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中药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 11-2272/R 国内刊号
  • 1001-5302 国际刊号
  • 2.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中药是中国药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5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中药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珍稀濒危中药资源新来源研究专题、综述、 制剂与炮制、化学、 药理、药代动力学、临床

中国中药 2008年第18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中药杂志综述
黄连有效成分小檗碱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研究进展2013-2016

摘要:黄连是一味传统中药,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小檗碱是黄连中含量最高的生物碱,近年来研究发现,小檗碱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作者从抗炎、调节血脂、调节血压、调节血糖、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等方面对小檗碱抗动脉粥样硬化(AS)相关机制进行综述。

香豆素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2016-2019

摘要:香豆素(coumarin)是一类具有苯并α吡喃酮母核天然产物的总称,通常依据α吡喃酮环上取代基的不同结合,将其分为简单、呋喃、吡喃和其他香豆素类化合物4种。实验研究发现香豆素类化合物具有抗HIV、抗癌、降压、抗心律失常、抗骨质疏松、镇痛、平喘及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具有潜在的药用价值,其中抗肿瘤作用是一个研究热点。因此,研究开发更多天然植物香豆素成分,寻找有效的先导化合物,完善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合成并筛选出高效低毒的香豆素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已成为当今药物研究与开发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国枸杞属物种资源及国内外研究进展2020-2027

摘要:通过参阅大量中外研究文献,回顾了2个世纪来枸杞属物种的系统研究,并结合笔者的相关研究,对我国枸杞属资源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分析。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起源与系统演化、生殖进化以及该属部分物种的活性成分的药理和新成分研究,研究国家主要有美国、中国、日本、朝鲜、韩国、土耳其等。中国主要集中在以宁夏枸杞为主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药理、基因工程、栽培相关等方面的研究。提出该属物种资源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传统的系统学难以解释该属物种的系统演化和全球分布特点,分子进化与分子系统学研究是很有希望的解决途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是该属物种分子系统学研究以及基因资源深入发掘的切入点;以我国广泛分布的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和枸杞Lchinense为主的遗传多样性、生态因子和活性成分变异的相关性研究,将为优良种质资源的发掘、育种栽培和生产区划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芍药苷研究进展2028-2032

摘要:芍药苷为常用中药芍药的主要有效成分,是一种单萜类糖苷化合物。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芍药苷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发现芍药苷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并且毒副作用较小;但在检测方法、药效功用等方面的研究结果有很大差异。为了进一步开发其药用价值,揭示其药物配伍规律的物质基础,查阅了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有关芍药苷的研究,并结合作者的实验,从芍药苷的检测方法、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理学及毒理学等方面予以综合述评。

中国中药杂志研究论文
地黄种质资源生物性状的比较研究2033-2036

摘要:目的:比较地黄栽培品种与野生品种的性状差异,为地黄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田间试验结合统计分析。结果:与野生品种相比,栽培品种株高明显降低、单株叶片数明显减少、产量显著增加;与野生品种比较,栽培品种叶片长度有所减少,叶片宽度、叶片中梓醇含量、多糖和还原糖有所增加但不明显,而块根中梓醇含量和水浸出物含量基本相同。结论:人工选育使地黄的株高降低、叶片数减少,产量增加,但有效成分含量没有明显改变。

莪术不同种和居群的ISSR-PCR分析2037-2040

摘要:目的:应用ISSR-PCR标记技术研究不同种及居群莪术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方法:对蓬莪术、广西莪术和温郁金共8个居群的37个样本进行ISSR-PCR分析,用POPGEN32软件分析其遗传相似系数及遗传距离,UPGMA方法聚类,构建亲缘关系系统图。结果:5条引物共扩增出65个位点,其中34个位点是多态性位点,多态位点百分率为52.3%。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0.6864~0.9997。Neig基因多样性(H)指数为n1521,Shannon信息指数(I)为0.2338,莪术种内的遗传多样性低于种间。结论:莪术居群间的遗传变异较大,而居群内部的分化程度很低。不同居群的莪术与种的特性和地理分布有一定相关性,为莪术的品种鉴定及栽培育种提供了分子生物学依据。

