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中药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 11-2272/R 国内刊号
  • 1001-5302 国际刊号
  • 2.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中药是中国药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5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中药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珍稀濒危中药资源新来源研究专题、综述、 制剂与炮制、化学、 药理、药代动力学、临床

中国中药 2008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中药杂志研究论文
掌叶大黄悬浮培养细胞和根培养体系对鬼臼毒素的生物转化研究989-991

摘要:目的:对鬼臼毒素进行生物转化研究。方法:利用已经建立的掌叶大黄细胞悬浮体系、根培养体系进行转化,色谱法分离化合物,波谱法鉴定转化产物的结构。结果:细胞悬浮体系使73.8%的鬼臼毒素发生了转化,根培养体系使56.3%的鬼臼毒素发生了转化。2种体系对鬼臼毒素的转化产物不同,前者转化生成鬼臼苦素,后者主要转化形成表鬼臼毒素和脱水鬼臼毒素。结论:鬼臼毒素对掌叶大黄细胞悬浮系统和根培养系统的pH无明显影响;2种掌叶大黄组织培养体系均能转化鬼臼毒素。

黄芪居群间生物学特性差异及对白粉病抗性研究992-996

摘要:目的:研究膜荚黄芪、蒙古黄芪居群间形态、习性、生理特征、抗病性等差异并进行分类。为黄芪种质资源整理,品种培育、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形态、习性等生物学特性和同工酶、可溶性蛋白电泳等生理特点方面对黄芪不同居群进行比较研究,并以同工酶、可溶性蛋白电泳图谱为基础进行聚类分析,同时通过比较各居群感染白粉病的病情指数,研究了它们的抗白粉病能力。结果:蒙古黄芪与膜荚黄芪有很大差异;膜荚黄芪中存在一种花期晚、叶多毛的类型。结论:可以把黄芪分为3个类型:蒙古黄芪,早花型膜荚黄芪,晚花型膜荚黄芪。蒙古黄芪极抗白粉病,膜荚黄芪易感白粉病,其中早花型膜荚黄芪尤其易感白粉病。

HPLC指纹图谱在金银花药材真伪鉴别中的应用研究996-998

摘要:目的:研究金银花药材的指纹图谱测定方法,用指纹图谱的方法区别金银花道地和非道地药材。方法:色谱柱Hypersil ODS2(4.6mm×150mnq,5μm),柱温20℃,流动相甲醇-0.05%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238nm。结果:道地药材共有18个共有峰,非道地产区药材共有9个共有峰。结论:HPLC指纹图谱能很好的区分道地和非道地金银花药材,为更好的控制金银花药材内在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川芎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999-1001

摘要:目的:探讨川芎内生真菌类群与川芎品种和产地的关系。方法:采用平板分离法分离川芎的内生真菌,采用点植法对分离菌株进行分类鉴定。结果:从6个产地的川芎根茎样品共获得内生真菌50株,经形态观察分类鉴定为1纲、3目、4科、13属。结论:不同产地及不同品种川芎的内生真菌在数量、分布、种群及其组成存在差异,推测川芎内生真菌种群可能和川芎的特定生境有关。

不同产地牛膝种子生活力及形态的比较研究1001-1003

摘要:目的:考察不同产地牛膝种子的萌发特性,为选取优良种源提供依据。方法:比较不同产地牛膝种子的萌发率、萌发势、萌发指数和活力指数,以及种子的外部形态,并测定种子的相对电导率;采用显微拍摄成像系统观察并分析种子的外部形态的差别。结果:产自河南博爱和河北安国的牛膝种子的萌发率、萌发势及萌发指数较高,表现出了较高的生活力。结论:河南博爱和河北安国2个产地的牛膝种子品质较优。

大孔树脂对丹参中5种丹酚酸类化合物的吸附分离特性1004-1007

摘要:目的:考察8种型号大孔树脂对丹参水溶性成分中5种丹酚酸(丹参素、原儿茶醛、迷迭香酸、丹酚酸B、丹酚酸A)的吸附特性。方法:以5种丹酚酸类化合物为评价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别检测静、动态实验中各个丹酚酸类化合物的含量变化。结果:8种型号的树脂均对丹参素吸附率低。动态实验中,HP-20型树脂对迷迭香酸、丹酚酸B和丹酚酸A的动态饱和吸附量分别为30.506mg·g^-1(干树脂),36.996mg·g^-1(干树脂),43.85mg·g^-1(干树脂)。结论:8种大孔树脂均不宜选用丹参素、原儿茶醛作为评价指标。

超临界CO2萃取迷迭香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的优化工艺研究1007-1009

摘要:目的:研究迷迭香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的萃取工艺。方法:设计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利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结合电子顺磁共振(EPR)技术和自旋捕集技术检测各萃取物清除羟自由基的性能,以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通过极差和方差分析,研究萃取迷迭香抗氧化活性成分的优选工艺条件。结果与结论:迷迭香抗氧化成分的优选萃取工艺为:夹带剂用量0.3mL·g^-1,萃取时间1h,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75℃。

