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中药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5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论、综述、政策法规、研究论文、研究简报、专题笔谈、经验交流、药事管理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1-5302
  • 国内刊号:11-2272/R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55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5
  • 综合影响因子:2.412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中药 2010年第18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中药杂志综述

矿质营养对药用植物黄酮类成分合成的影响

摘要:黄酮类化合物是中药中一类重要的活性成分,其在植物体内的生物合成受各种环境条件的调控。矿质营养作为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环境因子,对药用植物中黄酮类成分合成代谢的调控也日益受到人们重视。作者阐述了黄酮类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综述了大量元素、中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对药用植物中黄酮类成分合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矿质营养对药用植物中黄酮类成分生物合成途径调控的作用机制。
2367-2371
中国中药杂志资源与鉴定

ZnSO4和PEG引发对老化紫苏种子萌发及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摘要:目的:通过对老化的紫苏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研究,寻找提高紫苏种子及幼苗抗老化能力的途径。方法:测定不同浓度硫酸锌(ZnSO4)和聚乙二醇(PEG)处理后的紫苏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并对紫苏幼苗叶片的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老化的紫苏种子在经过不同浓度的ZnSO4和PEG处理后,萌发指标均有升高,其中经过600 mg·L^-1的ZnSO4和20%的PEG处理后,各项指标均达到最大值,发芽势(Gv)分别为64.7,66.8%;发芽率(Gr)分别为78.7%,79.4%;发芽指数(Gi)分别为11.8,12.2;活力指数(Vi)分别为0.091 1,0.093 9。不同处理均降低了叶片MDA的含量,并且提高了SOD,POD,CAT3种酶的活性,显著的提高了幼苗生物量的积累。当ZnSO4为600 mg·L^-1时,3种酶活性分别为0.28,4.71,3.82 U.mg-1,当PEG浓度为20%时,3种酶的活性分别为0.29,4.93,4.18 U·mg^-1。结论:600 mg·L^-1的ZnSO4和20%的PEG处理能够有效的减缓老化对紫苏种子及幼苗产生的伤害,提高了种子及幼苗的抗老化能力。
2372-2377

西洋参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与多样性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年限西洋参根际及对照土壤样品中土壤微生物功能和组成的变化,揭示西洋参根际土壤微生物生态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微生物对不同碳源利用的差异,在Biolog生态培养盘上培养西洋参根际土壤微生物检测土壤微生物在群落水平的生理剖面(community level physiological profiles,CLPP);应用土壤微生物PLFA(磷脂脂肪酸)法分析西洋参根际土壤微生物组成变化。同时分析了不同年限西洋参根际土壤酸碱度、有机质等土壤肥力属性。结论:本研究所选的2种西洋参种植地的土壤基本性质有较大的差别,吉林地块的pH偏酸性(5.82),北京地块土壤偏碱性(8.27),而且吉林地块土壤的有机质、速效N、速效P和全氮显著高于北京地块土壤。土壤微生物生态分析的结果在2种地块显示相似的结果,AWCD具有相似的曲线,而主成分分析可以很明显的将二至四年生西洋参根际土与对照和一年生区别开,这也就说明西洋参种植后根际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降低,并且微生物结构组成发生明显的变化,这些可能是造成西洋参田间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2378-2382

竹节参毛状根培养体系的建立及人参皂苷Re的合成

摘要:目的:建立竹节参毛状根的诱导方法和培养体系,并对其生长特性和所合成的人参皂苷Re的含量进行分析。方法:用卸甲型根癌农杆菌C58C1菌株感染竹节参预培养的地上茎,诱导毛状根产生,在1/2MS培养基上扩大培养并测定其生长特性;用PCR检测竹节参转化毛状根的T-DNA及HPLC测定人参皂苷Re含量。结果:C58C1菌株能诱导竹节参地上茎产生毛状根,在浸染25min时,诱导率最高,为90%;经PCR检测,C58C1菌株Ri质粒上的rolB基因已经整合到竹节参毛状根基因组中;HPLC检测发现,竹节参毛状根均能合成人参皂苷Re,其中含量最大的是1/2MS液体培养的单克隆PJ8,其值高达60.26 mg·g^-1。结论:初步建立了竹节参毛状根的诱导和培养方法,为大规模培养竹节参毛状根以生产高含量的人参皂苷Re奠定了实验基础。
2383-2387

