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中药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5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论、综述、政策法规、研究论文、研究简报、专题笔谈、经验交流、药事管理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1-5302
  • 国内刊号:11-2272/R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55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5
  • 综合影响因子:2.412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中药 2010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中药杂志主编致辞

迎接中医药又一个春天的到来

摘要:我们又迎来了新的虎年!新的一年将是中医药事业龙腾虎跃的一年。全国范围第四次中药普查即将开始。由于我国广袤的西部地区是药材的主要产地,因而搞清药材的资源情况必将对西部大开发起到推动作用;通过普查还将对我国散落在民间的传统疗效进行挖掘和抢救,这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重放光彩;通过普查还将对中药材的科学利用和管理,即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一个良好基础。
7-7
中国中药杂志专论

系统生物学方法在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研究中的应用

摘要:次生代谢产物是植物在其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形成的,通常是药用植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药材品质的物质基础。但次生代谢产物的生源途径复杂,其产生和积累受到自身遗传和环境中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调控,影响了药用植物作为药材的品质控制及其活性成分的开发利用。系统生物学思维与方法是系统全面探索生物的有力工具,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及生物信息学的发展,系统整合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和代谢组等组学技术,将为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研究带来新的机遇。这种整体、系统的研究方法在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形成的生物合成途径、信号转导、生态环境及其代谢工程等研究中的应用,构建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基因表达调控系统模型,对于系统阐释药用植物有效成分成因和道地药材形成机制、代谢工程产生药用植物活性成分、和药用植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等具有重要意义。
8-12
中国中药杂志资源与鉴定

离体培养条件对人参不定根生长及其活性成分合成的影响

摘要:目的:对人参不定根的摇瓶培养条件进行系统的优化。方法: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了接种量、蔗糖浓度以及无机盐浓度对人参不定根的生长、人参皂苷以及人参多糖合成的影响。结果:每1L培养基接种的不定根鲜重为20g时人参不定根的干重增殖倍数达到最大值;随着蔗糖浓度的升高,人参不定根干重增殖倍数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人参多糖含量增长趋势不明显,不同蔗糖浓度时各单体皂苷含量有显著区别,人参总皂苷含量随蔗糖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单位体积培养基中的多糖和皂苷产量均在40g·L-1蔗糖质量浓度下达到最大值;培养基中的无机盐浓度对不定根的生长以及多糖和皂苷的合成与积累都有较大影响,3/4MS最有利于不定根的生长以及皂苷的合成,而不定根中的多糖含量则随着盐浓度的升高而降低。结论:接种量、蔗糖浓度、无机盐浓度都会显著影响人参不定根的生长以及其活性成分的合成和积累。
13-17

川半夏生长期氮、磷、钾营养吸收特性研究

摘要:目的:在栽培条件下研究川半夏对氮、磷和钾营养吸收特性,为川半夏高产栽培和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定期采集川半夏s-29和s-33样品,分别测定其各自地上和地下部分氮、磷、钾含量,研究其氮、磷、钾分配和累积规律。结果:川半夏不同生育时期各部分对氮、磷、钾的吸收量不同,其中对钾的吸收量最大,对磷的吸收量最少;在半夏大面积“倒苗”的后,各部分氮、磷和钾含量以及累积总量总体上高于非“倒苗”期。生长期间半夏地上和地下部分磷、钾吸收量间相关系数均达显著水平(P〈0.05),且地下部分磷和氮吸收量问相关系数也达到显著水平(P〈0.05)。半夏生长过程中,每生产100kg千品,大约需要吸收氮5.02~5.64kg,P2O32.44~2.56kg,K2O11.62—13.49kg。结论:川半夏在大田栽培中应当施足底肥,并在6月中旬和8月下旬前后及时追施氮、磷和钾肥,并适当提高钾的比例。追肥方式可采用地下浇施和叶面喷施相结合的方式,川半夏地下部分对磷肥和氮肥的吸收有相互促进的效应。
22-26

