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中药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 11-2272/R 国内刊号
  • 1001-5302 国际刊号
  • 2.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中药是中国药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5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中药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珍稀濒危中药资源新来源研究专题、综述、 制剂与炮制、化学、 药理、药代动力学、临床

中国中药 2009年第2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中药杂志综述
甘草及其活性成分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2695-2700

摘要:甘草是一味常用大宗药材,来源于乌拉尔甘草、光果甘草和胀果甘草的干燥根和根茎,其主要活性成分是三萜皂苷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溃疡、抗炎、解痉、抗氧化、抗病毒、抗癌、抗抑郁、保肝、祛痰和增强记忆力等多种药理活性。三萜皂苷是甘草中含量较高的成分,其药理活性研究的较为深入和明确。近年来,甘草黄酮类化合物被证明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后,也成为药理研究的热点之一。作者综述了甘草提取物、三萜皂苷和黄酮类成分近5年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试验研究表明甘草对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均具有调节和保护活性。

大鼠原位肠-肝灌流模型研究概况2701-2703

摘要:大鼠原位肠-肝灌流模型被认为在研究药物的吸收、代谢和首过效应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对该模型的方法、应用和前景进行综述。

中国中药杂志研究论文
丹参牻牛儿基牻牛儿基焦磷酸合酶基因的克隆与分析2704-2708

摘要:目的:获得丹参牻牛儿基牻牛儿基焦磷酸合酶基因(GGPS),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初步的表达特性研究。方法:根据GGPS蛋白序列保守区域设计简并引物,利用同源扩增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从丹参根中获得目的基因;利用BLAST进行序列比对,ORF Finder寻找开放阅读框,Prosite分析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域,Target P1.1分析信号肽序列,MEGA4.0比对已有GGPS蛋白序列,并构建进化树;用半定量RT—PCR检测其在丹参子叶期根、叶和花期根、茎、叶、花蕾、花中的表达情况;设计特异引物,从丹参基因组DNA中扩增,获得编码完整的GGPS基因,初步分析该基因结构。结果:得到1条长1298bp的GGPScDNA序列,其ORF框长1095bp,编码1段含有52个氨基酸质体定位信号肽的364个氨基酸序列,具有多聚异戊二烯基合成酶的特异序列,与已报道的GGPS基因有60%以上的同源性;RT—PCR半定量分析表明该基因在所分析的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尤以花期叶片中的表达最强;基因结构分析表明该基因有1个397bp的内含子。结论:首次得到丹参牻牛儿基牻牛儿基焦磷酸合酶基因,为其功能研究提供了基础。

播种期对板蓝根形态学特征、产量及质量的影响2709-2712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播种期对板蓝根形态学特征、产量及质量的影响,以期为菘蓝适宜播种期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调查菘蓝各物候期进程情况,收获时随机采集样品,测定板蓝根形态学指标、小区根产量及活性成分含量,并进行方差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各播种期明显影响菘蓝的物候期进程;播种期与菘蓝根部性状、产量及质量呈负相关;不同播期对板蓝根形态学特征、产量及内在质量形成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安徽阜阳地区菘蓝以3月下旬至4月上句为适宜播种期;如采用麦药轮作的复种制度,也可将播种期适当延迟至5月下旬至6月上旬。

泽泻不同种质资源特性比较研究2713-2717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泽泻种质资源的种质特性,为泽泻地道性研究及实施泽泻GAP生产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方法:在对不同来源的种质进行引种栽培的基础上,观察研究其生物学特性与植株特征及其品质,连续3年品质试验及专题研究。结果:建泽泻、川泽泻和江西泽泻3种泽泻种质间的生物学性状、植株特征及药材品质等具有显著差别。结论:建泽泻与江泽泻是同种植物,原植物都是东方泽泻Alisma orientalis,而与川泽泻属同属不同种的植物,川泽泻原植物是泽泻A.plantagoaquatica。

西草药的显微鉴别研究Ⅰ——3种紫锥菊根的显微鉴别2718-2720

摘要:目的:对《美国药典》收录的3种紫锥菊的根进行显微鉴别研究。方法:分别对狭叶紫锥菊Echinacea angustifolia,淡果紫锥菊E.pallida和紫锥菊E.purpurea的根横切面和粉末进行显微观察,并对其主要鉴别特征拍照。结果:3种紫锥菊的根横切和粉末特征基本相似,同时也具备显著性差别,其显微特征可作为西草药研究的生药学鉴定依据。

