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中药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5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论、综述、政策法规、研究论文、研究简报、专题笔谈、经验交流、药事管理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1-5302
  • 国内刊号:11-2272/R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55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5
  • 综合影响因子:2.412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中药 2013年第16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中药杂志中药材分子鉴别专题

中药材分子鉴别现场运用的策略与实践

摘要:在中药材实际生产与贸易交流中,中药材准确、快速鉴别一直是比较困难的工作。分子鉴别被认为是传统鉴别技术的有益补充,但目前分子鉴别方法仅止于实验室阶段,难以实现在产地、药市、药房等进行现场鉴别,极大的限制了其使用的范围和推广程度。其中,中药材DNA快速提取技术和DNA标记的快速检测技术是实现分子鉴别现场运用的两大瓶颈和关键问题。该研究开发了一套中药材分子鉴别现场运用模块系统,包括药材DNA快速提取模块、DNA标记检测模块和保障模块,并配备了相应的自主开发试剂盒、仪器装备。运用这套系统对金银花进行现场鉴别,可在40-60min完成,且仪器装置简单、易于操作,为传统中药现场鉴别手段的有益补充。
2553-2555

红白忍冬SABATH甲基转移酶基因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摘要:目的:克隆红白忍冬SABATH甲基转移酶基因(rLjSABATHMT),比较忍冬和红白忍冬SABATH甲基转移酶同源基因表达量和基因内含子序列的差异,为金银花的活性成分形成及调控机制研究提供基础。方法:根据cDNA文库提供的基因片段设计特异性引物,从红白忍冬中克隆获得rLjSABATHMT基因cDNA序列及基因组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对该基因蛋白的特征进行分析,使用MEGA5.0构建SABATH甲基转移酶系统进化树,利用RT—PCR分析SABATHMT同源基因在忍冬与红白忍冬的不同器官、不同花期的表达量,对忍冬和红白忍冬SABATHMT同源基因内含子区序列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克隆获得的rLjSABATHMT基因cDNA序列全长为1251bp,具有完整编码框,编码365个氨基酸。该基因蛋白序列具有保守的sA—BATHMT结构域,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它可能是水杨酸/安息酸甲基转移酶。基因表达分析结果表明SABATHMT同源基因主要在花中表达。忍冬和红白忍冬SABATHMT同源基因内含子区序列具有丰富的多态性,且有2个SNP为红白忍冬的特有基因型;内含子区motif元件中碱基变异在2个同源基因间具有显著差异。结论:SABATHMT同源基因内含子区变异可能导致了忍冬和红白忍冬SABATH甲基转移酶表达差异,为金银花活性成分调控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研究基础。
2556-2562

断肠草与金银花类药材水提液特异性PCR鉴定方法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断肠草与金银花类药材水提液的DNA分子鉴别方法。方法:采集不同产地的断肠草药材13份、金银花32份、山银花21份和水银花5份,所有样品提取总DNA,并对断肠草、金银花、山银花的水提液进行DNA提取。通过对断肠草ps-bA-trnH片段进行扩增、测序,并搜索GenBank数据库中收录的中金银花类药材基原植物psbA—trnH序列,进行同源比对后根据其变异位点设计特异性鉴别引物。结果:通过使用特异.性引物对所有样品进行PCR扩增,发现断肠草可扩增出9r7bp片段,而金银花类药材则不能扩增出条带。结论:通过特异性PCR的方法实现了断肠草与金银花类药材水提液的快速、准确鉴别。
2563-2566

白术、苍术种子位点特异性PCR鉴别方法研究

摘要:目的:筛选白术、苍术鉴别SNP位点,并设计特异性引物,实现白术、苍术种子的快速鉴定。方法:通过测序及GenBank中下载获得白术、苍术psbA-trnH序列,通过使用Bioedit软件比对获得SNP位点,设计位点特异性PCR引物,将ITS通用引物加入到特异性引物构建多重PCR体系,并优化PCR条件,对白术、苍术种子进行分子鉴定。结果:构建了多重PCR鉴别体系,通过一个PCR反应,能扩增出苍术、白术约643bp的ITSDNA质控条带,扩增出白术172bp的特异性鉴别条带,实现白术、苍术鉴别。结论:使用位点特异性PCR技术可以有效鉴别白术、苍术种子。
2567-2570