《现代药物与临床》(原名《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征稿启事2040-2040

中药材重金属污染现状的统计分析2041-2048

摘要:目的:分析中药材重金属含量及污染现状。方法:以相关文献中提供的铜、铅、砷、镉、汞的含量数据为基础,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以《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为标准,判断各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超标情况。结果:中药材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铜、铅、砷、镉、汞超标率分别为21.0%,12.0%,9.7%,28.5%,6.9%;单样本同一批次药材中存在2种、3种、4种重金属同时超标的现象,平均超标率分别为4.6%,1.5%,0.7%;36种常见中药材中桔梗、细辛、黄连等药材重金属含量较高,枸杞子、两头尖、西洋参、枳壳中5种重金属含量均没有超标;不同产地药材重金属污染的种类及程度均存在一定的差别;栽培药材铜和铅的含量高于野生药材,砷的含量则是野生高于栽培。结论:作者较详细、系统的报道了中药材重金属污染现状,为进一步深入开展中药材重金属研究提供了依据。

冬凌草甲素自微乳给药系统的体外释放动力学研究2049-2052

摘要:目的:研究冬凌草甲素自微乳给药系统的体外释放特性,探讨释药机制。方法:利用HPLC测定冬凌草甲素的含量,以反向透析法进行冬凌草甲素自微乳的体外释放实验,考察释放介质、搅拌速度和处方因素对药物释放的影响。采用相似因子法比较释药曲线的相似性,利用药物释放模型方程拟合释放曲线。结果:释放介质对药物释放无显著影响;在50~100r·min^-1药物释放曲线具有相似性;冬凌草甲素自微乳与乙醇溶液的释放曲线相似;冬凌草甲素自微乳在pH7.8PBS中,30min释放达65%,释放曲线符合Hixson—Crowell方程。结论:冬凌草甲素自微乳释药较快,在水性环境中自发形成的微小乳滴在释药过程中粒径和表面积均发生改变,药物分子透膜为被动扩散过程。

NIR和HPLC指纹图谱在熟地黄饮片质量稳定性考察中的对比研究2052-2055

摘要:目的:建立近红外光谱法(NIR)考察熟地黄饮片质量稳定性的方法。方法:以NIR光谱聚类分析法对不同种类的熟地黄样品进行了聚类鉴别,并与HPLC指纹图谱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NIR光谱聚类分析结果反映了熟地黄饮片问的相似程度,与HPLC指纹图谱实验结果比较结果准确、分析过程简便。结论:NIR技术应用于熟地黄饮片质量的稳定性考察是可行和有效的,具有独特的优点。

交互移动窗口因子方法在桂枝-茯苓配伍前后挥发油组分及溶出率变化研究中的应用2056-2060

摘要:目的: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药对桂枝.茯苓及单味药桂枝的挥发油进行分析。方法:采用色谱柱HP-5MS(250斗mX30m,0.25Ixm)分离,起始温度60℃,维持2min,以4℃·min。升至130℃,再以1℃·min。升至160℃,维持2min,再以4℃·min。升至240℃,维持20min,分流比1:30,进样量1μL,结合新近提出的化学计量学分辨方法-交互移动窗口因子分析方法及Kovats保留指数对两者挥发性成分中的共有组分、差异组分及各成分溶出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分别定性了42和46种组分。结论:研究显示两者挥发性成分种类基本保持不变,但各成分溶出率均有显著变化:少部分组分溶出率明显增加,大部分组分溶出率显著下降,甚至有个别组分消失。研究表明药对桂枝-茯苓的药效物质基础不仅是单味药有效成分的简单加和,还应考虑单味药在配伍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对药效的影响,具有较强的临床参考价值。

促渗剂对小儿牛黄退热巴布贴中栀子苷透皮吸收的影响2061-2063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促透皮吸收剂对小儿牛黄退热巴布贴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以离体大鼠皮肤为透皮屏障,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透皮吸收促进剂对小儿牛黄退热巴布贴中栀子苷的累积渗透量、透皮吸收速率等体外透皮吸收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栀子苷的体外渗透过程符合零级方程,并且试验过程中制剂基本稳定。结论:5%1,2-丙二醇.氮酮(2:3)促渗效果最佳,为该制剂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初步依据。

应用超临界快速膨胀法制备中药丹参SCF-CO2萃取物超微颗粒2064-2066

摘要:目的:应用超临界快速膨胀技术制备中药丹参超临界CO2流体(SCF—CO2)萃取物超微颗粒。方法:将β-环糊精和丹参萃取物按质量8:1混合,对混合物进行RESS制粒;对制得的微粒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并应用HPLC测定微粒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结果:得到桔红色的粉末,在电镜下观察粉末为粒状和片状混合物,聚集成絮状,粒径在2~80μm;混合粒子中丹参酮ⅡA。质量分数为0.54%。结论:该技术可用于中药丹参SCF-CO2萃取物的超微颗粒制备,且操作温度低、工艺流程简单、对环境无污染,无有机溶剂残留。

