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中药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5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论、综述、政策法规、研究论文、研究简报、专题笔谈、经验交流、药事管理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1-5302
  • 国内刊号:11-2272/R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55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5
  • 综合影响因子:2.412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中药 2013年第18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中药杂志临床安全性监测技术规范

中药上市后安全性医院集中监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摘要:为了推动中药药品生产企业开展药品重点监测工作,积极响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相关工作指南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该技术规范在经过多次专家论证后,现公开征求意见,旨在为中药上市后安全性再评价监测研究真实报告不良反应/事件并进行客观评价提供技术支撑。该技术规范围绕中药上市后监测的关键环节进行阐述,目的是对大样本、观察性医院集中监测方案设计与实施;采用巢式病例对照设计对“过敏反应的发生特征及机制进行深入研究”的设计与实施进行指导。
2919-2924

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使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摘要:该规范是在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的《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际制定的,较为详细的介绍了临床医生及护士安全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原则及操作规范,强调在使用过程中要辨证用药,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使用,严禁混合配伍等,内容上注重实用性及可操作性,能为医护人员安全合理使用中药注射液提供有实际意义的指导,减少不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用药造成的不良反应/事件。
2930-2932

中药上市后人群免疫毒理学评价检测方案及流程专家共识(征求意见稿)

摘要:建立中药上市后人群免疫毒理学评价检测方案及流程,以评价上市中药的免疫毒性以及上市中药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对血样本采集、储存、运输血清样本的方法及流程进行了规定。该文适用于已上市中药(包括中药注射剂及其他用药途径的制剂)的人群免疫毒理学评价的科学研究。
2933-2936

中药上市后再评价技术规范制定的必要性及其形成方法研究

摘要:通过全面梳理WHO、美国及欧盟药物上市后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指南,对比我国中药上市后再评价的法规制度现状,发现由于中药上市后再评价起步较晚,尚未制定出相应的技术规范和指南,使得医院、企业和科研机构在开展相关工作时无据可依,比较混乱。因此制定中药上市后再评价技术规范迫在眉睫。该文在《国家标准制定程序》以及《中医药标准制定管理办法(试行)》等技术文件的指导下,结合我国中药上市后再评价的具体特点,探索出适合我国中药上市后再评价技术规范的制定方法,并就其制定程序和方法做以介绍,旨在为今后相关技术规范的制定提供方法学的参考和借鉴,以促进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2943-2948
中国中药杂志临床安全性监测方法学

欧盟《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学标准指导手册》译介

摘要:在药品上市后开展药物警戒活动成为世界各国药品监管机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当前,药物警戒在中国日益受到政府、医药界和公众的重视。为了支持高质量的药物流行病学研究,并激励有益于患者和公众医疗健康的创新,欧盟药品管理局组织欧盟药物流行病学和药物警戒网络中心制定了《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学标准指导手册》,作为欧盟药物警戒工作方法学的标准参考文件。该指导手册重点是从科学的角度提供方法学指导,对开展药物流行病学的法律背景和伦理要求、研究方案的一般考虑、研究问题的确立、数据采集方法、研究设计方法、统计和流行病学分析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不良事件的报告、信息交流等相关内容提出了方法学方面的具体指导性建议。该文拟对该指导手册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以期为我国的药物警戒工作提供相关的技术和方法学参考。
2949-2957

美国AHRQ(评估患者结局的注册登记指南(第2版)》解读

摘要:注册登记研究(registrystudy,RS)可反应真实世界医疗状况且适用范围广,在医学研究领域中应用越来越多,中医药研究领域也逐渐开展了多项大规模RS。RS属于观察性研究,与随机对照试验互相补充,尤其在小概率事件的研究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全球Rs研究各具特点,质量参差不齐,为提高研究质量,美国卫生健康研究与质量管理署(agencyforhealth—careresearchandquality,AHRQ)于2010年了《评价患者结局注册登记指南(第2版)》(简称《指南(2)》),从Rs的设计、实施到评估各个环节均做出了明确的定义及说明,并用38个研究范例将研究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重点阐释,为RS的规范研究提供了可靠保障。“中药注射剂上市后安全性监测注册登记研究”是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大型、多中心、高水平中医药安全性评价的Rs,是《指南(2)》在中医药研究中应用的典型范例,全文结合该研究设计要点对《指南(2)》进行重点解读,为RS更好的在中国应用提供参考。
2958-2962

