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中药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5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论、综述、政策法规、研究论文、研究简报、专题笔谈、经验交流、药事管理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1-5302
  • 国内刊号:11-2272/R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55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5
  • 综合影响因子:2.412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中药 2010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中药杂志资源与鉴定

夏枯草内在品质及生长特性对铅、铜、镉胁迫的响应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处理水平的铅(Pb)、铜(Cu)、镉(Cd)3种重金属单一胁迫对夏枯草内在品质及生长特性的影响。方法:以《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试行)》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为主要指导原则,设定不同浓度水平处理夏枯草植株,测定相关指标,结合统计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接近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上限值时,夏枯草生长正常,减产幅度在正常范围内,果穗重金属含量也在《药用植物及制剂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限值内,同时能一定程度上增加熊果酸的积累;栽培夏枯草土壤中的重金属Pb,Cu,Cd临界值分别可以确定为400,100,1.0mg·kg^-1。结论:低浓度胁迫对夏枯草毒害作用较低,同时能一定程度上增加熊果酸的积累,高浓度水平对夏枯草的毒害作用明显,3种重金属胁迫使植株各部位相应重金属含量增加的趋势大致相同。
263-267

菟丝子种子休眠原因及解除方法初探

摘要:目的:陈年菟丝子干种子常因进入次生休眠而影响发芽率,本实验探讨导致中药菟丝子休眠的主要原因,并寻求最佳处理方法。方法:单独处理与复配处理结合,运用正交设计,分析发芽实验结果。结果:陈年菟丝子干种子吸水能力良好;水浸液与甲醇提取物均有发芽抑制物,后者抑制作用较强;单独处理效果普遍不如复配处理。结论:种子抑制物的存在是种子休眠的主导因素,最佳的处理方法分别为:①浓硫酸处理2rain后,用500mg·L^-1的GA,溶液处理60min;②100mg·L^-1的NaOH溶液处理20min后,用500mg·L^-1的GA,溶液处理120min。与空白对照15.3%的发芽率相比,最高萌发率分别达到了43.3%,41.7%。
268-271

日光温室冬季育苗抑制当归早期抽薹的效应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日光温室内冬季育苗对抑制当归早期抽薹的效应。方法:设播期单因子4水平,随机排列,3次重复。结果:冬季育苗的播种期对当归茁的生长、成苗,及定植后的生长、抽薹、产量形成和品质都有重要影响,其中极显著影响产量。冬季育当归苗7月中旬茎节开始伸长,比传统苗推迟约50d;7月下旬为抽薹高峰期,比传统苗推迟约40d。冬季育当归苗早期抽墓率最高为1%,最低为0。11月28日播种的当归苗,成药产量、根折干率、醇溶性浸出物、挥发油和阿魏酸含量5项指标最高。综合认为,当归冬季床播育苗最佳播种期应选择11月末至12月中旬。结论:冬季育苗可明显抑制当归早抽摹,最佳播种期应选择11月末至12月中旬;
283-287
中国中药杂志制剂与炮制

水提醇沉法中醇沉浓度对板蓝根泡腾片制备过程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水提醇沉法中醇沉浓度对板蓝根泡腾片制备过程的影响。方法:考察不同醇沉浓度对板蓝根浸膏得率、指标成分转移牢、提取物粉体学性质、制备工艺的影响。结果:醇沉浓度对板蓝根浸膏得率、腺苷转移率、浸膏饱和吸湿量、泡腾片崩解时间等无显著性影响,但对喷雾干燥工艺、干法制粒工艺有明显影响。结论:水提醇沉法中醇沉浓度对板蓝根泡腾片制备过程有明显影响,提示选择醇沉浓度时应当根据实验目的,整个制剂过程的系统试验结果予以确定。
288-292

