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中药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 11-2272/R 国内刊号
  • 1001-5302 国际刊号
  • 2.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中药是中国药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5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中药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珍稀濒危中药资源新来源研究专题、综述、 制剂与炮制、化学、 药理、药代动力学、临床

中国中药 2008年第16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中药杂志综述
中药中砷、汞等无机元素的体内存在形态及影响其生物药剂学特征的若干因素1933-1936

摘要:从生物药剂学的角度探讨了中药中砷、汞等无机元素的体内存在形态、体内过程及其生物效应的相关性,归纳了物理化学因素、剂型因素、机体的生物因素、相互作用等若干因素对这类药物生物药剂学特征的影响。这对中药用药的安全性、合理性以及中医药现代化与国际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纳米药物载体在中药制剂研发中的应用1936-1940

摘要:纳米药物载体通常由天然或合成高分子材料制成,大小在10—1000nm,因其具有靶向性、缓释性、载体材料可生物相容和降解等显著优点,已在药物制剂研发中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中药纳米制剂发展迅速,作者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重点围绕毫微粒、脂质纳米粒、纳米乳、纳米胶束、纳米脂质体等几种典型的纳米载体的特性、制备及其在中药制剂研发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中国中药杂志研究论文
基于专家知识的新疆芍药遥感专题信息提取试验1941-1944

摘要:目的:探讨遥感技术在野生稀有种植物资源调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综合遥感、数字高程模型、样方调查和植物生态学特性建立新疆芍药空间分布遥感解译专家知识模型辅助资源调查。结果:获得研究区新疆芍药的生长适宜地。结论:野外验证其总体解译精度可靠,满足资源调查的要求。

春季追肥对川芎产量、阿魏酸和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1944-1947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春季迫肥对川芎生长发育和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春肥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川芎的根长,增加其茎蘖数,使植株变高,并显著提高其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增加干物质积累,特别是地下部的干物质量,从而显著提高川芎的产量,改善其品质,增加经济收入,其中以单施尿素58.7kg·hm^-2(纯氮27kg·hm^-2)的效果最佳,其次为氮磷钾配施。

温度对川贝母生理指标、鳞茎产量及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1948-1951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温度处理对川贝母生理指标及鳞茎产量和总生物碱含量等的影响,为川贝母的合理栽培生产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用人工气候箱控制川贝母的生长温度,观察不同温度15,20,25,30℃下川贝母的生长发育变化,检测其叶片叶绿素a和b、可溶性糖、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并测定鳞茎产量以及总生物碱含量。结果:15,20℃处理的川贝母生育期较长;4种温度处理下川贝母叶绿素b含量差异均不显著,且15,20,30℃下川贝母总叶绿素以及叶绿素a含量差异也不显著。此外,川贝母叶片可溶性糖、丙二醛、脯氨酸和鳞茎总生物碱含量,以及鳞茎增长率和干重均随温度降低而增加。结论:川贝母不宜生长在过高温度环境,相对较低温度下其生育期较长,鳞茎可适当生长,生物碱含量也有所增加。此外,低温下川贝母通过增加脯氨酸以及可溶性糖含量等来提高抗寒性,并能维持正常的叶绿素含量。

正交试验在怀山药组织培养中的应用1952-1955

摘要:目的:研究植物生长物质种类和浓度、蔗糖含量对怀山药茎段形成不定芽和诱导小块茎的影响。方法:选用怀山药的茎段为材料,采用正交设计研究蔗糖、6-苄基腺嘌呤(6-BA)、萘乙酸(NAA)对丛生芽和小块茎诱导的影响,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极差分析、方差分析。结果与结论:茎段诱导丛生芽最适宜的培养基为MS+6-BA1mg·L^-1+NAA1mg·L^-1+蔗糖3%,各因素影响程度依次为蔗糖〉6-BA〉NAA;诱导小块茎最适宜培养基为MS+6-BA1.5mg·L^-1+NAA1.5mg·L^-1+蔗糖5%,各因素影响程度依次为蔗糖〉6-BA〉NAA。

怀牛膝氮磷钾吸收、分配及积累特点的初步研究1955-1959

摘要:目的 研究怀牛膝氮、磷、钾吸收、分配和积累特点。方法l采用过氧化氢.硫酸消化法、钒钼黄比色法、火焰光度法测其氮、磷、钾的含量。结果:植株中氮、磷、钾的含量随生育期的推移而下降,其含量顺序为钾〉氮〉磷;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速率呈双峰曲线变化,吸收的最大速率期均处于10月中旬;每生产100kg怀牛膝根需要氮、磷、钾分别为8.59,1.36,7.40kg。结论:在9中旬和10中旬是养分吸收的关键时期,应保证养分的充足供应,注重氮肥和钾肥。

