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中药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5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论、综述、政策法规、研究论文、研究简报、专题笔谈、经验交流、药事管理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1-5302
  • 国内刊号:11-2272/R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55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5
  • 综合影响因子:2.412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中药 2012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中药杂志综述

LUCC相关研究在中药资源研究中的应用探讨

摘要:土地资源是中药资源存在和药用生物资源繁衍的重要物质基础,同时土地也是联系中药资源与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中药资源处于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环境交互作用的复合系统中,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仅包括资源本身的持续性,还涉及到资源所处环境的持续性。基于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相关研究的技术方法和成果,进行中药资源所在区域环境的变化情况,及其与中药资源变化情况之间的关系研究,可为中药资源调查、变化情况监测、种群保护和人工种植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依据和参考。有助于深入研究中药资源及其所在环境变化的历史、过程、原因及未来变化趋势和结果。进而为探求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发展的有效途径提供依据。
1517-1522

柴胡属植物分类研究进展

摘要:作者综述了柴胡属植物的分类学研究进程,着重探讨了柴胡在形态学分类、化学分类、显微特征分类以及分子生物学分类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多种分类方法联用是柴胡属内分种的最有效手段,结合当前柴胡药材市场供求紧张的现状,提出当前柴胡分类学的工作重点在于结合药理学研究以发掘柴胡新药源。
1523-1526
中国中药杂志资源与鉴定

菊科翅果菊属Pterocypsela2种药用植物核型及系统进化意义

摘要:翅果菊属Pterocypsela植物为我国重要的民族传统中药,具有较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本研究报道了台湾翅果菊P.formosana和高大翅果菊P.elata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其中前者为首次报道,后者与先前报道一致。结果表明台湾翅果菊和高大翅果菊的体细胞染色体数都是2n=18,前者核型公式为2n=2x=18=4m+14sm,后者为2n=2x=18=2m+8sm+8st,该属植物染色体基数为X=9,二倍体,核型类别均属于“2A”型。首次报道了翅果菊属植物染色体核型不对称指数AI。通过体细胞染色体计数和染色体核型分析了该属在莴苣亚族的亲缘性,及属内物种间的系统进化关系。本研究是运用染色体资料在菊科药用植物系统分类和进化方面的尝试,为该科药用植物的鉴定、新药的亲缘筛选及良种培育提供细胞学依据。
1527-1531

人参内生细菌的分离及拮抗菌株的筛选

摘要:本研究用平板培养法从人参Panax ginseng根中分离内生细菌,共分离到40种内生细菌,Bacillus spp.和Pseudomonas spp.为优势内生菌。通过对峙培养,筛选出对人参菌核菌、人参锈腐菌和人参黑斑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的内生细菌gel5 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和ge25 Bacillus sp.,其中ge15对人参芮核菌、人参锈腐菌和人参黑斑菌的抑菌带宽度分别达5.5,22.0,14.8mm;ge25对3种致病菌的抑菌带宽度分别达12.7,16.5,9.0mm。研究结果表明,内生细菌具有防控人参致病菌的生防潜力,可作为生防因子用于人参土传病害的防治。
1532-1535

铁皮石斛不同部位黄酮碳苷类成分及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比较研究

摘要:目的:对铁皮石斛根、茎、叶和花中黄酮碳苷类成分及抗氧化作用进行比较,为扩大铁皮石斛的药用部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TLC和HPLC及与对照品对照,对铁皮石斛不同部位黄酮类成分种类和含量进行分析;以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对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结果:铁皮石斛茎、叶和花中含有种类相同的黄酮二糖碳苷类成分,并采用对照品指认了共有的8个色谱峰;但各黄酮碳苷的含量有显著差异,叶和花中黄酮碳苷的含量明显高于茎,叶和花HPLC色谱图相似度较高;根中黄酮类成分较少。茎中含有柚皮素,而根、叶和花均不含该成分。铁皮石斛茎和叶对DPPH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叶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优于茎。结论:以黄酮碳苷含量及抗氧化活性为指标,铁皮石斛叶和花代替茎入药有一定可能性。该研究为铁皮石斛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前期基础。
1536-1540

