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中药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5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论、综述、政策法规、研究论文、研究简报、专题笔谈、经验交流、药事管理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1-5302
  • 国内刊号:11-2272/R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55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5
  • 综合影响因子:2.412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中药 2014年第20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中药杂志综述

道地药材产地溯源研究

摘要:道地药材极具中医药特色,是公认的品质优良的药材。古籍的记载及现代研究均认为,产地是道地药材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道地药材盲目引种导致的质量下降,生产及销售等环节可能存在的伪劣药材,增加了中药材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中药材安全事故频发不仅影响了中药材市场出口海外,更威胁到中医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中药材可溯源系统,提供便捷的药材流通环节信息记录以及追溯功能。该文综述了道地药材可溯源的多种技术方法,并提出基于二维码及网络数据库建立道地药材溯源系统的实现方法。
3881-3888

人参皂苷生物转化研究进展

摘要:人参皂苷是人参属植物药理活性的重要物质,尤以稀有人参皂苷及苷元的抗肿瘤,保护神经系统,保肝护肝等药理活性最为显著,因此,研究稀有人参皂苷获取的方法也日益增多。该文对人参属植物中人参皂苷的生物转化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和展望。
3899-3904
中国中药杂志资源与鉴定

西南中山地区玄参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对西南中山地区玄参不同生长期进行动态采样调查。根据玄参各器官生长变化及干物质积累特点,将玄参的个体发育分为4个时期,即苗期、茎叶生长期、块根膨大期和块根充实期。玄参一生共形成叶片约370片(主茎叶50片左右)。茎叶生长期的叶面积增长速度最快,平均日增量为225 cm^2,8月中旬叶面积达到16 270 cm^2/株。整个生育期内叶面积系数随着茎叶的生长直线上升,茎叶生长期和块根膨大期维持在8以上,块根充实期迅速降低至0。叶面积比率总体呈降低的趋势。净同化率的变化幅度较窄,一般为1~3 g·m^-2·d^-1,分别在苗期和块根充实期出现了2个小高峰。比叶面积值苗期较高,生长中期有所下降。相对生长率值变化幅度较大,苗期最高,茎叶生长期迅速降低,块根膨大期有所升高,块根充实期下降,甚至出现负值。作物生长率茎叶生长期至块根充实期前期相对较高,苗期和块根膨大期后期较低。干物质积累规律为苗期慢,茎叶生长期和块根膨大期快,块根充实期减慢,略微降低,整个过程呈S曲线。生长中心由茎叶逐渐转移至块根。准确掌握玄参生长发育时期、干物质积累特点及其生长参数的变化规律,可为生产中制定合理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提供依据。
3915-3921
中国中药杂志制剂与炮制

单纯形网格法优化设计姜黄素-胡椒碱复方自微乳制剂处方

摘要:该研究的目的在于制备姜黄素-胡椒碱复方自微乳给药系统(Cur-PIP-SMEDDS),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该研究通过选择合适的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以姜黄素和胡椒碱为模型药物,采用单纯形网格法优化设计Cur-PIP-SMEDDS处方;以乳剂的载药量、平均粒径为评价指标,通过Design Expert 8.06 软件进行试验设计和模型构建,响应面数据分析优化和验证最佳处方组成。通过观察微乳外观和微观形态并测定其粒径、电位、包封率及载药量对其进行质量评价。结果显示优化得Cur-PIP-SMEDDS最佳处方为丙二醇单辛酸酯(Capryol 90)-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Cremophor RH40)-二乙二醇单乙基醚(Transcutol HP)(10:60:30),所形成的微乳外观澄清、透明,呈圆球型,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15.33±0.80) nm,姜黄素和胡椒碱的载药量分别为40.90,0.97 mg·g^-1,包封率分别为94.98%,90.96%。研究表明Cur-PIP-SMEDDS可以显著改善姜黄素的水溶性和稳定性,有望提高姜黄素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以期为其剂型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进而促进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3936-3944

