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中药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 11-2272/R 国内刊号
  • 1001-5302 国际刊号
  • 2.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中药是中国药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5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中药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珍稀濒危中药资源新来源研究专题、综述、 制剂与炮制、化学、 药理、药代动力学、临床

中国中药 2008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中药杂志主编致辞
迎接中医药的又一个春天5-5

摘要:过去的2007年是形势喜人的一年:中国共产党十七大的召开,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的展开,而“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大会”更把中医药的东风吹向了世界各地。

中国中药杂志研究论文
药用石斛遗传多样性的SRAP标记研究6-10

摘要:目的: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进行药用石斛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采用在本实验中优化的SRAP反应体系,应用NTSYS软件对9种供试石斛的SRAP-PCR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从中筛选得到40对多态性引物组合,共产生1 782条多态性条带,平均每个引物组合产生44.55条多态性条带,显示了较高的多态性比率。聚类分析40对引物组合的扩增结果,供试材料分为2大类,Jaccard’s遗传相似系数在0.3302~0.7892。结论:SRAP技术可有效地应用于药用石斛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的研究。

药用菊花不同栽培类型叶片超微结构比较研究10-14

摘要:目的:研究药用菊花不同栽培类型的叶片超微结构。方法:利用透射电镜对药用菊花不同栽培类型叶片结构进行观察。结果与结论:叶片超微结构中均有叶绿体、线粒体、淀粉粒和过氧化物酶体等,但不同栽培类型之间细胞器、超微结构及数量等差异较大。研究结果从一个侧面解释了杭菊的抗性较强,因而得到大面积推广;同时也为药用菊花的育种提供参考资料。

雷公藤药材总生物碱含量及影响因素的研究15-18

摘要:目的:考察雷公藤药材总生物碱的含量状况及其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有机溶剂提取和氧化铝柱色谱分离进行样品前处理,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68 nm波长下测定吸收度。结果与结论:一般韧皮部含量是木质部含量的2~5倍,二者含量变化呈现一致性。从不同种和类型看,昆明山海棠含量较高,雷公藤F次之,东北雷公藤最低;但每一类型内,不同居群间差别较小。含量较高的居群均来自雷公藤F和昆明山海棠,它们是江西遂川、安徽黄山、浙江景宁和云南昆明。居群内个体间的差别在不同居群中程度有所不同,浙江景宁、福建泰宁、云南昆明等居群内多样性丰富,有利于优良种质的选择。在同一植株内,药材粗细对总生物碱的含量影响不大。木质部总生物碱的含量呈现随季节变化的规律,3月含量最高,然后降低,12月降为最低。韧皮部的总生物碱含量变化规律不明显。

水分胁迫对菘蓝生长发育和有效成分积累的影响19-22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水分对菘蓝生长发育和主要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外盆栽水分胁迫试验方法,对水分胁迫条件下菘蓝需水规律、叶绿素含量、蒸腾速率、光合速率、生物量指标以及有效成分靛玉红积累进行了研究。结果:水分胁迫程度增加,需水量、叶绿素含量降低,蒸腾速率、光合作用和生物量均降低,但水分利用效率提高。结论:菘蓝需水的关键时期是7月,严重水分胁迫和水分过多都不利于靛玉红含量积累,中度水分胁迫能促进根部靛玉红含量积累,大青叶7月为最佳采收期,板蓝根10月采收较适宜。当田间最大持水量为45%~70%,菘蓝的产量与质量可以兼优。

结肠定位盐酸小檗碱羧甲基魔芋胶小丸释药机制的研究23-26

摘要:目的:研究结肠定位盐酸小檗碱羧甲基魔芋胶小丸的释药机制。方法:采用离子胶凝法制备羧甲基魔芋胶小丸,对小丸在不同释放介质条件下的药物释放度和溶蚀度进行研究。结果:与在不含酶介质中的情况相比,小丸在含酶(大鼠盲、结肠内容物或β-甘露聚糖酶)介质中的药物释放和丸粒溶蚀明显加快,酶对小丸载体材料的降解作用是造成丸粒骨架溶蚀的主要因素;随介质中β-甘露聚糖酶浓度增加,小丸的药物释放和溶蚀均有所增加,药物释放量与丸粒溶蚀量呈近似1∶1的线性相关;药物释放符合Peppas方程,其中释药指数n〉1。结论:盐酸小檗碱羧甲基魔芋胶小丸的释药机制为酶降解溶蚀释药,具有结肠定位释药的可能性。

蛇葡萄素脂质体的制备研究27-30

摘要:目的:优选蛇葡萄素脂质体的处方和制备工艺,并评价其质量。方法: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蛇葡萄素脂质体及冻干粉,以包封率、表面形态和粒径为检测指标,利用均匀试验法优选出制备蛇葡萄素脂质体的最佳工艺条件。用显微镜法观察其形态,粒度测定仪测量粒径和表面电荷。采用透析法测定包封率和渗漏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蛇葡萄素含量。结果:脂质体呈典型单室,近球型,大小相近,分散均匀,平均粒径为(258.2±51.2)nm,表面电荷19.0 mV。包封率达到62.3%,磷脂氧化指数为0.83%。结论:该脂质体处方和制备工艺稳定可行。