欧盟新版《药物警戒实践指南》解读

摘要:由于上市前临床试验的局限性,药品上市前研究所获得的安全性信息相对有限。在药品上市后开展药物警戒活动是非常必要的。为了更好地促进新的药物警戒法规的具体实施,欧盟药品管理局制定了新的《药物警戒实践指南》(guideline on good pharmacovigilance practices,GVP),作为欧盟药物警戒工作的新准则。与《人用医药产品药物警戒指南》相比较,GVP指南在药物警戒系统、质量体系、主文件、检查和监查方面提出了更全面系统的规定,在风险管理系统、药品不良反应的管理和报告、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上市后安全性研究、信号管理等技术方面提出更具体和全面的要求。通过对GVP指南中的基本原则、工作机制、关键技术和方法进行初步的解读,可为笔者开展药物警戒(尤其是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监测)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2963-2968

中药注射剂医院集中监测“三位一体”模式的建立

摘要:目的:建立以研究护士为主体的医院中药注射剂上市后安全性监测“三位一体”模式。方法:以研究护士为主采集科研数据,完成CRF表(A表)的填写;中药注射剂使用发生不良反应或事件时则由临床医师、临床药师、临床护士共同完成CRF表(B表)的填写;形成了以研究护士为主线,临床医师、临床药师、临床护士相互配合的三位一体中药上市后医院监测模式。建立以研究护士为主体“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监测”参研医院从事该项研究工作的组织机构、监测流程与过程质量控制。结果:通过实施中药注射剂“三位一体”的医院集中监测模式,监测过程质量得到有效控制,经临床实践,误差率、漏报率均为零。结论:研究护士为主体的医院中药注射剂上市后安全性监测“三位一体”模式的应用,保证了该项科研采集到的科研数据具有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整体性的特点,杜绝了数据采集过程中的误差。经医院实践证明,可操作性强,监测效果良好。
2974-2978
中国中药杂志预警方法与技术

参麦注射液自发呈报系统的药物警戒研究

摘要:自发呈报系统是药品上市后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ADR)监测及发现ADR信号的重要方式,能够及时有效地发现不良反应信号,进而有效预防和避免药害事件的发生。参麦注射液具有益气固脱、养阴生津、生脉之功效,临床上可用于治疗或辅助治疗气阴两虚型之休克、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慢性肺心病、粒细胞减少症、肿瘤等多种疾病。随着参麦注射液ADR自发呈报系统(spontaneousreportingsystem,SRS)病例数逐年增多,所形成的海量数据对评价方法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该文采用贝叶斯置信传播神经网络法(Bayesianconfidencepropagationneuralnetwork,BCPNN)与报告率比例法(proportionalreportingratio,PRR)2种数据挖掘方法进行药物警戒研究,并采用倾向性评分法(propensityscore,PS)控制SRS数据分析时产生的混杂偏倚,结果表明基于BCPNN法和PRR法分析得到的ADR预警结果一致,并且“憋气”、“过敏样反应”和“潮红”倾向性评分计算显示匹配前和匹配后都有预警。同时,基于关联规则方法(associationrules,AR)挖掘不同因素之前的关联关系,发现ADR既往史、ADR家族史与瘙痒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
2987-2993

基于SRS数据的疏血通注射液不良反应信号预警分析

摘要:该研究以2009年1月—_2012年12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疏血通的SRS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报告率比例法与贝叶斯置信传播神经网络法预警疏血通ADR信号,并利用倾向性评分方法平衡混杂因素。结果表明寒战为可能的预警信号。提示临床上使用疏血通注射液时,对于老年人、儿童、肝肾功能低下患者等较易发生不良反应的特殊人群,需注意预防发生全身性的过敏反应,特别是预防寒战的发生。
2994-2997