太空环境对甘草中甘草酸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诱变作用分析2721-2724

摘要:目的:探讨太空环境对甘草酸相关基因的诱变作用分析。方法: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甘草,18d后返回地球,搭载种子返回地面后与对照组同时种植于实验田中,采集三年生甘草叶子,对甘草酸形成相关基因ITS序列,β-香树酯醇合成酶基因的多态性以及基因表达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甘草经过卫星搭载后,甘草酸相关基因ITS序列没有发生变化,而甘草酸合成关键基因β-香树酯醇合成酶基因某些位点呈现了差异性,并且太空环境对甘草酸合成关键基因β-香树酯醇合成酶基因表达有一定影响。结论:太空环境对甘草酸相关形成和表达产生一定影响,这些变化对于揭示太空环境对甘草酸形成的基因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对于后期选育甘草优良种质奠定基础。

麻黄属植物染色体制片技术及核型分析研究2725-2729

摘要:目的:对4种麻黄属植物的核型进行分析研究,为麻黄种质资源的鉴定和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细胞学依据。方法:以萌发种子根尖为材料,采用染色体制片技术,分析4种麻黄属植物的核型。结果:上午10:20—10:40为最佳取样时间,且采用0.002mol·L^-18-羟基喹啉预处理时间草麻黄为4h,中麻黄5h,木贼麻黄4.5h,膜果麻3.5h。膜果麻黄、木贼麻黄为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2x=14,核型公式分别为2n=2x=14=2M+8m+4sm,2n=2x=14=10m+4st;草麻黄和中麻黄的染色体数目为2n=4x=28,属四倍体,核型公式分别为2n=4x=28=20m(2SAT)+8st,2n=4x=28=20m(SAT)+6st+2sm;结论:4种麻黄的核型均为“2A”型,属较对称核型。

丹皮酚微乳凝胶剂的制备及体外透皮特性研究2730-2733

摘要:目的:制备丹皮酚微乳和微乳凝胶剂,并对其含量、理化性质和体外透皮特性进行考察。方法:以IPM为油相,卵磷脂/APG为表面活性剂,1,2-丙二醇为助表面活性剂,在室温下采用磁力搅拌法滴加水到油相中,制备丹皮酚微乳。采用HPLC测定丹皮酚微乳中丹皮酚的含量。采用透射电镜和激光粒径测定仪分别测定微乳的形态和粒径。以卡波姆940为基质,制备丹皮酚微乳凝胶。采用Franz扩散池对微乳、微乳凝胶的体外透皮特性进行了考察。结果:制备的丹皮酚微乳为O/W型微乳,外观圆整、均匀,粒径32nm,含量稳定。丹皮酚饱和水溶液、微乳、微乳凝胶的稳态渗透速率分别为47.846,103.760,70.401μg·cm^-2·h^-1,12h的累积渗透量分别为657,179,1266.484,881.217μg·cm^-2。结论:丹皮酚微乳、微乳凝胶的12h累积渗透量和渗透速率均优于丹皮酚饱和水溶液,可为丹皮酚经皮给药提供一种新的剂型。

提取-共沸精馏耦合工艺提取川芎挥发油的研究2734-2737

摘要:目的:采用提取-共沸精馏耦合新工艺(water extraction coupling rectification,WER)提取川芎挥发油,并与《中国药典》中规定的挥发油水蒸气蒸馏提取工艺(steam distillation,SD)进行挥发油得率和质量的比较。方法:分别采用WER与SD提取川芎挥发油,并对2种工艺提取的挥发油进行GC—MS分析,比较其挥发油得率和GC—MS图。结果:在相同提取条件下,WER工艺下川芎挥发油的得率0.50%是SD0.20%的2.5倍,2种工艺下川芎挥发油的GC—MS图共有峰有21个,分别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8.94%(SD)与98.80%(WER),而且相同组分的含量差异不大。结论:采用提取-共沸精馏耦合法提取川芎挥发油不仪可以显著提高川芎的得率,而且能够延续水蒸气蒸馏所得挥发油的品质。

炙淫羊藿炮制过程中5种黄酮类成分变化规律研究2738-2742

摘要:目的:研究炙淫羊藿炮制过程中5种黄酮类成分的变化规律。方法:测定炙淫羊藿炮制前后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淫羊藿苷,宝藿苷I的含量。结果:炙淫羊藿炮制过程中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淫羊藿苷,宝藿苷I的含量发生了变化,不同品种、不同批次的炙淫羊藿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结论:炙淫羊藿的炮制工艺条件和黄酮类成分的比例关系决定了炙淫羊藿炮制过程中黄酮类成分的变化趋势。

