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中药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 11-2272/R 国内刊号
  • 1001-5302 国际刊号
  • 2.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中药是中国药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5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中药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珍稀濒危中药资源新来源研究专题、综述、 制剂与炮制、化学、 药理、药代动力学、临床

中国中药 2008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中药杂志研究论文
微生物对蛇足石杉扦插生根及若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873-877

摘要:目的:研究原生境土壤微生物、内生真菌和根表真菌对蛇足石杉扦插生根率和若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蛇足石杉分别在原生境土壤(土壤Ⅰ)、接种了内生真菌和根表真菌的灭菌土壤(土壤Ⅱ)、灭菌土壤(土壤Ⅲ)上进行扦插,调查蛇足石杉扦插生根率,测定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PPO(多酚氧化酶),POD(过氧化物酶)活性、黄酮类化合物和石杉碱甲含量。结果:与土壤Ⅲ上的扦插蛇足石杉相比,土壤I和土壤Ⅱ上植株生根率,分别提高了10%和16%,土壤Ⅱ上扦插植株茎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5),土壤I上扦插植株叶片和茎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提高(P〈0.05),土壤I和土壤Ⅱ上的扦插植株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显著提高。结论:原生境土壤微生物、内生真菌和根表真菌对扦插蛇足石杉的生根有促进作用,提高蛇足石杉体内的代谢水平。

野生半夏人工栽培条件下的生长与繁殖878-883

摘要:目的:研究野生半夏在人工栽培条件下的生长与繁殖,为半夏人工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在四川、重庆、陕西境内收集的46个不同的野生半夏种材,进行田间比较试验。结果与结论:块茎质量在0.51~2.00g(直径0.9~1.5cm)的半夏块茎增重和总增重都较大,其增产效益较好;生长速度较大的为采自篷安、射洪、中江、乐至、泸县的居群,繁殖能力较强的为采自乐至、广元、篷安、简阳的居群;栽培0.30g(直径0.7cm)以上的块茎,出苗率可达到90%左右;株芽与质量相当的块茎在生长上无显著差异;在块茎质量与居群2种影响产量增加的因素中,块茎质量是影响块茎增重比例及总增重比例的主要因素;收获块茎重、株芽个数与块茎质量极显著正相关,块茎增重、块茎增重比例、总增重比例与块茎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总增重与块茎质量负相关。根据试验数据得出块茎直径、出苗率、块茎增重、总增重、块茎增重比例、总增重比例、株芽个数等生长、繁殖指标与块茎质量的曲线估计模型,并提出能获得较高效益的栽培策略。

甘草制吴茱萸炮制研究884-888

摘要:目的:通过正交设计建立甘草制吴茱萸的炮制工艺,并进行质量标准研究、毒理研究和药效学研究。方法:以吴茱萸胺、吴茱萸次碱为指标进行炮制工艺的优化,以RP—HPLC测定吴茱萸胺和吴茱萸次碱的含量,并进行吴茱萸生品和甘草制品小鼠的急性毒性实验和药效学试验。结果:甘草制吴茱萸的炮制工艺,甘草汁用量以6倍于药材的甘草溶液进行闷润,以低于230℃炒制至干。毒性及药效研究:吴茱萸生品和甘草制品以40(g饮片)·(kg体重)^-1,b.W给小鼠一次性灌胃给药后观察7d,各给药组的动物均未见明显异常;给小鼠灌胃给予0.6g生药·kg“(临床等效剂量)的吴茱萸饮片产品(生品、甘草制品)后,均可明显升高小鼠热板痛阈值;明显减少由冰醋酸诱导的小鼠腹膜刺激性扭体反应次数,对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对小鼠扭体反应的潜伏期也有一定延长作用。结论:生品吴茱萸和甘草制吴茱萸的毒性较低,甘草制吴茱萸具有镇痛作用。

