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中药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 11-2272/R 国内刊号
  • 1001-5302 国际刊号
  • 2.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中药是中国药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5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中药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珍稀濒危中药资源新来源研究专题、综述、 制剂与炮制、化学、 药理、药代动力学、临床

中国中药 2008年第2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中药杂志综述
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原因分析2439-2442

摘要:汇总有关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概括了其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并从药材原料,制作工艺,化学成分,配伍用药和临床使用等5个方面分析了鱼腥草注射液产生不良反应的可能原因。认为鱼腥草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可能是药物本身造成的,也可能与临床使用不当有关。因此,应从生产、工艺、临床使用等多个环节人手防止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

多成分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现状及思考2442-2448

摘要:针对多成分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现状,作者对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特殊性、研究难点及研究的意义进行了综述,并分别对单味中药、复方及有效部位中药、中药方剂配伍作用机制、中西药药代相互作用、中医“证”或西医“病”状态的药代规律、以及不同剂型的药代比较研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逐一进行了分析。结合《中药、天然药物注射剂基本技术要求》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中医中药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干预作用2449-2453

摘要:概述了中医中药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进展,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的角度阐述了传统医学的各种干预作用,总结了发挥干预作用的中药复方及中药成分的主要种类,提出了中医中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多重作用及发展方向。

刺山柑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2453-2458

摘要:对刺山柑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刺山柑中的化学成分主要为糖和苷类、黄酮类、生物碱类、萜类和挥发油、脂肪酸类以及甾体类等。刺山柑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包括抗炎止痛、抗真菌作用、保肝作用、降血糖作用、降高血脂作用、抗氧化作用、抗凝血作用、兴奋平滑肌作用、抗应激反应、改善记忆等。国内临床上主要用于痛风和风湿性关节炎、皮肤病等的治疗,应用前景广阔。

中国中药杂志研究论文
甘草柠条水浸物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相互影响2459-2463

摘要:目的:通过甘草与柠条种间化感作用的研究,揭示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特点,为甘草柠条复合种植模式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甘草和柠条根、茎叶和枯落物的水浸液处理彼此的种子、幼苗和移栽苗。结果:柠条根和茎叶水浸液(1~50g·L^-1)对甘草种子萌发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但影响的程度很小。高质量浓度(50g·L^-1)柠条茎叶水浸液对甘草种子萌发的抑制程度较大。柠条的枯落物、根和茎叶的水浸液对甘草移栽苗的外部生长和内在质量都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甘草根和茎叶的水浸液对柠条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表现为促进作用,但影响的程度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在试验所采用的水浸液的质量浓度范围内,甘草柠条的种间化感作用不明显,彼此之间没有产生负面影响。

光慈菇的规范化栽培技术研究——栽培密度、深度试验2463-2466

摘要:目的:研究光慈菇最佳的人工栽培密度、深度等。方法:通过人工驯化栽培试验,探索不同的栽培密度、播种深度及覆盖地膜,对光慈菇生长的影响产量、增产率、鳞茎的增大倍数、鳞茎的分生增殖等的影响。结果:在30~200株/m2的密度,光慈菇的产量、增产率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大,达到显著水平;深度在5~20cm,光慈菇的产量、增产率和收获的鳞茎粒数随着播种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达到显著水平;覆盖地膜处理的产量、增产率和收获鳞茎粒数显著低于对照。结论:人工栽培过程中,应该适当加大播种密度和深度,覆盖地膜对其生长不利。

怀牛膝愈伤组织悬浮培养及其多糖含量的初步研究2467-2469

摘要:目的:研究怀牛膝悬浮培养条件及其对愈伤组织中ABPS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研究接种时间、接种量、碳源添加及pH对细胞生长量及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和结论:适宜ABPS生产的培养基是1/4MS+6-BA0.5mg·L^-1+2,4-D1.0mg·L^-1+蔗糖2%+葡萄糖2%+果糖1%,pH6.0,培养时间50d,接种量7g·L^-1。

不同栀子饮片二萜色素类成分比较研究2470-2473

摘要:目的:对栀子不同饮片二萜色素类成分进行比较研究。方法:HPLC同时测定4个主要成分(crocin1,crocin2,crocin3,crocetin)含量,KromasilC18柱,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3%甲酸水不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440nm,流速1.0mL·min^-1,柱温35℃。结果:4个成分在测定范围内线性关系较好(r〉0.999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77%,100.05%,98.40%,101.02%。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栀子炮制前后色素类成分发生了明显变化,栀子不同饮片的含量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中国中药杂志信息
首届中国道地药材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2473-2473

中国中药杂志研究论文
复方山楂滴丸物相稳定性评价2474-2478

摘要:目的:评价复方山楂滴丸在制备前后以及稳定性加速试验的物相变化情况。方法:采用扫描电镜、TG-DTA,FT-IR和XRD等检测手段。结果:药物在聚乙二醇4000中呈不定形、微晶和分子状态并存,两者间没有明显反应发生。随着时间延长滴丸中药物可能少量会从不定形状态逐渐向微晶或分子状态转变。结论:复方山楂滴丸固体分散体提高了药物稳定性和溶解性。