基于自发呈报系统1390例灯盏细辛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预警分析

摘要:通过自发呈报系统(SRS)进行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并发现信号,是我国药监部门主要采取的药物警戒方法之一。该文采用比例报告比法(PRR)和贝叶斯置信传播神经网络法(BCPNN)对来自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SRS数据库中灯盏细辛注射液ADR报告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及信号预警。结果发现1390例ADR报告中,严重ADR报告71例占5.11%;男性多于女性(613/593);以60岁以上的老年人多见(64.03%);ADR排在前10位的症状:瘙痒、皮疹、头晕、寒战、心悸、头痛、发热、憋气、恶心、潮红;ADR累及系统与器官最多见“皮肤及其附件损害”(551次);经倾向评分法控制混杂因素后,PRR法和BCPNN法均显示,头痛、头晕、心悸、寒战是ADR预警信号。由于SRS数据的局限性,该结果还需结合多方面研究以形成安全性综合证据体,为临床合理使用及降低风险提供可靠的依据。
2998-3002

基于自发呈报系统的喜炎平注射液不良反应风险预警研究

摘要:该研究基于自发呈报系统喜炎平注射液2005--2012年的数据(共9633例),针对报告次数500以上的不良反应/事件(包括“皮疹”、“瘙痒”、“过敏样反应”、“寒战”)应用报告比例比算法和贝叶斯置信度增殖神经网络算法开展预警研究。研究发现“皮疹”在每年度和季度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背景药物的平均水平;“瘙痒”在2009年第二季度发生预警;“过敏样反应”在2011年第四季度和2012年第二季度发生预警;“寒战”则没有出现预警信号。结果提示“皮疹”可能为喜炎平注射液常发的不良反应,“寒战”可能不是其常见不良反应,而“瘙痒”和“过敏样反应”发生率高于背景药物时须关注其安全性。
3008-3012

舒血宁注射液临床不良反应特征及预警信号探测研究

摘要:舒血宁注射液为临床常用中药注射剂,为了解使用该药品后患者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ADR)发生特征,该研究对来源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5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使用舒血宁注射液后发生ADR的9601例报告进行分析,其中严重ADR病例326例,占3.40%,从2005年起ADR报告数量逐年上升,至2009年第3季度达高峰,且ADR病例报告以每年第3季度数量为最多,发生ADR的患者年龄60—74岁为最多,共3348例,占34.87%,静脉滴注者共9391例,占97.81%,8431例患者单次用药剂量符合药品说明书,61.61%的患者ADR发生于用药当天。ADR表现前10位者分别为皮疹、瘙痒、头晕、心悸、寒战、过敏样反应、憋气、恶心、静脉炎和呕吐,损害涉及的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神经系统损害、全身性损害等,采用报告率比例法(PRR)及贝叶斯置信传播神经网络法(BCPNN)对以上10种ADR信号进行分析,并应用generalizedboostedmodels(GBM)倾向评分加权法对混杂因素进行控制后,PRR探测到的ADR信号为头晕、心悸、静脉炎和呕吐,BCPNN方法探测到的信号为头晕和静脉炎,同时发现患者在60~89岁时,使用舒血宁注射液剂量越大越易发生静脉炎。该研究为舒血宁注射液ADR研究提供依据,为做好风险管理提供指导。
3013-3018
中国中药杂志真实世界的过敏反应与肝肾功能损害的探索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在HIS真实世界参麦注射液疑似过敏因素分析中的应用

摘要:参麦注射液由红参和麦冬组成,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具有强心、抗心律失常、增强心脏耐缺氧能力和抗菌等功效。然而作为中药注射剂的一种,参麦注射液同样存在致过敏反应等安全性问题。巢式病例对照研究(nestedcase—controlstudy,NCCS)是将传统的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一些要素进行组合后形成的一种研究方法,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HIs)再现了临床诊疗的真实世界,提供了参麦注射液临床应用的海量数据信息,该文基于全国20家三级甲等医院的医院信息系统,采用NCCS方法对使用参麦注射液后发生过敏反应与未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年龄、性别、人院病情、过敏史、用药剂量、溶媒及合并用药等具体信息及真实世界临床应用特征进行比较,探讨可能使参麦注射液产生过敏反应的因素,方法学上是可行的,但致过敏因素的最终发现与确定还需要药学实验与临床前瞻性研究等进一步证实。
3019-3023

