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中药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5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论、综述、政策法规、研究论文、研究简报、专题笔谈、经验交流、药事管理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1-5302
  • 国内刊号:11-2272/R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55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5
  • 综合影响因子:2.412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中药 2010年第24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中药杂志资源与鉴定

细辛类药材原植物资源和市场品种调查

摘要:目的:摸清近几年我国细辛的资源分布和市售品种情况,为细辛类药材的资源保护和品种整理等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地调查、委托调查和访问调查等相结合的方法。结果:由于生态环境破坏和过度采挖,《中国药典》规定的正品细辛和非正品细辛野生资源量均在减少,尤其是一些分布狭窄的非正品细辛如南川细辛和鼎湖细辛等有灭绝的危险。全国除个别地区外,北细辛均为市场主流品种。华细辛和非正品细辛如单叶细辛、短尾细辛、小叶马蹄香和金耳环等多在当地入药。结论:应大力发展华细辛栽培技术,并保护非正品细辛的种质资源。
3237-3241

菱叶红景天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

摘要:目的:探索菱叶红景天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技术并优化体外繁殖体系。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分别研究外植体种类、植物生长物质种类和浓度对菱叶红景天愈伤组织的诱导、丛生芽的产生以及生根诱导的影响,实验数据进行极差和方差分析。结果:影响菱叶红景天愈伤组织诱导的因素依次为外植体〉2,4-D〉6-BA,叶片产生愈伤组织最佳的培养基为MS附加2,4-D1.5mg·L^-1和6-BA0.5mg·L^-1;影响菱叶红景天丛生芽诱导的因素依次为外植体〉NAA〉6-BA,茎段产生丛生芽最佳的培养基为MS附加6.BA1.5mg·L^-1和NAA1.0mg·L^-1;试管苗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附加IBA1.0mg·L^-1,生根率可达90%以上,生根试管苗移栽成活率达98%以上。结论:本试验初步建立了菱叶红景天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的基本体系。
3250-3254
中国中药杂志信息

《中国中药杂志》发展现状简介

摘要:据中国知网(CNKI)“中国科技期刊影响因子年报”公布:《中国中药杂志》目前总被引频次达到17036,影响因子1.421,基金论文比例0.72,下载量达到39.69万次,国内外发行达到机构用户3192个,分布在15个国家和地区,个人读者分布在23个国家和地区。
3259-3259
中国中药杂志资源与鉴定

外源Ca2+,ALA,SA和Spd对盐胁迫下紫苏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摘要:目的:通过对紫苏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研究,寻找提高紫苏种子及幼苗在盐胁迫条件下抗性能力的途径。方法:测定NaCl胁迫下紫苏种子在不同浓度的外源钙离子(Ca2+)、5-氨基乙酰丙酸(ALA)、水杨酸(SA)和亚精胺(Spd)处理后,发芽势(Gv)、发芽率(Gr)、发芽指数(Gi)和活力指数(Vi)的变化。并对紫苏幼苗总生物量以及叶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进行测定。结果:100 mmol.L-1的NaCl胁迫下的紫苏种子萌发受到显著抑制,但是经过Ca2+,ALA,SA,Spd处理后,萌发指标均有升高。外施Ca2+(10 mmol.L-1),ALA(100mg.L-1),SA(50 mg.L-1)或Spd(0.25 mmol.L-1)都能够有效的缓解NaCl对紫苏种子及幼苗造成的胁迫伤害,其中经过100 mg.L-1的ALA处理后,效果最为显著,各项指标均达到最大值,发芽势为65.3%,发芽率为89.7%,发芽指数为15.2,活力指数为为0.123 8。各处理均提高了幼苗的总生物量,降低了叶片的MDA含量,显著的提高了SOD,POD,CAT的活性,经过100mg·L^-1的ALA处理后3种酶的活性分别达到最大值(0.72,6.82,5.64U·mg^-1)。结论:适宜浓度的Ca2+,ALA,SA,Spa都能够有效的减缓NaCl胁迫对紫苏种子及幼苗产生的伤害,提高种子及幼苗的抗盐能力。
3260-3265
中国中药杂志炮制与制剂

