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中药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5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论、综述、政策法规、研究论文、研究简报、专题笔谈、经验交流、药事管理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1-5302
  • 国内刊号:11-2272/R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55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5
  • 综合影响因子:2.412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中药 2013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中药杂志中药资源普查

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制定

摘要:文章根据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设计的过程,在明确普查目的和目标的基础上,按工作流程对普查任务进行了分解,指出各地中药资源组织管理、立地环境及中药资源分布、经济实力、技术水平、人员积极性及能动性等区域差异是本次普查技术规范设计中最大的难点,提出了中药资源普查技术方案制定中强制性和灵活性相结合野外调查和市场调查相结合,计算机辅助和专家经验相结合的“三结合原则”。文章在较详细分析了影响普查质量的关键环节技术方案设计的基础上,提出了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技术规范框架,包括3个组织管理规范,11个技术规范,合计14个规范。认为这些规范的下发使用,不但为本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提供了行动规范,也将对我国中药资源调查和普查技术的推广、应用起到深远的影响。
937-942
中国中药杂志中药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平台专题

鲤科鲌属药用鱼类线粒体COI基因的DNA条形码研究

摘要:目的:采用线粒体C01基因序列研究我国长江流域不同地区鲤科鲌属药用鱼类的遗传特征,探讨利用该基因片段作为鲌属药用鱼类鉴定条形码的适用性。方法:扩增鲌属药用鱼类的线粒体C01基因序列5'端并进行测序,分析不同药用鱼类种内和种间的遗传变异,构建聚类树,探讨该序列片段在鲌属药用鱼类中进行鉴定的可行性。结果:鲌属药用鱼类COl基因片段的碱基组成中A+T碱基量明显高于G+c量,96%的遗传变异均发生在编码区密码子第3位点,但所有翻译后氨基酸组成均相同,表明C01基因编码在鲌属鱼类中的保守性;鲌属药用鱼类的种内遗传距离均小于1%,种间遗传距离大于10倍的种内距离;NJ聚类树显示所有鲌属鱼类聚成独立的一支,其属内不同鱼种的个体又分别聚成独立的分支,不同分支具有较高的节点支持率。结论:鲌属4种药用鱼类的DNA分类与形态学分类结果一致,C0I条形码序列能够对鲌属鱼类进行有效的区分。
943-946

基于COI基因的龟甲及其混伪品的DNA条形码研究

摘要:目的:利用C0I基因对乌龟及常见混伪品进行分子鉴定,探讨快速、准确鉴定龟甲及其混伪品的方法。方法:在全国范围内收集龟甲的正品及其混伪品8种,共22份样品,提取DNA,得到其C0I序列。用ContigExpress,Dnaman,EditSe.quence,Mega5等软件进行变异位点分析,并构建正品龟甲其混伪品的N-J树。结果:龟甲的正品来源乌龟与其混伪品种间存在较多变异位点。由所构建的系统聚类树图可以看出,同属聚在一起,且各物种又形成相对独立的支。结论:基于C0I序列的DNA条形码技术可以很好地鉴定龟甲及其混伪品。
947-950

数种蜥蜴亚目药用动物DNA条形码分类探讨

摘要:该研究选取数种蜥蜴亚目药用动物为研究对象,应用DNA条形码通用引物扩增测序,并与GenBank收录的共3科7属12种59个体的同源序列(564bp)进行比对分析,采用邻接法、最大简约法和贝叶斯推断法分别构建分子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该片段的G+c平均量为46.5%,低于A+T平均量(53.5%)。基于Kimura双参数模型计算,所有个体的种内遗传距离平均值为1.7%,种间遗传距离平均值为35.5%,种间平均遗传距离是种内的21倍。无疣壁虎、疣尾蜥虎和大壁虎的种内平均遗传距离均大于2%,进一步分析表明这些种的地理群体间的遗传分化可能均已达到亚种甚至种的水平,当然还需要结合形态、更多分子标记等分析才能定论。基于C0I基因片段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表明,DNA条形码在科、属和种水平的分类鉴定与传统方法所得结果一致。因此,DNA条形码用于蜥蜴亚目药用动物物种间的鉴定是可行的,特别是对于非专业人员鉴定相关类群药材真伪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951-956