铁皮石斛总生物碱含量变异规律

摘要:目的:全面了解不同种质、不同采收年限铁皮石斛药材总生物碱含量及其变异规律,为铁皮石斛真伪鉴别与优质药材培育提供依据。方法:采集铁皮石斛人工栽培骨干基地一至三年生铁皮石斛17个种质41个样品,以及市售不同价位枫斗药材11个样品;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结果:人工栽培的铁皮石斛与市场购买的铁皮枫斗药材总生物碱在0.019 0%~0.043 0%;浙江省11个铁皮石斛种质一年生、二年生、三年生样品平均总生物碱为0.025 3%,0.027 0%,0.032 6%,云南产一年生铁皮石斛平均总生物碱为0.034 3%。结论:不同种质、年龄的铁皮石斛总生物碱含量差异很大,并且总生物碱含量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而增加,云南产铁皮石斛总生物碱明显高于浙江产铁皮石斛,但正宗的铁皮石斛总生物碱含量具有明显限量范围,总生物碱含量明显偏离限量范围的样品可以基本确定为非铁皮石斛,总生物碱含量在此范围的样品必须结合多糖含量与其他活性化学组分才能真正辨别铁皮石斛药材的真伪与优劣。
2388-2391

杠柳组培苗的诱导及其次生代谢产物杠柳毒苷动态积累的研究

摘要:目的:通过诱导杠柳组培苗,分析杠柳组培苗在分化过程中不同部位杠柳毒苷含量,探索次生代谢产物杠柳毒苷在分化再生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方法:首先在无菌条件下利用杠柳种子产生实生苗,然后切取胚轴,在含有IBA 0.1 mg·L^-1+BA 1 mg·L^-1的MS培养基上诱导形成愈伤组织和不定芽,待不定芽发育形成3 cm左右的无根苗时将其切下,接种到含IBA 0.5 mg·L^-1的1/2MS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使其形成组培苗。在培养组培苗过程中,分别采集不同的分化部位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分化过程中不同部位杠柳毒苷含量差异很大,其中完整组培苗中根的含量最高,然后依次是愈伤组织、完整组培苗的茎和叶、无根苗的茎和叶。结论:整个再生过程表明,根和分化的愈伤组织是最有可能产生和积累杠柳毒苷的地方,茎和叶中含有的杠柳毒苷很有可能是通过输导组织运送的。
2392-2394
中国中药杂志制剂与炮制

HPLC测定血必净注射液内11种主要成分

摘要: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血必净注射液中尿苷、没食子酸、鸟苷、丹参素钠、芍药苷、原儿茶醛、阿魏酸、红花黄色素A、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和丹酚酸B的方法。方法:采用Agli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0.5%乙酸水(A),甲醇-乙腈-乙酸(40∶60∶0.5)(B)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mL.min-1;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5℃;自动进样20μL。结果:11种成分的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的RSD都低于3%,加样回收率为95.02%~104.94%。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能有效控制血必净注射液的质量。
2395-2398