定量指纹图谱技术在桂枝茯苓胶囊过程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采用定量指纹图谱为主要技术手段,评价中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体,建立起中药生产过程控制模式。方法:以桂枝茯苓胶囊为例,通过对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40%醇提浸膏、水提浸膏、混合浸膏、软材及成品的定量指纹图谱的测试,考察其生产工艺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结果:4种中间体及成品各自10批指纹图谱的相似度为0.9660.999,10批成品指纹图谱中没食子酸、芍药苷、苯甲酸、肉桂酸、苯甲酰芍药苷、桂皮醛及丹皮酚等特征峰定量结果的RSD〈15%。结论:该方法准确、可行,对中药过程质量控制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3270-3273

盐益智仁饮片的质量控制研究

摘要:目的:建立盐益智仁饮片质量标准。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方法测定盐益智仁饮片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浸出物及挥发油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益智仁饮片中圆柚酮含量、氯离子电极法测定辅料氯化钠含量。结果:得到7个不同产地10批盐益智仁饮片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浸出物及挥发油含量;同时建立了盐益智仁饮片中圆柚酮和辅料含量测定方法。结论:建立了较完善的盐益智仁饮片质量标准。
3278-3281

均匀设计法优化超高压提取虎杖中虎杖苷和白藜芦醇

摘要:目的:应用超高压技术提取虎杖中虎杖苷和白藜芦醇,并结合均匀设计试验优选最佳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均匀设计试验U9(96)对虎杖中虎杖苷和白藜芦醇超高压提取的工艺参数进行优选,并与回流提取、超声提取和微波提取进行比较。结果:超高压提取虎杖苷及白藜芦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溶剂55%乙醇,压力170 MPa,液固比30 mL.g-1,提取时间120 s;此提取条件下虎杖苷及白藜芦醇的提取率分别为14.29,2.53 mg.g-1;虎杖苷提取率分别高出回流提取46.1%,超声提取6.4%和微波提取28.5%,白藜芦醇提取率分别高出回流提取67.5%,超声提取29.7%和微波提取24.6%。结论:超高压提取作为一种新兴的中药提取技术,具有提取率高、提取温度低、耗时短、能耗少等优点,为虎杖中虎杖苷及白藜芦醇的提取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法。
3282-3286

毛细管电泳场放大富集技术检测骨刺消痛液中的乌头碱类毒性成分

摘要:目的:建立毛细管电泳场放大富集技术测定骨刺消痛液中乌头碱类痕量毒性成分的方法。方法:采用未涂层石英毛细管(50μm×50 cm,有效长度42 cm)为分离通道,50 mmol.L-1磷酸二氢钠(pH9)-乙腈(90∶10)为运行缓冲溶液;进样电压12 kV,进样时间30 s;在进样之前设定用水冲洗,压力3.5 kPa,冲洗时间5 s;运行电压10 kV;紫外检测波长235 nm。结果:乌头碱、次乌头碱分别在17.2275,34.4550μg.L-1,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大于93.9%,RSD小于3.8%,富集倍数达到500倍。结论:本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富集倍数高,为骨刺消痛液中乌头碱类生物碱的限量检测提供一种新型的分析手段。
3287-3290

黄芩苷对绿原酸在家兔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绿原酸及与黄芩苷配伍后静脉推注给药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规律。方法:兔子10只,分为两组,Ⅰ组耳缘静脉推注绿原酸溶液6 mg.kg-1,Ⅱ组耳缘静脉推注绿原酸6 mg.kg-1和黄芩苷90 mg.kg-1,采用HPLC测定血浆中的绿原酸浓度,用K inetic软件求算其药物动力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绿原酸单用及与黄芩苷配伍静脉给药后,其药动学过程均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均有显著差异(P〈0.05)。Ⅱ组绿原酸的AUC0∞较Ⅰ组明显增大。结论:黄芩苷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绿原酸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过程。
3291-3293

