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中药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5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论、综述、政策法规、研究论文、研究简报、专题笔谈、经验交流、药事管理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1-5302
  • 国内刊号:11-2272/R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55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5
  • 综合影响因子:2.412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中药 2012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中药杂志综述

心衰慢性病管理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摘要:慢性心衰作为现代医学中最难攻克的难题之一,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致死原因,在全球医疗支出中占据着极大的比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诊治进行系统的管理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削减医疗开支。慢性心衰的疾病管理的开展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以中医特色思想为理念的管理模式,目前国内只有较少中医医院在开展探索性实践,该文综述中西医结合慢性心衰疾病研究的必要性及其国内外研究的进展。
1705-1709
中国中药杂志资源与鉴定

铁皮石斛原球茎与活体真菌液体悬浮共培养研究

摘要:目的:建立铁皮石斛原球茎与活体真菌MF24液体悬浮共培养体系,为原球茎产业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原球茎的培养体系是否适用于MF24真菌的生长,对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单独培养的原球茎及与真菌共培养的原球茎的生长状况进行研究,测定生物量及增殖倍数,用HPLC分析比较原球茎中11个特征峰面积的变化。结果:MF24真菌在培养原球茎的6,7-V液体培养基中能正常生长,以1500 lx光照8-10h·d^-1会延缓真菌的生长速度。原球茎在光照或暗培养条件下都能正常生长,在原球茎培养初期加入MF24真菌,两者相互抑制生长。在原球茎的生长稳定期接入5块直径9mm真菌菌块,对原球茎的生长和化学成分的种类无显著影响,但光照条件下共培养5d的原球茎中有10个化合物含量比对照降低13:64%。138.47%,暗培养条件下共培养5d的原球茎中有7个化合物含量比对照提高0.71%-12.82%,4个化合物含量比对照小幅降低3.03%-14.14%。结论:在适宜的条件下,活体真菌MF24可与铁皮石斛原球茎共培养,并影响其次生代谢水平。
1710-1714

龙骨马尾杉环阿屯醇合成酶(HcCASl)基因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摘要:目的:对大伸筋草的原植物龙骨马尾杉Huperzia carinata环阿屯醇合成酶(cycloartenol synthase,CAS)基因HcCAS编码区进行克隆及序列分析。方法:根据本实验室已报道的龙骨马尾杉转录组高通量测序结果分析获得1条具有环氧角鲨烯环化酶保守结构域的CAS基因序列,采用RT—PCR技术,以龙骨马尾杉根、茎、叶混合样品总RNA为模板克隆得到龙骨马尾杉HcCAS基因的编码区序列,并对HcCAS蛋白进行理化性质、蛋白二级结构及三维结构预测分析。结果:序列分析表明,所克隆的HcCAS基因编码区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长为2274bp,编码757个氨基酸残基,命名为HcCASl(GenBank登陆号JN790125)。结论:该研究在国内外首次获得龙骨马尾杉HcCAS基因的编码区序列,为进一步研究HcCAS蛋白在石杉科植物甾醇合成途径中的功能及酶活性位点的鉴定奠定基础。
1715-1719

半夏悬浮培养细胞的EMS诱变和耐高温突变体筛选

摘要:目的:确定EMS诱变处理半夏悬浮细胞的最适浓度和处理时间。方法:用0.1%,0.2%,0.4%,0.6%的EMS溶液,处理时间为0.5,1.0,2.0h,对半夏悬浮细胞系进行诱变处理。结果与结论: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EMS和不同时间处理半夏悬浮细胞,结果有明显差异,存每个处理时间下,均是随着EMS浓度的增加而悬浮细胞的存活率逐渐下降。EMS诱变半夏悬浮细胞的适宜剂量为0.4%,最佳处理时间为1h。
1731-1733

人参Ri质粒转化及代谢产物对HepG2细胞的作用

摘要:目的:发状根生产的次生代谢产物含量比植物自身合成的含量高几倍甚至几十倍,利用人参发状根可以生产大量人参皂苷,并有效的抑制癌细胞的增值。方法: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筛选人参发状根诱导的条件,通过发状根生物积累量和皂苷含量的测定确定培养条件,然后利用MTY法测定了人参皂苷对HepG2细胞的影响。结果:本实验优化了人参发状根的最佳诱导条件,吸光度A0.6,侵染时间为10rain,预培养时间为3d,筛选出发状根的最佳培养条件,MS培养基,pH6.1,24℃培养时,发状根的生物积累量和皂苷含量均较高,采用人参总皂苷对肝癌细胞HepG2的抑制效果进行研究,证实人参总皂苷对HepG2的抑制率与给药浓度呈正相关。结论:筛选出最适的人参发状根诱导及培养条件,不同部位的总皂苷对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均具有抑制作用。
1738-1742

