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中药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5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论、综述、政策法规、研究论文、研究简报、专题笔谈、经验交流、药事管理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1-5302
  • 国内刊号:11-2272/R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55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5
  • 综合影响因子:2.412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中药 2012年第13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中药杂志中药注射剂类过敏反应研究专栏

药物类过敏反应的临床前评价方法研究(Ⅰ)——小鼠类过敏反应评价方法的建立和验证

摘要:目的:建立适用于注射剂类过敏评价的动物模型。方法:小鼠一次性静脉注射含0.4%伊文思蓝(EB)的受试物,以耳廓蓝染发生率和伊文思蓝渗出量作为类过敏评价指标。结果:小鼠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注射液(NS)、5%葡萄糖注射液(Glu)后,未出现耳廓蓝染,说明无类过敏反应发生。阳性对照物质组胺和Compound48/80均具有明显的致类过敏反应,可造成耳廓明显蓝染和EB大量渗出。采用临床上可发生类过敏反应的多种中、西药注射剂验证了本模型和评价方法的可靠性和敏感性,检测结果与临床一致。结论:小鼠类过敏反应评价方法敏感、可靠,与临床一致性好,适宜于注射剂临床前类过敏反应评价、注射剂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检测、上市产品抽验、致敏原筛选、类过敏反应发生机制研究以及类过敏防治方法研究等。
1865-1870

生脉注射液工艺改进前后类过敏反应比较

摘要:目的:比较生脉注射液丁艺改进前后对动物的类过敏反应的差异,以探讨提高生脉注射液安全性的可能性。方法:小鼠耳廓血管通透性分析:将ICR小鼠随机分成不同实验组,分别一次性静脉注射含有0.4%伊文思蓝(EB)的5%葡萄糖注射液、Compound48/80溶液或工艺改进前后的不同浓度生脉注射液。给药后30min记录各组动物耳廓血管通透性增高反应的阳性率,进行耳廓蓝染程度评分,并定量测定耳廓伊文思蓝渗出量。大鼠皮肤血管通透性试验:即动物先静脉注射给予0.6%伊文思蓝生理盐水溶液,10min后再从背部皮内注射给予上述受试物,每个点注射50μL药液,20min后处死大鼠,测量皮肤内的蓝色斑点大小,并定量测定其中伊文思蓝渗出量。结果:生脉注射液原工艺16.7mL·kg^-1组(相当于临床剂量的1.67倍剂量)的小鼠可见耳廓血管通透性明显增高,而10mL·kg^-1的生脉注射液(相当于临床等倍剂量)组未见明显的耳廓血管通透性增高;新工艺16.7mL·k^-1组的耳廓通透性增高程度较相同剂量原工艺组明显减轻。原丁艺生脉注射液皮内注射后,在注射部位导致明显的渗出、水肿,从而形成较大的蓝斑,有一定剂量关系。新工艺在注射局部也可造成一定程度的蓝斑,但蓝斑直径较原工艺组减小,皮肤伊文思蓝渗出量减少,说明新工艺的皮肤类过敏反应较轻。结论:生脉注射液原丁艺有明显增高血管通透性的作用,提示有致类过敏作用;改进工艺后其导致血管通透性增高的不良作用减轻,提示改进工艺可减轻类过敏反应。
1875-1879

生脉注射液(新工艺)各组分致Beagle犬类过敏反应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对新丁艺生脉注射液各组分进行Beagle犬类过敏反应实验研究,进一步探讨新工艺生脉注射液致敏原因。方法:选用类过敏反应的敏感动物Beagle犬,随机分为7组,每组3只,分别注射5%葡萄糖注射液、红参提取液、麦冬提取液、五味子提取液、五味子蒸馏液、生脉方、0.2%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吐温-80)溶液。观察给药前至给药后24h各犬的变化,根据反应症状轻审判定级别。给药前及停药后10min取血,ELISA方法检测血清组胺含量,并结合反应症状级别,综合判定药物的致敏性。结果:红参提取液组1只犬出现不典型类过敏反应症状,2只犬血清组胺含量升高1倍以上,诱发Beagle犬类过敏反应为可疑;0.2%吐温-80组各犬均出现类过敏反应症状,但m清组胺含量未见明显升高,诱发Beagle犬类过敏反应为可疑;其余各组药物未诱发Beagle犬类过敏反应。结论:新工艺生脉注射液所致Beagle犬轻度类过敏反应可能与所含红参提取液及0.2%吐温-80有关。
1880-1884