儿泻康贴膜中胡椒碱的透皮吸收研究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儿泻康贴膜中的有效成分——胡椒碱的离体透皮吸收的行为及其定量分析,探讨儿泻康贴膜中的胡椒碱体外透皮的可行性,为中药内病外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胡椒碱不同时间对小鼠离体皮肤透皮吸收率。结果:胡椒碱经离体小鼠皮肤的透皮率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52 h后胡椒碱的渗透率为78.51%,且保持基本不变。结论:胡椒碱能透皮吸收,且本方法简单,稳定易行,可控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儿泻康贴膜中胡椒碱的透皮吸收的测定。
3294-3296
中国中药杂志化学

HPLC同时测定泽泻中4种泽泻醇成分的含量

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泽泻药材中泽泻醇A、泽泻醇F、24-乙酰泽泻醇A和23-乙酰泽泻醇B含量的HPLC方法。方法:采用RP-C18色谱柱(6.0 mm×150 mm,5μm),乙腈-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10 nm,正交实验优化药材提取方法并测定18个不同批次样品的含量。结果:泽泻醇A、泽泻醇F、24-乙酰泽泻醇A和23-乙酰泽泻醇B在测定的范围内均表现出良好的线性(r〈0.999);方法的回收率在96.67%99.61%,RSD均小于3.0%。结论:该分析方法能简便快速的测定泽泻中多个主要成分的含量,可以较全面的反映泽泻药材质量的优劣。
3306-3309

一测多评法测定淫羊藿中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及淫羊藿苷的含量

摘要:目的:在HPLC法同时测定淫羊藿中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和淫羊藿苷含量的基础上,建立一测多评法的方法学考察模式,验证此方法在淫羊藿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技术适应性。方法:以淫羊藿药材为研究对象,药材中4个主要有效成分为指标成分,分别建立淫羊藿苷与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的相对校正因子,计算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的含量,实现一测多评;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药材中该4个指标成分的含量,并比较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异,以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结果:12批淫羊藿药材中4个指标成分的含量计算值与实测值间无显著差异。结论:用一测多评法控制淫羊藿药材的质量是可行的、准确的。
3310-3313

微量马兜铃酸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摘要:目的:建立微量马兜铃酸A的标准检测方法,并对目前合法使用的含马兜铃酸A的药材、易与含马兜铃酸药材相混淆的中药材及其中成药进行检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Alltima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甲醇-水-乙酸(68∶32∶1.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90 nm。结果:马兜铃酸A在0.0160.51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3,最低检测限为4 ng,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2%。采用建立的标准限量检测方法,对11批市售细辛药材和15批中成药样品中马兜铃酸A进行分析;11批细辛中马兜铃酸A的质量分数在3.126.6μg.g-1,其中只有3批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细辛药材项下的限量规定;15批中成药样品中只有1批检出了马兜铃酸A。结论: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适合于含痕量马兜铃酸的药材及成药中马兜铃酸A的限量检测。
3314-3317

LC-MS测定黄连黄柏中木兰花碱含量

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黄连黄柏中木兰花碱含量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方法:样品经甲醇提取后,采用AgilentEclipse XDB-C18ODS色谱柱(4.6 mm×150 mm,5μm)分离,流动相甲醇-水(60∶40);流速0.8 mL.min-1。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化(ESI)方式,正离子采集,以多离子反应监测(MRM)模式对木兰花碱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木兰花碱在4.3522 720pg.L-1线性关系良好。黄连、黄柏平均加样回收率均在98%以上。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黄连黄柏中木兰花碱的含量测定,为该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3322-3324

