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中药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5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论、综述、政策法规、研究论文、研究简报、专题笔谈、经验交流、药事管理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1-5302
  • 国内刊号:11-2272/R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55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5
  • 综合影响因子:2.412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中药 2011年第14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中药杂志专栏

组胺致Beagle犬类过敏反应实验模型研究

摘要:目的: 通过静脉注射磷酸组胺注射液,建立类过敏反应的Beagle犬实验动物模型。 方法: 一次静脉注射磷酸组胺注射液,根据注射后Beagle犬的行为及血压变化,判断类过敏反应。 结果: 磷酸组胺注射液静脉注射可引起Beagle犬产生典型的类过敏反应,高剂量组的反应明显强于低剂量组。 结论: Beagle犬静脉注射磷酸组胺注射液能够模拟临床类过敏反应的发生过程,可以作为中药注射剂类过敏反应的敏感动物模型,用于评价中药注射剂及其组成成分类过敏反应的临床前实验研究。
1842-1844

用于评价致敏原的IgG—HepG2细胞激活过程中相关炎性因子表达的观察

摘要:目的: 研究转IgG启动子调控GFP基因表达HepG2细胞激活过程中相关炎性因子表达的变化。 方法: 采用Elisa法评价葛根素和LPS后诱导IgG启动子转基因细胞分泌IL-1β,IL-8,TNF-α和MCP-1蛋白量,qPCR法评价炎性相关因子和固有免疫相关因子的mRNA转录表达量。 结果: 和HepG2细胞相比,IgG启动子转基因细胞不增加炎性因子分泌和基因表达量,不激活固有免疫。葛根素不增加转基因细胞炎性因子分泌和基因表达量,不激活固有免疫系统。LPS激活固有免疫系统,显著升高IL-8,TNF-α和MCP-1分泌量。 结论: IgG启动子转基因HepG2细胞可以作为评价II型变态反应的特异性细胞模型,提示葛根素可以作为特异性激活IgG启动子的阳性对照品。
1855-1859

清开灵注射液中绿原酸致敏性的研究

摘要:目的: 观察清开灵注射液中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A)的致敏性。 方法: 采用类过敏及过敏实验方法,观察CA对Beagle犬及豚鼠的行为学变化,检测血中组胺,IgE,IgG,IgM,ECP和IL-4的含量变化,判断CA的致敏性。 结果: CA没有引起Beagle犬及豚鼠产生典型的行为学变化,血中组胺,IgE,IgG,IgM,ECP和IL-4的含量亦没有变化。 结论: CA未引起犬及豚鼠发生明显的类过敏及过敏反应。
1870-1873

多种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致Beagle犬类过敏反应的试验研究

摘要:目的: 评价多种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吐温80)静脉给药对Beagle犬的致敏性。 方法: Beagle犬随机分为5组,每组3只,分别静脉注射4种 0.5%吐温80溶液,给药体积10 mL·kg^-1,前肢静脉恒速注射(速度5 mL·min^-1)。观察给药前至给药后24 h每只犬的变化,记录症状出现、消失时间,并根据反应症状的轻重判定级别。给药前、给药过程中、停药后测量动物血压、心率。给药前及停药后10 min取血,ELISA方法检测血浆组胺含量,并结合反应症状级别,综合判定致敏性。 结果: 0.5%浓度样品3静脉滴注可诱发Beagle犬出现类过敏反应的典型症状,其他3种吐温80诱发犬出现类过敏反应的不典型症状;4种吐温80溶液均可导致Beagle犬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各组犬血浆组胺升高均未超过1倍以上。0.5%浓度样品2组犬的不典型类过敏反应症状、血压下降程度均较其他组吐温80受试液轻。综合判定,0.5%浓度样品3静脉注射给Beagle犬其类过敏反应为可疑,其他各组受试液均未能诱发Beagle犬出现典型的类过敏反应。 结论: 吐温80浓度在0.5%时,对过敏体质等特殊人群临床应用仍有一定风险,不可大意。生产工艺对吐温80的致敏性有一定影响,精制后吐温80的安全性有了一定提高,但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1874-1878