复方雪莲滴丸中羌活、独活的纯化工艺考察2478-2481

摘要:目的:考察复方雪莲滴九中羌活、独活提取物的大孔树脂纯化工艺。方法:以蛇床子素和异欧前胡素为指标,对树脂型号、上样量、洗脱溶剂进行了筛选;考察了上样液浓度、上样液pH、柱径高比对吸附的影响。结果:选择HPD400A大孔树脂,树脂体积与上样量体积比1:2,pH3.5(原液),柱径高比1:7,洗脱溶剂95%乙醇时,解吸效果较好。结论:可以应用HPD400A大孔树脂纯化羌活、独活提取物。

利用微透析技术进行青藤碱贴剂的生物等效性研究2482-2485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制剂工艺的青藤碱凝胶贴剂的生物等效性,探讨微透析技术在生物等效性研究中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以不同工艺制备青藤碱的普通凝胶贴剂和脂质体凝胶贴剂,以裸鼠为实验动物进行经皮给药后,分别采用组织匀浆法及微透析法对青藤碱的体内药量的进行测定。结果:组织匀浆法的测定结果显示出经过20h以上的时间后,脂质体凝胶贴剂比普通凝胶贴剂具有更高的皮肤局部剩余药量;而微透析法的检测结果则显示出在整个测定过程中,脂质体凝胶贴剂比普通凝胶贴剂具有更高的皮肤局部瞬间药量,且皮肤局部药时曲线与国际上报道的大多数经皮吸收情况相符。结论:青藤碱的脂质体凝胶贴剂比普通凝胶贴剂具有更高的局部生物利用度,且脂质体可能存在贮库效应;微透析技术可用于制剂的生物利用度及生物等效性研究。

聚酰胺分离纯化喜树果中10-羟基喜树碱和喜果苷的研究2486-2489

摘要:目的:研究聚酰胺分离纯化10-羟基喜树碱和喜果苷的工艺条件与参数。方法:采用HPLC进行定量分析,考察了聚酰胺对10-羟基喜树碱和喜果苷静态和动态吸附性能,确定最佳的工艺条件。结果:优化的工艺条件为:药液中10-羟基喜树碱和喜果苷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189,0.334g·L^-1,上样液pH6,上样流速1.0mL·min^-1,上样量3BV,洗脱剂60%乙醇溶液,洗脱流速1.0mL·min^-1,洗脱剂用量5BV。经聚酰胺分离纯化后10-羟基喜树碱和喜果苷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7.52%,32.87%,收率分别为66.05%,75.86%。结论:聚酰胺对10-羟基喜树碱和喜果苷吸附能力强,解吸容易,分离效率果较好,此工艺为大规模产业化提供了依据。

中国中药杂志信息
《中国药学杂志》2009年征订启事2489-2489

中国中药杂志研究论文
野八角化学成分的研究2490-2492

摘要:目的:研究野八角llliciumsimonsii乙醇粗提物中显示抗艾滋病毒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用MS和NMR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野八角90%乙醇提取物的抗艾滋病毒活性部位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儿茶精(1),(-)-表儿茶精(2),(+)-儿茶精3-O-α-L-鼠李糖苷(3),山柰素3-O-α-L-鼠李糖苷(4),槲皮素3-0-α—L-鼠李糖苷(5),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7-O-β-D-吡喃葡萄糖苷(6)和胡萝卜苷(7)。结论:以上7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6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发现,但均未显示抗艾滋病毒活性。

蚕沙化学成分研究2493-2496

摘要:目的:研究蚕沙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色谱技术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s,5R—dihydroxy-6R,7-megstigmadien-9-one(1),3S,5R—dihydroxy-6S,7-megstigmadien-9-one(2),(6R,9R)-3-oxo—α-ionolβ-D—glucopyranoside(3),(6R,9S).3-OXO—α—ionolβ-D—glucopyranoside(4),blumenolCglucoside(5),byzantionosideB(6),alangionosideL(7),叶黄素(8),哌可啉酸(9),甜菜碱(10),丙氨酸(11),谷氨酸(12),苯丙氨酸(13),亮氨酸(14),异亮氨酸(15)。结论:化合物1-15均为首次从蚕沙中分离得到。

菝葜的化学成分研究2497-2499

摘要:目的:对百合科菝葜属植物菝葜Smilaxchina干燥的根茎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硅胶、凝胶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现代波谱技术(ESI—MS,1H—NMR,13C—NMR)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菝葜的醋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7—O-β-D-葡萄糖苷(1),黄杞苷(2),异黄杞苷(3),山柰酚(4),二氢山奈酚(5),二氢山柰酚-5—O-β-D-葡萄糖苷(6),芦丁(7),山柰酚-5—O-β-D-葡萄糖苷(8),白藜芦醇(9),香草酸(10),3,5-二甲氧基-4—O-β-D-吡哺葡萄糖基肉桂酸(11),β-谷甾醇(12),β-胡萝卜苷(13)。结论:化合物1,3,7,8,11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11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

广东桑枝的化学成分研究2499-2502

摘要:目的:对桑科植物广东桑Morusatropurpurea桑枝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应用硅胶、聚酰胺、SephadexLH-20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用MS和NMR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为mulberrin(1),cyclomulberrin(2),桑白皮素(3),环桑黄酮(4),2’,4’,4,2"-tetra—hydroxy-3’-{3"-methylbut-3″-enyl-}-chalcone(5),mulberrofranG(6),东莨菪内酯(7),momchalconeA(8),山柰酚(9),熊果酸(10),β-胡萝卜苷(11)。结论:除9,11外,其余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