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中药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 11-2272/R 国内刊号
  • 1001-5302 国际刊号
  • 2.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中药是中国药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5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中药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珍稀濒危中药资源新来源研究专题、综述、 制剂与炮制、化学、 药理、药代动力学、临床

中国中药 2008年第13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中药杂志综述
金粟兰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1509-1515

摘要:金粟兰属植物在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金粟兰属植物在民间是治疗肿疖、毒蛇咬伤和跌打损伤的良药,从金粟兰科金粟兰属植物共分离得到68个化合物,化学结构类型包括萜类、香豆素及香豆素苷类、酰胺、有机酸、甾体及甾体皂苷等,其中倍半萜烯类化合物51个。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金粟兰属植物多具有抗菌、抗肿瘤、增强免疫等活性。目前尚有必要对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深入研究以验证该属植物的民间疗效、探讨该属甚至该科的化学分类学及系统学位置等,从而更好地对其进行开发利用。

中国中药杂志信息
《中国中药杂志》被国内外数据库收录情况和引证数据1515-1515

中国中药杂志研究论文
不同生境下茅山苍术的种群构件生物量分析1516-1518

摘要:目的:通过生物量结构分析研究茅山苍术的生态环境。方法:通过苍术道地产区茅山的野外实地调查,建立样方,探讨了苍术在茅山的生长状况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将苍术的生长环境分成乔木林,灌木林,灌木杂草林和杂草。研究4种生态环境下苍术的株生物量,株高,茎粗,叶片数和盖度。结果:茅山苍术在各项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平均值的变化是规律的,均表现为灌木丛中苍术的株生物量,株高,茎粗,叶片数,冠幅最大,灌木杂草林次之,杂草第三,乔木林最差。结论:茅山苍术更趋向于分布于灌木丛和灌木杂草丛中。

氮素形态对喜树幼苗喜树碱含量及喜树碱代谢相关酶类的影响1519-1523

摘要:目的:探讨氮素形态对喜树幼苗喜树碱含量及其生物合成途径中色氨酸合酶(TSB)和色氨酸脱羧酶(TDC)活性的影响。方法:在温室内对砂培喜树幼苗进行5种NH4^+ -N/NO3^- -N比例的处理,用HPLC检测了幼叶中喜树碱含量和TSB活性以及茎皮中TDC活性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喜树碱含量与氮素形态有明显的关系,NH4^+ -N/NO3^- -N为25:75时最有利于喜树碱在幼叶中的合成和积累(最高值达5.69%v),且在处理的前30d呈上升趋势而随后下降。幼叶中TSB活性与氮素形态关系不十分明确。NH4^+ -N/NO3^- -N为25:75时茎皮的TDC活性最大,并且TDC活性的变化与幼叶的喜树碱含量相关。结论:适宜的氮素形态比例对喜树幼苗中喜树碱的积累极为重要,短期NH4^+ -N/NO3^- -N为25:75的处理可通过上调茎皮中TDC活性诱导幼叶中高含量的喜树碱。

石蒜属叶绿体trnL—F序列的变异与系统聚类分析1523-1527

摘要:目的:分析比较石蒜属和近缘属植物中国水仙trnL基因的部分序列和trnL—trnF间隔区的完整序列,为石蒜属物种鉴别和种问亲缘关系分析提供分子佐证。方法:采用PCR产物直接双向测序法,用Clustal.X1.81,MEGA2.0软件进行序列分析,采用最大简约法(maximumparsimony,MP)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所测物种的序列全长在905~1036bp,经排序后,两端切平,得到886bp的整齐序列,所测物种的核苷酸变异位点14个,信息位点10个,主要在trnL内含子区,这些位点可用于区分石蒜属物种;4个碱基“ATAT”缺失/插入是区别石蒜属与其近缘植物水仙的显著特征。重建的系统发育树表明:供试的石蒜属物种聚成3类,除稻草石蒜、忽地笑、香石蒜的系统位置有所不同之外,与经典分类结果基本相符。水仙属2个种形成1个单系类群,表明属间trnL—F序列差异明显。结论:分子系统树支持安徽石蒜是长筒石蒜的变种或杂交种观点,换锦花可能是玫瑰石蒜、红蓝石蒜的杂交母本。石蒜属种间trnL-F序列存在一定变异,是物种鉴别的有效分子标记。

广藿香种植土壤和药材中有机氯农药及重金属残留分析1528-1532

摘要:目的:对海南3个种植广藿香基地土壤及其药材中的有机氯农药与重金属残留量进行分析评价,为广藿香安全规范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GC法测定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用ICP法测定铅、镉、铜、铬、汞、砷含量。结果:海南广藿香种植土壤和药材中的有机氯农药与重金属残留,因栽培类型和地点的不同而存在一些差异,但所有土壤中的有机氯农药与重金属残留量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GB15618)二级标准最高限量;药材中的残留量亦均符合《药用植物及制剂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结论:海南广藿香种植基地土壤和药材符合中药材GAP标准。

