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中药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5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论、综述、政策法规、研究论文、研究简报、专题笔谈、经验交流、药事管理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1-5302
  • 国内刊号:11-2272/R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55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5
  • 综合影响因子:2.412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中药 2014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中药杂志中药资源普查

关于全国中药资源普点调查中药材名录的探讨

摘要:基于《中国药典》收载的中药材,道地药材、常用中药材、源于濒危物种的中药材及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中统计数量的中药材名录,分析整理各类文献收载中药材的种类,并应用Excel对各类文献收载中药材种类的异同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1977年、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中药材合计894种,《中国道地药材》、《生活中的300种道地药材》、《中华道地药材》、《道地药材图典》共收载道地药材495种,《中国常用中药材》、《常用中药材用法用量》共收载常用中药材326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红皮书、限制进出口等濒危中药材共280种,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中统计数量的中药材有360种。由于各类文献编著的目的不同,在收载中药材名录方面,药典的一致性比较高,珍稀濒危的一致性比较低。85%以上的道地药材和常用中药材被药典收载过,80%以上的常用中药材为道地药材,药典和道地药材中有10%~20%的需保护。结合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实际,经过统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中需统计资源量的中药材563种,需进行资源变化情况监测的中药材457种,需进行濒危情况评价的中药材280种。
1345-1359
中国中药杂志综述

中药提取新技术及其在国内的转化应用研究

摘要:提取是中药制药过程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药品的质量,提取新技术的发展是中药制造工业技术转型升级的关键,关系着中药现代化的进程。该文首先简述了国内研究报道较多的超声提取法、微波提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半仿生提取法、酶法提取、动态逆流提取、减压沸腾提取等提取新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与发展现状。在提取新技术的转化应用方面,统计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提取新技术的资助情况及其研究成果概况,国家知识产权局上公布的提取新技术的专利,综合分析五大制药机械行业网站上提取新技术相关设备的供应情况。结果表明,当前的提取新技术在中药行业内还存在基础研究薄弱、转化困难、基础研究与应用脱节的问题,探讨加速基础研究转化可能的途径与方法,为中药提取新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1360-1367

栀子及其活性成分栀子苷防治糖尿病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摘要:目前糖尿病的治疗以口服西药为主,疗效迅速,但临床中多有不良反应以及未能有效的防治并发症的报道,不适于长期使用,易产生耐药性。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即中医理论所述的消渴症,历史悠久。近年来,不少学者以中药提取物或分离的活性成分为研究对象,以期开发出治疗、预防糖尿病的新型药物。因此,在这一领域出现了大量的研究报道。中药栀子及其环烯醚萜类活性成分栀子苷有着显著的降糖效果,并对糖尿病并发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该文就栀子及栀子苷防治糖尿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1368-1373

黄连素治疗2型糖尿病研究进展

摘要:黄连素是中药黄连的主活性成分,一直被作为一种抗感染、抗炎症的药物用于胃肠道的疾病。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黄连素具有调控糖脂代谢的作用,而这种活性已经被临床、动物以及体外细胞实验所证实。黄连素发挥治疗糖尿病改善胰岛素抵抵抗的机制主包括:可以改善胰岛口细胞的功能,促进胰岛素的释放以及胰岛细胞的再生;具有降低甘油三酯、胆固醇的作用;抑制线粒体的功能,减少能量的产生;可激活AMPK信号通路,促进糖的代谢;通过调控和转录因子如PPARy,C/EBPa,SREBP-1c,LXR等的表达,进而调控糖脂代谢;具有抗氧化并抑制还原反应的作用,从而抑制机体内的氧化应激状态,干预糖脂代谢的信号通路。其作为调控糖脂代谢的药物在尽管已经从临床和动物实验获得大量的支持黄连素具有调节糖脂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的证据,但是,在循证医学的时代仍然需大规模的临床随机实验来评估黄连素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疗效。
1374-1378
中国中药杂志资源与鉴定