苁蓉总苷胶囊HPLC指纹图谱研究

摘要:该文建立苁蓉总苷胶囊的 HPLC指纹图谱,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依据。以毛蕊花糖苷为参照物,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对苁蓉总苷胶囊进行了指纹图谱分析。色谱条件:Waters C18色谱柱(4.6 mm×150 mm, 5 μm);流动相甲醇-0.1%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30 nm;柱温30℃。该方法精密度高、重复性好, 所测样品中的13个成分均达到基线分离,并且15批成品指纹图谱相似度在0.95以上。该方法准确、可行,是一种简便、有效的中药质量评价手段。
3955-3957

不同桦纤孔菌成分测定与分析

摘要:该文以来自世界各地15种桦纤孔菌菌丝体为材料,进行水分、矿质元素、有效成分含量比较。水分含量结果显示:来自芬兰的菌株芬桦游离水质量分数最高,达到77.21%,显著优于其他菌株。来自吉林的菌株JL04游离水质量分数最低,仅为54.6%。来自黑龙江的菌株HLJ01结合水质量分数最高,达10.74%,与其他菌株间有显著差异;桦俄结合水含量最低;矿质元素含量结果显示:菌株NBRC9788钙质量分数最高,达3.49 mg·g^-1,显著优于其他菌株;菌株芬桦次之;含量最低的为CX02。MAFF420165磷质量分数最高,可达210.12 μg·g^-1,显著优于其他菌株;JL04磷含量最低。有效成分含量结果显示:菌株HLJ01三萜类化合物白桦脂醇质量分数较高,为23.7 mg·g^-1,显著优于其他菌株。菌株HLJ01为生物产品研发的优良菌株,芬桦次之。MAFF420165,MAFF420308三萜类化合物白桦脂醇含量均较低,不适合生产白桦脂醇。菌株芬桦多糖含量最高,可达9.7%,显著优于其他菌株,是开发多糖产品的优良菌株。菌株MAFF420308与MAFF420256多糖含量较低,均为1.2%左右。多糖产品开发研究中尽量避免使用此菌株。
3958-3963
中国中药杂志化学

豆豉姜的生物碱类成分研究

摘要:作为2015版《中国药典》项目——豆豉姜的质量标准增订工作的一部分,本研究对豆豉姜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等色谱技术分离得到了7个异喹啉生物碱,并通过MS, 1D和2D NMR波谱数据分析及与文献相比对等方法,分别鉴定为(+)-去甲波尔定(1)、(+)-波尔定(2)、(+)-瑞枯灵(3)、(+)-六驳碱(4)、(+)-异波尔定(5)、(+)-N-甲基六驳碱(6)、小檗碱(7),其中化合物 7 为首次从本属中分离得到。利用BV-2和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评价其体外抗炎作用,化合物 1, 2, 5和7显示中度至微弱的活性。
3964-3968

蒿状大戟化学成分研究

摘要:采用正反相硅胶、MCI树脂、Sephadex LH-20和Rp-HPLC等色谱手段进行蒿状大戟Euphorbia dracunculoides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从蒿状大戟地上部分的70%丙酮提取物中得到16个化合物。利用MS、^1H NMR和^13C NMR等现代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结构为西瑞香素(daphnoretin, 1),异秦皮素(isofraxidin,2),东莨菪内酯(scopoletin, 3),山柰酚(kaempferol,4),槲皮素(quercetin,5),番石榴苷(guaijaverin,6),紫云英苷(astragalin,7),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 8),柚皮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naringenin-7-O-β-D-glucopyranoside,9),5-甲氧基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5-O-methyl-apigenin-7-O-β-D-glucopyranoside,10),没食子酸甲酯(methyl gallate, 11),prionitiside A(12),(2S)-2,3-dihydroxypropyl-1,6,8-trihydroxy-3-methyl-9,10-dioxoanthracene-2-carboxylate(13),3,3'-O-二甲基鞣花酸(3,3'-di-O-methyl ellagic acid, 14),3'-O-methyl-3,4-O,O-metheneellagic acid-4'-O-β-D-glucopyranoside(15)和3,4-methylenedioxy-3'-O-methylellagic acid(16)。其中,化合物 1~3,6~9,11和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0,12,13,15和16首次从大戟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3969-3973

