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中药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 11-2272/R 国内刊号
  • 1001-5302 国际刊号
  • 2.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中药是中国药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5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中药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珍稀濒危中药资源新来源研究专题、综述、 制剂与炮制、化学、 药理、药代动力学、临床

中国中药 2009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中药杂志专论
探讨道地药材研究的模式生物及模型1063-1066

摘要:道地药材的物质属性是道地药材科学内涵的根本。生物学角度认为道地药材的表型包括药材性状、组织结构、有效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及其疗效等,其取决于道地药材原植物的基因型及其所处的环境,即"表型=基因型+环境饰变"。为这一假说能得到科学的诠释,作者探讨了以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为材料建立可控的研究模型以及树立丹参为模式植物的思路与方法来研究道地药材生物学成因的可行性。

中国中药杂志综述
雷公藤及其制剂的生殖损伤及中医药防治研究现状1067-1070

摘要:对近年来雷公藤及其制剂生殖损伤的临床表现和可能机制,以及中医药防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雷公藤疗效确切,但不良反应明显。因此,其不良反应防治的研究,对探索药物配伍的合理性和规律性有重要意义。

中国中药杂志研究论文
香豆素类成分在球花石斛Dendrobium thyrsiflorum叶和根中的分布与动态变化1071-1074

摘要:目的:探讨球花石斛Dendrobium thyrsiflorum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叶和根中香豆素类(coum arins)成分的分布与动态变化,为充分利用药用石斛资源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集球花石斛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的叶、根,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观察、分析其所含香豆素类成分。结果:球花石斛的叶除叶脉近上、下表皮处的维管束纤维群外,其他部位均有香豆素类成分的存在;球花石斛根的各部位均有香豆素类成分存在,尤其在皮层以内细胞的壁和壁内周。球花石斛叶、根的香豆素类成分的相对含量在生殖生长中的盛花期均高于营养生长期;在生殖生长进入始果期二者均几无香豆素类成分分布。结论:为充分利用药用植物,可从球花石斛的叶、根中提取香豆素类成分。

荆芥选育品系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比较1075-1077

摘要:目的:在相同条件下进行荆芥品系比较试验,为选育高产优质荆芥药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田间实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收获期调查其主要农艺性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测定挥发油含量,HPLC测定胡薄荷酮含量。结果:S4品系比CK1增产18.63%,比CK2增产29.99%,达到极显著水平,且挥发油和胡薄荷酮含量也高于其他参比品系和对照;S16品系与CK产量上无显著差异,抗病性比较强。结论:S4品系具有增产潜力大、有效成分高等优点,有望选育成在生产上推广的优良品种。

明党参愈伤组织诱导及其细胞悬浮培养的研究1078-1081

摘要:目的:建立明党参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其细胞悬浮培养的技术体系。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不同植物激素对明党参叶柄、根和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以及明党参不同外植体细胞的悬浮培养。结果:叶柄最易诱导出愈伤组织,其次是根和叶片,4种植物激素对明党参根和叶柄愈伤组织的诱导都具有极显著的效果,其中诱导叶柄愈伤组织形成的最佳激素组合为0.5 mg.L^-1NAA+0.5 mg.L^-1 2,4-D+0.1 mg.L^-1KT+0.5 mg.L^-1 6-BA,培养14 d左右,诱导率达到100%。此外,明党参叶柄细胞培养至21 d时,细胞量和多糖均达到最大值,分别1 090.28,36.85 mg.L^-1。结论:明党参叶柄是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外植体和细胞悬浮培养体系的最佳细胞来源。

RP-HPLC法测定20(S)-原人参二醇药质体含量及包封率1082-1085

摘要:目的:建立20(S)-原人参二醇药质体含量及包封率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法。色谱条件:COSMO-SIL 5C18-MS-Ⅱ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95∶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03 nm;柱温25℃;进样量50μL;采用低温超速离心法分离PPD药质体中的游离药物。结果:在上述色谱条件下豆磷脂和试剂对药物的测定无干扰,20(S)-原人参二醇在0.1-0.5 g.L^-1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回收率在101.44%-103.11%,日内及日间RSD均小于2%(n=3)。结论:RP-HPLC法可用于20(S)-原人参二醇药质体含量及包封率的测定。

不同炮制时间附子饮片双酯型生物碱含量变化与饮片安全的相关性研究1086-1089

摘要:目的:对不同炮制时间附子饮片的毒-效性与饮片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变化进行相关性研究。方法:以附子"回阳救逆"功效为评价重点,采用Bliss法和序贯法对不同炮制时间附子饮片进行安全性评价;将饮片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含量变化与饮片TD50,ED50,TI进行关联性分析,并对3种双酯型生物碱与饮片毒性、药效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具有"回阳救逆"功效和"高效低毒"特点的附子饮片保存了适量的中乌头碱和次乌头碱,乌头碱干扰了附子"回阳救逆"功效的显现(负相关),次乌头碱与附子的毒性和"回阳救逆"功效均成正相关。结论: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在饮片中的适当配比存在是保证附子"回阳救逆"及安全性的关键。