生脉注射液(新工艺)致食蟹猴类过敏反应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对新、旧2种工艺生产的生脉注射液致食蟹猴类过敏反应的致敏性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食蟹猴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5%葡萄糖注射液组、旧工艺生脉注射液组、新工艺生脉注射液组及阳性对照药组。观察给药前至给药后24h各猴的变化;给药前及停药后10min取血,检测血清组胺含量;给药前及停药后10min测定血压及心率,综合判定药物的致敏性。结果:旧工艺生脉注射液导致食蟹猴出现典型的类过敏反应症状,但是血清组胺未升高1倍以上;新工艺生脉注射液可诱发食蟹猴出现不典型的类过敏反应症状,血清组胺未升高。结论:旧工艺生产的生脉注射液可诱发食蟹猴出现典型的类过敏反应,其致敏性强;改进工艺后的新生脉注射液引发食蟹猴类过敏反应症状出现时间晚,程度轻,对食蟹猴的致敏性降低。
1885-1889

丹参滴注液及其组分致豚鼠过敏反应的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采用豚鼠过敏试验研究丹参滴注液及其组分的致敏性,为改进该药,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全身主动过敏试验方法,豚鼠腹腔注射各组受试药物以致敏,致敏期间每日观察动物状态。在末次致敏后的第11天用致敏量的2倍量进行激发,观察激发前15min及激发后40min豚鼠反应,评价动物反应症状。激发后40min采血制备血清,ELISA检测血清IgE,组胺含量,并结合反应症状结果综合评价药物致敏性。结果:各组豚鼠致敏期间无异常反应,激发后综合判定致敏性,丹参滴注液、丹参精制液为可疑,辅料组为阴性。结论:丹参滴注液在除去大分子成分后,其余成分仍可能导致机体出现过敏反应。
1894-1897
中国中药杂志综述

黄酮类金属配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摘要:中药的黄酮类成分与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后,其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肿瘤、降血糖、抗溃疡和抗自由基等生物活性会显著增强,原因可能是配合物形成后结构发生改变而使其更易接近靶点产生更强的结合力,或是发挥黄酮类中药活性成分与金属离子的协同作用。该文就黄酮类金属配合物的生物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黄酮类中药有效成分的深入研究及开发提供参考。
1901-1904
中国中药杂志资源与鉴定

平衡施肥及土壤改良剂对连作条件下三七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求三七连作障碍的解决途径。方法:采用间隔3年的三七连作土进行盆栽试验,比较大、中、微量元素配合施用和施用甘蔗渣、粉煤灰、糖泥、牛粪、发酵烟杆、沸石、玉米杆等改良剂,对三七出苗率、存苗率、植株生长和产量影响。结果:间隔3年的三七连作土中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等成分的含量较新土大幅度增加,速效钾含量及土壤钾素与氮素养分间比例则是大幅降低,有效铜、有效锌和有效硼等微量元素比较缺乏。三七连作土采用“低氮+钙镁磷+高钾+石灰+微肥”的平衡施肥方式可显著提高连作条件下三七的存苗率,促进三七植株生长,并显著提高三七单株生物量和总产量。使用甘蔗渣做土壤改良剂也可显著缓解三七连作土的连作障碍效应,提高连作三七的存苗率,促进三七植株生长,增加三七总产量;同对照相比(不施改良剂),其存苗率增加31.6%,三七地下部分总产量增加19.5%。使用粉煤灰做土壤改良剂对缓解三七连作土的连作障碍效应也有一定效果,其他土壤改良剂效果较差。结论:连作土连作三七时应采用“调酸(施用石灰)、减氮(低氮)、保磷(钙镁磷)、增钾(高钾)和补充微量元素”的平衡施肥方法,并增施甘蔗渣作为土壤改良剂。
1905-1911

灰毡毛忍冬主栽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亲缘关系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灰毡毛忍冬主栽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亲缘关系。方法:以灰毡毛忍冬的5个主栽品种为试材,采用ISSR和SRAP分子标记技术,利用Treeconw软件分析处理数据,UPGMA法聚类,构建亲缘关系系统图。结果:20条ISSR引物共得到186条扩增条带,其中有103条呈现多态性,占54.63%,遗传距离0.0584-0.2308,平均值为0.1902。58个SRAP引物组合共得到591条扩增条带,其中有347条呈现多态性,占55.46%,遗传距离存0.1071-0.2611,平均值为0.2122。2种标记均表明灰毡毛忍冬主栽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仅居中等水平。2种标记系统得到了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的聚类图。结论:灰毡毛忍冬主栽品种有中等水平的遗传多样性,ISSR与SRAP标记均适用于其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1912-1916

