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中药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5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论、综述、政策法规、研究论文、研究简报、专题笔谈、经验交流、药事管理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1-5302
  • 国内刊号:11-2272/R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55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5
  • 综合影响因子:2.412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中药 2010年第14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中药杂志信息

本刊重要启事

摘要:本刊已开通在线支付功能,作者请登录本刊网站www.cjcmm.com.cn“作者中心”,点击在线充值,可以选择网上银行(没开通网银功能的帐户可以选择信用卡充值)和手机充值卡2种充值方式,充值成功后系统会显示您的账号余额。然后您可以根据稿件状态和编辑部邮件通知来缴纳相应的费用,如审稿费,发表费等。如有疑问请咨询周驰编辑:13810178861,21310385@qq.com。
1788-1788
中国中药杂志制剂

正交设计法优选天山雪莲凝胶剂基质处方

摘要:目的:优选天山雪莲凝胶剂基质处方。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以凝胶剂基质在室温下的黏度和屈服值、在体表温度下的黏度和屈服值、触变性为指标,优化处方中卡波姆940、氮酮、丙二醇和无水乙醇的用量。结果:天山雪莲凝胶剂基质处方最佳配比为卡波姆-氮酮-丙二醇-无水乙醇(2.0∶2.0∶15.0∶30.0)。结论:采用该优选处方制备的天山雪莲凝胶剂均匀透明,黏度适中,触变性良好。
1803-1805

渗漉法提取广枣中黄酮类成分的工艺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广枣中黄酮类成分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进行优选,考察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浸渍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优化提取条件;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总黄酮含量,比较提取效果。结果:最佳工艺为加入8倍量60%乙醇浸渍48 h。结论:该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工业化大生产。
1806-1808

滇产岩白菜中熊果苷含量的比较

摘要:目的:分析云南境内不同岩白菜居群的熊果苷含量,筛选出优良种源和最佳利用部位。方法:应用HPLC,色谱柱SB-C18,流动相甲醇-水(15∶85),流速1 mL.m in-1,检测波长282 nm,柱温30℃。结果:同一居群的不同部位间熊果苷含量差异悬殊,叶片〉叶柄〉根〉根状茎;不同居群的叶片中的熊果苷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介于6.36%~1.51%;不同居群的根状茎中的熊果苷含量也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在1.72%~0.40%。结论:叶片是提取熊果苷的最佳部位;兰坪老君山居群是开发利用岩白菜中熊果苷资源的最优种源。
1812-1814

基于主成分降维和神经网络模型识别不同产地的荆芥穗

摘要:目的:研究利用紫外-可见光谱预测不同产地的荆芥穗样品。方法: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0个产地的荆芥穗紫外-可见光谱进行降维处理,将累积贡献率达99.82%的前6个新变量进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建模。结果:所建主成分-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的识别率为100%,均方误差为0.001 0。结论:主成分-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可用于不同产地荆芥穗药材的分类识别,方法简便快速。
1815-1817

HPLC法测定复方神安颗粒中苦参碱含量

摘要:目的:建立复方神安颗粒中苦参碱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Dikma Diamonsil(钻石)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22∶78)(三乙胺调到pH7.5);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20 nm;柱温25℃;进样量10μL。结果:苦参碱在2.08~10.40μg(r=0.999 6)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0.51%(RSD2.0%)。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重复性好,精密度高,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1818-1819
中国中药杂志化学

刘寄奴黄酮类成分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刘寄奴Artemisia anomal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其成分,波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1个已知黄酮类化合物及2个黄酮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1)、苜蓿素(2)、异泽兰黄素(3)、5,7,4′-三羟基-6,3′,5′-三甲氧基黄酮(4)、芒柄花素(5)、洋芹素(6)、柚皮素(7)、槲皮素(8)、毛蕊异黄酮(9)、芹菜素-7-O-葡萄糖苷(10)、山柰酚-3-O-芸香糖苷(11)、tricin 4′-O-(erythro-β-guaiacylglyceryl)ether(12)和tricin 4′-O-(threo-β-guai-acylglyceryl)ether(13)。结论:化合物12,13为首次从菊科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9为首次从蒿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7,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1827-1830