龙血竭-环糊精包合作用研究及其片剂的研制2066-2070

摘要:目的:运用环糊精包合作用,提高龙血竭的溶解度,研制龙血竭片剂。方法:通过测定龙血竭与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磺丁基-β-环糊精不同条件下的表观包合常数,筛选工艺并制备包合物,以差示热分析法对包合物进行鉴定,动物试验检验包合物活性。制备龙血竭包合片并测定溶出度。结果:表观包合常数显示龙血竭与各种环糊精均存在较强包合作用,制备成包合物后,龙血竭溶解度提高13.75~168.39倍,活性也显著提高。包合片溶出度达78.69%。结论:龙血竭包合物溶解度高,药理活性显著,用量少。龙血竭包合片溶出速率快、溶出度高。

牡丹皮不同部位有效成分含量测定及指纹图谱化学成分研究2070-2073

摘要:目的:对牡丹皮不同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为牡丹皮的最佳产地加工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牡丹皮各部位中丹皮酚、芍药苷的含量,并进行指纹图谱分析。结果:栓皮部与韧皮部比较,其丹皮酚的含量约高出1倍,木心部中的含量接近韧皮部的1/2;栓皮部与韧皮部比较,其芍药苷的含量约高出3.5倍,木心部中的含量约高出韧皮部的1倍;指纹图谱中,韧皮部中有效成分的含量较高。结论:产地加工时可以不去皮而只去心,既能简化产地加工的繁琐程序又能提高样品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HPLC测定板蓝根药材及其制剂中表告依春的含量2074-2076

摘要:目的:建立HPLC测定板蓝根药材及其制剂中表告依春含量的方法,为板蓝根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ZORBAXSB-C18(4.6mm×150mm,5μm);流动相乙腈-水-磷酸-三乙胺(8.50:90.72:0.73:0.05);流速0.7mL·min^-1;检测波长245nm,柱温30℃。结果:表告依春含量测定的线性范围0.0204~0.3060μg(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98.99%,RSD1.31%。结论: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板蓝根药材及其制剂中表告依春含量的方法,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板蓝根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评价。

毛排钱草的化学成分及其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研究2077-2080

摘要:目的:对毛排钱草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和所得化合物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活性进行研究。方法:将干燥的毛排钱草地上部分用甲醇在50℃下萃取浓缩,用水溶解后过滤,得水可溶和不可溶2部分,水可溶部分用正丁醇萃取、柱色谱分离,得化合物。通过波谱解析鉴定化合物结构。并进行了细胞毒活性研究。结果:从正丁醇萃取物分离纯化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N-二甲基色胺(1),5-甲氧基-N,N-二甲基色胺(2),柠檬酚(3),异柠檬酚(4),(Z)-1-(4-羟基-2,3-二甲氧苯基)-3-(4-羟基苯)丙烯(5),(z)-1-(3-羟基-2,4-二甲氧苯基)-3-(4-羟基-3-甲氧基苯基)丙烯(6),原儿茶酸甲酯(7),(2R,3R)-2,3-二氢-3,5,7-三羟基-2-(4-羟基苯基)-4H-1-苯骈吡喃4-酮(8)。结论:化合物6为毛排钱草中发现的新化合物。在肿瘤细胞生长抑制活性试验(MTTtest)中,化合物2,3,6均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

黄连解毒汤醋酸乙酯溶性化学成分的研究2080-2086

摘要:目的:研究黄连解毒汤(由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等4味中药组成的复方)的化学成分,为其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研究提供物质基础。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NMR和MS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黄连解毒汤的醋酸乙酯可溶性部分得到35个化合物,其中的2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谷甾醇(1),千层纸素A(2),汉黄芩素(3),熊果酸(4),黄芩新素Ⅰ(5),韧黄芩素I(6),黄芩新素Ⅱ(7),柠檬苦素(8),5,2’-二羟基-6,7,8,3′-四甲氧基黄酮(9),白杨素(12),黄芩苷元(17),韧黄芩素Ⅱ(19),5,7,2’-三羟基-6,8-二甲氧基黄酮(21),石虎柠檬素A(22),6,2'-二羟基-5,7,8,6'-四甲氧基黄酮(26),粘毛黄芩素Ⅲ(28),5,7,4’-三羟基-8-甲氧基黄酮(29),5,7,2’,6'-四羟基黄酮(30),汉黄芩素-7-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苷(31)和胡萝卜苷(34)。结论:根据已报道4味中药化学成分的研究结果,判断所有黄酮类化合物(2,3,5~7,9,12,17,19,21,26,28~30和31)来源于黄芩;化合物8,22来源于黄柏;化合物22在黄柏中首次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