醒脑静中各味药物及全方对栀子提取物肠吸收的影响

摘要:目的:考察醒脑静处方中艾片、麝香、郁金及合方后对栀子提取物肠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存体肠吸收模型研究方中不同配伍条件下栀子提取物有效成分栀子苷的肠吸收情况。结果:栀子提取物质量浓度为0.8g·L^-1(禽栀子苷0.311g·L^-1)时栀子苷吸收速率常数为(0.055±0.006)h。(以栀子苷计);栀子提取物分别与艾片、郁金、麝香酣伍时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72±0.010),(0.060±0.001),(0.066±0.008)h^-1,合方后吸收速率常数为(0.076±0.011)h。经统计学分析,单味栀子组与配伍艾片组的吸收速率常数间有显著性差异(P=0.03),与配伍郁金和配伍麝香组的吸收速率常数间无显著性差异,与复方组的吸收速率常数问有显著性差异(P=0.02)。结论:配伍艾片及复方给药时可以显著促进栀子提取物中栀子苷的肠吸收。
297-300

葛根素脂质体滴眼液的制备及其药动学研究

摘要:目的:制备葛根素脂质体滴跟液,研究其在兔泪液中的消除情况。方法: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葛根素脂质体;用葡聚糖凝胶柱分离脂质体和游离药物,测定葛根素在脂质体中的包封率;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脂质体形态,激光粒度测定仪测定脂质体的粒径分布;以葛根素滴眼液为对照,HPLC法测定葛根素脂质体滴眼液在兔泪液中药物浓度,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葛根素脂质体形态圆整,平均粒径为195.7nm,药物包封率为48.3%,葛根素脂质体制剂在兔泪液中代谢药动学参数MRT,AUC分别为葛根素滴跟液的3.89和3.06倍。结论:成功制备了葛根素脂质体滴眼液,与普通滴跟液相比,显著提高了药物在泪液中的浓度,延长了平均滞留时间,提高了药物在眼部的吸收。
301-304

基于数据挖掘的预警方法在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目的:采用信号监测方法,结合江苏省药物自发报告系统中成药不良反应数据,探讨双黄连注射剂的不良反应表现特点,并对3种方法进行评价。方法:基于江苏省不良反应自发报告数据,采用3种方法分别进行预警,通过K-检验考察方法间预警结果,及各种方法与说明书提及不良反应的一致性。通过预警统计量可信区间在时间上的趋势,探索信号变化趋势。结果:在任何情况下,本研究涉及的2种传统频数法(PRR法及ROR法)一致性程度非常高。在目标不良反应报告数较多时,BCPNN法与传统频数法预警结果一致程度较高。在报告数较小时(小于3例),PRR,ROR估计误差太大,导致假阳性高于BCPNN法。较自频数法,基于BCPNN法的可信区间趋势图能够更有效地展示信号趋势。结论:在基于自发报告系统的中成药不良反应信号预警研究中,如果当前研究的药物一不良反应所涉及的报告数目较多,则采用传统频数法;当探索预警信号的时间趋势时,选用BCPNN法为佳。
308-312
中国中药杂志化学