六神曲中酵母菌的鉴定

摘要:目的:对从市售六神曲样品中分离出的酵母菌进行鉴定。方法:结合形态特征鉴定,生理牛化鉴定,以及265rD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综合鉴定。结果:所鉴定的酵母菌分别为酿酒酵母,浅白隐球酵母,库德里阿旌威毕赤酵母,扣囊拟内孢酵母。结论:经过发酵炮制后的六神曲样品中含有多种酵母菌,酵母菌是六神曲发酵炮制过程中的主要作川菌。
1928-1931

不同采收时间及产地加工方法对栀子质量的影响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采收时间及产地加工方法对栀子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栀子苷及指纹图谱相似度为指标,对不同采收时间及产地加工方法的样品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当10月下旬栀子颜色为青黄色时采收的栀子栀子苷含量较高;较优的产地加工方法为将药材水煮后晒干。结论:不同采收时间及产地加工方法对栀子质量的影响较大。
1932-1934
中国中药杂志制剂与炮制

不同溶剂对川芎药材中有效成分提取效果的影响

摘要:目的:比较水、甲醇、乙醇、乙酸乙酯、石油醚对川芎中10种有效成分的提取效果以及相应提取物的成分特征。方法:采用超声辅助溶剂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CAPCELLPAKC18色谱柱(4.6mm×150mm,5μm);流动相甲醇-0.5%冰醋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nm,柱温30℃,流速0.7mL·min^-1进样量10μL。结果:乙醇和甲醇对川芎中阿魏酸、羟基苯酞类、烷基苯酞类、藁本内酯二聚体4类成分提取较为完全且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乙酸乙酯对于羟基苯酞类成分和阿魏酸的提取率显著偏低;水和石油醚对4类有效成分的提取率均显著偏低,并且水提取物具有不同的成分特征。结论:乙醇和甲醇是最适合提取川芎中4类主要有效成分的提取溶剂。
1942-1945
中国中药杂志化学

红花芒毛苣苔化学成分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红花芒毛苣苔Aeschynanthusmoningeriae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DiaionHP-20,Toyopearl HW-40,SephadexLH-20,MCI-GelCHP-20,RP18及硅胶等柱色谱法对红花芒毛苣苔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5,7-二羟基-8-C-β-D-葡萄糖色酮碳苷(1),5-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2),2,3,19,24-四羟基-12-烯-28-乌苏酸(3),2,3,19,24-四羟基-12-烯-28-乌苏酸-28-O-β-D-葡萄糖苷(4),5-羟基-6,4’-二甲氧基-7-[α-L-鼠李糖-1→]-O-β-D-葡萄糖黄酮苷(5),5,7,3’,4'-四羟基-6-C-β-D-葡萄糖黄酮醇碳苷(6),5,7-二羟基-6-C-β-D-葡萄糖二氢黄酮碳苷(7);5,7,3’,4'-四羟基.6-C-β-D-葡萄糖二氢黄酮醇碳苷(8),胡萝b苷(9),豆甾醇(10),-β-谷甾醇(11),3-O-β-D-葡萄糖豆甾醇苷(12)。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1963-1967

慈竹茹中木脂素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摘要:通过硅胶、大孔树脂、葡聚糖凝胶SephadexLH-20和HPLC等多种色谱分离方法相结合,从慈竹茹Sinocalamus妒n如茎的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借助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分析,鉴定其结构为(+)-(1S,2R)-1,2-双(4-羟基-3-甲氧基苯基)-1,3-丙二醇(1),苏式-愈创木基甘油-β-O-4'-松柏基醚(2),赤式-愈创木基甘油-β-O-4’-松柏基醚(3),(+)-(7S,8R,8’R)-5’-甲氧基落叶松树脂醇(4),(+)-(7S,8R,8’R)-5,5’-二甲氧基落叶松树脂醇(5),(±)-秃毛冬青素Ⅰ(6),(-)-丁香树脂酚(7),(-)-杜仲树脂酚(8),(-)-(8R,8R’)4,4’-二羟基-3,3’,5,5’-四甲氧基木脂烷-9,9’-二醇(9),(-)-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9,9'-缩丙酮(10),(+)-珍珠花树环木脂醇(11),2,6-二甲氧基吡哺-4-酮(12),口-谷甾醇(13),4-羟基桂皮酸(14)和2,6-二甲氧基对苯醌(15)。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慈竹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2为新天然产物。
1968-1972