菘蓝不同种质活性成分动态积累及其药材品质比较

摘要:目的:针对不同菘蓝种质活性成分动态积累及其药材品质进行分析比较,以期为菘蓝规范化种植及其系统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定期采样,并对不同菘蓝种质活性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菘蓝种质活性成分动态积累基本趋于一致;不同菘蓝种质中活性成分含量存在差异。结论:在安徽阜阳菘蓝规范化种植区内,来自甘肃陇西的菘蓝种质表现出优质丰产特性,可在实际生产中加以改良利用。
1541-1545

濒危药用植物茅苍术花粉形态、活力测定及贮存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濒危药用植物茅苍术花粉形态、活力测定及贮存。方法:采用扫描电镜观察茅苍术花粉形态,用液体培养及染色法筛选花粉萌发最适培养基及活力测定方法,并检测不同贮存条件下花粉的活力。结果:茅苍术花粉粒呈类球形,具3萌发沟,外壁表面具刺状雕纹;在ME,+16%PEG4000+10%蔗糖液体培养基上花粉萌发率最高,达62.1%,而其他3种染色法均不宜用于茅苍术花粉活力的检测;低温可明显延长茅苍术花粉的贮存时间,在-80℃低温下可贮存60d。结论:液体培养法适于茅苍术花粉粒活力的测定,花粉萌发率与贮存温度及时间密切相关,本研究为茅苍术人工辅助授粉及野生抚育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1546-1549

ISSR标记研究云南产牛奶菜属几种药用植物的亲缘关系

摘要:目的:分析常用傣药“傣百解”原植物等9种云南产牛奶菜属植物种间亲缘关系。方法: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结果:从6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25个引物用于试验,共扩增出391个条带,每个引物检测到的位点为8—21,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15.6个位点;种间遗传相似系数(GS)在0.6675~0.8210;9种牛奶菜属植物间,傣百解Marsdenia auricularis sp.nov.ined.为通光散M.tenacissima的近缘种,云南牛奶菜M.balansae与海枫屯M.officinalis间的亲缘关系最近。结论:ISSR结果支持傣百解为牛奶菜属植物,且与通光散近缘,牛奶菜属多种民族药和民间药值得深入研究。
1550-1552

土壤中的铜胁迫对青蒿生长及青蒿素的影响

摘要:目的:考察土壤铜污染对青蒿生长及青蒿素含量的影响。方法:在土壤中加入不同浓度的Cu(NO3)2·3H2O,设置土壤中铜浓度为100,300,600mg·kg^-1后播种青蒿种子,观察青蒿在不同浓度Cu土壤中的生长情况,并在80,140d记录青蒿生长的各项生理指标及在140d收获时青蒿素含量的变化。结果和结论:在青蒿生长的幼苗期,铜处理组青蒿比空白组长势都较差;青蒿播种80d后,低浓度铜污染(100mg·kg^-1)对青蒿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刺激其生长,较高浓度(300mg·kg^-1)和高浓度组(600mg·kg^-1)则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140d收获时,铜处理组青蒿长势较好且生物量较对照组高,初步推断可能与青蒿本身的生长发育规律有关;铜处理组明显抑制了青蒿根部的生长;铜主要蓄积在青蒿的根部,根是铜毒害的主要器官;铜低浓度组青蒿素含量比对照组稍高,随着铜浓度的增大,青蒿素的含量逐渐降低,综合考虑青蒿生长期导致的变化,分析原因是过量的铜本身抑制青蒿素的合成与积累。
1553-1557
中国中药杂志制剂与炮制