6种不同来源的注射用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致敏性和溶血性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 考察6种不同来源的注射用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吐温80)的致敏性和体外溶血性。 方法: 分别以豚鼠和家兔为受试动物,给予6种不同来源的注射用吐温80,观察在豚鼠全身主动过敏试验(ASA)和被动皮肤过敏试验(PCA)中是否有过敏反应;以家兔红细胞为标本,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观察该6种注射用吐温80是否有体外溶血作用。 结果: 6种不同来源的注射用吐温80的ASA试验和PCA试验均呈阴性;3种注射用吐温80在观察的时间内溶血率超过5%,其余3种注射用吐温80的部分高浓度试管在观察的时间内溶血率亦超过5%。 结论: 本实验的条件下,6种不同来源的注射用吐温80不引起免疫介导的过敏反应,但存在不同程度的溶血性。吐温80的溶血性可能并不完全是由杂质所引起,产品本身的理化特性和使用浓度失当与溶血性的产生是否也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值得进一步探究。
1879-1883

倒千里光碱对小鼠体外培养胚胎的发育毒性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倒千里光碱的胚胎发育毒性。 方法: 采用小鼠全胚胎培养模型,将8.5 d小鼠胚胎在含有倒千里光碱的即刻离心血清中培养48 h(倒千里光碱的终浓度分别为12.5,25,50,100 mg·L^-1),观察倒千里光碱对胚胎生长发育(卵黄囊直径、颅臀长、头长、体节数)和组织器官形态分化(卵黄囊循环、尿囊、翻转、心、脑、尾神经管、视听嗅系统、腮弓、颌突、肢芽)的影响。 结果: 倒千里光碱对胚胎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分化均具有明显的毒性影响。随倒千里光碱浓度的增加,胚胎的生长发育和组织器官形态分化指标影响越来越严重,其中听嗅系统、腮弓、上下颌突、前后肢芽的影响最为明显。 结论: 倒千里光碱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胚胎有明显的毒性作用,提示妊娠期暴露于该化合物对胎儿具有潜在的毒性。
1901-1904

中药注射剂的改进与提高

摘要:中药注射剂相对于口服药物有起效快,作用强的优势,在治疗急性病、疑难病等方面发挥急救等优势,弥补了中药口服的不足,是现代制药技术与传统中医药相结合的创新剂型,体现了中医药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精神。随着临床应用的扩大,个别品种引发不良反应、甚至死亡事件,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使得中药注射剂的发展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甚至有人提出取消中药注射剂。本文分析了中药注射剂产生的背景、现状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介绍了改进提高的要点,并以鱼腥草注射液为例,介绍了通过改进提高降低风险,达到安全用药的思路与方法,为中药注射剂改进与提高提供参考。
1905-1909

P-糖蛋白水平上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从P-糖蛋白的角度探讨了中西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P-糖蛋白作为一种广泛分布于体内组织的外排转运蛋白,对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产生影响。联合用药时,P-糖蛋白是许多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原因。某些药物可以通过诱导或抑制P-糖蛋白而对与之合用的另一种药物发挥作用,结果可能为提高疗效或降低毒性,如果盲目联合用药则可能会产生毒性或不良反应,因此合理利用P-糖蛋白介导的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深刻意义,以达到增效减毒的效果。
1916-1920
中国中药杂志资源与鉴定

通江百合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

摘要:目的: 采用 SRAP标记技术对通江百合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 方法: 通过SRAP标记对通江百合10个天然群体100个个体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利用POPGENE 1.32和NTSYS-pc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选择15对引物共扩增出170个位点,多态位点163个,种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0.58%,Nei's基因多样度指数H 0.263 1,Shannon's信息指数I 0.366 1;遗传分化系数Gst 0.367 2,遗传距离变化范围为0.202 1-0.574 9。 结论: 通江百合物种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居群内遗传多样性大于居群间遗传多样性,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部;聚类结果与地理分布表现出明显相关性。
1921-1926

忍冬不同农家品种叶形态特征比较

摘要:目的: 通过观察忍冬11个农家品种叶的形态和表皮毛密度、大小等特征,为忍冬栽培品种的划分及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 方法: 用直尺测量叶片的长度和宽度,在生物显微镜下计数不同农家品种忍冬叶表面非腺毛的密度,测量其长度、壁的厚度等。 结果: 叶片的长度、宽度以及长宽比,非腺毛的密度、长度、壁的厚度等,在忍冬不同农家品种间具有差异。 结论: 叶的形态特征,非腺毛的密度、长度、壁的厚度等,可以作为忍冬不同品种间鉴别的依据之一。
1927-1930