栽培金银花农艺性状的数量分类学研究

摘要:通过资源调查与收集,观察和测量了金银花栽培种质41个分类群共743份植物样本的株高、叶长、叶宽、花药长、单枝花蕾数、花蕾颜色等63个性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63个编码性状中筛选出6个主成分因子共16个关键性状,作为新的变量,采用Ward联接法和平方Euclidean距离对41个OTUs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以遗传距离11.84为阈值,41个种质被分为5组。因子分析的结果表明,叶形和株型、花蕾性状、被毛及新枝颜色等性状对金银花栽培种质内的分类鉴别有重的意义。该研究为进行金银花核心种质的筛选和良种选育奠定基础。
1379-1385

关于推荐2014年中国药学会-施维雅青年医院药学奖候选人的通知

摘要:中国药学会-施维雅青年医院药学奖是中国药学会与施维雅(天津)制药有限公司2013年开始设立的青年医院药学奖,2013年第一次评选出5名医院药学领域优秀青年学者。该奖每年评选一次,旨在奖励致力于医院药学实践与研究的中国优秀青年医院药学工作者。
1385-1385

金线莲茎腐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5种杀菌剂对其抑制作用

摘要:采用十字交叉法和血球计数板法分别测定不同培养温度、pH和光照条件对金线莲茎腐病菌菌丝生长状况和产孢量的影响;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5种杀菌剂对金线莲茎腐病菌的抑制作用,为金线莲茎腐病的防治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该病菌菌丝生长、产孢的最适温度都为28℃,最适生长的pH为6~7,且光暗交替可促进菌落的生长和产孢。在5种杀菌剂中,戊唑醇乳油的EC50为10.02mg·L-1,为多菌灵的92.50倍;其次是腈菌唑和福星乳油,EC50分别为91.23,96.68mg·L-1。戊唑醇乳油对金线莲茎腐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防治效果较好。
1386-1390

引发条件对干旱胁迫下白花蛇舌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摘要:为了优化白花蛇舌草种子的引发条件,提高白花蛇舌草种子和幼苗的抗旱性,采用均匀设计优化GA3,KNO3,PEG等引发剂的引发浓度和引发时间,引发处理后种子置于15%PEG干旱胁迫下发芽并在1/4Hoagland培养液中培养30d。结果表明,366mg·kg-1 GA3引发1h显著促进白花蛇舌草种子萌发,提高干旱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并促进幼苗的生长;3.0%KNO,引发1h显著促进白花蛇舌草种子萌发,但对白花蛇舌草幼苗期的抗旱性没有显著影响;PEG对白花蛇舌草种子发芽没有显著的引发效果。适宜浓度的GA3引发处理,可以促进白花蛇舌草种子萌发并增强其幼苗阶段的抗旱性。
1391-1395

激素处理、光照、温度对北柴胡出苗特性的影响

摘要:“中柴1号”北柴胡种子播种在以大田耕层土作为育苗床的塑料盆中,并在温度15,20,25,15~25℃,光照8,12h的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出苗试验。结果表明较低恒温温度(15℃)与较高恒温温度(25℃)均不利于北柴胡出苗,但对增强幼苗根系活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变温(15~25℃)较恒温显著促进北柴胡出苗;光照时间12h时,能够提高北柴胡出苗速率、出苗指数、活力指数及幼苗根系活力,但不能提高北柴胡出苗率;赤霉素、细胞分裂素、水杨酸等对柴胡种子进行浸种处理,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柴胡种子的萌发及出苗。赤霉素能促进北柴胡出苗及幼苗根系活力的提高;水杨酸能够提高幼苗根系活力。光照、温度与激素处理对北柴胡种子出苗均有显著影响,且三者存在显著互作效应;气温在20℃上下5℃波动,光照每天在8h左右,并采用赤霉素10×10-6进行激素处理最有利于提高北柴胡出苗率。
1401-1406

我国唐古特大黄主产区资源现状调查及其可持续利用途径分析

摘要:唐古特大黄Rheumtanguticum是中药大黄的重基原,然而,由于多年的过度采挖其野生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该文在查阅唐古特大黄相关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采用走访调查和现地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特别是采用了本课题组提出的线路样方法和植被+土壤类型图面积估算法对青海、甘肃和四川3省区15个县的野生和5个县的栽培唐古特大黄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我国野生唐古特大黄分布范围与历史记载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只是种群的密集程度发生了较大改变,很多地区野生唐古特大黄药材的蕴藏量严重下降,部分地区的野生资源面临枯竭。根据调查估算当前全国野生唐古特大黄药材蕴藏量不足5000t,栽培唐古特大黄蓄积量约为1607t。可见唐古特大黄野生资源以近枯竭,建议将唐古特大黄列入保护植物的名录;栽培唐古特大黄日后必将成为其药材资源的主来源。因此,保护唐古特大黄种质资源,收集并建立种质资源圃和种子库,在此基础上开展唐古特大黄的良种选育研究已迫在眉睫。
1407-1412
中国中药杂志制剂与炮制