一种中药醇沉前浓缩液关键质量控制指标的辨析方法

摘要:目的:提出一种辨析中药醇沉前浓缩液关键质量控制指标的方法。方法:以冠心宁注射液二次醇沉为例,以固含量相同但固形物化学组成不同的一回液为原料,在相同条件下进行醇沉试验;分别采用逐步回归法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分析实验数据,选择2种方法均认为重要的指标作为一回液中影响醇沉上清液酚酸类成分保留率的关键指标。结果:冠心宁注射液二次醇沉上清液酚酸类成分的保留率主要受一回液中丹参素、咖啡酸、丹酚酸B含量的影响。结论:采用该辨析方法可以发现醇沉前浓缩液的关键质量控制指标。
1558-1563

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水解和醇解产物的研究

摘要:目的:鉴定乌头碱等双酯型生物碱在水和乙醇中的高温分解产物,探究其转化规律。方法:利用液质联用手段,定性对照品在乙醇和水中的转化产物,并总结阐述转化规律。结果:通过对已知化合物的多级质谱的分析和文献查阅,确定了多个转化产物的结构。双酯型生物碱水解时主要生成苯甲酰乌头原碱和焦乌头碱,醇解时主要生成焦乌头碱和8-乙氧基乌头碱。同时醇解和水解时还产生了多种脱氧、脱水、脱甲基的产物。结论:焦乌头碱类生物碱是由于热解产生的,同溶剂种类无关系;8-乙氧基乌头碱类生物碱是由于醇解产生的,同溶剂种类有关系。醇解过程较水解过程产生了更多的产物。本研究通过液质联用鉴定了多种生物碱转化产物并总结了质谱裂解规律,为川乌中毒性双酯型生物碱的转化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川乌煎煮过程中的生物碱的转化研究提供了资料。
1564-1569

HS—SPME—GC—MS技术对栝楼雌、雄花挥发性成分的差异研究

摘要:目的:对栝楼的花进行挥发性成分的比较和分析,指出雌、雄间的特征性差异。方法:在同一地点采集完全绽放的雌花和雄花;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富集挥发性成分,采用气质联用(GC—MS)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从梧楼雌、雄花中分别分离到52,45个色谱峰,共鉴定47个化合物,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芳樟醇、α-金合欢烯、苯甲醇、(Z)-2-甲基丁醛肟是栝楼花主要的挥发性成分;芳樟醇、α-金合欢烯在雌花中的含量显著高于在雄花中的含量,而苯甲醇在栝楼雄花中的含量显著高于在雌花中的含量。结论:首次对栝楼属植物的花进行了化学成分的研究,有37个化合物系该属植物中的首次报道;芳樟醇、α-金合欢烯、苯甲醇在雌、雄花中相对应的高低现象揭示了栝楼雌、雄花在挥发性成分方面的特征性差异,丰富了雌雄异株植物的基础研究。
1570-1574

多指标正交试验法优选京大戟醋制工艺

摘要:目的:优选京大戟最佳醋制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设计试验,以用醋量、醋水比例、煮制火候作为考察因素,以大戟二烯醇含量、醇浸出物、水浸出物、饮片外观、断面性状多指标综合加权评分为指标,优选京大戟炮制_丁艺。结果:优选出京大戟最佳炮制工艺为每100g药材加入醋30g和水270g的醋水混合液,拌匀,闷润,文火煮至醋水被吸尽,取出,晾至6~7成干,切厚片。结论:本研究制定了京大戟炮制工艺量化技术参数,在该工艺技术条件下可生产出质量稳定可控的醋京大戟饮片。
1575-1578
中国中药杂志化学