地稔总酚胃内漂浮片制备工艺的研究31-34

摘要:目的:优选地稔总酚胃内漂浮片的制备工艺。方法:选择Ⅳ丙烯酸树脂、HPMCK4M,MCC101、十八醇为辅料,干法直接压片,以体外漂浮性能和体外释放性能为指标筛选地稔总酚胃内漂浮片的处方,并进一步研究压片压力对体外漂浮性能和体外释放性能的影响。结果:地稔总酚胃内漂浮片的最优处方和工艺为:地稔总酚有效部位、Ⅳ丙烯酸树脂和十八醇分别为处方比例的31%,MCC101为7%,加硬脂酸镁适量,干法直接压片,控制压力3~4 kg。结论:该工艺重现性好,为地稔总酚胃内漂浮片的制备提供依据。

丹皮酚与丹皮酚-β环糊精包合物大鼠在体小肠吸收动力学对照35-37

摘要:目的:研究丹皮酚-β环糊精(β-CD)包合物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为设计丹皮酚新型给药系统提供可靠的生物药剂学依据。方法:应用大鼠在体小肠吸收实验法。结果:丹皮酚与丹皮酚-β-CD包合物在肠道内的吸收呈现一级吸收动力学过程,其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结论:丹皮酚制成β-CD包合物没有改变其肠道的吸收特性。

素馨花三萜皂苷类化学成分研究38-42

摘要:目的:研究木犀科茉莉属植物素馨花干燥花蕾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素馨花干燥花蕾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常春藤皂苷元-28-O-β-D-吡喃半乳糖基(1→6)-β-D-吡喃半乳糖酯苷(1)、常春藤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α-L-吡喃阿拉伯糖苷(2)、2α,3β,23-trihydroxyolean-12-en-28-oic-O-β-D-glucopyranosyl ester(3)、常春藤皂昔元-3-O-β-D-吡喃木糖基(1→3)-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4)、2α,3β,23-trihydroxyolean-12-en-28-oic-O-α-L-rhamnopyranosyl(1→4)-O-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yl ester(5)、常春藤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6)。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6为首次从茉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黄花紫茉莉化学成分研究42-46

摘要:目的:研究黄花紫茉莉的化学成分,寻找抗HIV活性化合物。方法:利用正向硅胶及反相RP-C18柱色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MCI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1H-NMR,13C-NMR,MS等波谱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astragalosideⅡ(1),astragalosideⅢ(2),astragalosideⅣ(3),astragalosideⅥ(4),flazin(5),4′-hydroxy-2,3-dihydroflavone 7-β-D-glucopyranoside(6),gingerglycolipid A(7),3,4-dihydroxybenzaldehyd(8),p-hydroxybenzaldehyde(9),β-sitosterol(10)和daucosterol(11)。结论:化合物1~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α-细辛脑乳液型与溶液型注射剂的体内药动学和分布比较46-50

摘要:目的:比较α-细辛脑乳液型(脂肪乳)与溶液型注射剂的体内药动学行为和组织分布情况,为拓展注射剂类型奠定基础。方法:以α-细辛脑市售注射剂(溶液)为对照,尾静脉注射给药,HPLC测定大鼠血浆和小鼠组织中的药物浓度,进行相应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结果:大鼠单剂量静注α-细辛脑脂肪乳和溶液后,其平均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相似并均符合二室模型,但脂肪乳的组织分布能力强于溶液;小鼠单剂量静注脂肪乳和溶液后,α-细辛脑在小鼠肺中的分布相似,但脂肪乳增加了α-细辛脑在肝、脾中的分布,减少了其在心、肾、脑中的分布。结论:α-细辛脑脂肪乳与溶液静注后的血药浓度相似,但脂肪乳显著改变了α-细辛脑的体内组织分布。

青葙子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51-53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产地青葙子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为青葙子药材的鉴别及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lite Hypersil ODS2(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乙腈-0.1%冰醋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mL.min-1,以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检测,记录70 min色谱图。结果:22个不同产地青葙子药材的指纹图谱相似度较高,有12个共有峰,各共有峰之间的分离度较好;聚类分析将产于我国中部地区的青葙子聚为1类,而产于我国南部地区的青葙子被聚为另1类。结论:青葙子药材指纹图谱的特征性及专属性强,可用于青葙子药材的鉴别及质量控制;不同产地青葙子的化学组成存在一定差异,固定产地来源对保障青葙子药材质量的稳定性极为重要。