川贝母开花动态及授粉习性研究

摘要:目的:了解川贝母有性繁殖特性,为川贝母集约化良种繁育及品种选育奠定基础。方法:观测川贝母单花开花动态及雌、雄蕊发育过程;采用分期授粉方式与套袋实验测定柱头熟性和自然异交率。结果与结论:川贝母单花从现蕾至开花结束约需12d;花药散粉方式为纵裂式,散粉时间2~4d;雌蕊先成熟,中蕾期开花第3天柱头均有可授性,最佳授粉时期为花开放第2~3天;自然异交率为81.9%,属典型异花授粉植物。
27-29
中国中药杂志制剂与炮制

马钱子总生物碱复合磷脂脂质体的药剂学性质研究

摘要:目的:制备了以氢化大豆磷脂(HSPC)和普通大豆磷脂(SPC)为膜材的马钱子总生物碱复合磷脂脂质体,并与相应的单一磷脂脂质体比较药剂学性质。方法:采用浸渍法提取马钱子总生物碱并进行了纯化。采用硫酸铵梯度法和隐形脂质体技术制备了马钱子总生物碱复合磷脂脂质体和相应的2种单一磷脂(HSPC,SPC)脂质体,比较了3者的包封率、粒径、电位、释放度等性质。结果:HSPC—SPC(1:3)为载药效果最好的复合磷脂比例。当药脂质量比为1:6时,马钱子总生物碱复合磷脂、SPC和HSPC脂质体的包封率分别为(73.6±2.9)%,(62.9±1.8)%和(54.74±1.0)%(n=3)。与2种单一磷脂脂质体相比,马钱子总生物碱复合磷脂脂质体粒径明显减小但电位没有差别。释放度显著提高,但加入大鼠血浆后,复合磷脂脂质体的释放度显著低于SPC脂质体。结论:考虑到包封率提高、血液中稳定以及磷脂的价格,作为中药抗肿瘤药物载体,复合磷脂脂质体比相应的单一磷脂脂质体更具有开发价值。
35-39

O/W型微乳对鱼腥草油增溶作用的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O/W型微乳对鱼腥草油的增溶作用,确定鱼腥草油微乳处方。方法:通过滴定法制备的拟三元相图,绘制出增溶曲线,系统研究微乳对鱼腥草油增溶作用的影响,并比较胶体液与微乳液对鱼腥草油的增溶差异。结果:微乳辅料品种、用量对鱼腥草油增溶作用都有影响。确定的O/W型鱼腥草油微乳处方为中碳链三甘酯为油相,EL-35为表面活性剂,1,2-丙二醇为助表面活性剂,Km比为2:1。结论:适宜的微乳处方可以增溶鱼腥草油,为进一步开发鱼腥草油微乳制剂提供研究基础。
49-52
中国中药杂志信息

封面图片简介

摘要:山芍药:学名Paeonia japonica (Makino) Miyabe et Takeda 别名:草芍药 生境:生于海拔300~1500m富含腐殖质的林下、林缘、草地、溪边及路旁等处。 分布:东北、朝鲜、俄罗斯(远东地区)。本地区的各市县。
62-62
中国中药杂志药理

IgG启动子探针对中药注射剂进行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研究

摘要:目的:利用分子生物技术构建免疫球蛋白G(IgG)启动子调控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 tprotein,GFP)转基因细胞,尝试以IgG基因表达起始为标准在临床前对中药注射剂进行其诱导II型变态反应的可能性预测。方法:构建IgG启动子调控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的转基因细胞系,用葛根素,KCl,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吐温80)对该系统进行测试,并尝试用该系统对不同批次鱼腥:卓注射液进行筛选评价,观察统计各给药组中发光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叶温80对IgG表达启动过程有抑制作用,葛根素能显著激活IgG基因的表达,KCl对IgG表达无控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细胞模型能在IgG表达层次评价药物致敏性,吐温80能在转录水平上抑制IgG作用。所测批次鱼腥草注射液对IgG表达没有激活作用。结论:IgG启动子调的表达,所测批次鱼腥草注射液在IgG转录层次上无诱导Ⅱ型变态反应活性。
76-79