姜黄素长循环脂质体的制备及评价889-892

摘要:目的:研制姜黄素长循环脂质体。方法: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姜黄素长循环脂质体,应用微柱离心法测定包封率,以包封率为指标,分别考察缓冲液种类、药脂比、胆固醇用量、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PEG-胆固醇、不同pH、离子强度等对脂质体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用正交设计[L9(4^3)]对处方进行优化。结果:经乙醇注入法制得的脂质体的包封率为(88.27±2.16)%,平均粒径为(136±18)am,粒度分布均匀,呈单峰分布,4℃放置30d包封率无明显变化。结论:姜黄素长循环脂质体制备工艺简单可行,姜黄素长循环脂质体制剂学性质稳定。

干燥方式和条件对大黄水提液蒽醌和鞣质成分含量的影响893-896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大黄水提液(DHY)中蒽醌和鞣质成分的影响。方法:大黄水提液分别采用冷冻干燥、减压烘干、常压烘干和喷雾干燥等4种不同干燥方式进行干燥,以含水量5%为标准,测定比较各干燥样品的总蒽醌、游离蒽醌、结合蒽醌和鞣质的含量。结果:不同干燥方式样品总蒽醌、游离蒽醌、结合蒽醌和鞣质含量存在较大差别,以冷冻干燥样品各项成分含量最高,常压干燥100℃样品含量最低。结论:温度是大黄水提液干燥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在实验范围内,大黄水提液在60℃以下干燥基本稳定,90℃以上长时间干燥不稳定。

黄金分割法优选半枝莲提取工艺896-899

摘要:目的:探讨在半枝莲提取工艺过程将黄金分割法作为筛选方法的可行性。方法:以野黄芩苷和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用黄金分割法和等距法筛选提取半枝莲的乙醇浓度的水平范围,以正交试验验证。结果:半枝莲的最佳提取工艺为15倍70%乙醇回流提取,提取3次,每次1h。结论:将黄金分割法用于半枝莲提取工艺研究基本可行,可作为中药提取工艺的预筛选方法。

草珊瑚中香豆素化学成分研究900-902

摘要:目的:研究草珊瑚中的具有抗菌活性的化学成分。方法:对草珊瑚干燥全草乙醇提取物中具有抗菌活性的氯仿部分和醋酸乙酯部分进行柱色谱分离,根据各种波谱技术和理化性质研究确定各活性化合物的结构。结果:首次从草珊瑚干燥全草中分离得到6种具有抗菌活性的香豆精类化学成分,分别为4,4′-双异嗪皮啶(4,4′-biisofraxidin,1),秦皮乙素(esculetin,2),秦皮素(fraxetin,3),滨蒿内酯(scoparone,4),异嗪皮啶(isofraxidin,5),东莨菪内酯(scopoletin,6)。结论:化合物1为1个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2—4为首次从金粟兰科植物中分离得到,首次测定了6种香豆精类化学成分的抗菌活性,一些化合物具有进一步研究开发成为抑制口腔细菌的天然药用植物制剂的潜力。

苏木心材中一个新黄酮类化合物903-905

摘要:目的:从苏木Caesalpinia sappan中寻找新的活性成分。方法:用溶剂萃取及硅胶正相色谱进行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苏木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3,8-dihydroxy-4,10-dimethoxy-7-OXO-[2]benzopyrano[4,3-b][1]benzopyran-7-(5H)-one(1),3-deoxysappanchal—cone(2),sappanchalcone(3),3-deoxysappanoneB(4),鼠李素(rhamnetin,5),原苏木素C(protosappaninC,6),3,7-di—hydroxy—chroman-4-one(7),己二酸二甲酯(8),胡萝卜苷(daucosterin,9)。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7,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药理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3对多种癌细胞株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芙蓉菊化学成分研究905-908