作炮制辅料用姜汁的HPLC指纹图谱比较1010-1013

摘要:目的:对3种不同制法所得炮制辅料用姜汁进行RP-HPLC指纹图谱的比较研究。方法:Alheeh 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乙腈-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nm,柱温25℃,流速0.8mL·min^-1。结果:相同品种不同批次姜汁间的化学成分差别小,榨汁与煮汁间的成分差异显著。3种制法所得姜汁及生姜、干姜中共有成分为色氨酸和6-姜辣素,其中煎煮的姜汁(生姜煎汁、干姜煎汁)中又有6-姜酚出现。结论:利用RP-HPLC指纹图谱分析法可较全面的反映不同制法的姜汁间的差异;生姜榨汁较全面的保留了生姜的指纹特征且各成分含量较高。

本刊零售1013-1013

4种中药调节细胞色素P450 3A4转录表达的研究1014-1017

摘要:目的:从中药中筛选通过激活人孕烷X受体(PXR)诱导细胞色素P4503A4(CYP3A4)转录表达的中药;研究其诱导能力与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之间的关系。方法:在HepG2细胞中,采用瞬时共转染报告基因试验筛选对CYP3A4转录表达有诱导作用的中药,研究其在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下对PXR介导的CYP3A4的转录调节作用。结果:中药莪术、苍术、白术和茯苓均能通过激活PXR诱导CYP3A4的转录表达,且具有浓度-效应关系和时间-效应关系。在浓度-效应关系中,500mg·L^-1的莪术、苍术、白术和茯苓,在作用时间24h时,其诱导倍数分别为0.1%DMSO处理细胞的(6.82±0.09),(6.76±0.20),(5.49±0.13),(4.97±0.07)倍。在时间-效应关系研究中,500mg·L。的莪术、苍术、白术和茯苓,在作用时间为48h时,其诱导倍数分别为0.1%DMSO作用细胞的(7.74±0.54),(7.34±0.10),(5.54±0.11),(5.32±0.18)倍。结论:中药莪术、苍术、白术和茯苓均能够通过激活PXR诱导CYP3A4的转录表达。

大黄橐吾的化学成分研究Ⅱ1018-1020

摘要:目的:从菊科橐吾属植物大黄橐吾的根及根茎中提取分离活性成分,为其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90%乙醇提取,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根据理化常数及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共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12,13-羽扇豆醇(1),异莨菪亭(2),isoline(3),ducfformine(4),(2s,3S,4R)-鞘氨醇-(2’R)-△^5',6'(E)-2’-羟基正二十四碳酰胺(5),正二十四碳酸(6),正二十四酸单甘油酯(7),反式-阿魏酸正二十二酯(8),反式-咖啡酸正二十二酯(9)。结论:化合物1,2,5—7为首次自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5—7为首次自橐吾属中分得。

薄叶山柑水溶性化学成分研究1021-1023

摘要:目的:研究薄叶山柑Capparis tenera根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并通过现代光谱方法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薄叶山柑共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erigesideC(1),glucosuringicacid(2),vanillic acid 4-O-β-D—glucoside(3-methoxy 4-glucosyl—benzoic acid)(3),4-O-β-D—glucopyranosylbenzoate(4),3’,5’-dimethoxy-4-O-β-D-glucopyranosyl—cirmamicacid(5),tachioside(6),2,3-dihydroxy-1-(4-hydroxyl-3,5-dimethoxyphenyl)-1-propanone(7)和acacetin 7-mtinoside(8)。结论:化合物1~8均为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8为首次从该属分离得到。

细梗胡枝子化学成分研究1024-1026

摘要:目的:研究豆科植物细梗胡枝子Lespedeza virgata的化学成分。方法:将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分进行反复柱色谱,利用质谱对分离得到的单体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包括4个黄酮类化合物和3个酚酸类化合物。其中4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3-0-[2″-O-(E-6′″-O-阿魏酰基)-β-D-葡萄糖]-β-D-半乳糖苷(1),7-O-α-吡喃鼠李糖基山柰酚苷(2),7-O-α-L吡喃鼠李糖基-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3),槲皮素(4),3个酚酸类化合物,分别为对羟基反式肉桂酸(5),原儿茶酸(6),对羟基苯甲酸(7)。结论:7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

小承气汤化学成分研究及挥发油成分分析1027-1031

摘要:目的:研究小承气汤化学成分及汤剂中挥发油的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和凝胶等色谱分离化合物,并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其结构;对小承气汤水蒸气蒸馏所得挥发油,运用GC-MS技术,计算机检索结合人工解析。结果: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黄酚(1),大黄素甲醚(2),厚朴酚(3),β-谷甾醇,(4),反式-肉桂酸(5),大黄素(6),芦荟大黄素(7),大黄酸(8),没食子酸(9),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10),橙皮苷(11)。从挥发油中鉴定出67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为对-聚伞花素(16.43%),D-柠檬烯(42.61%),δ-松油烯(14.46%),β-桉叶烯(5.42%)等。结论:提取分离的11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小承气汤中分离得到。