国产沉香中的倍半萜类和单萜类化学成分

摘要:目的:研究国产沉香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多种色谱手段,对国产沉香的石油醚及乙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分离,采用现代波谱技术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国产沉香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3,7-trimethyltri-cycloundecan-8-one ( 1 ), longifolene ( 2 ), norlongilactone ( 3 ), caryophyllenol-II ( 4 ), humulene diepoxide A ( 5 ), kobusone ( 6 ), ( - ) -bornyl ferulate ( 7 ), (24R) -24-ethylecholesta-4,22-dien-3-one ( 8 ), (24R) -24-3-ono4-en-sitosterone ( 9 ) 。结论:化合物2-9均为首次从国产沉香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化合物1-6为倍半萜类化合物,化合物7为单萜衍生物,化合物8,9为甾类衍生物。
1973-1976

短梗大参的化学成分研究

摘要:目的:寻找短梗大参其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成分。方法:应用硅胶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以及现代波谱技术对短梗大参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从短梗大参中分离出12个化合物,并分别鉴定为三对节酸(1),serjanicacid(2),白桦脂酸(3),6/3-羟基-3-羰基-齐墩果烷-12-烯-28-羧酸(4),3β-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29-双羧酸-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5),3β-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29-双羧酸-29-甲酯-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6),3/3-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29-双羧酸-3-O-α-L-吡喃阿拉伯糖-28β-D-吡喃葡萄糖酯(7),东莨菪素(8),β-谷甾醇(9),胡萝卜苷(10),3,4-二羟基苯甲酸(11),硬脂酸(12)。结论: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1977-1980
中国中药杂志信息

封面图片简介

摘要:野山参(果实)【来源】五加科人参PanaxginsengC.A.Mey.的干燥根(称“人参”)。【俗名】棒槌、吉林参、高丽参、血参、人衔、神草、地精【化学成分】根含人参皂苷、西洋参皂苷、三七人参皂苷、蛋白多糖、氨基酸、芳香油、维生素、生物碱、锌、铜及锗等微量元素等。根状茎含人参皂苷、脂肪酸、胡萝卜苷等。茎含人参皂苷、胡萝卜苷、挥发油、氨基酸及山柰酚等。花蕾含人参皂苷、挥发油、氨基酸等。果实含人参皂苷、挥发油、氨基酸、有机酸、酚性物、杂多糖、内酯淀粉酶及麦芽糖酶等。
1980-1980
中国中药杂志化学

翻白叶树根化学成分研究

摘要:目的:对翻白叶树根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应用溶剂萃取、正相硅胶柱色谱、ODS开放柱色谱、SephadexLH-20柱色谱以及制备高效液相进行分离和纯化,采用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出10个化合物,分别为金色酰胺醇酯(asperglaucide,1),2-甲氧基4-羟基苯酚-1-O-β-D-呋喃芹菜糖基-(1→6)-O-β-D.葡萄糖苷[2-methoxy-4-hydroxyphenol-1-O-β-D-apiofuranosyl-(1→6)-O-β-D-glucopyranoside,2],5,5’-二甲氧基-9-β-D-木糖基-(-)-异落叶松脂素[5,5’-dimethoxy-9-β-D-xylopyranosyl-(-)-isolariciresinol,3],(-)-表儿茶素[(-)-epicatechin,4],圣草酚(eriodictyol,5),花旗松素(taxifolin,6),3-β-羟基-12-烯-28-乌苏酸(3β-hydroxy-12-en-28-ursolicacid,7),2β,3β-二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2β,3β-dihydroxy-12-en28oleanolicacid,8),槲皮素(quercetin,9),豆甾-4-烯-3-酮(cholest-4-en-3-one,10)。结论:化合物1-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1981-1984

绒毛鼠尾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绒毛鼠尾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反相硅胶、大孔树脂及SephadexLH-20柱色谱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9个化合物,分别为丹参酮Ⅱ。(1),丹参酮Ⅱ。(2),羟基丹参酮Ⅱ。(3),丹参酮Ⅰ(4),二氢丹参酮Ⅰ(5),隐丹参酮(6),丹参新醌甲(7),丹参新醌乙(8),丹参醛(9),紫丹参甲素(10),紫丹参乙素(11),柳杉酚(12),咖啡酸(13),迷迭香酸(14),迷迭香酸乙酯(15),紫草酸(16),原紫草酸(17),原儿茶醛(18),丹参素(19)。结论:化合物2,3,7-13,15-19为首次从绒毛鼠尾草中发现。
1985-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