甲基原薯蓣皂苷对心肌细胞内钙及ATP酶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摘要:目的:研究甲基原薯蓣皂苷(MPD)对大鼠心肌细胞内钙浓度([ca^2+]i)的活动及细胞膜ATP酶功能的影响,并分析其机制。方法:将乳鼠心肌细胞悬液随机分为对照组、MPD组、地尔硫卓(Dil)组,荧光分光光度计法观察心肌细胞[ca^2+]i的变化。将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和MPD组,分别检测心肌细胞膜ATP酶活性,并观察肌浆网钙ATP酶SERCA2a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在静息状态下,各组的心肌细胞[ca^2+]i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在KCl刺激下,MPD和Dil组与对照组相比,荧光信号峰值和[Ca^2+]i浓度均低于对照组(P〈0.001)。在心肌细胞膜ATP酶的活性中,MPD组的Na^+K^+-ATP酶和Ca^2+-Mg^2+-ATP酶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而Mg^2+-ATP酶的活性在2组间的比较无差异性。MPD组与对照组2组SERCA2a的mRNA表达量也无差异性。结论:MPD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细胞膜上电压依赖型钙通道开放,减少钙离子内流。MPD还可以通过提高心肌细胞膜钠泵和钙泵功能,影响心肌细胞钙离子跨膜转运,维持细胞内低钙离子的环境。
80-83

白藜芦醇对缺氧诱导大鼠乳鼠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摘要:目的:观察白藜芦醇(Res)对缺氧诱导大鼠乳鼠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体外培养大鼠乳鼠心肌细胞缺氧模型,MTT法检测心肌细胞活力,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水平,检测心肌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氧嗨(LDH)水平和心肌细胞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大鼠乳鼠心肌细胞在体外缺氧培养24h后,HIF-1α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心肌细胞培养液中LDH活性从正常对照组的(93.07±15.84)U·L-1上升到(750.77±181.51)U·L-1。(P〈0.01);心肌细胞内GSH—Px活性从正常对照组(46.96±8.36)U·mL-1降为(27.13±4.76)U·mL-1(P〈0.01)。25,50,75μmol·L-1Res可剂量依赖性抑制缺氧诱导大鼠乳鼠心肌细胞内HIF-1α表达增加;心肌细胞培养液巾LDH含量呈剂量依赖性下降,分别为(486.17±69.97),(189.43±32.07),(155.34±29.57)U·L-1(P〈0.05或P〈0.01);心肌细胞内GSH—Px活性呈剂量依赖性升高,分别为(33.55±6.34),(37.67±6.73),(41.444±7.91)U·mL-1(P〈0.05或P〈0.01)。结论:Res对缺氧诱导大鼠乳鼠心肌细胞损伤有良好保护作用。
94-98

吴茱萸水提物给药大鼠尿液代谢组学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吴茱萸水提液给药对大鼠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吴茱萸水提物按0.3857g·kg-1给sD大鼠连续灌胃33d,收集尿液,通过Agilent 1200 6410三重四极杆质谱对尿液中内源性代谢物进行全扫描分析,SIMCA—P软件经过PCA,PLS—DA分析。结果:给药组与对照组相比,大鼠尿液代谢物白细胞三烯,棕榈酰乙醇胺,二十二碳六烯酸,8(R)-氢过氧亚油酸/花生酸等有明显变化。结论:吴茱英水提物灌胃对正常大鼠机体代谢产生影响,为进一步阐释吴茱萸的药性研究工作提供依据。
99-102