灯盏花种质资源遗传关系的RAPD分析1532-1535

摘要:目的:研究灯盏花种质资源间的遗传关系。方法:对采自云南、贵州和四川等地的37份灯盏花种质资源进行RAPD遗传多样性分析和NTSYS2聚类分析。结果:筛选出的10个引物在37份种质资源中共产生107条DN段,其中94条带具有遗传多态性,约占87.85%。遗传距离为0.36时,可以把灯盏花分为三大类,第一大类包括采自滇东南的弥勒、丘北、泸西、个旧、砚山等地的9份种质资源;第二大类包括采自滇西北的古城、香格里拉的6份,以及滇东南丘北和弥勒各1份,共8份种质资源;第三大类包括采自滇中、滇东、滇东北、四川和贵州等地的20份种质资源。结论:灯盏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遗传关系与其采集地的地理分布距离密切相关。

基于TCMGIS—Ⅰ的黄檗生态适宜性分析1536-1539

摘要:目的:研究黄檗的生态适宜性,为引种扩种提供依据。方法:以黑龙江桃山县为道地县,运用TCM-GIS-Ⅰ,分析了黄檗在全国的适宜产地。结果:分析表明除黑龙江桃山县等为黄檗的传统产区外,全国共有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4个省份和自治区的131个县市为黄檗最适宜产区,最适宜产区面积总和为567989.3km^2。同时,还分析预测出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些文献没有记载的适宜区域。结论:该分析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的优点,为引种栽培提供了依据,同时分析结果也进一步验证了TCMGIS-Ⅰ系统的科学性和导向性。

配方施肥对三叶木通春梢生长效应的影响研究1540-1542

摘要:目的:初步研究不同肥料种类和施用量对三叶木通春梢生长量的影响。方法:运用正交设计法分析不同肥料与配方施肥对三叶木通春梢生长的促进效应。结果:促进三叶木通春梢生长量的优化施肥方案为K3N3J2,即钾肥为0.075kg·m^-2,氮肥为0.090kg·m^-2,有机肥为0.300kg·m^-2,磷肥为0.090kg·m^-2。不同肥料对春梢生长促进效应依次为钾肥〉氮肥〉有机肥〉磷肥。结论:合理施肥能够显著提高三叶木通的春梢生长量。

中国中药杂志信息
关于召开“第五次全国雷公藤学术会议”的征文通知1542-1542

中国中药杂志研究论文
明目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无水乙醇提取物指纹图谱双指标等级序列模式识别1543-1549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新的模式识别方法:双指标等级序列模式识别法,该法兼有无监督聚类的客观性及有监督学习的明确分类特点。方法:根据正态分布,该法数学定义了一种质量等级标准,可在不同质量等级标准下进行模式识别,实现质量定量评价分级。根据优良等级相似样品序列,无须学习标准样品就可以同时对样品无监督聚类及分类,其中的相似样品自身作为分类标志,该法有效消除模式识别中的冗余信息,可以对一类中的样品进行更加精细的亚类模式识别能力。结果:对27种明目地黄丸及知柏地黄丸等浓缩丸样品无水乙醇提取物的红外指纹图谱进行了分析,明目地黄丸样品及知柏地黄丸样品分别形成各自的精细亚类,得到合理的模式识别结果。结论:双指标等级序列模式识别法具有准确质量定量评价分级能力。

酶法提取竹节参中多糖成分的工艺研究1549-1551

摘要:目的:研究酶法提取竹节参中多糖成分的工艺。方法:以多糖得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竹节参中多糖成分酶法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结果:优化后的提取工艺为pH5.0,50℃,料液比为1:50,纤维素酶的质量分数1.2%,果胶酶的质量分数1.0%,酶解时间2h,90℃灭酶和浸提2h,多糖得率为14.3%。结论:酶法能有效提高竹节参多糖成分的得率。

新疆紫草抗HIV有效成分咖啡酸四聚体的理化性质和纯化工艺研究1552-1555

摘要:目的:初步研究咖啡酸四聚体(CAT)的理化稳定性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大孔吸附树脂,去除杂质,提高紫草水溶性部分中有效成分咖啡酸四聚体的含量。方法:以咖啡酸四聚体为指标,HPLC检测纯化前后或其他条件改变的含量变化。结果:7种型号的树脂中LK001纯化效果最佳。确定工艺为吸附液质量浓度10g·L^-1,pH4.5,3BV·h^-1的流速流过树脂柱,用去离子水快速洗脱至Molish反应为阴性,再用20%乙醇洗脱至无色,然后以50mL 45%的乙醇洗脱,洗脱液除去乙醇,50℃浓缩干燥得粉末。收率为3.6%,CAT单个有效成分的含量为58%,纯度提高了45倍。结论:采用LK001树脂可以去除杂质,提高粗提物中有效成分咖啡酸四聚体的含量。