小花异裂菊中的萜类成分及其活性

摘要:目的:研究异裂菊属Heteroplexis植物小花异裂菊的化学成分及其活性。方法:用乙醇提取后通过醋酸乙酯萃取、反复硅胶柱色谱、Pharmadex LH-20柱色谱以及反相HPLC柱色谱分离纯化;运用光谱数据解析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人肿瘤细胞、MPP^+诱导PCl2细胞损伤和多形核白细胞口葡萄糖苷酸酶释放药理模型筛选其活性。结果:从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鉴定了17个萜类化合物,其中2个单萜类:(-)-龙脑阿魏酸酯(1)和黑麦交酯(2)。7个倍半萜类:1β-羟基-α-莎草酮(3),α-莎草醇(4),10α—hydroxycadin-4-en-15-al(5),1-epi-10β-hydroxycadin-4-en-15-al(6),10α-hydroxyisodauc-3-en-15-al(7),大根香叶烯B(8)和mandassidione(9)。5个二萜类:12-epi—bacchotricuneatin A(10),l—hydroxy-12-epi—bacchotricuneatinA(11),cleroinemlin(12),desoxyarticulin(13)和anhydroolearin(14)。3个i萜类:木栓酮(15),熊果酸(16)和obtusalin(17)。化合物1对人胃癌细胞(BGC-823)显示一定的生长抑制作用,IC50值为8.00×10^5mol·L^-1,活性强度与阳性对照喜树碱接近;在1×10~tool·L。浓度下,化合物12对MPP’致PCI2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与模型组比较相对保护率为104.32%,有屁著差异(P〈0.001);在1×10^5mol·L^-1浓度下,化合物2能抑制PAF刺激的多形核白细胞卢葡萄糖苷酸酶释放,抑制率为52.7%(P〈0.05)。结论:化合物1-17均为首次从异裂菊属植物中分离鉴定;化合物1对人胃癌细胞具有选择性生长抑制活性,化合物12有神经细胞保护活性,化合物2具有潜在抗炎作用,其他化合物在测试浓度下在以上筛选模型中未显示明显活性。
315-322

厚壳树叶化学成分研究

摘要:目的:对厚壳树Ehretiathyrsiflora干燥叶粗提物的各个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反相C18柱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二氯甲烷及正丁醇部位分离了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1),咖啡酸乙酯(ethyl caffeate,2),2-甲氧基苯甲酸辛酯(2-methoxyl benzoic acid octyl ester,3),十四烯酸甘油酯(tetradecenoic acid,2,3-dihydro xypropyl ester,4),胡萝卜苷(daucoster,5),尿囊素(allantoin,6)。结论:化合物1—5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331-332
中国中药杂志药理

灵芝多糖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流动力学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灵芝多糖(GLPs)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流动力学及心肌组织中NO,SOD,MDA,CAT,GSH—Px含量的影响。方法:SD大鼠高脂饮食喂养4周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30mg·kg^-1建立2型糖尿病(T2DM)模型。成模后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灵芝多糖低、中、高剂量治疗组(200,400,800mg·kg^-1)、小檗碱阳性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第16周末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LVSP,LVEDP,dp/dtamx,-dp/dtmax),检测心脏NO,SOD,MDA,CAT,GSH—Px水平;用电镜观察左室心肌组织超微结构。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灵芝多糖中、高剂量能有效降低血糖水平;改善糖尿病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LVEP,升高LVSP,dp/dtmax,-dp/dtmax;能够有效对抗氧化应激作用。同时可以显著改善心肌超微结构。其中高剂量组效果优于中剂量组和BerG。结论:灵芝多糖能够明显改善T2DM大鼠血流动力学参数,降低其氧化应激的水平。
339-343

丹参酚酸A对大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酶系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丹参酚酸A对大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和细胞色素b。含量以及CYP1A2和CYP2E1活性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成溶剂对照组和丹参酚酸A给药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丹参酚酸A给药组尾静脉注射给予丹参酚酸A20mg·kg^-1·d^-1,连续给药5d;溶剂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溶剂,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和细胞色素b,含量;探针底物法评价CYP1A2和CYP2E1的活性。结果:丹参酚酸A尾静脉注射连续给药5d后,大鼠细胞色素P450和细胞色素b,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CYP1A2和CYP2E1的活性与对照组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丹参酚酸A对CYP1A2和CYP2E1没有诱导或抑制作用,与经过CYP1A2和CYP2E1代谢的药物发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较小。
348-351