PCR增强剂对药材DNA分子鉴定的影响

摘要:评价PCR增强剂对中药材DNA分子鉴定的影响,筛选获得适用于中药材DNA分子鉴定的PCR增强剂。文章分别利用CTAB法和碱裂解法提取180个中药材DNA样品,分析在PCR反应体系中使用PCR增强剂对通用引物ITS2 ,psb A-trn H , rbc L , mat K , trn L-trn F片段PCR成功率的影响及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中使用增强剂对PCR扩增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BSA与PVP组合可以明显增加ITS2,psbA-trnH,rbcL片段的PCR成功率,且PCR增强剂也能消除位点特异性鉴别假阴性结果,提高分子鉴定的准确性,但降低了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扩增效率。本研究说明BSA和PVP作为PCR增强剂能增加中药材DNA的PCR扩增成功率和分子鉴别的准确性。
2571-2576

基于SCAR分子标记的头花蓼分子鉴定研究

摘要:目的:建立快速准确的头花蓼与尼泊尔蓼药材的分子标记鉴定方法。方法:通过RAPD随机引物筛选,获得头花蓼特异的RAPD分子标记片段,经克隆、测序,重新设计特异性引物转化形成稳定的SCAR标记。结果:获得2条稳定扩增的头花蓼特异片段Z300,Z1100,根据该2特异片段序列设计4对特异引物,分别对头花蓼与尼泊尔蓼药材DNA进行扩增,其中引物Z1-2可从头花蓼药材中扩增获得约300bp的片段,而尼泊尔蓼药材则未扩增出该片段。结论:引物Z1-2成功将Z300片段转化为SCAR分子标记,可作为头花蓼与近缘种尼泊尔蓼药材分子鉴定的依据。
2577-2580

基于位点特异性PCR的黄芪与红芪鉴别方法研究

摘要:研究黄芪与红芪药材之间的DNA分子鉴别方法。采集不同产地的黄芪药材30份、红芪28份,所有样品进行总DNA的提取,通过对黄芪及红芪药材trnL-trnF片段进行扩增、测序,进行同源比对后根据其变异位点设计特异性鉴别引物。并对位点特异性PCR方法进行条件优化。通过使用特异性引物对所有样品进行PCR扩增,发现黄芪可扩增出136bp片段,红芪可以扩增出323bp片段。黄芪中掺入10%以上红芪可以扩增出红芪特异鉴别条带。通过位点特异性PCR的方法实现了黄芪与红芪药材的快速、准确鉴别。
2581-2585
中国中药杂志中药经皮给药制剂的制备与评价专题

不同基质复方南星止痛贴剂中药物释放性能的研究

摘要:该文分别制备复方南星止痛膏的溶剂型压敏胶贴剂和乳液型压敏胶贴剂,采用Franz扩散池法,以微孔滤膜代替皮肤,组成体外释放度测定装置,研究2种基质复方南星止痛贴剂中丁香酚的体外释放。试验结果表明,丁香酚在不同基质贴剂中的24h累积释放率次序为乳液型压敏胶贴剂〉溶剂型压敏胶贴剂,乳液型贴剂和溶剂型贴剂释放过程均符合Higuchi模型和非Fick扩散机制,乳液型压敏胶基质更有利于复方南星止痛膏中丁香酚体外释放。
2594-2596

接受液中的乙醇浓度对药物体外透皮试验的影响

摘要:该文考查接受液中不同浓度乙醇对药物体外透皮试验的影响。通过配制不同浓度乙醇-生理盐水作为接受液,供给池不加药,大鼠皮肤按正常操作条件处理12h,然后用生理盐水置换出含醇生理盐水,加药测定药物透皮吸收过程,并计算相关透皮参数;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离体大鼠皮肤在经含醇生理盐水作接受液处理12h后皮肤角质层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10%,15%乙醇-生理盐水未影响相关药物透皮参数,但20%乙醇-生理盐水组药物稳态透皮速率及滞后时间有显著变化,并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加影响增大,50%乙醇组透皮速率甚至为对照组的10倍。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当乙醇用量超过20%时,正常皮肤表面的褶皱逐渐消失,并伴有脱落的鳞片状物,毛囊口扩展。因此,大鼠皮肤的体外透皮试验中,接受液中乙醇用量超过20%时,将影响皮肤正常生理结构从而改变其屏障特性,因此接受液中的乙醇浓度应控制在20%以下。
2597-2600