八角科植物果皮化学成分的LC-MS图谱特征及其在分类和药材鉴别上的意义

摘要:目的:研究八角科植物果皮化学成分的特点以及部分倍半萜内酯类成分在八角科植物中的分布情况,一方面为进一步开发八角科植物资源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探讨其在八角科植物分类以及八角茴香类药材真伪鉴别上的意义。方法:采用LC-MS法分别测定了八角科植物的17种22个果皮样品的总离子流图和质谱图,应用SAS软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聚类统计处理。结果:根据样品所含成分的相似性可将17种八角科植物按化学成分特征分为5类。同时初步确定pseudoanisatin,6-deoxypseudoanisatin,pseudomajucin 3种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在17种果皮样品中的分布情况。结论:LC-MS法得到的色谱图能够很好地表征八角科植物果皮的化学成分特点;根据LC-MS图谱得到的化学分类结果与传统的植物分类结果吻合度不高;八角茴香药材和其他八角科植物果实的LC-MS图谱有较大的差别,可以根据图谱进行原药材或药材粉末的鉴别。
1836-1839

胶束电动毛细管电泳分离测定北沙参中5种香豆素类成分

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北沙参中补骨脂素、花椒毒素、异茴芹内酯、佛手柑内酯和东莨菪内酯5种香豆素类成分的胶束电动毛细管电泳法。方法:采用未涂层融硅石英毛细管柱(50.2 cm×75μm×40 cm),20 mmol.L-1硼砂溶液-16 mmol.L-1十二烷基硫酸钠(SDS)-15%乙腈(pH9.6)为运行缓冲液,分离电压22 kV,紫外检测波长214 nm。对缓冲液种类、浓度、pH、SDS、乙腈浓度、电压、温度等因素对分离的影响做了系统的考察。结果:补骨脂素、花椒毒素、异茴芹内酯、佛手柑内酯和东莨菪内酯在7 min内全部分离,线性范围分别为9.91~82.6,37.2~162,2.23~18.6,2.73~22.3,2.89~20.1 mg.L-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9%,98.4%,101.3%,99.1%,98.0%。结论:该方法为北沙参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了新的途径,简便、快速、灵敏、准确。
1840-1844

苦参、藜芦合用对大鼠肝P450酶活性及mRNA表达的调控作用

摘要:目的:研究中药十八反中苦参与藜芦合用对P450同工酶在酶活性及mRNA水平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与细胞色素b5含量及氨基比林N-脱甲基酶(APND)、对硝基苯酚羟化酶(pNPH)活性。采用RT-PCR检测大鼠肝脏中5种P450同工酶CYP1A1,CYP2B1/2,CYP2C11,CYP2E1,CYP3A1 mRNA的表达。结果:苦参及其与藜芦合用可明显降低P450蛋白含量及b5的含量,并能使APND活性下降。在mRNA水平上,藜芦可诱导CYP2C11的基因表达,与苦参合用后却使得CYP2C11的表达下降。各单药及配伍组对CYP1A1基本无表达。苦参可诱导CYP2B1/2的基因表达,而苦参-藜芦配伍组却显示了微弱的抑制作用。苦参与藜芦合用及各单药对CYP3A1的表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苦参与藜芦配伍前后存在对CYP及其亚型的调控作用,可能存在基于药物代谢酶机制的相反作用,需进一步结合代谢研究加以综合分析,阐明相反作用的机制。
1845-1849
中国中药杂志药理

