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中药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5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论、综述、政策法规、研究论文、研究简报、专题笔谈、经验交流、药事管理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1-5302
  • 国内刊号:11-2272/R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55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5
  • 综合影响因子:2.412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中药 2014年第16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中药杂志综述

血小板在活血化瘀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摘要:不同形式的血栓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用药。但随着西药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抵抗性及副作用的出现,传统活血化瘀中药的抗血小板聚集研究逐渐成为一个重要方向。血小板是血栓形成的主要参与者之一,作为生物活性材料在活血化瘀中药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主要包括中药抗血小板聚集活性评价及其活性成分筛选2个方面。该文针对近年来血小板在活血化瘀中药研究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2993-3003

汉黄芩素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摘要:汉黄芩素是一种天然黄酮类化合物。最近研究发现,汉黄芩素具有广泛的抗肿瘤作用,其作用显示出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的特点;如可通过ROS途径和Ca2+介导的信号通路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增强TNF-α和TRAIL对肿瘤细胞的毒性、阻滞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协同化疗药物抗癌活性等。另外,汉黄芩素可通过增加免疫细胞的浸润、调节免疫细胞的表型、以及促进相关细胞因子的分泌来增强免疫功能。该文就汉黄芩素抗肿瘤和免疫增强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3004-3009
中国中药杂志资源与鉴定

基于遥感与GIS技术的中藏药波棱瓜种植面积估算——以泸定县冷碛镇、兴隆镇为例

摘要:中药多种植在气候环境条件适宜的山区,山区地势复杂,种植地块分散,很难获得准确的种植面积。因此加强对复杂环境下中药种植面积监测方面的研究对于中药材种植的规模化、产业化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该文以泸定县藏药波棱瓜种植为例,利用遥感与GIS技术,以TM,ETM影像为遥感信息源,结合地面样方调查的GPS数据,在GIS平台上进行数据分析和研究,提取出泸定县藏药波棱瓜的种植面积。结果表明:1所采用的中藏药波棱瓜种植面积估算方法、技术可行,能够在复杂的山区环境下,进行种植面积的遥感监测;2利用该方法估算出泸定县中藏药波棱瓜的种植面积是57.15 hm2,与当地统计结果相比较,误差在5%以内;3鉴于遥感数据在获取、预处理以及解译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误差,遥感数据的分类结果直接作用于作物类别的提取,因此分类精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面积提取的精度,估算结果存在着一定的误差。
3018-3022

南药植物高良姜内生真菌群体多样性及其组织分布

摘要:采用组织PCR-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T-RFLP)免培养技术,从南药植物高良姜道地产地植株根、根茎、茎、叶4个不同组织总共检测到28个不同的末端限制性片段(T-RFs),说明高良姜内生真菌群体至少组成28个不同的真菌种;不同组织其T-RFLP图谱、T-RFs数目、优势T-RFs组成不同,内生真菌群体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均匀度指数也随组织而异;采用水蒸气蒸馏法、甲醇抽提-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高良姜主要活性成分挥发油、高良姜素含量,结果显示,该2类活性组分在其根、根茎、茎、叶4个不同组织均有积累,且均以根茎最高;相关性分析显示2类所测活性成分与该宿主内生真菌群体Shannon多样性指数及其均匀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325 bp对应于拟盘多毛孢菌属Pestalotiopsis的优势T-RFs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3023-3029

TDZ和NAA对老鸦瓣不定芽诱导和丛生芽增殖的影响

摘要:以老鸦瓣鳞茎芯芽和子茎(芽茎顶端膨大形成的子鳞茎)为外植体,探索噻苯隆(TDZ)和α-萘乙酸(NAA)诱导老鸦瓣外植体直接成芽的方法,建立老鸦瓣器官途径丛生芽组培体系。研究结果表明,芯芽和子茎在MS+TDZ 2.0 mg·L-1+NAA 2.0 mg·L-1和MS+TDZ 2.0 mg·L-1+NAA 4.0 mg·L-1培养基中可直接诱导不定芽,芽诱导率分别为72.92%,79.22%;利用子茎不定芽在MS+TDZ 0.2 mg·L-1+NAA 0.2 mg·L-1培养基中可进行丛生芽增殖,增殖系数2.23,形成的芽体健壮,叶色嫩绿;增殖后的丛生芽在含有IBA 1.0 mg·L-1的MS培养基中即可生根,生根率52.6%,平均3~5条根。利用老鸦瓣芯芽和子茎,筛选出了老鸦瓣芯芽和子茎直接诱导不定芽及丛生芽增殖和生根的最适培养基,建立了器官途径丛生芽组培体系。
3030-3035