氧化苦参碱对脓毒症大鼠肺组织JAK/STAT信号通路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T)对脓毒症大鼠肺组织JAK/STAT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盲肠节扎穿孔法(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复制大鼠脓毒症模型,随机将56只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OMT高、中、低(52,26,13mg·μg-1)剂量组、阳性药地塞米松10mg·kg-1)对照组。观察OMT对脓毒症大鼠肺组织W/D、肺系数等指标及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JAK2及STAT3的活性;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肺组织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改变。结果:不同剂量的OMT能使肺组织中JAK2及STAT3的阳性反应明显减弱,显著抑制了肺组织JAK2及STAT3的活性(P〈0.05);降低肺组织匀浆中TNF—α及IL-6的含量TNF-α:OMT高、中、低剂量组分别降低了36%,26%和16%(P〈0.05或P〈0.01);IL-6:OMT高、中、低剂量组分别降低了46%,39%和24%(均P〈0.01);降低肺组织W/D比值及肺系数(均P〈0.05),改善肺组织充血、水肿和中性粒细胞大量浸润及透明膜形成等病变,并且该作用在OMT高、中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的结果相一致。结论:OMT能通过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的活化从而抑制细菌、病毒等对JAK2的激活作用,减少TNF—α,IL-6等促炎因子的表达,进而对脓毒症大鼠肺损伤性病变发挥治疗作用。
103-107

蝎毒多肽提取物抑制肝癌H22细胞化疗期间再增殖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蝎毒多肽提取物(polypeptide extract from scorpion venom,PESV)对H22肝癌荷瘤小鼠化疗期间再增殖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96只Balb/c小鼠皮下接种小鼠肝癌H22细胞,随机分为模型组、PESV高、低剂量组和衙瘤对照组。以5.Fu对荷瘤小鼠进行化疗建立再增殖模型。按不同的用药方法对4组小鼠进行干预,每周测量肿瘤体积2次。各组每7d处死6只小鼠,实验共进行35d。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肿瘤组织CD105,PCNA,VEGF,PDGF蛋白水半表达。以CD105标记微血管,计算微血管密度(MVD)。结果:荷瘤对照组肿瘤体积在13—24d增加迅速,荷瘤对照组小鼠在第27天全部死亡,模型组肿瘤体积在17d前增长较快,在第17~22天增加较慢,之后体积增加又较快,在第31天全部死亡。PESV高、低剂量组肿瘤体积全程缓慢增加,体积在17d以后显著低于模型组,PESV高低剂量组之间仅在第17天存在差异(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湿示,模型组肿瘤组织第31天PCNA表达水平高于第21,28天(P〈0.01),PESV高、低剂量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PESV高、低剂量组仅在第17天存在显著差异(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与PESV高、低剂量组相比,模型组CD105-MVD在第21,28天(P〈0.05),第35天(P〈0.01)存在显著差异,PESV高低剂量组之间无差别。模型组VEGF表达第35天高于第21,28天(P〈0.05),PESV高、低剂量VEGF表达在第21,28,35天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PESV高低剂量组无差别。模型组肿瘤PDGF表达水平逐渐下降,PESV高,低组存第21天表达水平最低,之后逐渐增高,PESV高低剂量组之间在第35天存在显著差异(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肿瘤组织VEGF表达水平与肿瘤组织CD105-MVD呈正相关(r=0.669)。结论:PESV可抑制H
108-113

槐定碱致癫痫样作用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槐定碱(sophoridine)致痫大鼠清醒核团脑电(IEEG)变化特点;研究痫样特征分类和致痫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慢性埋藏电极记录清醒大鼠核团脑电(intracranial electroencepholography,IEEG)的方法,观察槐定碱对大鼠产生痫样放电的特点,并判断致痫原发部位;采用小鼠模型实施工具药拮抗实验,探讨槐定碱所致癫痫样发作的作用机制及类型。结果:海马齿状回(DG)内颗粒细胞对于槐定碱致痫作用最敏感,其次是内侧穿行通路(PP)和颞叶皮层(TC)。阈下催眠剂量的地西泮、催眠剂量的巴比妥钠可以对抗槐定碱引起的痫样惊厥的发生;对抗最大电休克剂量的苯妥英钠不能对抗槐定碱引起的痫样惊厥的发生,但可以减缓惊厥的发生时间和小鼠的死亡时间。结论:海马内部异常放电在槐定碱致痫作用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海马部位可能是痫样发作的原发部位;槐定碱的致动物癫痫样发作属于临床小发作类型,地西泮是较理想的预防药物。
12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