摘要:从菊科芙蓉菊属植物芙蓉菊的全草中分离得到5个三萜、1个甾醇、1个碱基和1个六元环醇,经谱学分析分别鉴定为:7松英赛醇乙酯(1),蒲公英赛醇(2),α-香树脂醇乙酯(3),β.香树脂醇乙酯(4)眉.谷甾醇(5),3β.乙酰氧基12-乌苏蛤争11-酮(6),尿嘧啶(7)和5-0-甲基-myo-肌醇(8)。化合物3—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中药猫爪草化学成分的研究909-911

摘要:目的:研究猫爪草的化学成分。方法:以硅胶柱、凝胶柱色谱分离,制备HPLC纯化,采用NMR,MS等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石油醚及醋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了16个化合物:豆甾-4,6,8(14),22-四烯-3-酮(1),5-羟甲基糠醛(2),7-酮书-戊内酯(3),α-羟基1β,β-二甲基-7-丁内酯(4),4-羟甲基-γ-丁内酯(5),5-羟基氧化戊酸甲酯(6),琥珀酸甲酯(7),琥珀酸乙酯(8),3,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9),对羟基桂皮酸(10),4-氧化戊酸(11),丁二酸(12),壬二酸(13),对羟基苯甲酸(14),对羟基苯甲醛(15),豆甾醇-3-0-β-D-吡喃葡萄糖苷(16)。结论:化合物1,4—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中国中药杂志信息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中药鉴定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911-911

中国中药杂志研究论文
降脂宁血中移行成分归属研究912-914

摘要:目的:研究降脂宁(由制首乌、山楂、决明子和荷叶4味中药组成的复方制剂)Beade犬灌胃给药后血中移行成分及其归属。方法:通过建立灌胃降脂宁后Beagle犬血浆HPLC图谱,比较降脂宁各单味药、给药及未给药Beade犬血浆的HPLC图谱,结合色谱峰保留时间和紫外光谱分析,确认灌胃降脂宁后Beagle犬血中移行成分及其来源药味。结果:降脂宁给药后血浆中出现了24个移行成分,其中8个为降脂宁的原型成分,16个为代谢产物。结论:对降脂宁Beagle犬灌胃给药后血中移行成分及其代谢产物的研究有助于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

柴胡皂苷d抗肝纤维化大鼠脂质过氧化作用的研究915-919

摘要:目的:探讨柴胡皂苷d(SSd)对肝纤维化过程中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二甲基亚硝胺(DMN)10mg·kg^-1诱导大鼠肝纤维化,以柴胡皂苷d(1.8mg·kg^-1)同时预防给药4周,检测正常组、模型组和SSd组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IV型胶原(IV—C)及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肝组织中MDA的含量和SOD的活性。结果:SSd能显著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血清ALT,AST水平和HA,LN,IV—C的含量,并可提高肝组织中SOD的活性,降低血清和肝组织中的MDA的含量。结论:SSd具有很明显的保护肝细胞、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二苯乙烯苷对动脉硬化大鼠一氧化氮合酶及其基因的调节作用919-923

摘要:目的:探讨二苯乙烯苷(TSG)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一氧化氮合酶(NOS)及其基因的调节作用与抗AS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饲+维生素D,复制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辛伐他汀阳性对照组、TSG高、中、低剂量组(120,60,30mg·kg^-1·d^-1)。造模12周后抽样检测大鼠主动脉,以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为造模指标。经治疗给药6周后,检测大鼠血清和主动脉组织中NOS水平,RT—PCR检测大鼠主动脉eNOS和iNOS 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辛伐他汀组和TSG高、中剂量组均能显著增加血清和主动脉组织NOS的活性、主动脉组织eNOS mRNA的表达及降低主动脉组织iNOS mRNA的表达。结论:TSG能上调AS大鼠动脉壁eNOS mRNA的表达,抑制AS大鼠动脉壁iNOS mRNA的表达,这可能是TSG抗AS的机制之一。