基于Doehlert设计法的大承气汤配伍研究1090-1096

摘要:目的:研究枳实、厚朴和芒硝的剂量配伍变化对大黄蒽醌类成分在整方中溶出的影响。方法:以枳实(x1)、厚朴(x2)、芒硝(x3)与大黄的剂量比为考察因素,以大黄中5个蒽醌类成分(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应用Doehlert设计-渴求函数-响应曲面优化法,研究枳实、厚朴和芒硝的剂量配伍变化对大黄蒽醌类成分在整方中溶出的影响。结果:配伍研究的结果表明,各味药在大承气汤中的剂量配比为大黄-枳实-厚朴-芒硝(1∶4∶2.31∶2)时,蒽醌类成分有好的溶出率。结论:将Doehlert设计-渴求函数的响应曲面优化法应用于中药配伍方面的研究,具有方便,预测性好的优点,也为数学模型在中药复方配伍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黄连解毒汤中1个新的黄酮苷1097-1100

摘要:目的:研究黄连解毒汤(由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等4味中药组成的复方)的化学成分,为其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研究提供物质基础。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NMR和MS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黄连解毒汤的醋酸乙酯可溶性部分得到1个新的黄酮苷,命名为汉黄芩素-5-O-β-D-葡萄糖醛酸苷甲酯(wogonin-5-O-β-D-glucuronidemethyl ester,1)。从正丁醇可溶性部分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小檗碱(2),巴马汀(3),表小檗碱(4),京尼平苷(5),药根碱(6),非洲防己碱(7),格陵兰黄连碱(8),汉黄芩苷(9),3,5-二乙酰胺吡啶(10)和京尼平-1-O-β-D-龙胆双糖苷(11)。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根据已报道4味中药化学成分的研究结果,判断化合物2,3和6来源于黄柏和黄连;化合物4,7和8来源于黄连;化合物5和11来源于栀子;2个黄酮苷来源于黄芩。

茇三氯甲烷部位化学成分研究1101-1103

摘要:目的:对胡椒科植物荜茇Piper longum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荜茇用95%乙醇提取,依次用石油醚、三氯甲烷、正丁醇萃取,对三氯甲烷萃取部分采用各种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MS,^1H-NMR,^13C-NMR)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三氯甲烷萃取部分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其中6个酰胺类生物碱,3个倍半萜,4个其他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3′,4′-methylenedioxyphenyl)-1E-tetradecene(1),3-(3′,4′-methylenedioxophenyl)-propenal(2),胡椒酸(piperoic acid,3),3′,4′-dihydroxy-biabola-1,10-diene(4),eudesm-4(15)-ene-1β,6α-diol(5),7-epi-eudesm-4(15)-ene-1′,6β-diol(6),几内亚胡椒胺(guineesine,7),胡椒碱(piperine,8),胡椒酰胺(pipericide,9),2E,4E-dienamide(10),(2E,4E,8E)-N-isobutylhenicosa-2,4,8-trienamide(11),荜茇眀碱(piperlonguminine,12),胡椒酸甲酯(methyl piperate,13)。结论:其中化合物1~6为首次从荜茇中分离得到。

茜草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成分研究1104-1107

摘要:目的:寻找茜草中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成分。方法:利用体外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模型进行追踪,采用各种色谱法分离,运用多种谱学技术鉴定结构,并对活性化合物进行酶抑制动力学研究。结果:茜草三氯甲烷提取物具有很高的活性,从中分离出3个具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蒽醌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3-二羟基-2-甲基蒽醌(1),1-羟基-2-甲基蒽醌(2)和1,2-二羟基蒽醌(3),其中化合物3(IC50=7.97 mg.L^-1)活性最好,与1(IC50=35.96 mg.L^-1)和2(IC50=15.98 mg.L^-1)的活性都明显高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IC50=1 081.27 mg.L^-1)。化合物1和2为竞争性抑制类型。结论:化合物1-3为首次报道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柘木茎的化学成分研究1108-1110

摘要:目的:研究柘木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NMR,MS等波谱方法和理化性质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其醇提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为(3β,13α,14β,17α)-7,24-二烯-3-乙酰羊毛甾醇(1),粘霉烯醇(2),蒲公英萜酮(3),槲皮素(4),山柰酚(5),异鼠李素(6),香豌豆酚(7),3′-甲氧基奥洛波尔(8),花旗松素(9),柑桔素(10),草大戟素(11),1,3,6,7-四羟基酮(12),5,7-二羟基色原酮(13)。结论:化合物1~3,6,13为首次从柘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且首次报道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三萜类成分。