白花蛇舌草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研究

摘要:的:制定白花蛇舌草种子质量标准。方法:对所收集的30份不同产地和不同年份的白花蛇舌草种子进行发芽率、净度、千粒重、含水量和生活力等指标的测定,使用SPSS11.0软件,利用K类系统聚类方法制定分级标准。结果与结论:以发芽率作为主要指标,净度、千粒重和含水量作为重要参考指标,初步制订了白花蛇舌草种子质量分级标准。
1743-1746
中国中药杂志制剂与炮制

人参皂苷Rg1经PEG修饰前后的组织分布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经PEG修饰后存小鼠的组织靶向分布情况。方法:取SD小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尾静脉注射Rg1和PEG—Rg1,于不同时间点取血并取各组织脏器,采用UPLC对样品中指标成分人参皂苷Rg1进行含量测定,计算Rg1在各组织分布的靶向系数,观察比较2组在小鼠体内的组织靶向分布情况。结果:人参皂苷Rg1组在小鼠体内各组织分布的AUC大小顺序为肝、肾、肺、心、脾,肝靶向系数为2.01;PEG修饰组在小鼠体内各组织的AUC大小顺序为肾、肝、肺、心、脾,肝靶向系数为9.21。结论:PEG修饰后,Rg1对肝组织的靶向选择性增强,同时对肾、肺组织的靶向选择性也得到增强。
1747-1750

样本数据重复性对NIR校正模型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样本数据重复采集对所构建近红外(NIR)定量校正模型稳健性的影响,初步阐释该影响产生的原因。方法:以银黄液为研究载体,采集样本的近红外光谱,并以高效液相测定值为参考值,采用偏最小二乘算法建立黄芩苷定量校正模型,对潜变量因子累积贡献曲线进行深入探讨,在潜变量空间阐述重复采样对所建立的定量校正模型的影响。结果:在对重复采集光谱平均后,以最优光谱预处理方法建立的定量预测模型达到理想预测结果(RMSECV=1.824)。该模型潜变量因子累计贡献率曲线下的面积,明显大于其他光谱建模方式,即所得的模型更加稳健。结论:多次测量取平均能够显著提高模型的预测性能,使所得的模型更加稳健。
1751-1754

封面图片简介

摘要: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Burm.f.)Nees,别名榄核莲、一见喜。爵床科一年生草本,高50-100cm,全株味极苦。茎直立,多分枝,具四棱,节稍膨大。叶对生,卵状矩圆形至矩圆形披针形,长2-11cm,宽0.5-2.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浅波状,上面深绿色,下面灰绿色,侧脉3-4对;叶柄短或近无柄。
1754-1754

大黄4种饮片水提液体外肠道菌群转化比较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比较大黄4种饮片水提液在大鼠肠道菌群中的代谢转化情况。方法:在厌氧条件下,分别将大黄4种饮片水提液与大鼠肠道菌试液在37℃温孵,采用HPLC—DAD,HPLC—MS/MS对可被肠道菌群代谢转化的成分及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分析,并根据各母体化合物在不同孵育时间的色谱峰面积变化分析其代谢转化趋势。结果:蒽醌类化合物、没食子酰葡萄糖苷类化合物、萘苷类化合物能在肠道菌群的作用下发生代谢转化。其中,蒽醌类化合物占有绝对优势,在发现的17个代谢物中初步推测有12个由蒽醌类化合物转化而来。实验还发现,随着孵育时间的增加,不同饮片中同一成分代谢转化的趋势不尽相同。结论:炮制改变了大黄饮片所含成分的组合及比例关系,对它们的肠道菌群转化产生了影响。
1755-1760

