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中药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5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论、综述、政策法规、研究论文、研究简报、专题笔谈、经验交流、药事管理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1-5302
  • 国内刊号:11-2272/R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55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5
  • 综合影响因子:2.412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中药 2011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中药杂志专题

中药产品质量过程控制

摘要:要为公众提供疗效确切、品质优良、安全方便、质量可控的中药产品,快速可持续地发展中药产业,核心问题就是保障中药产品的质量和疗效,而建立和完善中药生产技术及过程控制技术标准体系就是其首要任务。10年的中药现代化发展,有力推动了中药产业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过渡,但是仍处于蜕变中,中药工业生产工艺和工程化技术及配套装备仍很落后,多数中药生产尚缺乏科学严格的质量保证和生产标准,尤其是过程控制,致使许多中药的质量和安全问题频频凸现,有些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这不仅危及中医药事业的声誉,而且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健康和社会的和谐。
656-656

基于肠吸收的质量评价指标选择的方法和原则

摘要:目前中药材、饮片、提取物和成方制剂质量评价指标的选择缺乏客观依据和选择方法。通常,药材和饮片多选择含量高或者易得成分作为对照品,而复方多选择君药或处方中其它药味有对照品者作为评价指标。在这些评价指标中,许多与药效和质量缺乏相关性,这样将很难有效控制中药质量、疗效和安全性。
659-662

热毒宁注射液生产过程中关键工序对细菌内毒素去除效果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热毒宁注射液生产过程中关键工序对细菌内毒素去除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动态浊度法测定0.8%活性炭吸附前后、10×10^3截留相对分子质量超滤前后细菌内毒素含量变化,考察其去除情况。结果:活性炭对细菌内毒素吸附率为78.7%,10×10^3截留超滤对细菌内毒素去除率为99.6%。结论:关键工序能有效保证热毒宁注射液的安全性。
663-665

复方苦参注射液关键工艺研究

摘要:目的:为实现中药大品种的技术升级,进行复方苦参注射剂关键生产工艺的优化和示范性研究。方法:以总生物碱(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定碱、氧化槐果碱)和大泽米苷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关键工艺(渗漉及活性炭脱色工序)进行优化,采用单因素法对影响醇沉的参数进行优化研究。结果:复方苦参注射液渗漉提取的最佳工艺为0.8%醋酸,4倍量浸泡,2倍量渗漉,流速5mL·min^-1·kg^-1,浸泡时间9h;醇沉工艺为醇沉3次,醇沉浓度依次为60%,80%,90%;活性炭用量为6%。,于60℃加热20min。结论:优化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渗漉工艺简单,不仅缩短了生产周期、减少了二次污染的潜在风险,而且降低了醋酸的用量,保证了成品的酸不溶性灰分不超标,同时还更好地保留有效成分。
666-671

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消渴丸药粉中葛根素含量

摘要:目的:采用近红外光谱法对消渴丸药粉中葛根素含量进行快速测定。方法:以HPLC分析值作为参照,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采集消渴丸药粉的近红外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建立葛根素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并对未知样品进行了含量预测。结果:建立的葛根素校正模型R^2,RMSECV,RPD分别为0.9801,0.131,7.09。对预测集样品预测平均相对偏差为3.2%。结论:该方法准确、快速、简便,可作为消渴丸中问产品质量检测和实时在线质量控制的方法。
672-675

甘松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摘要:目的:研究饱和溶液法包合甘松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挥发油的利用率及包合物收得率为考察指标进行综合评分,优选包合工艺;使用TLC,UV,IR,扫描电镜,GC—MS等分析方法对包合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最佳包合条件为挥发油-β-环糊精1:6,包合温度40℃,包合时间1h,搅拌速度300r·min^-1;包合物形成一种新的物相,且包合前后挥发油组成有一定的变化。结论:实验得出的最佳包合丁艺操作简便,挥发油利用率和包合率较高。
676-682

藏药南寒水石热制炮制工艺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藏药南寒水石的热制最佳炮制工艺。方法:通过文献、典籍记载的查阅及实地走访各藏医院调查了解,对南寒水石热制炮制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据此确定各单因素实验条件并进行正交试验,对不同炮制条件下所得南寒石炮制品中钙(Ca),铁(Fe),锰(Mn),锌(Zn),铜(Cu)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粒径10~20mm,生草乌与火硝比例1:2,煮沸3h为南寒水石最佳炮制条件。结论:本实验为研究南寒水石热制炮制机制及制定最佳炮制工艺奠定基础。
683-686