内生真菌Penicillium polonicum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摘要:选用PDB培养基发酵菌株,对内生真菌Penicillium polonicum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结合运用凝胶SephadexLH-20 柱色谱、反相柱色谱和制备HPLC 等多种色谱技术的方法从菌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采用波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分别为 [3,5-二羟基-2-(7-羟基-辛酰)]-苯乙酸乙酯(1),(3,5-二羟基-2-辛酰)-苯乙酸乙酯(2),(5,7-二羟基-9-庚基 )-异苯二氢吡喃-3-酮(3),3-(羟甲基)-4-(1E )-1-丙烯-1-基-( 1R,2S,5R,6S)-7-氧双环[4.1.0]庚-3-烯-2,5-二醇(4),(E)-2-甲氧基-3-(1-丙烯基)苯酚(5),对羟基苯乙醇(6)。
3974-3977

构建酿酒酵母细胞工厂生产番茄红素

摘要:为构建高效生产番茄红素的酿酒酵母细胞工厂,本研究首先在酿酒酵母中引入番茄红素生物合成途径基因CrtB和CrtI,获得能生产0.17 mg·L-1番茄红素的初始工程菌ZD-L-000。在此基础上,在工程菌ZD-L-000中分别过表达MVA途径中的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编码基因tHMG1、萜类合成调控的转录因子编码基因upc2.1、二萜生物合成的牻牛儿基牻牛儿基焦磷酸合酶与法呢基焦磷酸合酶编码基因BTS1-ERG20,以及来自嗜酸热硫化叶菌的牻牛儿基牻牛儿基焦磷酸合酶编码基因SaGGPS,考察这些基因过表达对番茄红素合成的影响,结果发现过表达upc2.1基因未能提高番茄红素的产量,但过表达tHMG1、BTS1-EGR20和SaGGPS基因均能显著提高番茄红素的产量,分别为初始菌株的2.0,16.9和 20.5倍。在进一步研究中,tHMG1、BTS1-EGR20和SaGGPS等有效基因被一同整合入工程菌ZD-L-000,获得的高产菌株ZD-L-201中番茄红素的产量提高77.0倍,达到 13.23 mg·L^-1;在高密度-两相发酵体系中工程菌ZD-L-201的番茄红素产量能进一步提高到135.21 mg·L^-1 (提高10.2倍)。本研究获得的工程菌为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番茄红素提供了基础。
3978-3985
中国中药杂志药理

基于温补脾阳功效的附子水提物对腹泻模型大鼠效-毒关联评价

摘要:灌胃番泻叶液建立大鼠腹泻模型,预防实验给药与造模同时进行,共6 d;治疗实验造模12 d,第7天开始给药,给药时间为6 d。实验期间进行症状积分和体重称量,实验结束后摘取心、肝、脾、肾、脑、肾上腺、胸腺称重,并检测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和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I,cTn-I)指标。分别研究附子水提物预防和治疗给药对腹泻大鼠的药效及其伴随毒性作用。结果显示附子水提物能改善腹泻大鼠的症状,预防给药药效的半数有效量(ED50)为1.420 4 g·kg^-1,治疗给药的药效ED50为1.048 9 g·kg^-1。附子水提物同时能降低心体比和升高血清LDH和cTn-I的水平。得出结论附子水提物对番泻叶致腹泻大鼠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同时伴有一定的心脏毒性。
4013-4019