含葛根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胃滞留制剂的制备与体外评价1960-1963

摘要:目的:制备含葛根素-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的漂浮型胃滞留制剂及其体外药剂学特征评价。方法:冷冻干燥法制备葛根素的HP-β-CD包合物。分别以葛根素和包合物为内容物制备海藻酸钙微丸,考察甲基纤维素、硬脂酸镁和壳聚糖对微丸漂浮百分率及释放度的影响。结果:红外光谱图和X-射线粉末衍射图显示葛根素与HP-β-CD形成了包合物。硬脂酸镁对其微丸的漂浮百分率影响大,当含量为2%时漂浮效果最佳。葛根素被包合后,溶解度增加约65.6倍,微丸中药物的释放速度和累计释放百分率均得到明显改善,但存在突释现象。将葛根素包合物与葛根素按照1:1的比例混合,经分散机处理后的微丸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结论:葛根素-HP-β-CD包合物提高了药物的溶解度和释放度,胃滞留微丸具有满意的漂浮性能和缓释性能。

一种基于声光可调滤光器-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复方丹参片快速定性分析方法1964-1968

摘要:目的:以声光可调滤光器(AOTF)-近红外(NIR)光谱技术建立复方丹参片快速定性分析方法。方法:收集不同厂家的复方丹参片,采集样品的近红外光谱,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复方丹参片瑚定性分析模型(FFDS-C),并以该模型对复方丹参片验证集样品、与其相似组方的中成药和丹参、三七、冰片3种阴性对照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建立的复方丹参片FFDS-C定性分析模型,能准确鉴别复方丹参片及相近的中成药和阴性对照品。结论:该方法是一种简便、快速、低耗的新型分析技术,可用于复方丹参片的快速定性鉴别。

罗布麻总黄酮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1968-1971

摘要:目的:建立罗布麻总黄酮有效部位的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及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可靠方法。方法:采用HPLC—DAD法进行测定,色谱柱:Kromasil C18(4.6mm×250mm,5Ixm),流动相0.05%磷酸乙腈-0.05%磷酸水梯度洗脱,柱温25℃,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360nm。结果:测定7批罗布麻总黄酮的HPLC图,建立标准指纹图谱,有17个共有峰,并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计算其相似度,各批总黄酮的相似度介于0.95~1.0。梯度洗脱得到的色谱图色谱蜂分离较好,达到了指纹图谱的要求,并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测定了罗布麻叶药材的HPLC图谱,其结果与罗布麻总黄酮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该方法精密度、稳定性及重现性较好,特征性及专属性强,可全面控制罗布麻总黄酮及其制剂质量,确保每批产品的均一性。

二妙丸类方抗湿热证痛风有效部位群指纹图谱比较研究1971-1975

摘要:目的:为探索类方方剂配伍物质基础变化特征,研究二妙丸类方(二妙丸、三妙丸、四妙丸及加味四妙丸)配伍物质基础的关联。方法:建立加味四妙丸抗湿热证痛风有效部位群HPLC指纹图谱,利用对照品确定指纹图谱共有峰成分、组方药有效部位色谱峰归属以及有效部位群共有峰的组方药有效部位来源,测定二妙丸类方抗湿热证痛风有效部位群指纹图谱,比较指纹图谱共有峰成分特征及配伍变化。结果:加味四妙丸有效部位群有60个共有峰,分别来源于组方药生物碱、黄酮、有机酸部位。基础方与类方间有效部位群指纹图谱共有峰在数目及相对峰面积比值方面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结论:二妙丸及其类方有共同的物质基础,从基础方到各类方,抗湿热证痛风物质基础的配伍变化具有相关性。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丹参须根有效成分的酶法提取工艺1976-1981

摘要:目的:研究丹参须状细根中有效成分的酶法提取工艺,同时优化酶解工艺的参数。方法:采用纤维素酶酶解再超声促提来提取丹参须状细根中的有效成分,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酶解参数,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和多项式回归建立预测模型。结果:利用优选出的酶解工艺所得到的丹参须状细根提取液中总丹参酮和总丹酚酸的收率较非酶法分别提高了113.92%和30.64%,并且薄层检测表明纤维素酶酶解对提取液中的有效成分无质的影响;同时,建立的数学模型的复相关系数较高,并且通过检验。结论:采用纤维素酶酶解再超声促提的方法可以充分地提取出丹参须状细根中的有效成分,同时,利用多项式回归所建立模型有较好的预测性。