化学修饰型复合汞膜电极测定双黄连口服液中黄芩苷的含量

摘要:目的:利用铕离子掺杂普鲁士蓝(europium-doped prussian blue analogue,Eu-PB)化学修饰型复合汞膜电极(GC/Eu-PB/MFE)建立了黄芩苷的测定方法,并探讨了其电化学行为。方法:在BR(pH6.0)支持电解质中,采用差示脉冲伏安法(DPV)和循环伏安法(CV)。结果:GC/Eu-PB/MFE电极与传统玻碳汞膜电极(GC/MFE)相比,同浓度的黄芩苷在GC/Eu-PB/MFE上响应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黄芩苷在该电极上表现较强的吸附行为,其还原峰电位为-1.22 V(vs SCE)。还原峰电流与黄芩苷浓度在8.0×10^-9~1.0×10^-6mol·L^-1呈线性关系(r=0.999 2),检测下限为1.2×10^-9 mol·L^-1(S/N=3)。不经预分离直接测定双黄连口服液中黄芩苷的含量,平均回收率为99.83%,平均RSD 2.3%(n=8)。结论:GC/Eu-PB/MFE用于双黄连口服液中黄芩苷含量的测定,检测限低、灵敏、可靠,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2399-2401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方当归栓中5种活性组分的含量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用于同时测定复方当归栓中5种活性成分苦参碱、氧化苦参碱、阿魏酸、左旋紫草素和β,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Kromasil ODS色谱柱(4.6 mm×250 mm,5μm),甲醇-0.1%三乙胺水溶液(用磷酸调节pH3)梯度洗脱,分别在检测波长220,316,516 nm,测定了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阿魏酸、左旋紫草素和β,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的含量。结果:通过1次进样,同时测定了复方当归栓中理化性质差异较大的5种活性成分的含量,且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96.92%~102.22%,RSD〈3.1%。结论:该法简便、灵敏、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同时测定该制剂中5种活性成分的含量,并为该制剂质量控制提供了方法学基础。
2402-2405

HPLC同时测定石崖茶中5种黄酮成分的含量

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民族药石崖茶中5种黄酮成分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Chromatorex-C18色谱柱(4.6 mm×250 mm,10μm);流动相0.1%甲酸(A)-甲醇(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0~15 min,280 nm;检测表儿茶素,15~45 min,262 nm,检测其他4种黄酮类成分,流速1.0 mL·min^-1,柱温25℃。结果:山茶苷A、山茶苷B、芹菜素、槲皮苷、表儿茶素分别在1.21~8.06,0.05~0.34,0.10~0.67,0.016~0.105,0.456~3.04μg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99.10%,96.81%,100.22%,96.08%,100.30%,RSD分别为2.1%,2.0%,3.0%,3.9%,4.0%。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用于石崖茶的质量控制和评价。
2406-2409
中国中药杂志化学

山楂中抑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成分及其协同效应的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山楂降血脂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以HMG-CoA还原酶活性为靶标,采用大孔树脂和硅胶等进行分离纯化,筛选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结果:获得4个对HMG-CoA还原酶活性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化合物,为槲皮素、金丝桃苷、芦丁和绿原酸,4个化合物抑制率之和为50.01%,复配后的抑制活性为79.48%。结论:槲皮素和金丝桃苷为山楂中抑制HMG-CoA还原酶活性的主要活性成分,且单体之间存在协同作用。
2428-2431

野菊花中元素分布特征及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野菊花中无机元素的特征,从元素组学的角度为野菊花药材建立无机元素的特征图谱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了不同产地野菊花中硼(B),钠(Na),镁(Mg),磷(P),钾(K),钙(Ca),锰(Mn),铁(Fe),铜(Cu),锌(Zn),锶(Sr),硒(Se),钡(Ba)和铅(Pb)共14种元素的含量,应用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测定结果进行了研究。结果:不同产地野菊花中无机元素的含量呈现相似的元素谱排列,表现为上下起伏的波浪状分布,不同产地的野菊花中各元素的绝对含量存在显著差异;部分元素间存在相关性;经过主成分分析得出4个主因子,其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4.437%,第一、二主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60.09%,故所对应的P,K,Ca,Mn,Fe,Cu,Sr,B,Na和Se是野菊花的特征元素。结论:野菊花中元素含量呈现特征性上下起伏的波动折线元素谱,各产地野菊花中元素的绝对含量呈现显著差异,云南昆明和湖南株洲野菊花中元素含量较其他产地高。
2432-2436