益气清瘟解毒合剂所含益气法中药抗流感免疫炎性损伤的机制

摘要:目的: 通过动态观察益气清瘟解毒合剂中所含益气法中药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中炎性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及肺组织病理损伤的影响,探讨益气法中药抗流感病毒感染所致小鼠肺组织免疫炎性损伤的机制。 方法: 在流感病毒亚洲甲型鼠肺适应株FM1感染小鼠后的不同时相,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动态观察益气清瘟解毒合剂中所含益气法中药对小鼠肺中TNF-α,IL-1,IL-6,IL-10,IFN-γ等5种炎性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并观察经益气法中药干预后小鼠病毒性肺炎肺组织病理损伤的改变。 结果: ①益气法中药在FM1感染后第1~5天显著降低小鼠肺中TNF-α mRNA的表达,在感染后第7天明显降低小鼠肺中IL-1 mRNA的表达,在感染后第3天可能升高小鼠肺中IL-1 mRNA的表达,在感染后第3~7天明显降低小鼠肺中IL-6 mRNA的表达,在感染后第3~7天显著升高IL-10 mRNA的表达,在感染后第1天显著升高IFN-γ mRNA的表达。②益气法中药能够显著抑制并修复FM1感染所致小鼠肺组织免疫炎性损伤,其作用在流感病毒FM1感染后第3~7天最为突出。 结论: 益气清瘟解毒合剂中所含益气法中药可能通过调节流感病毒感染机体失控的炎性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对抗肺组织的流感免疫炎性损伤,并促进炎性损伤的修复。
4020-4026

疏肝健脾方药含药血清对LPS刺激下大鼠肝细胞炎症损伤及TLR4/p38MAPK信号通路影响的研究

摘要:目的: 研究疏肝健脾方药含药血清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下大鼠肝细胞炎症反应及TLR4(Toll样受体-4)/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 方法: 体外培养并鉴定SD大鼠肝细胞,制备疏肝健脾方药含药血清,对肝细胞进行疏肝健脾方药、p38MAPK抑制剂等药物干预,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 TLR4,p38MAPK,p-p38MAPK蛋白的表达。 结果: 可提取大鼠疏肝健脾方药含药或空白血清约2~3 mL,大鼠获得纯化后肝细胞1.5×10^8~2.0×10^8个,Typan blue染色测定细胞活力均在95%以上,免疫荧光法鉴定确定提取的为肝细胞。肝细胞培养上清的检测: LPS组较空白血清组IL-6,TNF-α水平均有显著升高(P〈0.01)。与LPS组比较,药物干预组IL-6,TNF-α表达水平呈显著降低(P〈0.01)。肝细胞的蛋白检测:与空白血清组比较,LPS组的p38MAPK,p-p38MAPK,TLR4蛋白表达均有显著升高(P〈0.01);与LPS组比较,SB239063能显著下调p38MAPK的蛋白表达水平(P〈0.01),疏肝健脾组亦有下调,但无显著差异;疏肝健脾组,SB239063组的p-p38MAPK的蛋白表达水平均下调显著(P〈0.01);TLR4蛋白表达水平以疏肝健脾组下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SB239063组下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结论: 疏肝健脾方药可能通过TLR4/p38MAPK信号通路调控大鼠肝细胞炎症损伤,含药血清可能是其重要的作用途径之一。
4027-4033

大蒜素抑制胰岛素诱发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大蒜素(allicin)抑制胰岛素(insulin)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和迁移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组织贴块法培养大鼠的VSMCs,并进行平滑肌α-肌动蛋白(α-SMA)免疫荧光鉴定,取3~5代细胞进行实验。建立胰岛素刺激的VSMCs模型。实验分5组:对照组、胰岛素组、大蒜素组、ERK抑制剂PD98059组、大蒜素+PD98059组。噻唑蓝(CCK8)比色法检测VSMCs的增殖;细胞计数法检测VSMCs的迁移;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ting)测定total ERK,Phospho-ERK(p-ERK),PCNA蛋白表达的情况。 结果: 原代培养的VSMCs生长良好,光镜下呈长梭形及“峰与谷”样生长。α-SMA免疫荧光显示培养的细胞具有典型的VSMCs特征。胰岛素能刺激VSMCs的增殖和迁移,且以100 nmol·L^-1浓度时效果最明显。大蒜素预处理能显著抑制胰岛素刺激的VSMCs的增殖和迁移,且呈剂量依赖性。PD98059、大蒜素+PD98059预处理亦能显著抑制胰岛素刺激的VSMCs的增殖和迁移。胰岛素可明显促进VSMCs表达p-ERK,PCNA蛋白。大蒜素能显著抑制VSMCs表达p-ERK,PCNA蛋白,且呈剂量依赖性。 结论: 大蒜素能显著抑制胰岛素诱导的VSMCs的增殖与迁移,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ERK信号通路的激活。
4040-4044

