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中药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 11-2272/R 国内刊号
  • 1001-5302 国际刊号
  • 2.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中药是中国药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5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中药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珍稀濒危中药资源新来源研究专题、综述、 制剂与炮制、化学、 药理、药代动力学、临床

中国中药 2009年第24期杂志 文档列表

药材产地加工传统经验与现代科学认识-

摘要:产地加工是药材生产与品质形成的重要环节。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经验积累形成了独具特色、内容丰富、较为系统的中药材产地加工方法和技术体系。经过产地加工,不仅起到去除其非药用部位以净制、终止其生理生活状态以利干燥等目的,同时通过适宜的加工方法,可促使药用部位中药效物质的最大保留、毒性成分的有效降低、化学成分间的相互转化等物理化学变化。因此,基于传统经验形成的药材产地加工方法赋予了中药材性状、规格、品质、药性等诸多内涵,蕴涵着丰富的科学道理。本研究基于药效物质基础的角度探讨药材产地加工方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为药材加工生产的规范化、标准化提供借鉴和参考。

北京东灵山与雾灵山地区不同生境下柴胡中柴胡皂苷的差异-

摘要:目的:探讨北京东灵山与雾灵山地区不同生境柴胡化学成分的差异,为认识和发展道地柴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东灵山和雾灵山不同生境类型的柴胡居群进行取样,采用HPLC分析不同生境下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含量的差异。结果:不同生境下柴胡皂苷含量差异显著,草甸生境下的柴胡皂苷含量较高,而林下生境及灌丛生境柴胡皂苷含量相对较低,经分析柴胡皂苷含量与坡向呈正相关,通风透光的生境条件有利于柴胡皂苷的累积。结论:生境对柴胡皂苷产生与积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建议考察道地药材,应突破传统区域认识,结合生境层级开展。

水分胁迫条件下不同栽培居群菘蓝中4种有机酸的变化-

摘要:目的:检测北京、内蒙古、河北和陕西等4个栽培居群菘蓝叶片中草酸、苹果酸、柠檬酸和抗坏血酸等4种有机酸成分含量的差异及在淹水胁迫下的变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正常及水分胁迫下不同栽培居群的菘蓝叶片中4种有机酸的含量。结果:不同栽培居群叶片中有机酸含量不同,而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各栽培居群有机酸含量变化趋势相同,草酸、苹果酸和柠檬酸含量升高,抗坏血酸含量下降。结论:不同栽培居群的菘蓝所含各有机酸存在一定差异,在水淹等逆境条件下,其叶片中有机酸含量发生不同程度地变化,并与其逆境生理密切相关。

鲜肿节风挥发油亚微乳的制备工艺研究-

摘要:目的:制备静脉给药肿节风挥发油亚微乳。方法:采用高压乳匀法制备肿节风挥发油亚微乳,以离心稳定性参数、外观、pH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设计试验对处方和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在优化处方及工艺条件下,所制备的肿节风挥发油亚微乳的平均粒径为164~169 nm,分散系数0.084~0.107,Zeta电位为-40 mV,稳定性良好。结论:该处方及工艺可行。

丹皮酚体外黏膜渗透性及影响因素的考察-

摘要:目的:考察牡丹皮提取物丹皮酚的体外黏膜渗透性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离体牛蛙皮肤为渗透模型,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经皮吸收实验;HPLC测定丹皮酚的含量,研究接收液、蛙皮及药物浓度对丹皮酚体外黏膜渗透的影响。结果:接收液的渗透压和pH对丹皮酚的渗透有一定的影响;同一牛蛙不同部位的皮肤对丹皮酚渗透的影响较大,其表观渗透系数:腹皮>背皮>侧腹皮;丹皮酚黏膜渗透性良好,累积渗透率与时间符合一级吸收过程。结论:以离体牛蛙腹皮为渗透模型,丹皮酚的体外渗透性质与黏膜吸收的特点有相似性。