羟基红花黄色素A双罐组式逆流提取工艺研究2743-2747

摘要:目的:研究以红花药材为原料,采用罐组式逆流提取技术提取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的最优工艺条件。方法:考察了阶段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料液比(g·mL^-1)等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选用L9(3^4)正交试验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并与传统浸提法和药典所述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阶段提取时间和料液比两个因素对HSYA提取率有显著性影响,最佳提取工艺为用10倍药材质量的30%乙醇,在室温下每个阶段提取120min。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HSYA提取率为1.56%,浸出物中HSYA纯度为6.06%。与传统浸提法和药典中所述的超声提取法相比,提取率分别提高6.12%和9.09%,纯度分别提高42.9%和27.0%。结论:罐组式逆流提取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溶剂用量少、提取率和纯度较高等优点,具有很大的工业化应用价值。

爵床药材质量标准研究2748-2750

摘要:目的:建立爵床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为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灰分测定法,水分测定法及HPLC。结果:对28个不同来源的爵床药材总灰分、酸不溶灰分和水分进行了测定;同时对其活性木脂素成分中金不换萘酚甲醚进行了HPLC定量研究。结论:通过研究制定了爵床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

GC同时测定高良姜挥发油中α-蒎烯、β-蒎烯、桉油精和α-松油醇的含量2751-2753

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高良姜挥发油中α-蒎烯、β-蒎烯、桉油精和α-松油醇4种成分含量的气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进行挥发油的提取,采用GC对挥发油中α-蒎烯、β-蒎烯、桉油精和α-松油醇4种成分进行含量测定。采用DB-1石英毛细管柱(0.25mm×30m,0.25μm)为分析柱;柱温以50℃为起始温度,保持2min,以8℃·min^-1升温至130℃,保持3min。检测器为FID;进样口温度230℃;检测器温度250℃;载气氮气,流速1.2mL·min^-1;进样方式为分流进样,分流比10:1;进样量1μL。结果:α-蒎烯、β-蒎烯、桉油精和α-松油醇的进样质量浓度分别在0.009~0.090(r=0.9998),0.009—0.091(r=0.9998),0.0604—0.604(r=0.9997),0.0374~0.374g·L^-1(r=0.9995)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96.2%(RSD0.8%),96.7%(RSD1.1%),98.7%(RSD1.1%),96.7%(RSD2.2%)。结论: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为高良姜药材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长茎芒毛苣苔化学成分研究2758-2760

摘要:目的:研究长茎芒毛苣苔Aeschynanthus longicaulli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法分离,运用多种波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从长茎芒毛苣苔的醋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柳杉二醇(1),4(15)-eudesmene—1β,6α—diol(2),2,5-bornanediol(3),异香草酸(4),香草酸(5),豆甾-5,22(E)-二烯-3β-醇(6)和β-谷甾醇(7)。结论:化合物1—5为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得到,6—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HPLC—ESI—MS^n分析酸枣仁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2768-2773

摘要:目的:研究中药酸枣仁Semen Ziziphi Spinosae有效部位中的化学成分。方法:甲醇提取,DIOI大孔树脂柱纯化得有效部位;运用HPLC-ESI—MS^n联用技术分析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中药酸枣仁有效部位中鉴定出13个化合物。结论:HPLC—ESI-MS^m能简单、快速地分析酸枣仁黄酮苷及三萜皂苷类成分。

乌药中异喹啉生物碱去甲异波尔定的含量测定2774-2776

摘要:目的:建立乌药中去甲异波尔定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去甲异波尔定(norisoboldine)的含量,以Phenomenex Gemini C18柱为固定相,乙腈-0.5%甲酸(加三乙胺调节pH至2.25)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80nm,柱温25℃。结果:去甲异波尔定在0.015—1.509μg峰面积与进样量呈良好的线性,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58%,相对标准偏差为1.4%。结论:通过对20批不同来源的乌药样品中去甲异波尔定的测定,结果表明方法简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为提升乌药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一测多评法测定吴茱萸中吴茱萸内酯、吴茱萸碱及吴茱萸次碱的含量2781-2785

摘要:目的:建立吴茱萸一测多评的含量测定方法,考察不同类型化合物之间采用相对校正因子进行一测多评含量测定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以吴茱萸为研究对象,建立吴茱萸次碱与吴茱萸内酯、吴茱萸碱的相对校正因子,并用该校正因子进行吴茱萸内酯、吴茱萸碱的含量计算,实现一测多评;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药材中吴茱萸内酯、吴茱萸碱及吴茱萸次碱的含量,并比较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异。结果:11批吴茱萸药材中2种成分含量的计算值与实测值间无显著差异(RSD〈5%)。结论:以外标法测定吴茱萸次碱,利用相对校正因子实现对吴茱萸内酯和吴茱萸碱测定是准确的、可行的,一测多评法可以用于特定的不同类型成分间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