灯盏细辛注射液疑似类过敏反应病例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摘要:灯盏细辛注射液临床不良反应主要为过敏反应,该研究基于全国20家三甲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HIS)数据库,采用巢式病例对照设计,将使用灯盏细辛注射液后使用地塞米松注射液的患者判断为发生可疑类过敏反应者,与可能未发生过敏反应人群进行对比,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的方法,探讨人院病情、过敏史、单次用药剂量、疾病及合并用药与可疑类过敏反应发生的相关性。通过分析发现,入院病情对可疑类过敏反应有极显著影响,P为0.0083,OR为5.642,在使用灯盏细辛注射液同时使用维生素民注射液、注射用氨溴索时也可能发生可疑类过敏反应,P分别为0.0002,0.0167,OR分别为9.545,3.194。基于现有HIS数据及研究方法发现,患者入院病情、使用维生素民注射液或注射用氨溴索可能为使用灯盏细辛注射液发生类过敏反应的危险因素,但仍需进一步研究加以验证。该研究结果可以为灯盏细辛注射液临床安全使用提供一定指导,也可为灯盏细辛注射液上市后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提供新方法。
3024-3027

多功能快速过敏皮试仪应用于药物过敏检测的临床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评价多功能快速过敏皮试仪应用于药物过敏检测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0例欲选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的患者,进行了多功能快速过敏皮试仪、普通皮试仪和传统皮内注射过敏试验的对照试验;并使用多功能快速过敏皮试仪,将皮试仪和传统皮内注射过敏试验2种皮试法进行自身对照,对210例志愿者进行了中药注射剂皮试的初步临床评价。结果:多功能快速过敏皮试仪与普通皮试仪和传统皮内注射过敏试验相比,皮试药物阳性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假阳性率明显低于传统皮试组(P〈0.05)。结论:新型中药注射剂快速过敏皮试仪皮试避免了疼痛刺激和护士操作水平参差不齐等因素对皮试结果的影响,假阳性发生率低,优于常规皮试方法,说明应用新型中药注射剂快速过敏皮试仪可测得准确皮试结果。
3028-3030

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肾功能影响的临床实效分析研究

摘要:该文旨在评价参芪扶正注射液临床用药剂量对肾功能的影响。通过选择全国20家三甲医院信息系统(HIS)数据库中参芪扶正注射液51898例患者用药信息,纳入年龄在18~80岁的患者27718例作为研究对象,以用药前后2次肾功能血肌酐(Ser)、尿素氮(BUN)指标的变化作为结局评价指标,依据说明书将患者分为病例组(剂量〉250mL)197例和对照组(剂量≤250mL)5728例,采用分层分析对年龄、性别、入院病情、疗程等4个变量,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未出现肾功能异常变化;而采用平衡57个混杂因素后倾向性评分方法结果,病例组未出现肾功能异常变化。基于HIS数据分析,发现参芪扶正注射液超出说明书推荐剂量使用,对肾功能异常变化影响无显著差异,但仍需开展前瞻性研究以验证。
3031-3038

基于GBM倾向评分法对疏血通注射液导致谷丙转氨酶异常变化的影响分析

摘要:该文通过估计使用疏血通注射液对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异常变化的处理效应,探讨临床真实世界中使用疏血通注射液是否可能对人体的肝功能有损害,为疏血通注射液安全应用于临床提供指导。根据选取的全国18家大型三甲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HIS)中的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信息,该文采用回顾性研究,以ALT异常变化为结局指标,基于generalizedboostedmodels(GBM)倾向评分加权法,平衡大量混杂因素的偏倚,利用多元Logistic回归估计使用疏血通注射液对ALT指标异常变化的处理效应,并探讨导致ALT指标异常变化的可能影响因素。该研究以疏血通注射液为实例,阐述GBM倾向评分加权法的优势及应用过程,并利用其估计消除了大多数混杂变量在组间的差异,并本质上修改了使用疏血通注射液对ALT指标异常变化的处理效应估计,使结果更加贴近临床真实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基于HIS数据库的大样本临床观察性数据,使用疏血通注射液对ALT的异常变化没有显著影响。
3039-3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