面心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巴布剂基质的研究-

摘要:目的:优化巴布剂基质处方。方法:采用面心设计,考察自变量卡波姆、聚丙烯酸钠、交联剂等因素对因变量初黏力的影响,拟合二次多项式方程,结合效应面法,优选较佳处方,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二次多项式拟合方程复相关系数R2=0.970,Ad j-R2=0.952,方差分析F四归=53.953,P=0.000 1,模型高度显著;效应面法分析确定了巴布剂基质较佳处方,验证实验结果满意。结论:面心设计-效应面法应用于巴布剂基质的优化,方法简便,预测性良好。

滇杠柳的化学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筛选(英文)-

摘要:目的:研究滇杠柳Periploca forrestii的化学成分并筛选其细胞毒活性。方法:利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并通过现代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2-4用血液系统肿瘤(HL-60,CCRT-CEM),前列腺肿瘤(PC-3,DU-145)以及黑色素瘤(UACC-62)等细胞系细胞进行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从滇杠柳中分离鉴定了4个化合物。分别为upeol-20(29)-en-3-nonadecanoate(1),peroiforoside(2),3β,5β,14β-3OH-8β-H-car-20(22)-enolide(3),perplocin(4)。结论:其中化合物1是新化合物,化合物2~4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

野葛藤中的异黄酮类化合物-

摘要:目的:对野葛Pueraria lobata藤茎中的异黄酮类化合物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正相及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制备薄层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2个异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3′-甲氧基大豆苷元(1),芒柄花素(2),染料木素(3),大豆苷元(4),大豆苷(5),染料木苷(6),芒柄花苷(7),5-羟基芒柄花苷(8),毛蕊异黄酮(9),6″-O-乙酰基染料木苷(10),6-″O-乙酰基大豆苷(11),葛根素(12)。结论:化合物9~11为首次从葛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6~8为首次从野葛藤中分离得到。

雪莲内酯类成分的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雪莲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各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应用现代波谱学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果:从雪莲的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三十二烷酸(2),hexacosan-4-olide(3),(+)-11α,13-二氢去氢木香内酯(4),8α-acetoxydehydrocostus lactone(5),zaluzanin C(6),11,13α-dihydrozaluzanin C(7),8β-hydroxy-11β-11,13-dihydrodehydrocostuslactone(8)。结论:化合物2~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开展甘草产业技术研究促进三北地区三农经济发展-

摘要:分析甘草资源及产业现状,总结与甘草产业相关的研究成果,明确发展甘草产业对三北地区三农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综合本课题组在相关研究上取得的成果进行综述分析。甘草资源的供求缺口已日趋明显,发展优质甘草栽培产业是保护甘草野生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三北地区三农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

五谷虫及活体蛆虫治疗慢性感染创面的研究进展-

摘要:目的:人类利用蛆虫治疗疾病已有千年历史了。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滥用和细菌的耐药情况日渐严重,蛆虫疗法主要作为外科技术的一项选择,治疗慢性感染性创面,具有成本低,治疗安全等特点。活体蛆虫治疗慢性感染创面的主要机制为清除感染、生物清创和促进组织再生。蛆虫疗法,作为一种生物疗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活体蛆虫具有不可避免的并发症,因此需要应用中药理论,研究和开发一种新的蛆虫使用方法。

灯盏乙素及其苷元药代动力学特征的研究进展-

摘要:灯盏乙素为灯盏花素主要有效成分,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效果显著,临床应用非常广泛,近年来,有关灯盏乙素及其苷元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已日趋活跃,作者总结分析了近年来有关灯盏乙素及其苷元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文献。以期为灯盏乙素系列药物的开发利用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板蓝根防治病毒感染性疾病的研究概况-

摘要:板蓝根是常用的清热解毒中药,在防治各种病毒感染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从板蓝根的传统功效、现代药理研究等方面总结论述,为板蓝根防治病毒感染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根据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板蓝根质量研究及工业生产中的不足之处,以期为板蓝根相关制剂的工艺改进和进一步合理用药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姜黄素神经保护作用研究概况-