黄连改善胰岛素抵抗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摘要:目的:从细胞途径多方面观察黄连药材、部位及其成分等对3T3-L1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及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探索黄连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采用地塞米松、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和胰岛素共同诱导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并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依据黄连传统用药经验,观察黄连"药材-部位-生物碱成分"对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对胰岛素抵抗模型细胞培养液中葡萄糖消耗的影响。结果:除非生物碱部位在6.0μg.L-1具有明显促进分化作用外,其余各组无论黄连水提物、不同提取部位还是不同生物碱成分均能明显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的分化,其中单体成分盐酸黄连碱在浓度16.5μmol.L-1时抑制作用最为明显;同时,各组也均能降低培养液中葡萄糖的含量,提高葡萄糖的利用率,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与马来酸罗格列酮相似,其中单体成分盐酸药根碱在浓度10.5μmol.L-1时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其余各成分。结论:黄连具有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抑制前脂肪细胞分化的作用,其疗效可能是各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同时其抑制分化作用也提示黄连在增加细胞对葡萄糖摄取的同时不会引起脂肪的聚集而造成体重增加,这对防治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代谢综合征或并发症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1855-1858

盐酸头孢噻呋对苦参碱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盐酸头孢噻呋对苦参碱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UV测定苦参碱单独给药组与盐酸头孢噻呋和苦参碱联合给药组中苦参碱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用DAS2.1.1药动学程序处理苦参碱的血药浓度-时间数据对,比较两者的药动学参数。结果:苦参碱单独给药组苦参碱的Cmax为21.113 9 mg.L-1,Tmax为0.75 h,t1/2α为1.34 h,t1/2β为3.509 h,AUC0~t为90.984 mg.h-1.L-1,AUC0~∞为100.346 mg.h-1.L-1。盐酸头孢噻呋和苦参碱联合给药组苦参碱的Cmax为11.707 mg.L-1,Tmax为0.917 h,t1/2α为1.598 h,t1/2β为3.247 h,AUC0~t为53.28 mg.h-1.L-1,AUC0~∞为60.035mg.h-1.L-1。结论:苦参碱与盐酸头孢噻呋联合给药时苦参碱的血药浓度、生物利用度显著降低,在外周室的分布减少,中央室的分布增加,体内清除率亦有所增加。
1859-1861

银杏酮酯(GBE50)对心肌生理特性及细胞内游离钙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银杏酮酯(GBE50)对心肌生理特性及细胞内游离钙的影响,探讨GBE50抗心律失常的机制。方法:采用常规离体器官实验法记录心房生理特性,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测定细胞内游离钙。结果:银杏酮酯各组(10,20,40,80,160 mg.L-1)对右心房收缩频率抑制率,除10 mg.L-1外,其他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各组对右心房收缩力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对左心房收缩力抑制率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各组对左心房静息后增强效应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40,80,160 mg.L-1的GBE50对左心房功能不应期呈延长效应(P〈0.01);50 mg.L-1GBE50灌流后4,8,12 min心室肌细胞内[Ca2+]i比灌流前减少(P〈0.01)。结论:银杏酮酯可降低右心房自律性,降低心房收缩力;延长左心房功能不应期(FRP),降低左心房的静息后增强效应的作用,且作用呈一定剂量依赖性。这些作用可能与减少心室肌细胞内游离钙浓度有关。
1866-1870

醒脑静滴鼻液中栀子苷的家兔体内药动学研究

摘要:目的:建立测定家兔血浆中栀子苷浓度的高效液相方法,研究醒脑静滴鼻液鼻腔给药后栀子苷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方法:醒脑静滴鼻液家兔鼻腔给药,给药量为12 mg.kg-1(以栀子提取物计),于给药后1,3,5,10,20,30,45,60,90,120,240 min左颈动脉采血,乙腈沉淀法处理血浆样品,HPLC测定血浆中栀子苷浓度,以Kinetica软件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血浆中栀子苷在0.136 5~2.73 mg.L-1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6,低、中、高浓度回收率分别为(97.14±3.78)%,(95.06±2.95)%,(91.50±1.82)%,其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4%,符合要求。醒脑静滴鼻液鼻腔给药后,栀子苷家兔血浆药动学过程符合二室开放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拟合值)为Cmax为(2.013±0.563)mg.L-1,Tmax为(6.405±1.764)min,Ke为(0.032 5±0.013 3)min-1,CL为(0.059 3±0.024 6)L.min-1.kg-1,AUC为(116.89±50.19)mg.min-1.L-1,MRT为(84.447±19.420)min。结论:本实验中建立的血浆处理及HPLC方法适用于家兔体内栀子苷的含量测定和药代动力学研究,醒脑静鼻腔给药后栀子苷吸收迅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1871-1873