赤芍和白芍抗炎作用的UPLC—MS代谢组学初步研究

摘要:目的:通过比较赤芍和自芍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的影响及内源性代谢物分析,探讨赤芍和白芍抗炎作用的异同。方法:建立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动物模型,观察赤芍和白芍的抗炎作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UPLC—MS)比较赤芍和白芍给药后大鼠血清代谢物指纹图谱,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研究给药组与正常组之间的代谢物组差异,寻找可能的生物标识物。结果:赤芍和白芍提取物在0.5~1h对大鼠角叉菜胶致足趾肿胀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在2~3h仅赤芍提取物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前列腺素F2α,前列腺素E3,白细胞三烯A4,前列腺素E2,谷胱甘肽等内源性生物标识物对于表征赤芍、自芍的抗炎作用具有重要的作用,且发现赤芍和白芍均可影响机体内前列腺素F2α和前列腺素E3的水平,但赤芍和白芍给药组间有显著性差异,提示二者发挥抗炎作用机制有一定差异。结论:代谢组学初步研究结果与传统药理试验结果有相关性,为进一步深入探讨赤芍和白芍的作用机制异同奠定基础.
694-697

赤芍与白芍抗血小板凝集作用的UPLC—MS代谢组学初步研究

摘要:目的:利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赤芍和白芍的抗血小板凝集功能及对大鼠内源性代谢物的影响。方法:赤芍和白芍各给药6d后,观察赤芍和白芍对大鼠血小板凝聚功能的影响,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UPLC—MS)技术分析大鼠血清代谢物指纹图谱,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研究给药组与正常组之间的代谢物组差异,寻找可能的生物标识物。结果:连续给予赤芍和白芍提取物6d后,能显著降低大鼠血小板最大凝集率水平,且赤芍组与白芍组组间有明显差别(P〈0.01)。α-酮戊二酸、苹果酸、白细胞三烯A4、前列腺素E2、前列腺素F2a等内源性生物标识物对于表征赤芍、白芍的抗血小板凝聚作用具有重要的作用。结论:代谢组学研究可以深入探讨赤芍和白芍的抗血小板凝聚机制。
698-701

UPLC—MS同时测定千里光和欧洲千里光中阿多尼弗林碱和千里光碱的含量

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千里光和欧洲千里光中阿多尼弗林碱和千里光碱含量的UPLC-MS方法。方法:采用Wa-ters公司UPLC—Micro2000仪器ESI^+离子模式下选择离子监控,以野百合碱为内标计算浓度;色谱分离采用ShiseidoCapcellPakMG色谱柱(2.0mm×50mm,3μm),流动相乙腈-0.5%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3mL·min^-1,柱温30℃,进样量2μL。结果:阿多尼弗林碱进样质量浓度在1.02—816.130μg·L^-1。呈现良好线性关系(r=0.9980),50%,100%,150%浓度水平下加样回收率在95.73%~103.0%,RSD不超过2.5%;千里光碱进样质量浓度在1.08~860.56μg·L。呈现良好线性关系(r=0.9976),50%,100%,150%浓度水平下加样回收率在95.67%~101.5%,RSD不超过2.3%;方法重复性及精密度良好。结论:所建立UPLC—MS方法灵敏、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千里光和欧洲千里光中阿多尼弗林碱和千里光碱的含量测定,可用于千里光药材中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的限量检查以及其混用品种如欧洲千里光的监控,为千里光药材2010年版《中国药典》的质量标准研究奠定基础。
702-705

HPLC同时测定玄参中5种成分的含量

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玄参药材中哈巴苷、哈巴俄苷、肉桂酸、麦角甾苷、安格洛苷C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S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03%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10,280,330 nm;柱温30℃。结果:哈巴苷、哈巴俄苷、肉桂酸、麦角甾苷、安格洛苷C的线性范围分别为50~400,1~40,1~20,0.5~4.5,1~60 mg·L^-1;哈巴苷、哈巴俄苷、肉桂酸、麦角甾苷、安格洛苷C的回收率分别为101%(RSD0.62%),102%(RSD 0.32%),98.8%(RSD 0.48%),99.9%(RSD 1.4%),99.2%(RSD 1.1%)。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为全面控制玄参质量提供参考。
709-711