大黄5种炮制品中芦荟大黄素-3-CH2-O-β-D-葡萄糖苷和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变化规律

摘要:目的:研究大黄5种炮制品中2个蒽醌苷类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HPLC法同时测定芦荟大黄素-3-CH2-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以Agilent TC-C18(2)为色谱柱,以四氢呋喃-1%冰醋酸溶液(25∶7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410 nm,流速0.9 mL·min^-1,柱温35℃。结果:芦荟大黄素-3-CH2-O-β-D-葡萄糖苷的测定范围为0.009 0~0.270 4μg,r=0.999 6,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的测定范围0.039 6~1.188μg,r=0.999 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85%,97.19%。结论:大黄炮制过程中2个蒽醌苷类成分含量发生了明显变化,生片、醋片的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酒片的含量较生片增加但不显著,熟片、炭片含量较生片下降明显。
2437-2439
中国中药杂志药理

黄连对乙酰苯肼所致小鼠红细胞氧化性溶血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摘要:目的:观察黄连对小鼠红细胞氧化性溶血的影响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采用乙酰苯肼(APH)诱导小鼠红细胞氧化性溶血模型,以伯氨喹啉为对照药,观察不同浓度的黄连对血浆游离血红蛋白、血清间接胆红素、全血网织红细胞、红细胞内脂质过氧化产物和抗氧化系统相关酶和蛋白以及全血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0.03 g·kg^-1APH能引起正常小鼠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和血清间接胆红素含量及外周血网织红细胞数量显著升高,也能明显提高红细胞丙二醛(MDA)含量和降低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活力、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全血总抗氧化能力。0.058 g·kg^-1伯氨喹啉能明显加重APH所引起的红细胞氧化性溶血和氧化系统破坏;0.6 g·kg^-1黄连能明显降低血清间接胆红素含量,1.2 g·kg^-1黄连尚能显著减少血浆游离血红蛋白量和全血网织红细胞数,同时明显降低红细胞MDA含量、增加SOD活力和GSH含量、提高全血总抗氧化能力。结论:黄连能一定程度减轻APH引起的小鼠红细胞氧化性溶血,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脂质过氧化产物和提高红细胞抗氧化酶的量和能力有关。
2449-2452

灯盏乙素麻醉大鼠鼻腔给药脑内靶向性评价

摘要:目的:探索灯盏乙素利用鼻腔嗅觉区的鼻-脑通道进行鼻脑靶向给药的可行性。方法:以注射给药为对照,于灯盏乙素鼻腔给药后一定时间用小脑延髓池穿刺术采集大鼠脑脊液,股动脉插管取血,125I标记法测定其在大鼠脑脊液、脑组织和血中药物含量,梯形法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以AUCbrain/AUCplasma为指标评价脑靶向性。结果:大鼠鼻腔给药后灯盏乙素的脑内分布具有组织差异,经鼻腔吸收后5~15 min,嗅球即达峰值,在30~60 min时其在各脑组织中的药浓均达到峰值,其中,嗅球(574.8±205.9)ng·g^-1、嗅区(323.4±128.3)ng·g^-1、脑脊液(123.2±29.3)ng·g^-1。灯盏乙素鼻腔给药后的脑部药浓分布如下:嗅球嗅区〉脑脊液〉小脑〉延髓〉大脑;相等剂量给药时,灯盏乙素鼻腔给药后嗅球、嗅区、CSF的AUC0~240分别为静注的5.54,5.07,5.51倍,其他脑组织的AUC0~240均大于静注。灯盏乙素鼻腔给药后各脑组织的AUCbrain/AUCplasma均显著高于静注给药,5 min时嗅球、CSF、大脑的AUCCR/AUCplasma值分别是静注的56.93,30.45,6.14倍。结论:灯盏乙素鼻腔给药后可能经以下吸收通路直接转运入脑:经鼻腔嗅黏膜吸收进入蛛膜下腔的嗅球,然后相继进入嗅区、CSF、大脑、小脑等部位,嗅球是药物分子经鼻腔入脑的必经之路。与静注给药相比,灯盏乙素鼻腔给药具有明显的脑靶向性。
2453-2456