反渗透浓缩对四逆汤物料体系理化参数的影响及其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反渗透过程对中药复方物料体系理化参数、渗透压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探索复方体系反渗透工艺设计新方法。方法:以四逆汤为模型药物,配成高、中、低3种浓度的物料,分别经5万相对截留分子质量超滤膜预处理后,过反渗透膜,测定各样品的黏度、浊度、电导率、盐度、TDS、pH及渗透压,考察各理化参数之间及其各自与渗透压的相关性。并以HPLC特征图谱考察样品反渗透前后主化学组成的变化。结果:各样品电导.渗透压、盐度.渗透压、TDS.渗透压3组参数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638,0.9327,0.9737;反渗透浓缩液与其超滤液的HPLC特征图谱相似度高达0.968以上(除低浓度组外)。结论:各样品体系的电导、盐度和TDS3种理化参数与渗透压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盐度、电导、TDS三者之间亦显著线性相关。四逆汤物料体系经过反渗透过程后的浓缩液比较完整的保留了原化学组成。
1421-1425

银杏内酯组分释药单元体外释药行为评价研究

摘要:中药组分多元释药系统是多组分、多成分制剂体系,如何评价其多元化的释药行为一直都是中药制剂现代化面临的考验。该文通过对银杏内酯组分释药单元中各代表性成分释药的研究、释药行为相似度分析以及采用权重系数法对多成分的释药曲线进行整合,希望可以为中药组分制剂的释药评价提供思路与方法。
1426-1429

关于举办第十二届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的通知(第一轮)

摘要:中国药学会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每2年举办1次,从1986年至今已举办十一届,历届会议对推动我国青年药学工作者创新发展,着力培养青年人才,提升创新能力,推动国家药物创新体系建设发挥了重作用。当今活跃在我国重点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医疗机构、医药企业等领域的骨干药学专家,大多参加过以往会议并获奖。
1429-1429

超微粉碎技术对三七药材粉碎效果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摘要:该实验主研究了超微粉碎技术对三七药材粉碎效果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以三七微粉粒径大小为指标,利用马尔文粒径测定仪测定粉碎不同时间所得到三七微粉的粒径并采用HPLC—ELSD对三七超微粉碎前后,人参皂苷Rg1,Rb1和三七皂苷R,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超微粉碎2h的药材粉末粒径均一,达到了细胞级粉碎,D50约为9.599μm,粒径分布为单峰,粉碎0.5,1,1.5h的粒径分布均为双峰;超微粉碎0.5,1,1.5,2h所得三七微粉中3种皂苷类成分总量分别为7.7%,7.5%,7.5%,8.3%,普通粉碎所得三七药粉中的3种皂苷总量约为5.0%,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看出:超微粉碎与否对三七粉粒径均匀度及其主成分含量有很大影响;与普通粉碎药粉相比,超微粉碎2h药粉粒径较为均一,3种皂苷含量明显增加,为临床减少三七用药剂量及合理利用资源提供依据;但其皂苷总量与粉碎时间不成正比关系,可以结合粒径大小需求选择不同的粉碎时间。
1430-1434
中国中药杂志化学

何首乌中一个新的色原酮糖苷

摘要:综合运用各种色谱技术对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块根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波谱数据和化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中分离得到1个化合物,鉴定其结构为(S)-2·(2’一羟丙基)-5-甲基-7-羟基色原酮-7-O-α—L-岩藻糖基(1→2)-β-D-葡萄糖苷(1),为一个新的色原酮糖苷类化合物。
1441-1444