乌骨藤脂溶性成分抗肿瘤活性及其成分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乌骨藤脂溶性成分的抗肿瘤活性,并分析其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中药乌骨藤的脂溶性成分,采用MTT法研究其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并利用气相-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乌骨藤脂溶性成分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活性,同时分析了其化学成分,鉴定了其中24个化合物,并测定了相对含量。结论:乌骨藤的脂溶性成分具有抗肿瘤活性,其药理活性与所含有的化学成分相关。
3325-3328

吴茱萸指纹图谱研究和3种成分的含量测定

摘要:目的:建立不同产地和品种吴茱萸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和柠檬苦素3种主要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Agilent Eclipse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乙腈-[四氢呋喃-0.02%磷酸水溶液(13∶65)]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20 nm,采用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处理分析,建立了不同产地和品种吴茱萸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3种主要成分的含量。结果:24批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了15个共有峰,不同产地、不同品种药材指纹图谱相似度差异不大,但3种主要成分含量差异较大。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指纹图谱结合含量测定可以更好地控制吴茱萸药材的质量。
3329-3332
中国中药杂志药理

人参皂苷Rg1对大鼠脑片AD模型磷酸化Tau蛋白及NMDA受体亚单位NR1,NR2B表达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1对大鼠脑片AD模型磷酸化Tau蛋白(Phosphory protein Tau,P-Tau)及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亚单位1(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subunit 1,NR1)、亚单位2B(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subunit 2B,NR2B)的表达影响。方法:将5周龄雄性Wistar大鼠脑片(含皮层和海马)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低、中、高剂量人参皂苷Rg1组,每组10张脑片,脑片放置盛有人工脑脊液(artificial cerebrospinal fluid,ACSF)的6孔板中培养,温度(32.0±0.5)℃,整个过程ACSF中持续通入混合氧气(95%O2+5%CO2)。人参皂苷Rg1各组ACSF中首先加入人参皂苷Rg1(60,120,240μmol.L-1)作用2 h,然后模型组和人参皂苷Rg1各组ACSF中分别加入冈田酸(okadaic acid,OA)1μmol.L-1作用3 h,空白对照组不加任何处理因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图像分析技术等方法,检测皮层和海马P-Tau,NR1,NR2B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片P-Tau的表达增加(P〈0.05或P〈0.01),NR1,NR2B的表达降低(P〈0.01);人参皂苷Rg1各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脑片P-Tau的表达降低(P〈0.01或P〈0.05),NR1,NR2B的表达增加(P〈0.01或P〈0.05),其中以高剂量人参皂苷Rg1组效果最佳。结论:人参皂苷Rg1可以降低大鼠脑片AD模型P-Tau表达水平,并能上调学习记忆相关蛋白NR1,NR2B的表达,以此途径发挥抗痴呆作用。
3339-3343

柴胡总皂苷粗提物多次给药对大鼠肝毒性的“量-时-毒”关系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柴胡总皂苷粗提物多次给药致大鼠肝毒性的时毒、量毒关系。方法:取大鼠按不同时间点或不同剂量分组,分别给大鼠灌胃柴胡总皂苷粗品,观察大鼠死亡情况和毒性反应,检查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计算肝脏脏器指数,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形态变化。结果:“时-毒”关系研究表明:大鼠血清ALT,AST均在给药后7d开始升高,15d肝毒性明显,其后出现并发毒性和死亡。“量-毒”关系研究表明:在药后15d之内,与正常组比较,51.2~125,0g·kg^-1。柴胡总皂苷粗品可造成大鼠明显的肝毒性损伤,表现在ALT,AST升高,肝体比值增大,病理组织学检测出现不同程度的肝细胞水肿和脂肪变性,大剂量、长时间给药组出现片状坏死、肝小叶结构不清;上述变化随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加重,与空白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多次、长时间给大鼠灌服一定剂量柴胡总皂苷粗提物可造成严重肝损伤甚至死亡,并呈现明显的肝毒性“量-时-毒”关系。
3344-3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