芍药苷预处理对皮质酮损伤皮层神经元保护作用机制研究

摘要:目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芍药苷预处理对皮质酮损伤的大鼠皮层神经元凋亡相关基因以及营养因子BDNF mRNA表达的影响,初步阐明芍药苷对皮质酮损伤神经元的保护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胎鼠皮层神经元,于原代第7天加入芍药苷低、中、高浓度(0.5,2,10μmol·L^-1预处理30 min后,加入皮质酮(200μmol·L^-1损伤,采用RT-PCR检测芍药苷预处理对神经元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Caspase-3以及营养因子BDNF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芍药苷预处理组(2,10μmol·L^-1可显著下调Bax,Caspase-3 mRNA的表达,并显著上调Bcl-2和BDNF mRNA的表达(P〈0.05)。结论:芍药苷预处理对皮质酮损伤的大鼠皮层神经元的保护作用与芍药苷调控神经元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Caspase-3 mRNA的表达直接相关,同时可能与上调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表达有关。
2457-2459

姜黄素水解物对K562/A02细胞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姜黄素水解物对K562/A02细胞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初步探讨其逆转机制。方法:MTT法检测姜黄素水解物处理后K562/A02细胞对常用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姜黄素水解物处理后K562/A02细胞与其亲本K562细胞膜P-gp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K562和K562/A02细胞内柔红霉素(DNR)的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e intendity,MFI);RT-PCR法检测K562/A02细胞mdr1 mRNA。结果:用2.5 mg·L^-1姜黄素水解物处理后K562/A02细胞对常用化疗药物敏感性提高;姜黄素水解物能降低K562/A02细胞膜P-gp的表达(P〈0.05)。K562/A02细胞内DNR的MFI低于K562细胞(P〈0.01),姜黄素水解物能增加K562/A02细胞内DNR的MFI(P〈0.05);姜黄素水解物处理后K562/A02细胞内mdr1 mRNA下降。结论:姜黄素水解物具有体外逆转K562/A02细胞多药耐药的作用,且降低K562/A02细胞膜P-gp的表达降低化疗药物外排增强化疗药物在细胞内的潴留可能是其逆转作用的机制之一。
2460-2463

耳聋左慈丸及有效拆方拮抗庆大霉素诱导毛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耳聋左慈丸及其有效拆方(熟地黄泽泻药对、泽泻单味药)对庆大霉素诱导内耳听毛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及酶活性变化的影响。方法:复制内耳螺旋器体外培养庆大霉素损伤模型,采用原位荧光标记及免疫荧光标记观察庆大霉素损伤毛细胞区域凋亡酶Caspases活性、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蛋白表达量的改变及中药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0.3mmol.L-1庆大霉素能够引起内耳毛细胞Caspase-3,Caspase-9酶活性明显增强,凋亡调节因子Bcl-2/Bax蛋白表达明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耳聋左慈丸对Caspase-9酶活性有显著抑制作用,对Caspase-3酶活性有抑制趋势,对Bcl-2/Bax蛋白表达有明显上调作用;熟地黄泽泻药对、泽泻单味均能明显抑制Caspase-3,Caspase-9酶活性,显著上调Bcl-2/Bax蛋白表达。结论:耳聋左慈丸、熟地黄泽泻药对及泽泻单味可能通过纠正线粒体凋亡信号转导途径的异常变化,拮抗庆大霉素对毛细胞的损伤。
2464-2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