姜制对栀子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栀子姜制前后主成分的含量变化趋势。方法:UPLC同时测定4个二萜色素类成分(C-1,C-2,C-3,c)含量,Agilent Poroshell 120EC—C18柱,流动相甲醇-0.5%甲酸水不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440nm,流速0.4mL-min-1柱温35℃;HPLC同时测定2个环烯醚萜苷类成分(G-1,G-2)含量,AgilentTC—C18(:)柱,流动相乙腈m.5%甲酸溶液(18:82),检测波长238nm,流速1.0mL·min~,柱温35℃。结果:栀子经姜制后二萜色素类成分总量略有降低,环烯醚萜苷类成分总量略有升高。结论:栀子姜制前后主成分含量略有升高,但总体上差异不大。
962-965

不同类型的桑螵蛸与其基原昆虫对应关系研究

摘要:桑螵蛸为常用中药,因其人药部位为螳螂的卵鞘,无法直接判断其基原昆虫。同时螳亚科动物种类繁多,均产卵鞘,目前关于桑螵蛸对应的基原昆虫尚无一致的结论,而二者准确的对应关系是保证桑螵蛸质量的基础,也是桑螵蛸条形码研究的基础。文章采用人工孵化与捕捉活体螳螂2种方式,分别鉴定了药材及其原动物,系统地研究了桑螵蛸与基原昆虫的对应关系,发现基原昆虫为大刀螳属、斧螳属、污斑螳属的多种昆虫,该研究为桑螵蛸深入开发与利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966-968

海马市场调查与基原动物鉴定研究

摘要:目的:调查市售海马品种情,了解市售海马品种的鉴别点,为海马的质量控制及建立质量控制标准、提高海马临床药效及用药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实地调查和访问调查等相结合的方法。结果:由于海马药材没有明确的质量控制标准,导致目前海马销售现状混乱,存在较为严重的掺伪、掺假现象。作者对海马商品药材进行市场调查,并经研究明确了市售海马目前主要有13个种,其中包括药典所收载的4个种(无小海马);进一步列出了市售的13种海马的主要鉴别点。结论:应加强对海马的基础研究以建立海马质量控制标准,改善海马销售混乱的现状。
969-972

《中国中药杂志》荣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称号

摘要:由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与清华大学图书馆共同研制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2版)》、《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报告(2012版)》,简称(CAJ—IF年报》与(CAJ国际引证报告》,于2012年12月26日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会,公布了2012“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名单,并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颁牌。
978-978
中国中药杂志制剂与炮制

主成分分析辅助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双黄连胶囊的溶出度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基于自身对照原理的用于评价双黄连胶囊溶出度的分析方法。方法:利用主成分分析(PCA)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双黄连胶囊的溶出度。结果:回归方程的线性关系良好,校正样品(QA)和质控样品(Qc)的平均回收率均不低于96.0%,不同厂家和同厂家不同批次双黄连胶囊的溶出曲线均存在较大差异。结论:该方法能较好地评价双黄连胶囊的溶出状况,同时也有望用于其他中药口服固体制剂的溶出度评价。
985-989

清开灵注射液中14种胆汁酸的HPLC-ESI—MS/MS快速鉴定

摘要:目的:研究清开灵注射液中胆汁酸类成分的ESI—MS/MS裂解规律及其快速识别方法。方法:采用HPLC—ESI—MS/MS技术研究5种胆汁酸类成分的ESI—MS/MS裂解规律,并对8个生产厂家清开灵注射液中的胆汁酸类成分进行快速鉴别。结果:5种胆汁酸类成分具有相似的ESI—MS/MS裂解特征;利用这些特征从清开灵注射液中快速鉴定了14个胆汁酸类成分;其中11个为8个厂家注射液共有成分,3个存在于个别厂家产品中。结论:利用HPLC—ESI—MS/MS技术可以从复杂物质体系中快速鉴定胆汁酸类成分,并为中药复方制剂的复杂物质基础阐明与质量标准提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990-994