展青霉素产生菌对中药材的侵染及其毒素生物合成的研究

摘要:目的: 研究展青霉素产生菌对不同种类药材侵染的影响以及毒素积累规律。 方法: 采用微生物学及HPLC的分析方法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展青霉素产生菌侵染及毒素生物合成的特性。 结果: 展青霉素产生菌容易侵染富含淀粉以及其他糖类物质的药材,且在25 ℃,95%湿度和散装的条件下,菌体生长良好,毒素产量较高,较低的光照度对菌体生长和毒素生物合成没有明显的影响;此外,进行样品稳定性、精密度、重复性和回收率实验,建立了展青霉素HPLC的分析方法,检测方法可靠、稳定。 结论: 建立适宜的药材贮藏条件能有效控制产毒素微生物对中药材的侵染,因此开展产毒素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及毒素生物合成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为建立中药安全性的系统评价体系奠定基础。
1936-1940

环境因子与远志脂溶性和水溶性成分的相关性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环境因子与远志脂溶性成分及水溶性成分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采集18个产地的远志药材,分别用石油醚提取其脂溶性成分并经GC-MS分析;50%甲醇提取其水溶性成分并经LC-MS分析;通过实地调查结合查阅文献,获取远志生长地的环境因子数据;在此基础上,应用SPSS 18.0软件分析生态因子与远志脂溶性成分、水溶性成分之间的关系。 结果: 远志脂溶性成分含量与7月均温、1月均温呈线性关系;远志水溶性成分含量与年均气温、纬度、年均降水量呈线性关系。 结论: 对远志总脂溶性成分积累影响最大的是7月均温,其次是1月均温;每个组分其影响因子也不尽相同。影响远志水溶性成分含量的主要地理气候因子是年均气温、纬度及年均降水量。该研究为远志栽培及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1941-1944
中国中药杂志制剂与炮制

注射用双黄连(冻干)微透析回收率的体外测定方法

摘要:目的: 以双黄连为模型药物,对微透析技术应用于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进行探索。 方法: 利用反透析法获得透析液,HPLC梯度洗脱测定透析液中待测成分的含量以计算双黄连体外回收率,考察同一成分在不同成分组成的透析媒介中回收率变化情况,并考察浓度、流速对回收率的影响。 结果: 随着透析媒介中物质数量的增多,特定成分的回收率有下降趋势,但与透析媒介中该成分的浓度无关,在相同浓度下回收率随流速增大而减少。 结论: 微透析技术可用于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
1951-1954

P-gP抑制的羟基喜树碱纳米混悬剂口服给药后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研究

摘要:目的: 研究羟基喜树碱(HCPT)纳米混悬剂口服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HPLC-FD)测定HCPT的血药浓度,Diamonmsil-C18色谱柱(4.6 mm×200 mm,5 μm),流动相甲醇-0.3%冰醋酸(用三乙胺调pH 5.0)(57 ∶ 43),流速1.0 mL·min-1;FP-920 型JASCO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363 nm;发射波长550 nm;柱温35 ℃;进样量20 μL。用DAS 2.0药动学程序处理HCPT的血药浓度-时间数据。 结果: 本测定方法HCPT在1-50 μg·L^-1线性关系良好,最低定量限1 μg·L^-1;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4.3%;高、中、低3个血药浓度的提取回收率分别为98.94%,95.88%,102.7%,符合体内药物分析的要求。HCPT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符合二室开放模型,Cmax为13.10 μg·L^-1,Tmax为0.75 h,t1/2α为8.242 h,t1/2β为136.122 h,AUC0-t为116.77 μg·h·L^-1,AUC0-∞为161.93 μg·h·L^-1。 结论: 本研究中的HPLC-FD专属性强,重复性好,操作简便,适合于研究HCPT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和药物浓度检测。本实验中的纳米混悬剂能加快HCPT口服吸收速度,为提高口服生物利用度提供了可能性。
1959-1963
中国中药杂志化学

