结果。磐安实验地的根际土真菌包括Fungi_incertae_sedis,Ascomycota,Mucoromycotina,Basidiomycota,Chytridiomycota等10个门,其中前5门几乎占据了整个群落的90%,其真菌的种类和数量均超过宁波实验地,充分显示出产地的差异以及宏基因组测序的优越性。磐安种根际真菌隶属于10门29科28属159种,宁波种6门20科19属136种,南通种8门37科47属289种,非根际土则隶属于7门25科24属102种。其中Dothidea,Capnobotryella,Conidiobolus等属仅存在南通种,而Pyrenochaeta,Glomus,Pseudonectria等则只存于磐安种,暗示这些真菌的存在与浙贝母相关。种源和产地实验发现本地种的真菌多样性高于外地种,每个种源根际均有特异性真菌,说明根际真菌多样性及组成是由浙贝母种源和产区的土壤类型共同决定,而这些真菌等微生物通过与土壤-根际微生态系统的互作,反过来会进一步影响浙贝母的生长。
4304-4310

贵州仿野生栽培红天麻的生活史及物候期研究

摘要:为掌握仿野生栽培红天麻的生活史及物候期,在贵州大方县采用林下仿野生模式栽培红天麻,观察并记录其生长发育各阶段特征。整理的历时24个月的贵州仿野生栽培红天麻生活史,将贵州仿野生栽培红天麻无性繁殖与有性繁殖中箭麻繁育物候期各自划分出5个时期,并详述各期特点。其结果可明确贵州红天麻仿野生栽培流程,为仿野生栽培天麻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制订提供理论支撑。
4311-4316
中国中药杂志制剂与炮制

丹参提取物混合粉的粉体学性质与微丸成型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中药提取物具有诸多不良特性,导致以其为原料制备的中药微丸成型性较差。该研究以丹参提取物为模型药物,与不同比例的微晶纤维素、乳糖、淀粉混合,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微丸。以90%累积平均粒径、粒径的跨度、松密度、紧密度、压缩度、豪森比及休止角等指标表征混合粉的粉体学性质,以Feret粒径、横纵比、得率、密度及脆碎度等指标评价微丸的成型性,采用聚类分析法、主成分分析及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分析物料粉体学性质与微丸成型性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粉体的粒度与微丸的粒径、密度及得率呈负相关,与脆碎度呈正相关;粉体的粒径跨度、密度、压缩度及休止角与微丸的粒径、密度及得率呈正相关,与脆碎度呈负相关。结果表明,挤出滚圆法制备微丸的成型性与物料粉体学性质有一定的相关性。该研究为建立符合中药提取物特点的微丸成型技术和方法提供了研究基础。
4317-4323

蜂毒肽在不同溶剂系统中的稳定性研究

摘要:该实验研究了蜂毒肽在不同溶剂(水、脱氧水、生理盐水、磷酸缓冲盐溶液、50%乙醇、乙醇、丙三醇)中的稳定性,发现蜂毒肽在50%乙醇中较在水、脱氧水、生理盐水、磷酸缓冲盐溶液中稳定,与乙醇、丙三醇相比,可完全溶解蜂毒中的蜂毒肽,故选择50%乙醇作为蜂毒肽短期储备的储存溶剂;考察了蜂毒肽受光照、温度、p H的影响,以及在不同浓度磷酸缓冲盐溶液、不同p H磷酸缓冲盐溶液和大鼠皮肤匀浆液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蜂毒肽不受光照、温度、p H的影响,在低浓度、低离子强度溶液中降解加快,在磷酸缓冲盐溶液中随着p H升高降解加快,在大鼠皮肤匀浆液中加速了降解,为选择影响蜂毒肽稳定性小的实验条件提供了实验依据。
4324-4328