基于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技术比较不同产地铁棒锤中总生物碱与乌头碱的含量

摘要:目的:优选大孔吸附树脂纯化铁棒锤总生物碱的最佳条件,比较不同产地铁棒锤中总生物碱与乌头碱的含量,为进一步研究铁棒锤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正交设计优选大孔吸附树脂对铁棒锤总生物碱的最佳纯化条件,以滴定法测定总生物碱的含量。采用最佳工艺条件对4个不同产地铁棒锤的总生物碱进行纯化,并用HPLC测定乌头碱的含量。结果:不同工艺条件对总生物碱的纯化有不同影响。最佳纯化条件为树脂型号HPD-722,80%乙醇,乙醇洗脱量80mL·rain-1。HPLC测得青海、马衔山、宁夏、永登4个不同产地铁棒锤中乌头碱质量分数分别为0.4935,0.8835,1.5278,1.6644mg·g-1。结论:该文的最佳工艺条件可用于总生物碱和乌头类生物碱的纯化。不同产地铁棒锤中乌头碱含量以甘肃永登栽培最高。
995-999
中国中药杂志化学

华南木姜子的化学成分研究

摘要:通过大孔吸附树脂、MCI树脂、正相硅胶、SephadexLH-20、制备薄层色谱和反相HPLC等多种色谱分离方法相结合,从华南木姜子树枝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为N-反式-3,4-亚甲二氧基肉桂酰基.3-甲氧基酪胺(1),N-反式对香豆酰基-3—0-甲基多巴胺(2),Ⅳ-顺式对香豆酰基.3.0-甲基多巴胺(3),(+).芝麻素(4),(+)-松脂素(5),4,4’-二羟基-3,3-二甲氧基木脂烷-7-酮(6),4-羟基-3,5’-二甲氧基_4’,7-环氧-8,3’-新木脂烷-9,9'-二醇(7),苯甲酸(8),对羟基苯甲酸乙酯(9),对羟基苯甲醛(10)和4-羟基-3-甲氧基苄醇(11)。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ll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1004-1007

药用真菌竹黄的化学成分研究

摘要:利用各种现代色谱方法从药用真菌竹黄菌Shiaria Bambusicola子座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纯化14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技术和理化性质鉴定它们的结构为竹红菌甲素(1),竹红菌乙素(2),竹红菌丙素(3),hypomycinA(4),麦角甾醇(5),麦角甾醇过氧化物(6),(22E,24R)-5α,8α-过氧化麦角甾-6,9(11),22-三烯-β-醇(7),麦角甾-7,24(28)-二烯-3β-醇(8),(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9),(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够-三醇-3—0-棕榈酸酯(10),(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够-三醇-6—0-棕榈酸酯(11),棕榈酸-α-单甘油酯(12),棕榈酸-α,α’-甘油二酯(13),甘露醇(14)。其中化合物7—13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
1008-1013

喙荚云实酚性成分研究

摘要:对喙荚云实Caesalpinia minax枝和叶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实验采用硅胶和凝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法进行结构鉴定,从喙荚云实枝和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芹菜素(1),5,7,3’,4'-tetra—hydroxy.3-methoxyflavone(2),毛地黄黄酮-5,3’-二甲酯(3),thevetiaflavon(4),芹菜素-7-0邶-D-葡萄糖醛酸苷(5),bonducellin(6),7-hydroxy-3-(4-hydroxybenzylidene)-chroman-4-one(7),3-去氧苏木查尔酮(8),5-acetonyl-7-hydroxy-2-methylchromone(9),4-(trans)-acetyl-3,6,8-tfihydroxy-3-methyl—dihydronaphthalenone(10),4-(cis)-acetyl-3,6,8-trihydroxy-3-methyl—dihydronaphtha—lenone(11),香草酸(12),甜-hydroxypropioquaiacone(13),丁香脂素(14)及尿嘧啶(15),化合物1~14为酚性成分。以上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喙荚云实中得到,其中化合物1—5,9-13,15为首次从云实属植物中得到。
1014-1017

