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中药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5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论、综述、政策法规、研究论文、研究简报、专题笔谈、经验交流、药事管理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1-5302
  • 国内刊号:11-2272/R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55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5
  • 综合影响因子:2.412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中药 2013年第19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中药杂志中药资源普查

关于建立中药资源动态监测机制的探讨

摘要:针对中药资源管理主体不明确,中药资源监测网络体系不健全、信息化水平低、本底数据缺失和供求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结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在筹备实施的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对中药资源动态监测机制的建立进行探讨。中药资源动态监测机制的建立,要有一个明确的组织管理机构,对监测工作进行监管和指导;要有一个覆盖全国、由不同层级监测主体构成、功能健全的监测网络体系,汇总分析和提供全国范围的中药资源动态监测数据信息;要有一支专业稳定的、由不同专业背景人员组成的监测队伍,从事中药资源动态监测工作;要有一套成熟有效的、监测技术方法体系,保证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信息和服务的时效性、科学性和实用性;要有一系列的中药资源动态监测成果和产品,为制约行业发展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客观有效的参考和服务;要有一组明确的、由各个方面组成的监测指标体系,作为监测基础数据资料;要有一部分充足的、来自各个方面的经费,保证中药资源动态监测工作的正常运行。
3223-3225
中国中药杂志综述

药用植物萜类生物合成HMGR基因研究进展

摘要:药用植物中萜类次生代谢产物种类丰富,数量巨大,其现代药理活性相当突出。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3-hydroxy-3-metllylglutarylcoenzyme Areductase,HMGR)作为萜类成分甲羟戊酸(MVA)合成途径上第一个重要限速酶,对药用植物萜类活性成分生物合成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系统综述了HMGR的生物学意义、催化机制,HMGR克隆情况、基因结构、以及在重要药用植物丹参、甘草、红豆杉等中的研究进展。
3226-3233

我国黄芪药材资源现状与分析

摘要:通过对我国黄芪药材资源的考察调研,探明了黄芪药材资源现状为:主要依赖人工栽培,蒙古黄芪为主流商品,甘肃和山东分别成为栽培蒙古黄芪与膜荚黄芪的新主产区,山西北部半野生种植模式保持了传统道地黄芪药材的特征,但产量有限,目前已形成传统芪与栽培芪并存的资源格局。发现膜荚黄芪的栽培选址、黄芪根腐病以及传统芪采刨难是制约黄芪药材生产的主要技术问题,并从我国黄芪种植区域的合理布局、标准体系建立、生产技术研究与规范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
3234-3238

黄酮类化合物肠道细菌生物转化的研究进展

摘要: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的天然产物,具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黄酮类化合物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发生降解,进而影响其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肠道细菌对黄酮类化合物的代谢研究能为筛选黄酮生物转化相关菌、阐明黄酮体内代谢过程提供依据。以黄酮类化合物为先导化合物,肠道细菌通过结构修饰可以产生高效、高生物利用度和吸收性良好的化合物,为新药研发、药物剂型选择和药物生产奠定基础。该文归纳总结了肠道细菌对黄酮类化合物生物转化的主要反应类型与影响因素,供生物转化研究借鉴。
3239-3245

虫草类真菌抗血栓作用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摘要:虫草是一类侵染昆虫或节肢动物并发育成虫菌复合体的复型真菌,许多虫草种类在功能食品和生物医药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其中名贵中药材冬虫夏草是最杰出的代表,主要用于补肾润肺并能治疗自汗盗汗、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肾衰竭等。目前,虫草作为药用资源已引起全世界的重视。近20年来,众多研究表明,虫草类真菌具有抗血栓生成的功效,并显示出良好的成药潜力。该文拟对虫草类真菌的降低血液黏度、抗血小板集聚、抗凝血等抗血栓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该类资源作为抗血栓药物的开发利用提供思路。
3246-3250
中国中药杂志资源与鉴定