杜仲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摘要:杜仲叶来源于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ulmoides的干燥叶。为了深入了解杜仲叶中的活性成分,该研究采用D.101大孔树脂,MCI树脂,反相ODS,SephadexLH-20,Rp—HPLC制备柱色谱法和重结晶等方法,从杜仲叶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MS和NMR等谱学方法,鉴定结构为山柰素-3-O-β-D-葡萄糖苷(1),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2),槲皮素(3),槲皮素-3-O-β-D-木糖基-(1→2)-β-D-葡萄糖苷(4),山柰酚-3-O-α-L-鼠李糖基-(1—6)-β-D-葡萄糖苷(5),(2S,3S)-(-)-花旗松素-3-O-β-D-葡萄糖苷(6),4-羟基肉桂酸(7),(+)一环橄榄脂素(8),松脂素-β-D-葡萄糖苷(9),角鲨烯(10),其中化合物1,5—7,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显示,其中化合物2表现出显著的自由基清除能力(IC50为13.7μmol·L-1),活性强于VitC(IC50为59.9μmol·L-1);化合物1,3,9显示中等强度自由基清除能力(IC50分别为161,137,214μmol·L-1),活性弱于VitC,但强于2,6-二羟丁基对甲酚(IC50为236μmol·L-1);化合物4,6自由基清除能力较弱(Ic50分别为264,299μmol·L-1);提示杜仲的药理作用,可能与其黄酮和木脂素类化学成分具有能够体内清除体内活性氧及抗氧化成分有关。
1445-1449

青阳参中 C21甾体成分研究

摘要:该文用硅胶,ODS,MCI柱色谱和半制备型HPLC等方法对青阳参的氯仿萃取中含有的C21甾体类成分进行了系统的分离纯化研究,并结合波谱数据对该类成分进行了结构确认。从青阳参氯仿萃取物分离到11个C21甾体类化合物,分别为青阳参苷乙(1),告达亭-3-D-β-D-加拿大麻吡喃糖基-(1—4)-β-D-夹竹桃吡喃糖基-(1→4)-β-D-加拿大麻吡喃糖基-(1→4)-β-D-加拿大麻吡喃糖苷(2),告达亭-3—O-β-D-夹竹桃毗喃糖基-(1→4)-β—D-夹竹桃吡喃糖基-(1→4)-β-D-加拿大麻吡喃糖基-(1→4)-β-D-加拿大麻吡喃糖苷(3),告达亭-3—O-β—D-夹竹桃吡喃糖基-(1→4)调-D-毛地黄毒吡喃糖基-(1→4)-β-D-加拿大麻吡喃糖苷(4),青阳参苷O(S),加加明-3—O-β-D-夹竹桃吡喃糖基-(1→4)-β-D-加拿大麻吡喃糖基-(1—4)-β-D-加拿大麻吡喃糖苷(6),sinomarinosideB(7),mucronatosidesC(8),wallicosideJ(9),stephanosideH(10),青阳参苷元-3-O-β-D-夹竹桃吡喃糖基-(1—4)]β—D-加拿大麻吡喃糖基-(1—4)-β—D-毛地黄毒吡喃糖苷(11)。除化合物1,4和5外其他成分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的C21甾体类化合物。
1450-1456

硫磺熏蒸对杭白菊化学品质的影响

摘要:该文采用HPLC对硫熏前后杭白菊中的8种化学成分进行定量比较,发现硫熏前后的杭白菊化学组成有较明显的差异,黄酮苷类及奎宁酸类成分的含量降低,而黄酮苷元的含量升高,酚酸类成分含量降低,进一步采用SMCAP+11.0软件对硫熏前后的杭白菊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及偏最小二乘聚类判别模式分析(PLS—DA);PCA分析结果显示,6批杭白菊样品分别聚成2组,分别为杭白菊热风干燥组和硫熏组;通过PLS.DA分析提取出对硫熏前后杭白菊分组贡献率大于1(VIP〉1)的3个成分,分别为木犀草素,芹菜素,木犀草苷;同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相结合对硫熏前后杭白菊中硫,锰,铁,铜,铅4种元素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硫磺熏蒸后杭白菊中s含量显著高于未熏组(P〈0.05)。研究发现,硫磺熏蒸使杭白菊中的化学成分发生改变,硫残留量增加,因此,认为硫磺熏蒸对杭白菊的化学品质具有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化学成分定量分析与多元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可快速、直观地分析硫熏前后杭白菊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为规范杭白菊的加工工艺及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1457-1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