食用菌菌渣缓解地黄连作障碍的研究

摘要:前期研究认为酚酸类物质的积累可能导致地黄连作障碍。研究发现不同菌渣提取液对酚酸均具有降解效果,其中杏鲍菇菌渣提取液对5种酚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丁香酸、香草醛和阿魏酸)的总降解率最高,达75.3%。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杏鲍菇菌渣的地黄根际土壤中的对羟基苯甲酸和香草醛,相对含量最低。进一步研究表明施用杏鲍菇菌渣使地黄冠幅、叶片数量、叶长、叶宽和株高等指标接近头茬地黄水平,使重茬地黄块根质量鲜重和干重分别提高2.70,3.66倍,单株梓醇总量提高2.25倍,同时提高了地黄根际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也提高了地黄根际土壤中蔗糖酶、纤维素酶、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这些结果表明,施用杏鲍菇菌渣一定程度上有效地缓解了地黄的连作障碍。
3036-3041

太子参种子品质检验方法及质量分级标准研究

摘要:参照《中国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对太子参种子扦样、净度、千粒重、含水量、生活力、发芽情况等进行研究,筛选适合太子参种子品质的检验方法;并对不同产地太子参种子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太子参种子最少试验量应为6.5 g,过10目筛后进行净度分析,千粒重测定以五百粒法,水分测定以高恒温(130±2)℃烘干5 h,生活力测定以0.2%TTC溶液40℃染色1 h,种子解除休眠后置于砂上10℃进行发芽试验;采用K聚类对各项数据进行分析,不同产地种子质量被分为3个等级,其中Ⅰ级种子的发芽率不低于86%、千粒重不低于2.59 g、净度不低于87%、含水量不高于13.1%,Ⅱ级种子的发芽率不低于70%、千粒重不低于2.40 g、净度不低于77%、含水量不高于14.3%,Ⅲ种子的发芽率不低于41%、千粒重不低于2.29 g、净度不低于76%、含水量不高于15.8%。该研究建立了太子参种子品质的检验方法和质量分级标准。
3042-3047

丹参毛状根的诱导及培养条件的优化

摘要:为了建立丹参毛状根的诱导方法及液体培养体系,以发根农杆菌A4,LBA9402,15834为试验菌株分别侵染丹参无菌苗叶片,诱导丹参毛状根,PCR扩增筛选阳性株系,HPLC测定丹酚酸含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毛状根的液体培养条件。结果显示:3种发根农杆菌A4,LBA9402,15834均诱导出丹参毛状根,经PCR鉴定证明其Ri质粒T-DNA均已整合到丹参基因组中,其中发根农杆菌LBA9402和A4诱导的丹参毛状根丹酚酸含量较高,质量分数分别为(3.27±0.37)%,(3.17±0.20)%;由发根农杆菌LBA9402诱导MSOH液体培养基培养的丹参毛状根丹酚酸含量较高,质量分数为(4.56±0.36)%;由发根农杆菌LBA9402诱导,pH为4.81的MSOH液体培养基培养的丹参毛状根丹酚酸含量最高可达4.85%。因此,以发根农杆菌LBA9402和A4诱导的丹参毛状根在pH为4.81的MSOH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的丹酚酸含量较高。为进一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中药丹参的品质奠定了基础。
3048-3053

重金属铅胁迫对人参光合特征与皂苷含量的影响

摘要:为阐明Pb胁迫对人参光合作用与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探讨药用植物对重金属胁迫的响应机制,采用筒栽试验方法,对不同浓度铅(Pb)处理(0,100,250,500,1 000 mg·kg-1)下人参的光合特征参数与皂苷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低浓度Pb处理(≤250 mg·kg-1)时,人参叶片净光合速率和SPAD的变化并不显著,当Pb质量分数达到500 mg·kg-1时,叶片净光合速率和SPAD均显著下降(P〈0.05),当Pb质量分数为1 000 mg·kg-1时,二者达到最低,降低幅度分别为57.8%,11.0%。从人参根部总皂苷含量来看,Pb胁迫浓度为100 mg·kg-1时,总皂苷含量的变化并不显著,而当Pb质量分数达到250 mg·kg-1时,总皂苷含量显著增加(P〈0.05),并在Pb质量分数为1 000 mg·kg-1时,达到最高。在Pb质量分数为0~1 000 mg·kg-1时,Pb浓度与叶片净光合速率和SPAD均呈现极显著的负线性相关(P〈0.01),而与人参总皂苷含量呈现出显著的正线性相关关系(P〈0.05)。由此说明,人参叶片光合作用与根部次生代谢对Pb胁迫的响应规律是反向的,高浓度Pb胁迫将抑制人参叶片的光合能力,但能够促进人参根部的次生代谢过程。
3054-3059

