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中药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 11-2272/R 国内刊号
  • 1001-5302 国际刊号
  • 2.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中药是中国药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5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中药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珍稀濒危中药资源新来源研究专题、综述、 制剂与炮制、化学、 药理、药代动力学、临床

中国中药 2007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中药杂志信息
《中国中药杂志》第八届编辑工作委员会名单4-4

自主创新 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5-5

摘要:我们满怀激情迎来了2007年!

中国中药杂志专论
中药掺杂化学药物的分析及其对策6-9

摘要:对中药掺杂化学药物问题的严重性、演变趋势、分析检测方法及其对策进行了综述,重点分析了此类对象的基于色谱、光谱及其他分析技术的特点。基于色谱的掺杂分析方法作为此类问题的主流分析方法,具有直观、能对掺杂化学药物进行结构确证、灵敏度较高等优点,但在快速、简便等多个指标上相对有所欠缺;基于光谱的掺杂分析方法的优缺点正与色谱方法相反,但高通量的特点尤其适合于基层打假一线对大批量样品普筛的要求;而免疫芯片等其他方法的适用性还有待扩展。作者最后对发展各种掺杂分析技术、药品监督管理的举措等提出了设想和建议。

中国中药杂志综述
斑鸠菊属的倍半萜内酯类及甾体皂苷类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10-17

摘要:介绍菊科斑鸠菊属Vernonia倍半萜内酯类及甾体皂苷类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对近年来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分析归纳。为促进对本属植物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有必要深入研究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建立完善的质量标准。

中药透皮吸收促渗方法的研究进展18-20

摘要:大多数药物由于皮肤的屏障功能,在透皮应用时达不到治疗的要求,因此促进药物透皮渗透是透皮吸收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中药外治法具有悠久的历史,但中药成分的复杂性增加了中药透皮吸收研究的难度。作者综述了促进中药透皮吸收方法的研究进展。

黄芩黄酮类成分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21-23

摘要:黄芩黄酮类成分具有广泛的抗肿瘤活性,药理研究证实通过调节花生四烯酸系统的代谢,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等作用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通过对黄芩黄酮类成分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的文献总结,为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中国中药杂志研究论文
明党参干物质积累及多糖含量的动态研究24-26

摘要:目的:研究明党参干物质积累及多糖含量的变化规律,确定明党参最佳采收期,为明党参规范化种植提供依据。方法:定期采样,测定明党参根的鲜重、干重、折干率和多糖含量。结果:明党参根在整个生长期内总的趋势是不断生长增大,但是在一年内则随着气温、降水、抽薹、开花、结实等内外因素的变化而发生波动。1~6月份期间,多糖含量不断增加,到6月份达到最高峰,之后又逐渐下降。结论:明党参宜在3年龄即移栽后第2年的6月中下旬进行采收。

臭椿和鸦胆子抗烟草花叶病毒作用研究27-29

摘要:目的:研究臭椿和鸦胆子的抗植物病毒作用。方法:以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为供试病毒,采用局部枯斑法测定2种药用植物提取物对TMV侵染的抑制作用;叶碟法研究2种药用植物提取物的抗TMV增殖作用,并通过盆栽试验,测定2种药用植物提取物对烟草花叶病的防治作用。结果:臭椿和鸦胆子提取物不仅能有效抑制TMV侵染,而且对TMV的增殖也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对烟草花叶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结论:臭椿和鸦胆子抗烟草花叶病毒作用显著,在抗植物病毒方面具有进一步研究和开发价值。

羌活药材的色谱指纹图谱研究30-33

摘要:目的:建立羌活药材的色谱指纹图谱,为评价羌活药材的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henomenex Luna C18(2)(4.6mm×250mm,5μm)色谱柱,乙腈(A)-0.3%醋酸水(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330am,柱温30℃,洗脱时间70min。结果:得到分离度较好的羌活HPLC-UV色谱指纹图谱,标示了7个共有峰。并采用对照品比对和HPLC-MS技术对其部分色谱峰进行了定性鉴别。结论:色谱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全面控制羌活药材的质量提供了依据。

HPLC测定野菊花中蒙花苷与木犀草素的含量33-35

摘要:目的:建立野菊花中蒙花苷与木犀草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为Thermo Hypersil BDS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四氢呋喃-水(50:4:46),流速0.6mL·min^-1;检测波长350nm。结果:蒙花苷与木犀草素分别在0.0152~0.152mg·mL^-1和0.0018~0.018mg·mL^-1线性关系良好,r分别为0.9998,0.9994。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9%,97.2%,RSD均小于3.0%。结论:本法方便,准确,可以用于野菊花药材的质量控制。

中国中药杂志信息
2007年全国中药学术研讨会暨第八届全国中药鉴定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35-35