溃康结肠靶向微丸靶向性评价研究1556-1557

摘要:目的:探索大鼠胃肠药物浓度测定评价溃康结肠靶向微丸的可行性。方法:HPLC测定黄芩苷和黄芩素的含量,比较给药3h和6h后,靶向微丸和普通微丸在大鼠胃肠道中药物浓度差异。结果:给药3h后,靶向微丸组大鼠胃肠道中黄芩苷原形的回收率约70%,明显高于普通微丸组(约20%),微丸形状完整,大部分集中于小肠下段,表明其释药部位为小肠下段或结肠;6h后,药物以黄芩素形式分布于大肠,证明制剂释药完全。结论:在体测定胃肠道中黄芩苷的残余量,适用于溃康结肠靶向微丸的靶向性评价。该制剂能使药物达到结肠靶向给药效果。

绿升麻中1个新环阿屯烷型三萜皂苷1558-1561

摘要:目的:研究绿升麻中对肿瘤细胞有细胞毒活性的化学成分。方法:以硅胶柱、凝胶等多种柱色谱分离,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纯化,以各种波谱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个环阿屯烷型三萜类化合物,鉴定其结构为(23R)-16β,23:23α,26:24α:25-triepoxy-9,19-cyclolanost-7-en-3-O-β-D-xylopyranoside。结论:化合物1是新化合物,命名为(23R)-26-deoxycimicifugoside。化合物1对宫颈癌细胞(Hela)和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具有一定的细胞毒作用,IC50分别为72.24,55.97mg·L^-1。

狭叶红景天的化学成分及其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生长活性的研究1561-1565

摘要:目的:研究狭叶红景天的化学成分;评价狭叶红景天提取物及其化学成分体外抗结核分枝杆菌(ATCC27294)活性。方法: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RP-18等柱色谱及半制备液相色谱对狭叶红景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核磁共振、质谱等技术,鉴定它们的化学结构;通过测试体外最低抑制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s,MBC)来评价有关物质的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结果:分离、纯化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1),酪醇(tyrosol,2),反式.对羟基肉桂酸(trans-4-hydroxycinnamic acid,3),香叶醇β-吡喃葡萄糖苷(geranyl-β-glucopyranoside,4),橙花醇β-吡喃葡萄糖苷(neryl-β-glucopyranoside,5),正己醇β-吡喃葡萄糖苷(hexylβ-glucopyranoside,6),没食子酸(gallic acid,7),表没食子儿茶素-3-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8],棉皮素7-O-α-吡喃鼠李糖苷(rhodiolgin,9),异落叶松树脂醇9-O-β-吡喃葡萄糖苷(isolariciresinol-9-O-β-glucopyranoside,10),正辛醇α-吡喃阿拉伯糖(1→6)-β-吡喃葡萄糖苷(rhodiooctanoside,11),和橙花醇α-吡喃阿拉伯糖(1→6)-β-吡喃葡萄糖苷(sacranosideB,12)。结论:化合物3,6,9—12为首次从狭叶红景天中发现,化合物4,5为首次从红景天属植物中分得;狭叶红景天80%乙醇提取物、醋酸乙酯萃取物以及化合物7,8,对结核分枝杆菌具有一定抑制和杀灭活性。

滑桃树茎皮的化学成分研究1566-1568

摘要:目的:研究滑桃树茎皮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凝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波谱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滑桃树茎皮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豆甾-4-烯-6α-醇-3-酮(1),豆甾4-烯-6β-醇-3-酮(2),7β-羟基谷甾醇(3),7α-羟基谷甾醇(4),schleicheol2(5),蒲公英赛酮(6),abbeokutone(7),β-hydroxypropiovanillone(8),邻香兰醇(9),单棕榈酸甘油酯(10)。结论:化合物1—5,7—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滇桑茎皮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研究1569-1572

摘要:目的:研究滇桑茎皮中的抗氧化活性成分。方法:应用色谱技术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酚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mulberrofuran E(1),mulberrofuran K(2),albanol B(3),kuwanon H(4),resveratrol(5),moracin M(6),morachalcone A(7),3’,5’,2,4-tetra—hydroxy-4-(3-methyl-1-butenyl)stilbene(8)。结论:化合物1—8都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抗氧化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2,3,6,8显示出较好的抗氧化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