丹参多组分渗透泵片在Beagle犬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摘要:目的:以丹参普通片为参比制剂,研究Beagle犬口服丹参多组分渗透泵片后药物在血浆中的浓度变化,评价丹参多组分渗透泵片的缓释行为。方法:采用HPLC测定,日本岛津ODS-SP色谱柱(4.6mm×150mm,5μm),流速1mL·min^-1,柱温30℃。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血浆样品分别以乙酸乙酯萃取和丙酮沉淀的方法除去蛋白,根据测定结果求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2种极性不同的成分的方法学考察均符合要求,与丹参普通片相比,Beagle犬口服丹参多组分渗透泵片后,Cmax降低,Tmax延长。结论:与丹参普通片相比,丹参多组分渗透泵片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1761-1764

基于LC—MS分析的中药体内成分辨识技术

摘要:中药血清药物化学是阐明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直接而有效的方法,然而中药化学成分的复杂性和体内过程中成分问的相互作用决定了中药体内成分分析的艰巨性。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为中药体内成分的全息表征提供了有效的分析手段,然而由于生物样品中内源性物质的严重干扰难以在采集的色谱图中直观地辨识出中药体内成分,迫切需要引入专属的成分辨识技术,以避免对中药体内成分的人为漏检。该文结合黄连在大鼠血中的移行成分分析,介绍用于质谱数据处理的质量短缺过滤技术、Metabolynx软件以及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模式识别方法在中药体内成分辨识中的应用。
1765-1770

黄连中胆碱的分离及其对小檗碱在HepG2细胞中糖代谢作用的影响

摘要:目的:分离黄连亲水性成分,研究其对小檗碱在HepG2细胞中糖代谢作用的影响。方法:黄连亲水性部位高速逆流色谱制备后,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MTT法检测HepG2细胞活力,试剂盒检测细胞消耗的葡萄糖。结果:首次从黄连水溶性组分中分离出胆碱。在实验浓度范围内,胆碱能显著增强小檗碱促进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能力,并显著改善小檗碱对细胞生长抑制的影响。与同剂量的小檗碱相比,100mg·L^-1胆碱与38mg·L^-1小檗碱混合后,细胞对葡萄糖的消耗增加34%,存活率上升到75%。结论:胆碱在增强小檗碱促进细胞吸收葡萄糖和减小小檗碱对细胞的毒副作用方面存在显著协同作用。
1771-1774
中国中药杂志化学

天麻水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摘要:通过大孔吸附树脂、MCI树脂、正相硅胶、SephadexLH-20、制备薄层色谱和反相HPLC等多种色谱分离方法相结合,从天麻水提物中分离得到23个化合物;借助多种波谱学分析方法鉴定他们的结构为:4.羟基.3-(4-羟基苄基)苄基甲醚(1),4-(甲氧甲基)苯基-1-0田-D-吡喃葡萄糖苷(2),4-羟基.3-(4-羟基苄基)苯甲醛(3),4.(4-羟基苄基)-2-甲氧基苯酚(4),4,4'-亚甲基双(2-甲氧基苯酚)(5),L-苯基乳酸(6),3.甲氧基4-羟基苄基乙醚(7),对羟基苯甲醇(8),对羟基苄基甲醚(9),对羟基苄基乙醚(10),对羟基苯甲醛(11),对羟基苯甲酸(12),对甲氧基苯甲酸(13),天麻素(14),4.(乙氧甲基)苯基-1-0-β-D-吡喃葡萄糖苷(15),对醛基苯基-1-0-β-D-吡喃葡萄糖苷(16),对甲苯基-1-0-β-D-吡喃葡萄糖苷(17),甲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18),5-羟甲基糠醛(19),派立辛(20),派立辛B(21),派立辛C(22)和薯蓣皂苷元(23)。其中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7,18和2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并首次报道化合物4的碳谱数据。
1775-1781

毛裂蜂斗菜中酚类成分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毛裂蜂斗菜中抗炎、抗氧化作用机制,对陔植物中酚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大孔树脂,硅胶,MCIGELCHP20P,ODS以及SephadexLH-20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多种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毛裂蜂斗菜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9个酚类化合物,包括磺酸化苯甲基葡萄糖苷(1),3-(4β-D-葡萄糖苷-3,5-甲氧基)-苯基-2E-丙烯醇(2),二氢丁香苷(3),党参苷Ⅱ(4),4-羟基-2,6-甲氧基苯酚-1-0-β-D-葡萄糖苷(5),4-羟甲基-2,6-甲氧基苯酚-1-O-β-D-葡萄糖苷(6),熊果苷(7),芦丁(8),山柰酚-3-O-a-L-吡哺鼠李糖基-(1-6)]B-β-葡萄糖苷(9),槲皮素-3—0-β-D-葡萄糖苷(10),山柰酚-3—0-β-D-葡萄糖昔(11),山柰酚-3-0-a-鼠李糖苷(12),petasiphenol(13),咖啡酸(14),绿原酸(15),2-羟基-5-乙酰基苯甲酸(16),对羟基苯甲酸(17),原儿茶醛(18),对羟基苯内酸(19)。结论:上述研究表明,毛裂蜂斗菜中的酚类化合物主要包括简单酚及其苷类化合物、咖啡酸类以及黄酮苷类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为白1次从菊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7,9,11-12,16,19均为首次从蜂斗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余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大量化合物已经被证明具有消炎、抗菌、抗氧化等药理作药理作用。
1782-1787