苦参煎剂对大鼠慢性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肺部感染模型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苦参对大鼠慢性铜绿假单胞菌(PA)生物膜肺炎模型的影响。方法:由支气管内直接注入PA(菌种为PA0579)藻酸盐微粒(1×10^9CFU·mL^-1),建立慢性PA生物膜感染模型,并于术后第2天开始给予3种不同剂量的苦参煎剂(3,6,12g·kg^-1)或灭菌生理盐水(NS)灌胃治疗,每天1次,连续治疗14d,2周后评估各组的肺组织病理学、血清PA特异性抗体IgG水平、肺部细胞因子IFN-γ反应的变化及KB纸片琼脂扩散试验。结果:PA感染2周后,3种剂量的苦参组均可明显减轻PA感染大鼠肺部大体观病变和降低肺脓肿发生率(P〈0.001);镜下观察发现苦参各治疗组主要表现为慢性炎症(以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苦参中、高剂量组有急性炎症(以多形核白细胞浸润为主)的动物数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免疫学指标检测发现苦参中、高剂量组能够显著下调血清PA特异性IgG抗体(P〈0.05或P〈0.001),且血清IgG水平与苦参剂量呈显著负相关(r=-0.95,P〈0.01);苦参各治疗组的肺部IFN—γ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尤其是苦参高剂量组较模型组高10倍之多(P〈0.001)。同时,苦参各治疗组IFN—γ水平与苦参剂量呈正相关关系(r=0.9,P〈0.02)。另外,KB纸片琼脂扩散法检测发现苦参具有较弱的抗PA活性,而生理盐水无抗PA活性。结论:苦参可能通过调控感染机体的免疫反应,诱导Th1型反应,从而对PA肺感染动物有多方面的治疗作用,而12g·kg^-1的苦参是本研究的最佳剂量。
352-355

银杏叶提取物增强糖尿病大鼠模型膈肌摄取葡萄糖能力的作用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GbE)对糖尿病大鼠模型膈肌葡萄糖摄取率和葡萄糖转运体4(GLUT4)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造模组30只。应用高糖高脂饮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诱发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选取造模成功大鼠20只均分成2组:糖尿病组、GbE治疗组。GbE治疗组按8mg·kg^-1·d^-1剂量腹腔注射GbE,持续8周。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膈肌组织葡萄糖摄取率和GLUT4mRNA水平,并观察其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空腹血糖和胰岛素升高(P〈0.01);膈肌葡萄糖摄取率和GLUT4mR—NA水平下降(P〈0.05,P〈0.01);电镜下主要表现为膈肌线粒体扩张,嵴变短,空泡化。GbE治疗组上述变化明显减轻。结论:GbE可部分纠正糖尿病大鼠模型高血糖、高胰岛素状态,并减轻膈肌损伤,其作用与增强膈肌GLUT4基因表达,促进膈肌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有关。
356-359

巴戟天寡糖促进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巴戟天寡糖(MOO)对鸡胚绒毛尿囊膜(CAM)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运用血清药理学的方法制备含药血清。60只鸡胚随机分为MOO低、中、高剂量组及生理盐水(NS)阴性对照组、空白血清对照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孵育7d后建立CAM模型,将NS、空白血清、bFGF(2500U·mL^-1)、MOO3种剂量含药血清分别加在CAM表面的载体上,继续孵育3d后制备CAM标本,观察血管生成表现,并进行新生血管计数。结果:MOO各剂量组与bFGF组血管生成表现明显优于NS组与空白血清组。MOO各剂量组新生血管数目较空白血清组均明显增加(P〈0.05),但药效均弱于bFGF组(P〈0.05)。与MOO低剂量组相比,中、高剂量组新生血管数显著增加(P〈0.05),但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NS组与空白血清组新生血管数目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MOO可促进鸡胚绒毛尿囊膜的血管增生,具有一定的促血管新生作用。
360-363