纳米雄黄混悬液诱导Siha细胞凋亡及对HPV16E6/E7表达的影响54-58

摘要:目的:探讨纳米雄黄混悬液对人宫颈癌Siha细胞的抑制增殖、诱导凋亡作用及其对HPV16E6和E7致瘤基因的影响。方法:采用微射流法制备纳米雄黄混悬液,应用不同质量浓度(6.25,12.5,25,50 mg.L^-1)的纳米雄黄混悬液作用于Siha细胞不同时间(12,24,48,72 h),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实验组(不同质量浓度的纳米雄黄混悬液处理组)和对照组(不加药物的细胞)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凋亡细胞DNA Ladder形成;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改变;RT-PCR方法检测HPV16E6和E7的表达。结果:纳米雄黄混悬液25~50 mg.L-1处理Siha细胞48,72 h后,细胞存活率降低,凋亡增加,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电镜显示细胞呈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凋亡细胞DNA Ladder形成;流式细胞术检测证实细胞凋亡率与纳米雄黄混悬液作用浓度呈明显相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且细胞呈G0-G1期阻滞。RT-PCR检测显示随着纳米雄黄混悬液作用浓度的增加,HPV16E6和E7的表达不同程度地受到抑制。结论:纳米雄黄混悬液对于Siha细胞具有诱导凋亡、抑制增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HPV16E6和E7致瘤基因的表达有关。

补骨脂素的植物雌激素作用及其机制探讨59-63

摘要:目的:利用雌激素受体(ER)α,β阳性T47D细胞和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观察补骨脂素的雌激素样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1×10^-8mol.L^-1雌二醇(E2)为阳性对照药,利用MTT细胞增殖试验观察1×10^-5~1×10^-9mol.L^-1补骨脂素对T47D增殖的影响,同时观察1×10^-6mol.L-1和1×10^-7mol.L^-1补骨脂素对Ishikawa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半定量RT-PCR法检测1×10^-6mol.L-1和1×10-7mol.L-1补骨脂素对T47D细胞雌激素效应基因PR mRNA表达情况的影响;并以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 182,780为工具药进行干预。同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1×10^-6mol.L^-1和1×10^-7mol.L^-1补骨脂素引起T47D细胞ER-α,ER-β含量的变化。结果:1×10^-5~1×10^-7mol.L^-1补骨脂素能够显著促进T47D细胞增殖;1×10^-6mol.L^-1和1×10^-7mol.L^-1补骨脂素对Ishikawa细胞增殖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RT-PCR结果显示:1×10^-6mol.L^-1和1×10^-7mol.L^-1补骨脂素可使T47D细胞PR mRNA表达显著增加,表现出雌激素样作用,而且以上效应可被ICI 182,780拮抗。1×10^-6mol.L^-1和1×10^-7mol.L^-1补骨脂素还可诱导T47D细胞ER-α,ER-β表达明显增加。结论:补骨脂素具有植物雌激素作用,并且其作用是通过ER途径介导的。

大黄素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63-67

摘要:目的:观察大黄素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斑贴法培养大鼠主动脉VSMC,AngⅡ刺激VSMC建立细胞增殖模型。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观察大黄素(10,20,40,80μmol.L-1)、亚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100μmol.L-1)对AngⅡ诱导VSMC增殖的影响。免疫组化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硝酸还原酶及化学比色法测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水平。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VSMC iNOS mRNA的表达。结果:大黄素在10~80μmol.L-1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抑制VSMC增殖,但可被100μmol.L-1的L-NAME部分抵消;大黄素能减少PCNA阳性细胞表达,升高NO,NOS,iNOS水平,增加iNOS mRNA的表达。结论:大黄素对AngⅡ诱导的VSMC增殖有抑制作用,抑制VSMC PCNA的表达,上调iNOS基因表达,升高NO水平可能是其发挥作用的机制。

复方黄连胶囊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TGF-β1与Ⅳ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68-72

摘要:目的:探讨复方黄连胶囊(CRCC)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病变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链脲佐菌素(STZ)复制早期DN大鼠模型,动物分为正常组、模型组、CRCC高、中、低剂量组(生药含量分别为4.36,2.18,1.09 g.kg^-1)、消渴丸(XKW)0.80 g.kg^-1治疗组,灌胃给药,每天1次,30 d后检测空腹血糖(FBG)、尿素氮(BUN)、肌酐(Cr)、胰岛素(Ins)及尿蛋白(Upro);光镜观察肾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小球系膜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Ⅳ型胶原(Ⅳ-C)蛋白的表达。结果:CRCC可降低大鼠FBG,BUN,Cr及Upro水平,升高Ins,降低肾小球系膜细胞TGF-β1与Ⅳ-C蛋白的表达,改善肾组织形态学异常。结论:CRCC对早期DN大鼠肾微循环病变具有保护作用,延缓DN慢性病理进展,这种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肾组织TGF-β1与Ⅳ-C蛋白表达有关。

中国中药杂志信息
《中国中药杂志》近况简介7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