小槐花的化学成分研究

摘要:目的:系统研究中药小槐花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大孔树脂,SephadexLH-20,ODS及正相硅胶柱等色谱手段进行分离,通过多种波谱学数据分析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从小槐花6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经结构鉴定分别为豆甾醇(1),β-谷甾醇(2),柠檬酚(3),黄槿酮A(4),异柠檬酚(5),kenusanoneI(6),neophellamuretin(7),清酒缸酚(8),古柯j醇(9),黄槿酮D(10),山柰酚(11),8-prenylquercetin(12),leachianoneG(13),5,7,4'-三羟基-二氢黄酮醇(14),4H-1-benzopyran-4-one,2-(3,4-dihydroxyphenyl)-2,3-dihydro-3,5,7-trihydroxy-8-(3-methyl-2-butenyl)-,(2R-trans)-(9CI)(15)。结论:除化合物8外,所有化合物均为从该种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1788-1792

HPLC指纹图谱法分析不同产地藏药甲地然果(花锚)化学成分差异

摘要:目的:建立藏药椭圆叶花锚药材HPLC指纹图谱,研究椭圆叶花锚成分,比较不同地区椭圆叶花锚异同。方法:采用Welchrom-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乙腈一水系统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65nm,流速1.0mL·min^-1,柱温40℃,以指纹图谱软件计算相似度,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指认了指纹图谱中12个色谱峰,各批次药材成分种类基本一致,但相似度不高,各批次药材间[口 山]酮苷与苷元比例差异大,药材成分特征与其产地地理位置间无明显关联。结论:该方法具有简便、专属性强、稳定、可重复的特点,可为椭圆叶花锚药材的鉴别与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1793-1797
中国中药杂志药理

清热活血类方剂防治CCl_4小鼠肝纤维化的药效比较

摘要:目的:基于方证相对原理,通过肝肾纤维化方证数据库筛选分析,选择清热活血中药类方:鳖甲饮子、膈下逐瘀汤、复肝丸3首,以燮理枢机的燮枢汤作对照,观察比较不同类方对CCl4小鼠肝纤维化的药效作用。方法:10周龄C57BL/6小鼠雄性,体重(20±3)g,清洁级,随机分为正常组、模组型、鳖甲饮子组、膈下逐瘀汤组、复肝丸组、燮枢汤组。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小鼠均以10%CCl4橄榄油溶液2mL·kg^-1体重腹腔注射,每周3次,共4周。造模同时,治疗组在造模之日起分别给予鳖甲饮子、膈下逐瘀汤、复肝丸、燮枢汤浸膏灌胃,每天1次,连续4周。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去离子水灌胃。试剂盒测定fffL清ALT,AST,γ-GT活性及Mb,TBil量,盐酸水解法观察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肝组织胶原沉积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重明显降低,肝体比、脾体比明显升高;肝细胞脂肪变性及炎性坏死明显。胶原纤维沉积明显,形成纤维间隔,并可见假小叶形成。血清ALT,AST,TBil,γ—GT均显著升高,肝组织Hyp含量明显升高。鳖甲饮子组AST有所降低,但肝细胞变性、炎症坏死和胶原沉积没有明显减少;膈下逐瘀汤组脾体比和γ-GT显著降低,肝细胞变性和炎症坏死有所减轻,胶原沉积有所减少;复肝丸组脾体比降低,AST,γ-GT显著降低,肝细胞变性和炎症坏死有所减轻,胶原沉积显著减少,Hyp含量明显降低;燮枢汤组脾体比降低,但炎症和纤维化程度未减轻。结论:复肝丸显示出较好的抗CCl4小鼠肝纤维化作用。
1804-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