白木香法呢基焦磷合酶基因AsFPS1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摘要:法呢基焦磷酸合酶(FPS)是倍半萜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限速酶之一。本研究在454高通量测序已获得的cDNA序列基础上,PCR扩增其开放阅读框并测序验证;提取三年生白木香根、茎、叶的总RNA及健康和伤害处理的愈伤组织的总RNA,以反转录成的单链cDNA为模板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AsFPS1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异性及对伤害处理的反应。结果表明,扩增到的AsFPS1基因全长1342bp,开放阅读框1029bp,编码342个氨基酸。组织表达分析的结果显示,AsFPS1基因主要在根和茎中表达,叶中的表达量较低;该基因同时受物理伤害和结香液处理的诱导,分别在6,12h达到最高表达水平。通过AsFPS1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和表达分析,为后续研究其生物功能及沉香倍半萜合成机制奠定了基础。
3251-3255

青藏高原甘西鼠尾草内生放线菌抗性菌株筛选

摘要:采用平板涂布法从青藏高原药用植物甘西鼠尾草Salvia przewalskii中分离内生放线菌24株,以西瓜镰刀病菌Fusariummonitiforme、玉米大斑病菌Helminthosporium turcicum和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s maydis为靶标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研究了甘西鼠尾草内生放线菌的抑菌活性。结果显示,共21株内生放线菌对3种靶标菌表现了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占分离总数的85.7%。有4株内生放线菌同时对3种靶标菌表现出较明显的抑菌活性。表型鉴定结合16SrDNA系统发育分析初步确定菌株的分类地位全部为链霉菌。表明甘西鼠尾草内生放线菌作为一类新的微生物资源具有很好的开发潜力。
3256-3260

桑树药材各部位中芪类成分含量的比较及其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比较桑树药材各部位与主根根皮中芪类成分的含量,并对其相关性进行研究,为富含芪类桑树品种选育过程中使主根继续生长繁殖,而采用桑树其他部位芪类成分含量估测主根根皮的芪类成分含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桑树中3个主要的芪类成分桑皮苷A、氧化白藜芦醇、白藜芦醇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桑树药材各部位中主要芪类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桑树药材各部位间及与主根根皮中的芪类成分含量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桑树药材各部位间所含3个芪类成分含量大部分显著相关。在与主根根皮的关系中,桑树药材各部位所含氧化白藜芦醇均与主根根皮中含量显著相关;除了一年生枝条髓,各部位白藜芦醇含量均与主根根皮中含量显著相关;一年生枝条树皮与侧根所含桑皮苷A含量与主根根皮中含量显著相关。相关与回归分析显示,桑树药材各部位与主根根皮之间的桑皮苷A、氧化白藜芦醇、白藜芦醇呈显著的正相关。结论:桑树药材各部位中的芪类成分含量分布大部分显著相关,在富含芪类桑树品种选育过程中为了使主根继续生长繁殖,可以采用桑树其他部位芪类成分含量估测主根根皮的芪类成分含量。
3261-3264

浙贝母主要栽培品种类型花粉形态及染色体核型研究

摘要:目的:了解浙贝母主要栽培品种类型花粉形态及染色体核型的差异。方法:应用扫描电镜对3个浙贝母栽培品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并采用常规压片技术分析了其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结果:3个浙贝母栽培品种中狭叶浙贝的花粉粒呈卵圆形,宽叶和多籽浙贝的花粉粒呈椭圆形,三者在网脊宽度及网眼大小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3个浙贝母栽培品种的核型公式分别为:狭叶浙贝2n=2x=3m+1sm+8st(2SAT)+12t(4SAT)、宽叶浙贝2n=2x=2m+2sm+10st(2SAT)+10t(2SAT)、多籽浙贝2n=2x=24=2m+2sm+5st(2SAT)+15t(4SAT),核型类型均为“3B”型,狭叶和多籽浙贝的同源染色体存在杂合现象。结论:浙贝母种内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丰富,高的遗传多样性能够增强浙贝母的适应性,为浙贝母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
3265-3270
中国中药杂志制剂与炮制