以溶解度与刺激性为指标筛选葛根素滴鼻液溶剂及增溶剂

摘要:该实验利用平衡法测定了葛根素在不同溶剂及增溶剂中的平衡溶解度,采用蟾蜍在体纤毛毒性实验考察了溶剂和增溶剂的纤毛毒性,采用大鼠长期鼻黏膜刺激性实验考察溶剂和增溶剂对鼻黏膜的刺激性。溶解度测定显示30%聚乙二醇200,10%KolliphorHS 15联用能使葛根素的溶解度达到56.44 g·L^-1。以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公认的有纤毛毒性的去氧胆酸钠为阳性对照,观察30%聚乙二醇200,30%聚乙二醇400,10%KolliphorHS 15及30%聚乙二醇200与10%KolliphorHS 15合用对蟾蜍上颚纤毛的影响,记录纤毛持续运动时间,结果显示30%聚乙二醇200及10%KolliphorHS 15与生理盐水相比纤毛持续运动时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以生理盐水为对照,研究纤毛毒性较小的30%聚乙二醇200及10%KolliphorHS 15的大鼠长期鼻黏膜刺激性,实验结果显示该溶剂和增溶剂对鼻黏膜刺激性较小,与生理盐水相比鼻黏膜上皮厚度及刺激指数没有显著性差异。30%聚乙二醇200和10%KolliphorHS 15能满足葛根素滴鼻液溶解度要求,纤毛毒性和刺激性小,可以作为葛根素滴鼻液较优的溶剂和增溶剂。
4335-4339

介孔碳吸附挥发油的研究

摘要:该文采用介孔碳分别吸附丁香油和莪术油,以丁香酚和莪术醇吸附率为指标,优选介孔碳与挥发油的比例;通过扫描电镜法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对吸附粉末进行物相表征;考察介孔碳对挥发油中有效成分体外溶出和受热稳定性的影响。当介孔碳与挥发油的比例达到1∶1时,即表现出较高的吸附率,挥发油被介孔碳吸附之后,指标成分丁香酚和莪术醇的体外溶出度有一定的提高,且受热后损失率减少50%以上,挥发油的稳定性得到提高。介孔碳吸附中药挥发油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4340-4344

黄芥子文火微炒和研粉使用的化学内涵

摘要:为了探讨炒制方式和炒制时间对黄芥子中主要活性成分芥子苷和芥子碱硫氰酸盐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即AlltimaTM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芥子苷检测波长227 nm,芥子碱硫氰酸盐检测波长326 nm,流速1.0 m L·min^-1,柱温35℃,测定黄芥子生品和不同炒制时间的制品水煎液中芥子苷和芥子碱硫氰酸盐的含量。结果发现芥子苷和芥子碱硫氰酸盐的含量随着炒制时间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0-2 min药材和粉末中芥子苷质量分数增加了9.65%,356.10%;芥子碱硫氰酸盐质量分数增加了12.82%,3.41%;炒制2 min后芥子苷和芥子碱硫氰酸盐含量达到最高,2-7 min药材和粉末中芥子苷质量分数降低了80.35%,82.09%;芥子碱硫氰酸盐质量分数降低了14.29%,17.54%,表明炒制时间对黄芥子中芥子苷和芥子碱硫氰酸盐的含量影响较大,药材粉碎后芥子苷才易与芥子酶在水溶液中充分接触发生酶解反应。建议黄芥子炒制使用时应采用文火微炒;工业生产相关水煎法制备的黄芥子产品可直接生品投料。
4345-4348

石榴皮在炒炭过程中没食子酸和鞣花酸含量变化规律的研究

摘要:针对目前石榴皮炭饮片炮制程度的判断仍然是靠外观性状,缺乏内在质量控制指标的现状,该文通过研究建立了HPLC同时测定石榴皮和石榴皮炭饮片中没食子酸和鞣花酸的含量,并采用该方法对石榴皮和不同炮制程度石榴皮炭中二者的含量情况进行了测定,研究发现,没食子酸和鞣花酸的含量在石榴皮炒炭过程中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规律,在炮制程度适中时含量最高。该结果提示,没食子酸和鞣花酸含量可以作为内在质量指标控制石榴皮的炒炭程度。
4349-4351
中国中药杂志化学

益母草香豆素类化学成分与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摘要: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MCI色谱以及反相C18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益母草中的化学成分,运用有机波谱学方法鉴定各化合物的结构,并进一步测试各化合物的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从益母草的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鉴定了10个香豆素类化合物,依次为佛手柑内酯(1)、花椒毒素(2)、异茴芹内酯(3)、异栓翅芹醇(4)、异欧前胡素(5)、橙皮内酯水合物(6)、异橙皮内酯(7)、九里香酮(8)、橙皮油内酯烯(9)、欧芹酚甲醚(10)。除化合物9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4和8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4356-4359