山银花(灰毡毛忍冬)适宜采收期研究

摘要:为了确定山银花(灰毡毛忍冬)的适宜采收期,测定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蕾外观形态、产量和质量,比较一日内不同时段采摘花蕾的质量。结果表明,开花型和花蕾型灰毡毛忍冬不同发育阶段的花蕾外观形态具有较大的差异;随着花蕾发育,产量逐渐增加;开花型灰毡毛忍冬花蕾开放后(银花期、金花期)绿原酸含量极显著降低,开花前(幼蕾期、青色期、大白期)质量无显著差异;花蕾型灰毡毛忍冬黄白期灰毡毛忍冬皂苷乙显著降低,幼蕾期和青白期质量无显著差异。一日内不同时段采摘的灰毡毛忍冬绿原酸和3,5-二咖啡酰奎宁酸含量有显著差异。开花型灰毡毛忍冬的适宜采收期为大白期,采摘时段为10:00以前和18:00以后,花蕾型灰毡毛忍冬的适宜采收期为青白期,采摘时段为8:00以前和18:00以后。
3060-3064
中国中药杂志信息

《环球中医药》征订征稿启事

摘要:《环球中医药》杂志(CN 11-5652/R,ISSN 1674-1749)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主办。本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美国《化学文摘》收录期刊。张伯礼院士担任总编辑。本刊现为月刊,大16开本,每期80页,每月6日出版。每期定价10元,每年120元。本刊可在全国各地邮局订阅,国内邮发代号:80-726。《环球中医药》杂志办刊特色在于重点反映中医科研成果与临床进展的同时,重视海内外中医信息交流,欢迎长篇稿件。
3064-3064
中国中药杂志制剂与炮制

硫熏白芍的质量评价

摘要:以全国市场抽验的不同程度硫熏白芍及课题组自制的不同硫熏时间白芍为样本,通过比较白芍的硫熏程度与其性状,芍药苷、芍药苷亚硫酸酯的含量及其指纹图谱的变化,评价硫磺熏蒸对白芍质量的影响。该研究采用《中国药典》方法评价了硫熏白芍的性状,测定了其芍药苷含量,用LC-MS分析了芍药苷转化产物,建立基于HPLC的白芍指纹图谱检测方法,并以相似度评价了质量差异。结果显示硫磺熏蒸使白芍颜色变白,特有气味消失,产生刺鼻酸气,并对芍药苷含量有显著影响,随硫熏程度加剧,芍药苷含量明显下降,部分转化为芍药苷亚硫酸酯,而且这种变化是不可逆的。指纹图谱也有明显变化。说明硫熏对白芍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应严格限定白芍的硫熏工艺。由实验可见,可以通过测定芍药苷亚硫酸酯的含量来控制白芍的硫熏程度。
3074-3078

超声辅助酶解人参总皂苷制备人参稀有皂苷Compound K的研究

摘要:该实验采用超声辅助酶解人参总皂苷以制备人参稀有皂苷Compound K。以转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超声功率、超声时间等超声预处理因素和pH、温度、底物浓度、酶用量、反应时间等酶解因素对转化率的影响,并应用响应面法试验优化制备工艺;采用MS,1H,13C-NMR鉴定酶解产物。结果表明,超声辅助酶解反应的最适条件为超声功率250 W,超声时间15 min,酶解pH 5.5,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36 h,酶用量-底物4∶5,底物质量浓度1.0 g·L-1;反应产物相对分子质量622.4,核磁图谱证实产物为人参稀有皂苷Compound K。在此条件下,以人参总皂苷计,人参稀有皂苷Compound K转化率为6.91%。该工艺反应条件温和,转化率较高,工艺简单可靠,适合工业化生产。
3079-3084