摘要:姜黄一直被用作食品添加剂,并在传统医学中作为中草药广泛应用,其中姜黄素是姜黄中主要的活性成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姜黄素可以通过抗氧化、抗炎、抑制蛋白质的聚积等药理作用发挥较强的神经保护作用。本文以典型的神经变性病阿尔茨海默病为例,就近年来姜黄素在神经保护作用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黄芩药材中4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

摘要:目的:建立黄芩药材一个对照品同步测定4个成分的分析方法,并建立其方法学的考察模式。方法:采用HPLC-DAD以药材中典型成分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为指标,在一定的线性范围内,建立黄芩苷与后3种成分间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0.746 7,0.563 8,0.435 1),并测定黄芩苷的含量,用所建立的校正因子计算其他3个成分的含量;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27批药材中以上4种成分的含量;以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结果:建立的校正因子重现性良好,黄芩药材中采用校正因子计算的含量值与外标法实测值之间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在对照品缺乏的情况下,该方法可以作为一个新模式用于药材的多成分定量。

当归多糖协同Epo对造血干/祖细胞JAK2/STAT5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当归多糖(APS)对调控红系血细胞增殖分化有关的细胞内JAK2/STAT5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阐述当归多糖促进血细胞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分离纯化胎儿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在常规体外培养体系加入APS(200 mg.L-1)作用细胞24 h,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分别刺激0,2,5,30 m in,免疫细胞化学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STAT5的表达;W estern-b lotting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细胞JAK2与浆和核中STAT5的表达。结果:APS协同Epo对STAT5的表达影响显著,对照组与APS组在4个时间点STAT5的表达水平有显著差异,JAK2、细胞浆和核中STAT5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加,且在Epo刺激5 m in时表达最强。结论:APS能协同Epo促进造血细胞增殖分化,其机制与影响细胞内的JAK2/STAT5信号传导通路有关。

山楂叶总黄酮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组织解偶联蛋白2表达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解偶联蛋白2(UCP2)在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组织的表达及山楂叶总黄酮(TFHL)对其的影响。方法:以高脂饮食喂养12周诱导SD大鼠建立NASH模型,同时分别以250,125 mg.kg-1.d-1的TFHL和195.4 mg.kg-1.d-1的易善复进行干预,观察大鼠肝组织的病理改变,血清ALT,AST水平,肝组织匀浆TG,CHOL,MDA含量和T-AOC的活性,RT-PCR检测UCP2基因mRNA在肝组织中表达,ELISA检测肝组织UCP2含量。结果:NASH模型组大鼠肝组织重度脂肪变、炎细胞浸润,血清ALT,AST水平和肝组织TG,CHOL,MDA,UCP2含量较正常大鼠明显增高,UCP2 mRNA表达显著增强,T-AOC活性明显降低。肝组织UCP基因的表达与MDA含量呈明显正相关,与T-AOC活性则呈负相关。TFHL高、低剂量组大鼠肝组织炎症活动程度、肝匀浆MDA和UCP2含量以及肝组织UCP2 mRNA表达均较模型组大鼠显著降低,而肝匀浆T-AOC的活性则较模型组大鼠明显增高。结论:TFHL可能是通过抑制氧应激/脂质过氧化反应和肝组织UCP2过表达的途径减轻肝...

洋参二醇皂苷注射液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洋参二醇皂苷注射液(IPQDS)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急性心肌梗死模型,计算急性心肌梗死24 h后的心肌梗死面积(M IS),测定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AST)、超氧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及丙二醛(MAD)、一氧化氮(NO)含量,观察全血低切、中切、高切黏度及血浆黏度,并测定血小板黏附与聚集功能。结果:IPQDS可明显缩小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M IS,降低血清CK,LDH,AST活性及MAD含量,提高血清SOD、GSH-Px活性及NO含量,亦可使全血低、中、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及血小板聚集功能明显降低,对血小板黏附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IPQDS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减少自由基对心肌的氧化损伤,纠正心肌缺血时的血液高黏滞状态,防止血栓形成等作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