大洋纵列海鞘中的嘌呤和咔啉生物碱成分研究

摘要:从大洋纵列海鞘Symplegma oceania的甲醇提取部位中分离鉴定了5个嘌呤和咔啉生物碱成分,采用包括HPLC在内的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应用多种波谱学方法,主要是MS,1H—NMR和13C-NMR,结合文献对照确定上述化合物的结构为6-甲氧基_7-甲基-8-氧鸟嘌呤(1),2-甲基亚氨基-5-甲基-6-甲基氨基-9-氢-嘌呤(2),1,2,3,4-四氢毋-咔啉(3),1-甲基四氢田-咔啉(4)和1,2,3,4-四氢够-咔啉-3-羧酸(5),其中化合物2—5均为首次从Symplegma属海鞘中获得,嘌呤、咔啉类是该种海鞘中生物碱成分的主要类型。
1018-1020

虎耳草乙酸乙酯部位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摘要:目的:建立虎耳草药材的乙酸乙酯部位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方法:以Diamonsil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A)-0.05%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56nm,柱温30℃。结果:建立了虎耳草药材的乙酸乙酯部位指纹图谱,确定了15个共有峰,并用对照品指认了7个峰,精密度和重复性实验中各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RSD均小于3%,11批不同产地虎耳草相似度存在差异。结论:虎耳草药材乙酸乙酯部位指纹图谱的建立为药材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1026-1029
中国中药杂志药理

熊胆粉联合环磷酰胺用药通过调控肿瘤微环境抑制结直肠癌肝转移作用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熊胆粉联合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ytoxan,CTX)用药通过调节肿瘤炎症微环境对小鼠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rcinoma,CRC)肝转移模型的增免抑瘤抗转移作用。方法:脾脏原位注射SIA细胞制作小鼠CRC肝转移模型。随机分5组:模型组、CTX组(80mg·kg-1)和CTX联合熊胆粉高、中、低剂量组(300,150,75mg·kg-1)。术后口服灌胃给药12d,于第13天取材,解剖肝脾称重,HE染色,免疫荧光分析汐h周血、脾和肝转移瘤进行流式细胞免疫表型分析。结果:CTX组及CTX联合熊胆粉各组肝脾质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HE染色和免疫荧光分析表明,正常组织中淋巴细胞浸润较多。肿瘤组织周围有以巨噬细胞为主的大量炎细胞浸润;流式细胞检测结果表明:外周血中,联合治疗组与CTX组相比,T淋巴细胞显著升高(P〈0.05),CD4/CD。增加;脾细胞悬液中,联合治疗组与CTX组比较,淋巴细胞总数增加,以B细胞增加较为显著(P〈0.05),CDllb,F4/80细胞明显降低(P〈0.05);肝转移瘤中,联合治疗后比单独CTX治疗单核巨噬细胞下降(P〈0.05)。结论:熊胆粉联合CTX治疗不仅能保肝增免,还可通过调节肿瘤微环境,减少对单核巨噬细胞等的募集起到抗炎进而抗肿瘤转移作用,其中熊胆粉低剂量与CTX联合用药组降低炎症细胞浸润的作用最为显著。
1036-1040

丹参总酚酸及三七总皂苷配伍对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

摘要:目的:探索丹参总酚酸及三七总皂苷配伍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缺氧复氧损伤H9c2细胞模型,MTT法测定丹参总酚酸、三七总皂苷配伍对细胞活力的影响,并测定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评价丹参总酚酸、三七总皂苷配伍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采用Hoechst33342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药物干预后心肌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aspase-3的表达情况;定磷法检测细胞内Na+,K+ATPase,Ca2+,Mg2+-ATPase的变化,化学发光法检测细胞内ATP含量的变化。结果:丹参总酚酸、_一七总皂苷分别在0.05~0.5,5—50mg·L-1配伍时对缺氧复氧损伤的心肌细胞具有浓度依赖性的协同保护作用;丹参总酚酸与三七总皂苷均能减轻缺氧复氧导致的心肌细胞的凋亡并且改善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配伍后作用更为明显。结论:丹参总酚酸、三七总皂苷配伍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可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和改善能量代谢对抗缺氧复氧对心肌细胞的损伤。
1046-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