复方南星止痛凝胶膏剂的透皮特性及水杨酸甲酯在其处方中的作用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复方南星止痛凝胶膏中丁香酚的透皮吸收特性,并探讨水杨酸甲酯对该凝胶膏剂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以离体裸鼠皮为透皮屏障,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用HPLC法测定接受液,以及皮中、膏中残留的丁香酚的含量,并与不含水杨酸甲酯的凝胶膏剂进行比较。结果:含水杨酸甲酯与不含水杨酸甲酯的凝胶膏剂中丁香酚24h的渗透速率分别为13.18,9.58μg·cm^-2·h^-1,其在皮中滞留量分别为(185.02±19.23),(160.23±16.54)μg·g^-1,在膏中残留量分别为(1.96±0.12),(1.71±0.15)mg。结论:复方南星止痛凝胶膏中丁香酚具有较好的经皮渗透性,凝胶膏处方中的水杨酸甲酯能够促进丁香酚的透皮吸收。
2601-2604

止痛凝胶膏剂体外透皮行为研究

摘要:该试验旨在测定止痛凝胶膏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研究其体外透皮吸收特性。以阿魏酸和欧前胡素为指标,用甲醇提取止痛凝胶膏剂中有效成分,以HPLC同时测定2种成分的含量。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法,以裸鼠腹皮为体外模型,选择合适的接收液,测定接收液和皮中阿魏酸和欧前胡素的含量。止痛凝胶膏剂中阿魏酸和欧前胡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55.10,371.66μg·g^-1。以20%乙醇-磷酸盐缓冲液(pH=8)做接收液,止痛凝胶膏剂中阿魏酸和欧前胡素透皮速率分别为1.29,0.15μg·h^-1·cm^-2,24h的累积透过量分别为30.03,3.31μg·cm^-1,累积透过率分别为41.45%,5.60%,在皮中的滞留量分别为0.69,2.60μg·cm^-2,滞留率分别为0.95%,4.40%。止痛凝胶膏剂中,阿魏酸的体外透皮行为接近零级过程,皮肤角质层是其主要限速因素;欧前胡素的体外透皮行为符合Higuehi方程,渗透过程受药物释放和皮肤的限制。
2609-2613

微乳技术对止痛凝胶膏剂中成分释放和含量变化的影响

摘要:该文考察了凝胶膏中黏合剂的种类,用单因素法考察了凝胶膏剂成型时所需加入的黏合剂的用量,并以黏性和黏性的评分作为指标考察了凝胶膏的载药量,确定了止痛微乳凝胶膏的成型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以欧前胡素和阿魏酸为指标性成分考察了止痛凝胶膏剂中水溶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的释放,结果显示微乳型止痛凝胶膏对欧前胡素和阿魏酸的释放有促进作用。最后利用HPLC检测到止痛微乳凝胶膏中挥发性成分损失量较原止痛凝胶膏降低了23.13%。试验最终制备了微乳凝胶膏的成品,发现微乳技术有助于促进处方中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的同步释放,并能减少挥发性成分的损失。
2614-2617

冲和凝胶有效成分的体外透皮行为研究

摘要:冲和凝胶源自古方,可用于糖尿病足的治疗。该实验以芍药苷、蛇床子素为指标,考察冲和凝胶体外透皮特性,探索冲和凝胶透皮机制。实验采用Franz扩散池法,以大鼠腹皮为模型,用HPLC测定。实验筛选了接收液的种类,并比较冲和凝胶、冲和油膏内指标成分的透皮特性,考察药物累积透皮率、皮肤内滞留率以及皮肤外残率。结果显示,乙醇-生理盐水(2:8)更适于作为接收液;冲和凝胶给药0.5g,芍药苷、蛇床子素透皮速率分别为78.07,7.08μg·cm^-2·h^-1,其24h累积透过率分别为(31.51±1.33)%,(12.38±1.28)%,皮肤滞留率分别为(0.92±0.45)%,(4.81±1.03)%。蛇床子素能在皮肤中形成贮库。冲和凝胶释药性优于油膏。芍药苷、蛇床子素透皮行为分别符合Weibull方程与Higuchi方程。
2618-2622