黄连药材加工方法与商品规格等级调查

摘要:采用查阅本草文献、近代及现代中医药文献,结合到黄连主产地和部分药材市场进行实地考察的方法,对黄连药材加工方法和商品规格等级及销售情况进行系统调研。黄连产地加工方法古代主要有晒干法与焙干法;近现代加工方法较多,主要有阳光下薄纸遮盖干燥法、烘干法、烘箱干燥法与微火炒干法。文献以黄连所含主要化学成分小檗碱的含量为指标对黄连加工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其中,阳光直射干燥法与焙干法影响小檗碱的含量,所以干燥时要把握好温度;阳光下薄纸遮盖干燥法比较繁琐,不适合大量药材和有风情况下药材的干燥,所以被淘汰;烘干法、烘箱干燥法与微火炒干法方便简单,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求,为目前主要的产地加工方法。黄连药材商品包括味连、雅连和云连3种规格商品,每个规格各设2个等级,但实际上市场中以味连为主流商品,云连仅在云南部分地区有少量商品,雅连未见商品销售;主流商品味连多以统货销售,极少划分等级。黄连产地加工方法各地存在差别,亟待进行统一研究并制定相关标准操作规程,确保药材质量;黄连商品规格等级划分与药材内在质量关联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为优质优价提供更可靠的依据;建议《中国药典》中药材部分增加"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的内容。
3085-3088
中国中药杂志化学

中华苦荬菜根部化学成分研究

摘要:采用硅胶柱色谱,HPLC等方法对中华苦荬菜根部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得到15个化合物,依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chinensioide G(1),chinensioide B(2),10α-羟基-愈创木烷-12,6-内酯-3-酮(3),chinensioide C(4),10α-羟基-11βH-4(5)-愈创木烯-12,6-内酯(5),3β,10α-二羟基-4βH-11(13)-愈创木烯-12,6-内酯(6),3β,10α-二羟基-4βH,11βH-愈创木-12,6-内酯(7),3β,10α-二羟基-4(15),11(13)-愈创木二烯-12,6-内酯(8),咖啡酸(9),对羟基苯乙酸(10),对羟基苯乙酸甲酯(11),对羟基苯乙酸乙酯(12),β-谷甾醇(13),胡萝卜苷(14),ixerin D(15)。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chinensioide G,化合物6,7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3089-3093

红花注射液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研究

摘要: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对红花注射液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中分离鉴定16个化合物,经波谱学等方法鉴定为野黄芩苷(1),山柰酚-3-O-β-芸香糖苷(2),羟基红花黄色素A(3),芦丁(4),香豆酸(5),腺苷(6),紫丁香苷(7),反式-1-(4’-羟基苯基)-丁-1-烯-3-酮(8),(8Z)-癸烯-4,6-二炔-1-O-β-D-葡萄糖苷(9),对羟基苯甲醛(10),(2E,8E)-十四烯-4,6-二炔-1,12,14-三羟基-1-O-β-D-葡萄糖苷(11),山柰酚-3-O-β-槐糖苷(12),尿苷(13),二氢红花菜豆酸(14),肉桂酸(15)和山柰酚(16);其中,化合物1,2,7,9,11和12为首次从红花注射液中分离得到。家兔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除化合物5外,其余化合物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以化合物2,3,9,12活性最强。
3102-3106

毛重楼的化学成分研究

摘要: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和ODS等色谱技术对毛重楼根茎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得到12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数据和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分别为羽扇豆醇(1),羽扇豆醇二十八烷酸酯(2),棕榈酸(3),α-棕搁酸单甘油酯(4),α-菠甾醇(5),薯蓣皂苷元(6),(25R)diosgenin-3-O-α-L-rhamnopyranosyl(1→4)-α-L-rhamnopyranosyl(1→4)-[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7),偏诺皂苷元(8),(25R)pennogenin-3-O-β-D-glucopyranosyl(1→3)-[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9),flazin(10),calonysterone(11),异鼠李素-3-O-β-龙胆二糖苷(12)。其中化合物1~5,10~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3107-3111

小槐花大极性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摘要:该实验研究了传统中药小槐花大极性部位的化学成分。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聚酰胺凝胶柱色谱,ODS中低压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薄层色谱,重结晶,分析型和制备型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利用核磁共振波谱,质谱及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鉴定。从小槐花大极性部位中分离得到13个单体化合物,它们的结构经鉴定分别为香草醛(1),黑麦草内酯(2),吲哚-3-甲醛(3),水杨酸(4),当药黄素(5),saccharumoside C(6),isosinensin(7),7-O-α-L-吡喃鼠李糖基-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8),异牡荆素(9),牡荆素(10),nothofagin(11),resveratroloside(12),2″-α-rhamnopyranosyl-7-O-methylvitexin(13)。除化合物5外,其余12个化合物均为小槐花中首次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化合物2,3,6~8,11~13等8个化合物为山蚂蝗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3112-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