不同方法制备的丹参酮-多孔二氧化硅固体分散体的比较研究

摘要:以多孔二氧化硅为载体制备丹参酮固体分散体,比较喷雾干燥法和溶剂法对药物体外溶出度的影响。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扫描电镜法(SEM)、X-射线粉末衍射法(XRD)和傅立叶红外光谱法(FTIR)等技术对固体分散体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并考察其体外溶出度。表征结果显示在2种方法制备的固体分散体中药物均以非晶形式高度分散。体外溶出度测定结果表明,溶剂法制备的丹参酮固体分散体在45,60min时,丹参酮I,IIA的累积溶出度分别为80.9%,84.6%和86.2%,88.7%;喷雾干燥法制备的固体分散体45,60min时,丹参酮I,IIA的累积溶出度分别为92.7%,95.3%和95.8%,97.1%。喷雾干燥法和溶剂法均能成功制备丹参酮固体分散体,喷雾干燥法制备的固体分散体更利于提高溶出度。
3271-3276

积雪苷柔性纳米脂质体的制备与表征分析

摘要:积雪苷是中药积雪草的有效成分,临床主要用于促进手术创面愈合和瘢痕修复,治疗效果明显。然而其透皮吸收差和作用时间短限制了药物的推广应用。本实验采用逆相.挤出一冻干法制备积雪苷柔性脂质体冻干翩剂,测定了其电镜结构、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稳定性和药物释放特征,并采用智能透皮吸收仪测定柔性脂质体膏体的体外透皮作用。积雪苷柔性脂质体为白色球状,pH7.03,粒径70.14nm,Zeta电位-36.5mV,3批样品的平均包封率为31.43%,3批冻干样品每1mg含积雪苷的平均值为0.134mg,显示积雪苷柔性脂质体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和药学特征,并且提高了药物的透皮性能。
3282-3286

HPLC同时测定苦碟子注射液中单咖啡酰基酒石酸、咖啡酸、绿原酸、阿魏酸、菊苣酸的含量

摘要:该文目的是建立同时测定苦碟子注射液中5种有机酸类成分(单咖啡酰基酒石酸、咖啡酸、绿原酸、阿魏酸、菊苣酸)含量的HPLC分析方法。采用DiamonsilC18色谱柱(4.6mm×200mm,5μm),流动相乙腈一水,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325nm。单咖啡酰基酒石酸、咖啡酸、绿原酸、阿魏酸、菊苣酸在0.64~81.60,0.09—11.10,0.09~11.30,0.10~12.80,0.43~55.50mg·L。线性关系良好,r分别为0.9999,0.9998,0.9998,0.9999,0.999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8%,100.9%,99.24%,99.83%,101.9%,RSD不大于2.0%。该方法简单方便、重复性好、准确可靠,可为苦碟子注射液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3287-3290

HPLC同时测定止喘灵口服液中氢溴酸东莨菪碱、硫酸阿托品、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的含量

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止喘灵口服液中氢溴酸东莨菪碱、硫酸阿托品、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AgelaDurashellRP-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磷酸钠缓冲液(含17.5mmol·L。十二烷基硫酸钠的0.07mol·L-1磷酸钠溶液,用磷酸调节pH6.0)(30:70),流速0.9mL·min-1,检测波长207nm,柱温25℃。结果:氢溴酸东莨菪碱、硫酸阿托品、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分别在0.02121—1.0605,0.01114-0.557,0.20056~10.028,0.07033~3.5165μg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分别为0.9993,0.9996,0.9997,0.9996;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101.9%,99.80%,100.3%,100.2%。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重复性好,专属性强,可作为止喘灵口服液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3291-3294
中国中药杂志化学

双花千里光中一个新的艾里莫芬烷型倍半萜

摘要:利用多种色谱技术对藏药双花千里光Serteciodianthus地上部分95%乙醇浸提物进行分离纯化,共得到5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数据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艾里莫芬-9(10),7(11)-二烯-8-酮-12-羧酸-β-D-吡喃葡萄糖苷,命名为双花千里光苷A(1),5,7,4’-三羟基-黄酮-3-O-β-D-葡萄糖苷(2),槲皮素-3—0-β-D-葡萄糖苷(3),金丝桃苷(4),芦丁(5)。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4,5均为首次从双花千里光中分离得到。
3295-3298