白芍药材UPLC特征指纹图谱研究

摘要:目的:建立白芍药材的UPLC特征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快速评价白芍药材的质量,完善白芍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流动相乙腈-0.05%磷酸水溶液,检测波长230 nm。结果:建立了白芍药材的UPLC特征指纹图谱共有模式,标定了15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5个共有峰,15批白芍药材的相似度为0.891~0.996。结论:该方法快速,可用于评价白芍药材质量。
712-714

牡丹皮药材UPLC特征指纹图谱研究

摘要:目的:建立牡丹皮药材的超高效液相色谱特征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流动相乙腈-0.05%磷酸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 nm。结果:建立了牡丹皮UPLC特征指纹图谱共有模式,标定了20个共有峰,并指认了10个主要色谱峰,15批牡丹皮药材的相似度为0.973~0.998。结论:本方法快速、高效,可用于牡丹皮药材的质量评价。
715-717
中国中药杂志资源与鉴定

蛇足石杉内生真菌分离及其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药用植物蛇足石杉内生真菌的分布及其多样性,并筛选具有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的内生真菌。方法:采用平板分离法分离蛇足石杉内生真菌,结合形态学和ITS-rDNA序列分析鉴定内生真菌;并采用DTNB显色法,对分离获得的内生真菌进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的筛选。结果:共分离到127株内生真菌,分属于Penicillium,Aspergillus,Podospora等19个属;根、茎、叶中内生真菌的分布存在一定的组织差异性,茎中内生真菌的分离率和定殖率最高,叶中次之,根中最少。共有来自15个属的39株内生真菌显示出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且11株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其中7株来源于叶中。结论:药用植物蛇足石杉内生真菌多样性丰富,不同组织部位内生真菌的数量、种类及分布存在一定差异;同时蛇足石杉蕴含着大量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内生真菌,为寻找和开发具有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的药用资源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734-740

甘草种子质量检验方法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甘草种子质量检验方法,为甘草种子质量检验规程及质量分级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参考国际植物种子检验规程和中国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的方法对不同产地甘草种子质量进行测定。结果与结论:初步建立甘草种子扦样、净度、真实性鉴定、千粒重、发芽率、含水量及生活力7项指标的检验方法。
746-750

提取金荞麦愈伤组织总RNA的一种有效方法

摘要:目的:建立金荞麦愈伤组织总RNA提取方法。方法:采用CTAB法结合LiCl沉淀的改良方法提取RNA,紫外分光光度检测、0.8%非变性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RNA的反转录等评价RNA质量。结果:提取的总RNA 28S和18S条带清晰,且A260/A280在1.9~2.0,以提取的RNA为模板反转录的cDNA长度范围较广(500 bp~5 kb)。结论:该方法提取出的总RNA质量能满足RT-PCR等分子生物学操作的要求,且简单、有效、经济,可用于金荞麦愈伤组织总RNA的提取。
751-754

铁皮石斛花粉活力与种质创制研究

摘要:目的:为铁皮石斛杂交育种与野生资源保护提供基础。方法:采用过氧化物酶法测定不同花期与不同贮藏条件的花粉活力;在温室大棚设施栽培条件下开展杂交、自交、自由授粉,野外昆虫辅助授粉。结果:铁皮石斛有活力花粉比例花蕾期为29.4%,开花当天为70.6%,开花后1周为31.9%,直至花谢花粉仍有活力;离体干燥条件下4℃贮藏20d后有活力花粉比例仍有21.2%;人工授粉杂交结实率达82.6%,自交结实率7.3%;野外昆虫辅助授粉与温室大棚设施栽培条件下自由授粉结实率均为0。结论:铁皮石斛花粉在整个花期均有活力,石斛花构造的特殊性导致自由授粉与野外昆虫辅助授粉均结实困难,人工杂交授粉是铁皮石斛野生资源的保护与种质创制的有效途径。
755-757
中国中药杂志化学

泽泻中肾毒性成分的辨析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筛查泽泻中肾毒性成分,为提升其质量控制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高压制备色谱分离和制备泽泻化学组分样品;基于LLC—PK1细胞模型,用FDA荧光标记和M1Tr2种方法筛查肾毒性组分;对毒性最明显的化学组分进行液-质联用定性分析。结果:MTT法与FDA荧光标记法检测结果基本一致,FDA法检测泽泻中C13组分呈最明显的毒性,经液-质联用分析鉴定为泽泻醇C,16,23-环氧泽泻醇B和泽泻醇O。结论:泽泻中泽泻醇C,16,23-环氧泽泻醇B和泽泻醇O可能会引起肾毒性,应注意限量控制。
758-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