水朝阳旋覆花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

摘要:目的:研究水朝阳旋覆花Inula helianthus—aquatica地上部分中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及高效液相制备色谱等方法分离和纯化化合物,再通过运用光谱学方法,结合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来鉴定结构。结果:从水朝阳旋覆花的地上部分分离得到7个倍半萜内酯类和4个其他类的化合物,并且依次鉴定为2-desoxy-4-epi—pulchellin(1),6-acetoxy-4-hydroxy-1,10H—pseudoguaia-11(13)-cn-12,8-olide(2),4-acetoxy-6-hydroxy-1,10H—pseud—oguaia-11(13)-en-12,8-olide(3),8-epi—inuviscolide(4),2,3,11,13-tetrahydroaromaticin(5),11,13-dihydro-ergolide(6),4-epip—ulchellin-2—O-acetate(7),7-差向黑麦草内酯(8),黑麦草内酯(9),β-谷甾醇(10),胡萝卜苷(11)。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1586-1589

驱虫斑鸠菊中咖啡酰基奎宁酸类化学成分

摘要:目的:采用大孔吸附树脂、Sephadex LH-20以及制备HPLC等色谱方法对驱虫斑鸠菊Vernonia anthelmintica成熟种子进行分离纯化,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通过^1H,^13C-NMR及MS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咖啡酸(1),3-O-咖啡酰基奎宁酸(2),4-O-咖啡酰基奎宁酸(3),5-O-咖啡酰基奎宁酸(4),表-3,4-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5),3,4-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6)。其中,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3—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1590-1592

滇牡丹内生真菌PR35的鉴定及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

摘要:目的:对滇牡丹内生真菌PR35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并对其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形态学观察结合ITS rDNA序列分析法进行菌种鉴定;应用多种柱色谱方法对其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并依据其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菌株PR35鉴定为长梗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从菌株PR35的发酵产物中分离获得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2,6-dihydroxypheny1)一3-hydroxybutan-1-one(1),1-(2,6-dihydroxypheny1)propan-1-one(2),1-(2,4,6-trihydroxypheny1)butan-1-one(3),4-methoxy-1-naphtho1(4)和啤酒甾醇(5),其中化合物1—3对灰葡萄孢、燕麦镰孢和紧密单孢枝霉显示明显的抗真菌活性。结论:内生真菌长梗木霉首次从滇牡丹植物中分离获得,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滇牡丹内生真菌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4为首次从微生物发酵产物中获得。
1602-1606

不同产地通关藤药材HPLC—ELSD指纹图谱

摘要:目的:建立不同产地通关藤药材HPLC—ELSD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和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可靠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ELSD测定了25个来自不同产地的通关藤药材样品,采用药典委员会颁布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软件评价系统2004A进行评价,建立了共有模式图,以相关度评价图谱的相似性。结果:建立了通关藤药材C21甾体类指纹图谱的共有模式,包含11个共有特征峰,对11个共有峰中10个峰进行了指认。以共有模式对25批药材进行相似度评价,其中80%的样品甾体HPLC—ELSD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大于0.80。结论:本方法可用于通关藤药材质量评价。
1610-1613
中国中药杂志药理

红景天、蛹虫草、大黄配伍治疗代谢综合征的实验研究Ⅰ——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

摘要:探讨红景天、蛹虫草、大黄配伍(中药复方FF16)对小鼠胰岛素抵抗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中药复方FF16具有明显增加机体整体和组织胰岛素敏感性作用;分别使IRF小鼠和KKAy小鼠的受损的胰岛素耐量之AUC降低24.1%,38.5%;升高的血清胰岛素水平下降46.0%,30.4%,HOMA—IR降低52.4%,81.2%;降低的GIR增加了119.3%,202.4%。FF16使KKAy小鼠全身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WBI增加了1.0倍;肝脏、脂肪和骨骼肌胰岛素依赖的葡萄糖摄取能力分别增强1.5,2.8,2.2倍。此外,FF16抑制基因重组人源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1B)蛋白活性的IC50为0.225mg·L^-1;使IRF小鼠肝脏升高的蛋白PTP1B表达下调了45.8%。结果说明,中药复方FF16具有显著的胰岛素增敏作用,该作用可能与抑制PTP1B活性有关。
1614-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