白木香叶的化学成分研究(二)

摘要:为综合利用白木香叶的丰富资源,阐明其物质基础,课题组再次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从白木香叶95%,70%乙醇提取物的氯仿和正丁醇萃取部位共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经多种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分别为鸢尾酚酮2-(0-α-L)-吡喃鼠李糖苷(1),4’-羟基-5-甲氧基黄酮-7-0-葡萄糖(6-1)木糖苷(2),7,3’,5’.三甲氧基黄酮苷(3),5-甲氧基芹菜素7-(D-β-D)-葡萄糖苷(4),2-苯乙基1-O-β-D-吡喃葡萄糖苷(5),红景天苷(6),苯甲醇1-O-β--D.吡喃葡萄糖苷(7),2,6-二甲氧基4一羟基苯酚-1-β-D-吡喃葡萄糖苷(8),vanilloloside(9),(+)-丁香脂素(10),β-维生素E(11),豆甾-5-烯-3β,7α-二醇(12),化合物2,3,5—9,11和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另外,对氯仿萃取部位的9个流分进行了4种人体肿瘤细胞毒活性筛选,均未显示明显活性。
3299-3303

鸭跖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摘要:利用常规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相结合对鸭跖草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从鸭跖草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根据其NMR和MS等光谱数据以及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所分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柯伊利素-7-O-β-D-葡萄糖苷(1),没食子酸甲酯(2),对香豆酸(3),原儿茶酸(4),咖啡酸(5),对羟基苯甲酸(6),2-苯乙基-β-D-葡萄糖苷(7),土大黄苷(8),(7S,8R).dihydrodehydmdiconiferylalcoh01.9—0-β-D—glucoside(9),异牡荆素(10),芹菜素-6一C-α-L-鼠李糖苷(11),isorham—netin-3-O-β-D-glucoside(12),槲皮素-3—0-β-L一鼠李糖苷(13),异槲皮素(14),1,2-dihydro-6,8-dimethoxy-7-1-(3,5-dimethoxy-4-hydroxyphenyl).N1,N2-bis.2-(4.hydroxyphenyl)ethyl-2,3-naphthalenedicarboxamide(15)。化合物2,5-9,11,13等8个化合物为首次从鸭跖草属中分离得到。
3304-3308

傅里叶红外光谱法鉴别不同产地中药独活的研究

摘要:利用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2个指标,以不同产地中药独活样品的红外指纹图谱为标准,计算出所测样品的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结果显示4种产自四川的中药独活样品,共有峰率均大于73%,2种产自甘肃样品共有峰率为79.5%,变异峰率仅为12.9%,2种产自湖北样品共有峰率在76.3%,同一产地,种质资源相似,化学成分也非常相似,不同产地,种质资源发生变化,化学成分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能从整体水平分析谱图特征峰变化规律,可用于探讨不同产地中药独活的种质资源变化以及化学成分变化。
3309-3312

HPLC—DAD-ELSD指纹图谱的化学模式识别用于黄芪质量评价

摘要:目的:建立黄芪药材的HPLC—DAD.ELSD色谱指纹图谱,采用相似度计算和化学模式识别的方法评价黄芪药材质量。方法:采用HPLC—DAD—ELSD串联技术,以AgilentZorbaxODS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乙腈-0.2%甲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8mL·min-1,柱温25℃,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280nm;ELSD汽化室温度110℃,氮气流速3.0L·min-1。并对黄芪药材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计算和化学模式识别分析。结果:黄芪药材色谱指纹图谱测定方法稳定性、精密度和重复性良好,以18批黄芪药材建立指纹图谱共有模式,黄芪药材相似度均达到0.83,模式识别分析结果与其一致。结论: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分析技术可以有效区分黄芪药材及其相关样品,可用于黄芪药材的质量评价,为药材的全面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3319-3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