髯丝蛛毛苣苔和吊石苣苔抗菌活性成分研究

摘要:目的: 研究髯丝蛛毛苣苔和吊石苣苔的抗菌活性成分。 方法: 以小檗碱为阳性对照,利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活性研究,液体培养法进行活性成分筛选;采用各种色谱法对高活性部位分离,运用多种波谱技术鉴定结构。 结果: 从髯丝蛛毛苣苔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β-谷甾醇( 1 ),E-3,4-二甲氧基肉桂酸( 2 ),barbinervic acid( 3 ),3 β,19α-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 (4),28-O-β-D-glucopyranosyl pomolic acid( 5 )。从吊石苣苔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5,7-二羟基-6,8,4'-三甲氧基黄酮( 6 ),5,6,4'-三羟基-7,8-二甲氧基黄酮( 7 ),5-羟基-6,8,4'-三甲氧基黄酮-7-O-β-D-葡萄糖苷( 8 )。化合物 3,4,6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A)和β-内酰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ESBLs-SA) 具有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 3 (IC50 0.098 g·L^-1)抑制SA活性最好;化合物 4 (IC50 0.130 g·L^-1) 抑制MRSA活性最好;化合物 3 (IC50 0.270 mg·L^-1)抑制ESBLs-SA活性最好。 结论: 化合物 1-5 为首次从植物中分离得到, 7,8 为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1975-1978

HPLC同时测定鸦胆子中3个苦木内酯的含量

摘要:目的: 建立鸦胆子中3种苦木内酯的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 方法: 采用phenomenex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 μm),甲醇-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70 nm。 结果: 鸦胆苦素D在2.52-12.60 μg (r=0.999 6),鸦胆苦醇在2.19-10.95 μg (r=0.999 6),鸦胆因H在2.91-14.55 μg (r=0.999 8) 线性关系良好,鸦胆因D平均回收率100.01%,RSD 0.31%(n=6);鸦胆苦醇平均回收率100.95%,RSD 1.7% (n=6);鸦胆因H平均回收率100.43%,RSD1.7% (n=6)。 结论: 3批样品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鸦胆子中3种苦木内酯的含量测定。
1979-1981

HPLC—ELSD内标法测定8个产地黄芪药材、饮片中黄芪甲苷的含量

摘要:目的: 建立HPLC-ELSD内标法,测定黄芪药材中黄芪甲苷含量。 方法: 采用人参皂苷Rb2为内标物,Agilent TC-C18 (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甲醇-水(72 ∶ 28)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1,柱温30 ℃,ELSD检测器漂移管温度为75 ℃,以洁净干燥的压缩空气为雾化气体,压力为172.4 kPa。 结果: 黄芪甲苷在进样量0.562 4-5.624 μg,进样量的常用对数与对照品峰和内标峰峰面积比值的常用对数成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06%,RSD为0.98%。 结论: 建立的内标法准确度高,重复性好,是控制黄芪药材质量的较理想方法。
1982-1984
中国中药杂志药理

欧意清热解毒软胶囊体外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作用

摘要:目的: 观察欧意清热解毒软胶囊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作用,寻求有效的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作用的中药方剂,为临床治疗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观察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MDCK细胞后引起的细胞病变效应(CPE),并用MTT法检细胞活性,采用治疗指数(TI)作为药物体外抗病毒效果的评价指标。以磷酸奥司他韦胶囊(达菲)作为阳性对照药物,从药物对病毒入侵细胞的阻断作用、直接灭活作用及增殖抑制作用3种方式检测欧意清热解毒软胶囊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效果。 结果: 清热解毒软胶囊可以明显抑制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效应(CPE),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入侵细胞的阻断作用、直接灭活作用及增殖抑制作用的TI分别为(15.5±0.71),(0.55±0.07),(6.4±1.27);达菲3种作用方式的TI分别为(0.4±0.14),(1.88±0.29),(4.6±0.15)。 结论: 与达菲组比较,清热解毒软胶囊体外具有明显的阻断甲型H1N1流感病毒入侵细胞作用(P〈0.01),其抗流感病毒主要机制可能是阻断病毒入侵细胞,对细胞具有保护作用。进一步的效果需要体内实验证实。
1993-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