荷梗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及其细胞毒活性

摘要:研究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干燥茎的黄酮类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荷梗提供依据。采用大孔树脂、硅胶和Sephadex LH-20、C18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并运用波谱方法对所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MTT法对所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HL-60癌细胞毒活性实验。从荷梗中分离鉴定了12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鼠李秦素-3-O-β-D-葡萄糖苷(1)、木犀草素-3',4'-二甲基-7-O-β-D-葡萄糖苷(2)、山柰酚-3-O-β-D-吡喃木糖(1→2)-β-D-葡萄糖苷(3)、槲皮素-3,3'-O-二葡萄糖(4)、1,8-二羟基-3,7-二甲氧基口山酮(5)、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6)、山柰酚(7)、异鼠李素(8)、槲皮素(9)、紫云英苷(10)、金丝桃苷(11)、1-羟基-3,7,8-三甲氧基口山酮(12)。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荷梗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5为首次从莲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在样品溶液浓度为1×10^-5mol·L^-1的条件下,化合物2-4,6对BEL-7402癌细胞体外生长的抑制率分别是67.36%,53.25%,57.78%,60.13%和52.11%,表明上述化合物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具有较明显的体外细胞毒活性。
4360-4364

HPLC-Q-TOF-MS和UPLC-QqQ-MS的三叶青主要成分定性与定量研究

摘要: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HPLC-Q-TOF-MS)快速鉴定三叶青化学成分,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法(UPLC-Qq Q-MS)同时测定三叶青中4种成分(芦丁、异槲皮苷、山柰酚芸香糖苷、紫云英苷)的含量。HPLC-Q-TOF-MS法采用月旭Ultimate-XB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0.1%甲酸水(B)梯度洗脱,流速0.8 m L·min^-1,柱温30℃。飞行时间质谱,采用负离子模式扫描。UPLC-Qq Q-MS法采用Waters CORTECS C18(2.1 mm×100 mm,1.6μm),流动相为乙腈(A)-0.1%甲酸水(B)梯度洗脱,柱温45℃,采用负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方式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HPLC-Q-TOF-MS法推断鉴定了三叶青中的24种成分,UPLC-Qq Q-MS法定量分析三叶青中4种成分在考察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6 6);回收率均在98.27%-101.6%,RSD 3.2%-5.9%。通过HPLC-Q-TOF-MS联用技术,为鉴定三叶青的化学成分提供了一种快速、高效的定性分析方法。建立的UPLC-Qq Q-MS同时测定三叶青中4种成分的定量分析方法简便、快捷、准确,为综合评价三叶青的质量提供参考。
4365-4372

RP-HPLC-PDA同时测定石见穿不同部位中5个三萜酸

摘要:目的:建立RP-HPLC-PDA测定石见穿不同部位中5个三萜酸(坡模酸、山楂酸、科罗索酸、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定量方法。方法: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90∶10,体积比),等度洗脱,检测波长205 nm,流速0.8 m L·min^-1,柱温28℃。结果:坡模酸、山楂酸、科罗索酸、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线性范围分别为0.096 00-2.400,0.123 0-3.075,0.242 0-6.050,0.283 0-7.075和0.273 0-6.825μg(r=0.999 8,0.999 7,0.999 9,0.999 5,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8.43%,98.13%,100.6%,98.19%,99.15%(RSD 1.3%,0.67%,1.2%,0.87%,0.43%)。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石见穿中主要三萜酸的定量分析。
4379-4382

金银花气味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分析

摘要:该文通过测定金银花的气味及其化学成分绿原酸、木犀草苷和多酚类的含量,将气味综合指标值与化学成分指标值相联系,探索气味与化学成分之间的相关性。实验中利用数字化气味指纹分析仪(电子鼻)测量金银花的气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银花样品中绿原酸、木犀草苷的含量,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多酚类的含量;最后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金银花气味与化学成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金银花气味综合指标值与绿原酸、多酚类含量有显著性相关关系(正相关),并且建立了回归方程;与木犀草苷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进而证明金银花的气味与其内在的化学成分密切相关,能为初步判断或预测金银花中化学成分的含量提供一种新思路、新方法。
4383-4388

丹皮抗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活性的谱效关系研究

摘要:分析丹皮及对照药材赤芍、白芍的高效液相特征图谱与抗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活性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HPLC-MS测定分析丹皮、赤芍、白芍各提取部位的HPLC特征图谱,用内毒素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测定样品抑制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的活性,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研究谱效相关性,并用HPLC-MS/MS指认样品主要成分峰。结果显示,各样品对急性肺损伤均有一定的药效,谱效相关性研究得出4个对药效贡献率较大的成分。其中丹皮具有良好的抗急性肺损伤活性,没食子酸、芍药苷、没食子酰芍药苷和丹皮酚是其主要有效成分。
4389-4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