芦荟提取物有效成分对神经细胞和脑线粒体的保护作用

摘要:目的:了解芦荟提取物有效成分(AV)对神经细胞和大鼠脑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叠氮钠处理PCI2细胞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Mq37法检测细胞存活率;JC—1法检测PCI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提取大鼠脑线粒体,刃天青法检测大鼠脑线粒体功能,TBA法检测大鼠脑线粒体MDA含量。结果:AV能显著改善叠氮钠引起的PCI2细胞线粒体损伤,叠氮钠0.064mol·L^-1作用4h,PCI2细胞存活率降低47.8%,AV1,10mg·L^-1均显著提高叠氮钠诱导的PCI2细胞存活率降低,提高率分别为16.7%(P〈0.05)和22.3%(P〈0.01);AV1,10mg·L^-1均可显著改善叠氮钠诱导的线粒体膜电位降低(P〈0.05)。AV也可保护大鼠脑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稳定,AV10mg·L^-1显著改善叠氮钠诱导的线粒体的氧化还原功能损伤;AV1,10mg·L^-1显著抑制Fe^2+.cysteine诱导的大鼠脑线粒体中脂质过氧化物生成(P〈0.05,P〈0.01)。结论:芦荟提取物有效成分对神经细胞和大鼠脑线粒体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364-368

人参皂苷Rg1对AD模型大鼠脑片P—Tau,caspase-3表达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1对AD模型大鼠脑片磷酸化Tau蛋白(Phosphory protein Tau,P—Tau)、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将5周龄的雄性Wistar大鼠脑片(含海马及皮层)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人参皂苷Rg1低、中、高(60,120,240μmol·L^-1)3个浓度组,每组10张脑片。脑片放置入工脑脊液中培养。人参皂苷Rg1预防性加入人参皂苷Rg1各组2h后,模型组和人参皂苷Rg1各组分别加入用冈田酸(okadaicacid,OA)3h,诱导大鼠脑片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制备AD模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图像分析技术等方法,观察人参皂苷Rg1预防性干预对各组大鼠脑片P—Tau,caspase-3表达的影响。结果:模型组P—Tau,caspase-3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人参皂苷Rg1低、中、高浓度组与模型组比较,P-Tau,caspase-3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或P〈0.05);P—Tau,caspase-3的表达随着人参皂苷Rg1浓度增加而降低。结论:人参皂苷Rg1可以降低P—Tau水平,从而减缓神经纤维缠结的形成;还可通过抑制凋亡效应蛋白caspase-3的表达,从而抑制神经元凋亡,保护神经细胞,发挥抗痴呆的作用。
369-372

脂/水分配预测10-羟基喜树碱在大鼠小肠中的吸收

摘要:目的:探讨脂质体/水(脂/水)相中的分配,预测10-羟基喜树碱(HCPT)在大鼠小肠中吸收的可行性。方法:采取在体小肠吸收模型,研究不同pH条件下HCPT在大鼠小肠中的吸收;采取平衡透析法检测不同pH条件下药物在脂质体/水相中分配系数;探讨HCPT在脂质体/水相中分配与药物的在体吸收的相关性。结果:HCPT在脂质体/水相中的分配及在体小肠吸收随外界环境pH的不同而改变,两者相关性良好。结论:用脂质体/水相中的分配可以预测HCPT在大鼠小肠中的吸收。
378-380

红花桑寄生多糖抑制小鼠S180肉瘤生长的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红花桑寄生多糖的体内外抑瘤作用。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分离红花桑寄生多糖(Scurrula parasitica polysaccharides,SP),MTF法检测了SP对S180,K562和HL-6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腹腔给药检测SP对S180的体内抑瘤效果,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了SP对瘤组织中Ki-67,CyclinD1,Bax和Bcl-2等细胞增殖与凋亡抗原表达的影响。结果:SP体外无抑瘤作用,体内抑制S180实体瘤生长的最适剂量为100mg·kg^-1·d^-1,抑瘤率为54%,SP对小鼠体重增长无影响。SP可下调瘤组织中Ki-67,CyclinD1和Bcl-2抗原的表达,上调Bax的表达。结论:SP可通过体内途径抑制瘤细胞增殖和促进瘤细胞凋亡而起到抗肿瘤作用。
381-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