中国中药杂志信息
《中国中药杂志》近况简介923-923

中国中药杂志研究论文
云芝黄芪有效组分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924-927

摘要:目的:应用云芝黄芪有效组分单方及复方治疗肿瘤小鼠,以此来验证云芝黄芪有效组分单方及复方抗肿瘤的免疫调节活性。方法:建立艾氏腹水癌(EAC)实体型荷瘤小鼠动物模型,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生理盐水组(NS,0.1mL·kg^-·d^-1)、阿霉素单纯化疗组(AMD,4mg·kg^-1·d^-1,0,2mL,连续3d)、云芝糖肽组(PSP,250mg·kg^-1·d^-1,0.2mL)、黄芪多糖组(APS,250mg·kg^-1·d^-1,0.2mL)、云芝黄芪复方组(PSP+APS,250mg·kg^-1·d^-1,0.1mL)和阿霉素云芝黄芪综合治疗组(AMD+PSP+APS,用量同上)。分别治疗30d后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荷瘤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计算脏器指数、抑瘤率,并与对照组及化疗组进行比较。结果:云芝糖肽组和云芝黄芪复方组小鼠的CD3^+,CD4^+ T细胞百分率以及CD4^+/CD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8^+T细胞的百分率较阿霉素化疗组显著降低(P〈0.05);综合治疗组CD3^+,CD4^+T细胞百分率显著高于单纯化疗组(P〈0.05);单纯化疗组小鼠胸腺指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综合治疗组的胸腺指数显著高于单纯化疗组(P〈0.01);并且各给药组肿瘤质量均显著低于NS对照组(P〈0.05)。结论:云芝糖肽、云芝黄苠复方对荷瘤小鼠及经化疗后的荷瘤小鼠均具有免疫增强作用。

含淫羊藿总黄酮大鼠血清对成骨细胞发育的影响928-931

摘要:目的:研究含淫羊藿总黄酮大鼠血清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ROB)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将淫羊藿总黄酮(TFE)以0.1,1,10,100μg·mL^-1 4种质量浓度、含淫羊藿总黄酮大鼠血清(SRAT)以2.5%,5%,10%3种质量浓度分别加入新生大鼠颅骨成骨细胞培养液中,研究它们对细胞增殖和分化成熟的影响。细胞增殖采用MTT法进行分析,细胞分化是于培养第4,8,12,20天分别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比色法)、骨钙素分泌量(放射免疫法)、钙盐沉积量(比色法)和矿化结节(组织化学法)等。结果:TFE4种质量浓度均对ROB细胞增殖和分化无明显影响,2.5%和5%SRAT则表现出强烈的刺激细胞增殖活性并显著提高碱性磷酸酶活性、骨钙素分泌量、矿化结节数和钙盐沉积量。结论:淫羊藿总黄酮代谢产物强烈刺激成骨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分化成熟,说明淫羊藿总黄酮代谢产物具有抗骨质疏松的活性。

甘草苷对原代海马神经细胞的保护和营养作用931-935

摘要:目的:研究甘草苷(1iquiritin,LQ)对β-淀粉样蛋白(Aβ25-35)所致大鼠原代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和营养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Aβ25-35。损伤模型,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神经细胞凋亡、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考察LQ神经保护作用;通过考察LQ诱导海马神经元轴突延长的作用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海马神经干细胞分化为胆碱能神经元作用观察其神经营养作用。结果:10wmol·L^-1 Aβ25-35显著降低细胞的存活率;明显升高细胞内钙离子水平;诱导细胞凋亡发生,凋亡率达28%。预先给预0.1,1,10μmol·L^-1浓度的LQ处理细胞6h,可显著抑制Aβ25-35,导致的细胞死亡,能够明显降低Aβ25-35导致的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流式细胞检测凋亡率分别降低到10%,15%,22%,提示LQ能够拮抗Aβ25-35导致的细胞凋亡。LQ能够显著增加神经生长因子(NGF)介导的海马神经元轴突延长,特异性的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抑制剂能够部分阻断该作用。另外,LQ可以诱导神经干细胞体外定向分化为胆碱能神经元。结论:甘草苷对Aβ25-35导致的大鼠原代神经细胞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同时甘草苷对原代海马神经元有营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