云南傣族药物灯台叶中黄酮类成分1111-1113

摘要:目的:研究云南傣族传统药物灯台叶Alstonia scholaris中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用色谱分离,用理化性质和波谱鉴定化学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山柰酚(1),槲皮素(2),异鼠李素(3),山柰酚-3-O-β-D-半乳糖苷(4),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5),异鼠李素-3-O-β-D-半乳糖苷(6),山柰酚-3-O-β-D-半乳糖-(2→1)-O-β-D-木糖苷(7),槲皮素-3-O-β-D-半乳糖-(2→1)-O-β-D-木糖苷(8)共8个黄酮类成分。结论:化合物1~7为首次从傣药灯台叶分离得到。

中国中药杂志信息
冬虫夏草高级鉴定师培训班即将举办1116-1116

摘要:冬虫夏草是名贵药材,消费者多用其煲汤、泡酒、胶囊、配药。由于冬虫夏草资源限制,价格高居不下,假冒伪劣充斥市场。质量稳定、鉴别手段先进,品牌古老的同仁堂售价36万元/kg,而各药市销售价格为8~9万元/kg。冬虫夏草的质量鉴定,对保障消费者利益、提升企业品牌与服务价值至关重要。

中国中药杂志研究论文
白芷酪氨酸酶抑制成分研究1117-1120

摘要:目的:热处理白芷Angelica dahurica,并寻找其中的酪氨酸酶抑制成分。方法:采用生物活性-高效液相色谱跟踪方法,以及硅胶柱色谱法,分离、鉴定热处理白芷中酪氨酸酶抑制成分。结果:热处理白芷提取物比原药显示出更强的酪氨酸酶抑制作用,并从其有效部位中分离得到8-羟基-5-甲氧基补骨脂素(IC50=0.0086 mmol.L^-1),比阳性对照曲酸(kojic acid)(IC50=0.0907 mmol.L^-1)对酪氨酸酶抑制活性更强。结论:热处理明显提高了白芷酪氨酸酶抑制活性,8-羟基-5-甲氧基补骨脂素为活性成分。

中国中药杂志信息
《中国中药杂志》被国内外数据库收录情况和引证数据1120-1120

摘要:1国外数据库收录 美国SciFinder数据库:进入医学索引MEDLINE;进入《化学文摘》(CA);荷兰Elsevier公司Scopus数据库;《国际药学文摘》(IPA);《毒物学文摘》(ToxFile);俄罗斯《文摘杂志》(AJ);波兰《哥白尼索引》(IC);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

中国中药杂志研究论文
HPLC同时测定前胡中3种香豆素成分的含量1121-1123

摘要:目的:建立了用HPLC法对前胡药材中白花前胡甲素、乙素和E素同时定量的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Agilent TC-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75∶25);检测波长321 nm;柱温30℃;流速0.8 mL.min^-1;进样量20μL。结果:白花前胡甲素、乙素和E素的浓度与峰面积,分别在3.20-28.80μg(r=0.9999),1.60~14.40μg(r=0.9995),1.64~14.76μg(r=0.9994)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92%,99.66%,99.72%,RSD分别为1.6%,1.5%,1.4%。结论:不同产地前胡所含的香豆素成分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安徽宁国和祈门的前胡中白花前胡甲素含量高于药典的规定,且这3种香豆素含量明显高于其他2个产区。该法适合同时测定前胡样品中3种香豆素成分的含量,分离度好,快速,简便,重现性好。

金匮肾气丸、右归丸对肾阳虚小鼠模型以药反证的脑基因芯片研究1124-1128

摘要:目的:在基因水平上探讨补肾中药金匮肾气丸、右归丸对肾阳虚小鼠模型的作用机制。方法:昆明种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金匮组和右归丸组。正常组和模型组每天灌胃蒸馏水0.5 mL;金匮组和右归丸组每天分别灌胃金匮肾气丸混悬液和右归丸混悬液0.5 mL,含生药129 mg.kg^-1。造模组和治疗组均采用雄雌鼠比例1∶6同笼喂养,雄鼠每日游泳1次,直至无力下沉时捞出,达4周,以诱导产生"劳倦过度、房室不节"肾阳虚证。观察动物的畏寒、活动及反应、饮食和皮毛等情况。用36K mouse genome array鼠脑芯片检测正常组和肾阳虚模型组鼠脑基因,并以二者荧光信号相对强度比值≥2和≤0.5筛选差异显著基因,用qRT-PCR对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结果:模型组/正常组上调基因,二药治疗组/造模组基因下调23个基因,主要是与炎症/免疫、神经传递/信号转导等相关基因;造模组/对照组下调基因而治疗组/造模组基因上调的基因有6个,其主要是与细胞周期/细胞结构、神经传递/信号转导、转录等有关基因。qRT-PCR也证实了金匮组/模型组、模型组/正常组的GH和Scgb3a1的差异表达。结论:金匮肾气丸、右归丸可使肾阳虚小鼠模型显著下调的激素、黑色素显著上调并促进细胞增殖,从而在基因水平上探讨了金匮肾气丸和右归丸的药物作用机制及其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