苦参地龙纳米乳凝胶的制备及其离体透皮吸收研究

摘要:目的:制备苦参地龙纳米乳和纳米乳凝胶剂,并对其含量、理化性质和体外透皮特性进行考察。方法:将苦参总碱溶入油相IPM,加入表面活性剂EL35、助表面活性剂无水乙醇溶解混合为含药内相,恒温搅拌至均匀;将地龙提取物溶于去离子水中,在室温下边搅拌边缓慢滴加到含药内相中,恒速搅拌至澄清透明,得苦参地龙纳米乳。采用HPLC测定纳米乳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采用透射电镜和激光粒径测定仪分别考察纳米乳的形态和粒径。以NP700为基质,制备苦参地龙纳米乳凝胶,并采用Franz扩散池对纳米乳、纳米乳凝胶的体外透皮特性进行考察。结果:制备的苦参地龙纳米乳为0/W型微乳,外观圆整、均匀,粒径20.6nm,含量稳定。苦参地龙纳米乳、苦参地龙纳米乳凝胶、苦参地龙水溶液、苦参地龙水凝胶的稳态渗透速率分别为0.1484,0.1183,0.0306,0.0321mg·cm^-2·h^-1。结论:苦参地龙纳米乳、纳米乳凝胶的24h累积渗透量和渗透速率均优于水溶液、水凝胶,可为苦参地龙药对经皮给药提供一种新的剂型。
2623-2627

苦参总碱纳米乳的理化性质及其体外透皮实验研究

摘要:该实验主要考察苦参总碱纳米乳的理化性质、稳定性及体外透皮特性。制备苦参总碱纳米乳,采用HPLC测定纳米乳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分别采用透射电镜和激光粒度仪观察纳米乳的形态和测定粒径,并对苦参总碱纳米乳在低温(4℃)、常温(25℃)以及高温(60℃)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考察。最后采用Franz扩散池对纳米乳的体外透皮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该实验制备的苦参总碱纳米乳外观圆整、均匀,平均粒径为(15.55±2.24)nm,粒径分布值0.161;在4,25,60℃条件下放置15d,其外观、粒径及含量未发生明显变化;苦参总碱纳米乳的稳态渗透速率,为4.5641μg·cm^-2·h^-1;24h的累积渗透量为110.7μg·cm^-1,是水溶液24h累积渗透量(59.41μg·cm^-2)的1.86倍。实验表明苦参总碱纳米乳具有良好的透皮效果,可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一种新剂型。
2628-2632
中国中药杂志综述

金鸡菊属药用植物研究进展

摘要:金鸡菊属植物约有100种,主要分布于美洲、非洲南部及夏威夷群岛等地,其中我国常见的该属植物有7种。金鸡菊属植物两色金鸡菊Coreopsis tinctoria为我国维吾尔族民间草药雪菊的基原植物,《中华本草》名日蛇目菊,具有清热解毒、化湿止痢之功效。金鸡菊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主要为黄酮类、苯丙素类、倍半萜类、聚炔类及甾醇类,具有抗炎等多种活性。该文综述了金鸡菊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并对其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该属植物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2633-2638

黄芩苷对模式识别受体TLR2/4-NOD2的作用及其成药性意义

摘要:激活模式识别受体可以引起下游信号通路启动,炎性因子表达,最终引起免疫炎性反应。无论是外源性病原微生物,还是内源性组织成分均可以配体方式不同程度上激活这种模式识别受体,引起机体免疫炎性反应。因此,抑制相关受体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这种免疫炎性反应,对于避免疾病过程中组织损伤具有重要的意义。黄芩苷能够特异性的抑制疾病过程中TLR2/4-NOD2的表达,抑制下游炎性因子IL-1届,IL-6和TNF-α的表达,可以减轻疾病过程中组织细胞的损伤。并且这种作用具有组织的非特异性。在成药性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此外,本文还从药物代谢和毒性等方面进一步探讨了其成药性。
2639-2644

蜂胶的抗氧化活性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摘要:蜂胶是蜜蜂工蜂采集的植物树脂与其上颚腺、蜡腺等的分泌物混合而成的胶黏性物质,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及保健功能。蜂胶的抗氧化活性一直被认为是蜂胶最重要的生物活性之一。该文针对不同地理来源、不同提取方法获得的蜂胶提取物以及蜂胶中几种重要单体活性成分的抗氧化活性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总结了蜂胶及其单体成分发挥抗氧化活性的可能存在的分子机制,旨在为更深入地研究蜂胶的药理活性提供思路,同时也为蜂胶产品的深度开发提供参考。
2645-2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