丹参酮Ⅱ_A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丹参酮主要成分丹参酮ⅡA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采用永久性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制作而成。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模型组、丹参酮ⅡA(2,4 mg.kg-1.d-1)治疗组。持续缺血30 d后开始观测各组的学习记忆功能,然后断头取脑,分离皮层和海马组织,分光光度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谷胱甘肽过氧物酶(GPX)活性的变化;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组大鼠皮层和海马组织内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的含量。结果:丹参酮IIA可以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丹参酮IIA可减少MDA的生成,增加SOD,GPX活性;慢性缺血30 d后,大鼠皮层和海马组织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的含量减低,丹参酮ⅡA可增加血管性痴呆大鼠皮层和海马组织内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的含量。结论:丹参酮ⅡA在血管性痴呆大鼠可发挥抗氧化作用并调节兴奋性氨基酸和抑制性氨基酸的含量。
1883-1886

脉络宁注射液中肉桂酸血药浓度的LC-MS-MS测定及人体药动学研究

摘要:目的:建立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肉桂酸的浓度,研究单剂量和多剂量静脉滴注脉络宁注射液后肉桂酸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方法:血浆样品以酸化的乙酸乙酯-乙醚(1∶3)萃取;ZOBAX SB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分离,柱温为30℃,流动相为甲醇-水(2 mmol.L-1醋酸铵)(45∶55),流速为500μL.min-1;电喷雾离子源,多反应监测。检测离子:肉桂酸,[M-H]-,m/z146.8/103.1;替硝唑(内标),[M-H]-,m/z245.6/126.0。10名受试者单、多次剂量静脉滴注脉络宁注射液后,采用LC-MS-MS法测定血浆中肉桂酸浓度,DASver1.0软件对药-时曲线进行拟合,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肉桂酸在0.50~400μg.L-1呈现良好线性,最低定量限为0.50μg.L-1,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0%。受试者给药后,肉桂酸药时曲线符合二房室模型。单、多次剂量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Cmax(μg.L-1):115.73±44.31,113.79±25.61;T1/2β(h):0.41±0.087,0.52±0.132;V(L.kg-1):0.519±0.134,0.651±0.322;CL(L.kg-1.h-1):0.899±0.295,0.830±0.222;AUC0~t(μg.L-1.h-1):158.64±56.019,166.49±46.788。结论:该法准确、灵敏、专属。单剂量和多剂量给药后肉桂酸主要药动学参数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多剂量给药后,肉桂酸体内无蓄积现象,体内过程不受性别差异的影响;其在受试者体内的药动学存在明显个体差异。
1887-1891
中国中药杂志综述

中药及其提取纯化物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进展

摘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是目前干细胞领域的研究热点。许多研究者对中药及其提取纯化物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索。研究结果表明,部分中药及其提取纯化物能有效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多向分化。例如三七皂苷能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和心肌细胞,柚皮苷能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右归饮的家兔含药血清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软骨细胞等。
1892-1895

神经生长因子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中药干预的研究进展

摘要:目的:神经生长因子(NGF)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中药对NGF的表达有一定促进作用。NGF参与了DPN的发病过程已达成共识,其对神经的营养、再生、修复及功能维持等强大作用,为临床防治DPN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作者就NGF与DPN的关系及中药干预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展望。
1896-1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