PI3K/Akt通路在芍药苷抗Aβ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摘要:目的: 研究PI3K/Akt通路在芍药苷对PC12细胞神经保护中的作用。 方法: 芍药苷组(5,10,20 μmol·L^-1)预处理30 min,然后加入Aβ25-35(20 μmol·L^-1)共同作用24 h;抑制剂LY294002(10 μmol·L^-1)于芍药苷(10 μmol·L^-1)作用前预处理30 min。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Annexin-V/PI双染检测细胞凋亡率,以及Western blot法检测p-Akt,Bax,Bcl-2,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 结果: 芍药苷可抑制Aβ25-35所诱导的PC12细胞毒性和凋亡,其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Akt磷酸化水平,增加Bcl-2蛋白表达、降低Bax蛋白表达、抑制caspase-3等的激活而实现的;抑制剂LY294002可减弱上述芍药苷的保护作用。 结论: 芍药苷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对Aβ25-35诱导PC12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4045-4049
中国中药杂志药事管理

抗肝癌中成药研发风险动态监控

摘要:抗肝癌中成药新药风险监控就是追踪已经识别的风险、监测残余的风险,识别新出现的风险、确保风险计划的实施,评估其降低风险有效性的过程。该文主要通过深入了解抗肝癌中成药现状、风险动态监控的内涵、特征及风险监控体系的分析方法,进而选择风险监控指标,进行风险信息的搜集,提出对建立我国抗肝癌中成药新药上市后风险再评价的思考,最后尝试建立抗肝癌中成药新药风险动态管理模式。
4050-4053
中国中药杂志学术探讨

环氧合酶(COX-2)抑制剂提高心血管安全性的抗炎机制探讨

摘要:新一代环氧合酶(COX-2)抑制剂降低了NSAIDs药物的胃肠道副作用,但由于选择性抑制COX-2导致PGI2与TXA2之间的失衡以及舒张血管作用NO的减少,最终提高了心血管风险。在病理条件下,活性氧(O2^-·等)诱导血管内皮功能障碍O2^-·激活NF-κB诱导促炎因子IL-1β,TNF-α的表达,增加收缩血管作用的ET-1,TXA2等,减少舒张血管作用的PGI2,NO等,而O2^-·与NO生成ONOO-进一步氧化损伤,并降低NO的生物利用度。NO-NSAIDs和NO-Coxibs药物通过引入NO供体(-ONO2)提高NO的水平,NSAIDs药物通过选择性抑制COX-2增强抗炎活性以及降低胃肠道副作用,如果引入中药活性成分的抗氧化结构提高NSAIDs药物的抗氧化活性,通过清除活性氧保护血管内皮正常功能,提高NO的生物利用度,有利于提高环氧合酶(COX-2)抑制剂的心血管安全性。
4054-4059

基于组分结构理论的中成药二次开发产业提升技术体系的构建

摘要:中成药的二次开发目的在于提高现有中成药产品内在质量,提升核心竞争力,更好地运用于临床实践,切实解决患者疾苦。中成药二次开发产业化提升涉及到中药生产整个过程中从药材、提取、分离、制剂、质量控制等各个环节。只有实现全过程工艺优化,质量把控,整体提升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中成药二次开发产品质量提升,从而提升中药产业的整体质量。因此,该文在基于“组分结构理论”及“多维结构过程动态质量控制技术体系”,从中药系统性和整体性出发,论述影响产品质量的全过程,提出构建中成药二次开发产业提升技术体系,为提高中药二次开发产品的质量与疗效提供理论依据。
4065-4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