中国中药杂志研究论文
香蒲新苷和异鼠李素-3-O-新橙皮糖苷热稳定性初步研究36-38

摘要:目的:研究加热温度和时间对香蒲新苷和异鼠李素-3-O-新橙皮糖苷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香蒲新苷和异鼠李素-3-O-新橙皮糖苷分别在不同温度下加热不同时间,对各样品进行HPLC分析。结果:香蒲新苷和异鼠李素-3-O-新橙皮糖苷在加热过程中,生成一系列分解产物,其中异鼠李素为二者所共有。140oC加热3h或160℃加热1h,香蒲新苷和异鼠李素-3-O-新橙皮糖苷无明显变化;180℃加热10min,可检出分解产物,加热3h后仍能检测到香蒲新苷、异鼠李素-3-O-新橙皮糖苷及其分解产物;200℃或220℃加热1h,香蒲新苷、异鼠李素-3-O-新橙皮糖苷及其分解产物均不能被检测。结论:在烘制蒲黄炭时,烘制温度宜控制在160~180℃(170℃),而加热时间也应相应控制在3~1h(2h)。

知母中的生物碱39-41

摘要:目的:研究知母中的生物碱成分。方法:Sephadex LH-20,Rp-18及硅胶色谱柱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6个生物碱,分别为aurantiamide acetate(1)、环(酪-亮)二肽(2)、香豆酰基酪胺(3)、N-反式阿魏酰基酪胺(4)、N-顺式阿魏酰基酪胺(5)、烟酸(6)。结论:化合物1~5为首次从百合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6为首次从知母中分离得到。

中国中药杂志信息
封面图片简介41-41

摘要:莲Nelumbo mucifera Gaertn.,又名荷花、莲花、水华、芙蓉、玉环等,为睡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原产亚洲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分布面很广,除西藏、青海之外,各地都有栽培。根状茎长而肥厚多节,两节之间茎内有孔眼,横生于水底泥中,节处向下生须根。叶盾圆形,被有蜡质,表面暗绿色,波状全缘,多数挺出水面。花期6至9月,单生于花梗顶端,花瓣多数,嵌生在花托穴内,有红、粉红、白、紫等色,或有彩文、镶边。

中国中药杂志研究论文
湖北恩施州产厚朴的挥发油分析42-44

摘要:目的:探索厚朴中挥发油类成分的积累与分布规律,并分析其组分。方法:采用《中国药典》的挥发油测定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法。结果:同一厚朴植株的枝皮挥发油含量远高于根皮和干皮,干皮自下而上含量逐渐升高,茎基部含量最低;树龄不同,挥发油含量各异,以五年生与二十年生者为高。挥发油中单萜、倍半萜含氧衍生物含量以十五年生者为最高,二十年生干皮发汗品的含量次之。结论:若以挥发油及其单萜、倍半萜含氧衍生物的含量为考核指标,厚朴的采割年限应以十五至二十年为佳;根、干、枝皮应混合人药。

LPS/Ca诱导血栓形成与血瘀证病证结合模型的炎症机制45-48

摘要:目的:探讨内毒素(LPS)与角叉菜胶(Ca)联合诱导血栓形成与血瘀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炎症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2组:正常组,LPS/Ca模型组。模型组大鼠先腹腔注射Ca25mg·kg^-1,16h后再静脉注射给予LPS50μg·kg^-1。正常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于造模后不同时间点,取血,测定血液中的血栓素(TXB2),6-酮-前列环素(6-keto-PGF1α)和炎性因子TNFα,IL-6浓度,观察这些指标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LPS/Ca联合造模后2h,血浆TXB2和6-keto—PGF1α增高,24h后TXB2的浓度降低,48h后二者接近正常组。血液中的炎性因子TNFα和IL-6浓度于造模后2h和4h显著增高,但持续时间不长,于造模后8h恢复至正常水平。病理学检查可见在造模后2~24h尾部小动、静脉和肺、肝微小血管内有白细胞黏附于血管壁,12~24h后可见血栓形成。结论:炎症是LPS/Ca诱导血栓形成模型的主要发病机制,炎性因子TNFα和IL-6在血栓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

土荆芥-水团花对胃溃疡大鼠黏膜保护作用的研究49-52

摘要:目的:通过土荆芥-水团花对一氧化氮(NO)、表皮生长因子(EGF)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影响,探讨该药对实验性大鼠胃黏膜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醋酸注射至大鼠浆膜下形成胃溃疡模型,用游标卡尺测量溃疡指数(UI),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含量,用放免法检测EGF含量,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黏膜组织EGFR的表达。结果:雷尼替丁组、土荆芥-水团花内容物组,UI,NO及EGF明显低于溃疡生理盐水组(P〈0.05);正常大鼠胃黏膜EGFR的表达为弱阳性,定位在胞浆及胞膜,雷尼替丁组、土荆芥-水团花内容物组溃疡边缘组织阳性表达的细胞较正常组和溃疡生理盐水组逐渐增多(P〈0.05)。结论:土荆芥-水团花内容物通过促进NO,EGF等胃黏膜的保护因子分泌,通过上调胃黏膜上皮细胞EGFR水平,促进溃疡愈合。

中国中药杂志信息
本刊零售5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