绵头雪莲花的化学成分研究1032-1035

摘要:目的:对西藏产绵头雪莲花Saussurea laniceps全草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解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该藏药材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伞形花内酯(2),对羟基苯乙酮(3),东莨菪素(4),异东莨菪素(5),雪莲内酯(6),3-(2’,4’-二羟基苯基)丙酸甲酯(7),芹菜素(8),neoechinulin A(9),胡萝卜苷(10),东莨菪素苷(11),雪莲内酯8-O-β-D-吡喃葡萄糖苷(12),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13),芹菜素-7—O-β-D-芦丁糖苷(14)和紫丁香苷(15)。结论:化合物5—15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7,9系首次从该属植物中首次发现。

羽裂蟹甲草中的甾醇类化合物1035-1038

摘要:目的:对从羽裂蟹甲草Cacalia tangutica中提取并分离的7个甾醇类化合物及2个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方法:从地上部分的石油醚浸膏中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利用现代波谱技术MS,^1H-NMR,^13C-NMR,DEPT和化学方法对其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这几个化合物分别为豆甾-4-烯-3β,6β-二醇(1),24-乙基-5α-胆甾-3β,5,6β-三醇(2),7β-甲氧基-豆甾-5-烯-3β-醇(3),7β-甲氧基-豆甾-5-烯-3β,22β-二醇(4),豆甾-5-烯-3β,7α-二醇(5),伞形花内酯(6),7-羟基-8-甲氧基香豆素(7)。结论:化合物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小柴胡汤及其药群配伍抗小鼠H22肝肿瘤及免疫调节作用1039-1044

摘要: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及其药群配伍对小鼠H22肝癌实体瘤的抑制作用及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小柴胡汤抗肝肿瘤的作用、量效关系及作用机制,探讨小柴胡汤及药群内在配伍意义。方法:建立小鼠H22肝癌模型,分别灌服高、中、低剂量的小柴胡汤煎剂(27,13.5,6.75g·kg^-1),腹腔注射5·氟尿嘧啶(5·Fu)(20mg·kg^-1)做阳性对照;给药10d后检测各组的瘤重、体重、脾脏和胸腺指数。进一步观察有效剂量(13.5g·kg^-1)小柴胡汤药群配伍煎剂(柴-芩、姜-夏、参-枣-草、柴-芩+姜-夏、柴-芩+参-枣-草、姜-夏+参-枣-草,全方)对小鼠H22肝癌模型的上述作用。在此基础上,观察小柴胡汤及其有效药群(参-枣-草)对该荷瘤小鼠自然杀伤(NK)细胞、T淋巴细胞增殖及白细胞介素-2(IL-2)的影响。结果:小柴胡汤高、中、低3个剂量组对小鼠H22肝癌实体瘤均有明显抑制作用,抑瘤率分别为49.66%,48.52%,36.91%,药群配伍研究中参-枣-草组和全方组的抑瘤率为41.55%和43.65%。与正常组比,H22荷瘤小鼠脾脏指数显著升高(P〈0.001),小柴胡汤高、中、低剂量组和各药群配伍组脾脏指数均明显升高(P〈0.01);胸腺指数除全方组外,不同药群配伍组与正常组比均有显著降低(P〈0.05),5-Fu组有极显著降低(P〈0.001);小柴胡汤各组小鼠体重均无明显变化,而5-Fu组小鼠体重下降明显(P〈0.001)。与模型组比,小柴胡汤组小鼠NK细胞、T淋巴细胞增殖及IL-2活性均明显升高(P〈0.001);参-枣-草组NK细胞和IL-2活性均升高(P〈0.05);5-Fu组NK细胞、T淋巴细胞增殖及IL-2活性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小柴胡汤及其方中参-枣-草配伍药群有抑制小鼠H22肝癌实体瘤生长和提高荷瘤宿主免疫功能作用,其抑瘤作用机制与5.氟�

长期服用青木香或冠心苏合丸对大鼠肝、肾功能的影响1044-1048

摘要:目的:评价青木香的毒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长期给予不同组大鼠2.5g·kg^-1的青木香、2.5g·kg^-1的冠心苏合丸(含青木香)和2.5g·kg^-1的冠心苏合丸(不含青木香),检测各组大鼠的凝血酶原时间(P,r)、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碱性磷酸酶(ALP)、肌酐(Crea)和尿素氮(BUN)等指标,并对肾脏、肝脏、胃和膀胱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青木香和冠心苏合丸(含青木香)组PT,ALT,AST,ALB,ALP,Crea和BUN等指标均发生显著性改变,病理检查发现肝、肾均有坏死现象,胃和膀胱均发生癌变。结论:青木香和冠心苏合丸(含青木香)具有强烈的毒性,均能损害大鼠的肾脏和肝脏,并引起胃和膀胱的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