蝉翼藤抗氧化口山酮成分研究1982-1985

摘要:目的:研究蝉翼藤抗氧化活性成分。方法:采用活性跟踪,利用各种色谱法分离,运用多种波谱技术(1D—NMR,2D—NMR和MS)鉴定结构。结果:从具有抗氧化活性的蝉翼藤根95%乙醇提取物的氯仿部位得到9个[口山]酮类化合物:1,2,5-三羟基-6,8-二甲氧基-[口山]酮(1),1,5-二羟基-2,6,8-甲氧基-[口山]酮(2),3,8-二羟基-1,4-二甲氧基-[口山]酮(3),4,6-二羟基-1,5,7-三甲氧基-[口山]酮(4),7-羟基-1,2,3,8-四甲氧基-[口山]酮(5),1,7-二羟基-[口山]酮(6),4-羟基-3,7-二甲氧基-[口山]酮(7),1,7-二甲氧基-[口山]酮(8)和aucuparin(9)。结论:化合物1,2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4,6为首次从该属中获得;化合物9在ABTS和FRAP模型中显示出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化合物1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的IC50。为0.31mg·L^-1。ABTS和FRAP两个模型显示较高相关性(r=0.9555)。

夜香牛全草的生物活性成分研究1986-1988

摘要:目的:研究广西产夜香牛生物活性化学成分。方法:用鼠性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活性跟踪筛选,柱色谱方法分离化合物,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根据谱学数据分析鉴定其结构分别为木脂素类化合物(+)-lirioresinol树脂醇B(1),甾醇类化合物豆甾醇(2)和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3),以及4-sulfo-benzocyclobutene(4);用神经细胞体外模型试验,检测了分离得到化合物的NGF诱导活性。结论:化合物1,3,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为新的天然产物。

走胆草的化学成分研究1988-1990

摘要:目的:对龙胆科獐牙菜属植物丽江獐牙菜Swenmdelavayi全草乙醇提取物进行研究。方法:经反复纯化制备化合物,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分析、波谱解析、对照品比较及与文献报道对比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从95%乙醇室温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齐墩果酸(oleanolicacid,1),龙胆苦苷(gentiopcroside,2),獐牙菜苦苷(swertiamarin,3),胡萝卜苷(daucosterol,4),1,3,8-三羟基-2,5-二甲氧基口山酮(swertia-decoraxanthone-Ⅱ,5),异牡荆苷(isovitexin,6),异红草苷(isoorientin,7)。结论:化合物2—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且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秦岭白蜡树化学成分的研究1990-1993

摘要:目的:研究木樨科栲属秦岭白蜡树Fraxinus paxiana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波谱方法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陕西秦皮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秦皮甲素(esculin,1),秦皮乙素(esculetin,2),栲皮苷(fraxin,3),秽皮素(fraxetin,4),毛柳苷(salidroside,5),osmanthusideH(6),松脂醇-4,4’-二-O-β-D-葡萄糖苷(1iriodendrin,7),3-(4-β-D-葡萄糖基-3-甲氧基)-苯-2-反式-丙烯酸[3-(4-β-D—glucopyranosyloxy-3-methoxy)-phenyl-2E-propenol,8],threo-syringylglycerol(9),euscaphicacid(10),3-羟基-1-(4-羟基-3,5-二甲氧基苯)-1-丙酮(3-hydroxy-1-(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1-propanone,11),3-羟基-1-(4-羟基-3-甲氧基苯)-1-丙酮(w-hydroxypropioguaiacone,12),芥子醛(sinapyladehyde,13),白桦酯酸(betulinicacid,14)和甘露醇(marmitol,15)。结论:化合物8~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发现,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翻白叶树根化学成分的研究1994-1996

摘要:目的:研究梧桐科翅子树属植物翻白叶树Pterospermum heterophyllum根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和葡聚糖凝胶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NMR,MS等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从翻白叶树根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分分离和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蒲公英萜醇(1),白桦脂醇(2),白桦脂酸(3),苏门树脂酸(4),2-甲氧基-5-羟基1,4-萘醌(5),5,7-二羟基-6,8-二甲基色原酮(6),α-棕榈精(7),棕榈酸(8),β-谷甾醇(9)。结论:化合物2—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基于化学成分变化的当归药材保质期预测1997-2001

摘要:目的:以常用中药材当归为例,依据其所含活性成分变化规律,预测当归药材的保质期,并提出中药材亟需建立保质期的问题。方法:经典恒温法对当归药材进行加速实验并预测其保质期,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结果:阿魏酸松柏酯和Z-藁本内酯的化学动力学方程分别为:lgk=-5152.1/T+13.811(r=0.9985)和lgk=-4064.6/T+10.4(r=0.9997),由此推算出室温下的温度常数k25℃,进而计算出各自含量下降10%时间t0.9分别约为13,7d,与验证实验结果基本一致。结论:该方法为当归药材保质期的建立提供了参考依据,说明了建立中药材保质期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