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中药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 11-2272/R 国内刊号
  • 1001-5302 国际刊号
  • 2.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中药是中国药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5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中药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珍稀濒危中药资源新来源研究专题、综述、 制剂与炮制、化学、 药理、药代动力学、临床

中国中药 2006年第19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中药杂志综述
马兜铃酸Ⅰ药动学研究进展1573-1575

摘要:马兜铃酸Ⅰ在体内吸收迅速,分布迅速,大多数实验表明其体内分布呈一室模型,少量实验呈二室模型,马兜铃酸Ⅰ的消除与其给药剂量有关,低剂量组消除较快,高剂量组消除较慢。马兜铃酸Ⅰ药动学特征可能决定了其蓄积毒性的产生。

雷公藤甲素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机制研究进展1575-1579

摘要:对雷公藤甲素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分子机制研究进行了综述。雷公藤甲素具有免疫抑制、抗炎反应、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血管增生、保护软骨以及基因调控等多方面的作用,是一种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新型免疫抑制剂。

中国中药杂志研究论文
不同理化因子对野葛悬浮培养细胞生长及异黄酮合成的影响1580-1583

摘要:目的:探讨几种理化因子对野葛悬浮培养细胞的生长和异黄酮化合物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植物细胞培养的方法。结果与结论:随着蔗糖质量浓度的提高,野葛培养细胞生长量和异黄酮的累积均逐步增高;野葛细胞培养体系中pH维持在5.4—5.8,对异黄酮的形成最为有利;随着活性炭处理用量的增加,野葛培养细胞的干重和异黄酮积累急剧下降;与此相反,XAD-4处理促进野葛细胞的干重增长和异黄酮的积累。

孑遗植物杜仲的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和保护策略研究1583-1586

摘要:目的:进行杜仲群体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方法对杜仲的16个群体、260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用lO个随机引物共扩出110条清晰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06条,总的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6.36,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为38.92。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0.2461,Shannon’s多态性信息指数I=0.3868。基因分化系数Gst=0.4244。结论:杜仲种内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而不同群体内部的遗传多样性低。遗传分化分析表明杜仲群体间已发生了高度的遗传分化,因此,生物多样性保护时应尽可能保护更多的种群。

药用鼠尾草种子萌发特性的初步研究1587-1589

摘要:目的:了解光照、温度对药用鼠尾草种子萌发的影响,为药用鼠尾草的规范化栽培提供依据。方法:观测药用鼠尾草种子的形态、干粒重、吸胀率和在10,15,20,25,30℃5个温度下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结果:种子的于粒重为8.03g,吸胀率最大达到49%,发芽率最高达到85.33%,发芽指数达到45.56。结论:25℃光照条件是药用鼠尾草种子萌发的最适宜条件。

近红外光谱法用于六味地黄丸模拟样品中熊果酸的含量测定1590-1593

摘要:目的:利用近红外光谱法对六味地黄丸模拟样品中熊果酸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利用HPLC测定样品中熊果酸的含量,并通过偏最小二乘、主成分分析-BP神经网络、小波变换-BP神经网络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建立模型。结果:db4小波、偏最小二乘以及主成分分析-BP神经网络法对熊果酸含量预测回收率分别为100.1%,100.7%,100.6%,RSD分别为6.52%,5.42%,6.49%。结论:近红外光谱法对熊果酸含量预测结果较好,为中药生产过程的在线、无损定量分析提供了依据。

穿心莲二萜内酯类化学成分的研究1594-1597

摘要:目的:分离并鉴定爵床科植物穿心莲Androgra phispaniculata地上部分85%乙醇提取物的二萜内酯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凝胶柱色谱法、反相ODS柱色谱法以及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了14个化合物,分别为穿心莲新苷(neoandrographolide,1),3,14-二去氧穿心莲内酯(3,14-di—deoxyandrographolide,2),穿心莲内酯(andrographolide,3),14.去氧-11,12-二去氢穿心莲内酯(14-deoxy-11,12-didehydroandrographolide,4),19-hydroxy-8(17),13-labdadien-15,16-olide(5),14-去氧穿心莲内酯(14-deoxy-andrographolide,6),3-oxo-14-deoxy-andrographolide(7),异穿心莲内酯(isoandrographolide,8),双穿心莲内酯(bisandmgmpholide,9,10,11),去氧穿心莲内酯苷(deoxyandmgraphiside,12),14.去氧-11,12-二去氢穿心莲内酯苷(14-deoxy-11,12-didehydroandrographiside,13),穿心莲内酯苷(andrographiside,14)。结论:化合物7为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5为从该属植物中首次分得。

黄蜀葵花化学成分的研究1597-1600

摘要:目的:研究黄蜀葵花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色谱法分离,用波谱方法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杨梅素(myricetin,1),cannabiscitrin(2),杨梅素-3-O-β-D-葡萄糖苷(myri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3),1-O-十六烷酸甘油酯(glycerolmonopalmitate,4),2,4-二羟基苯甲酸(2,4-dihydroxy benzoic acid,5),鸟苷(guanosine,6),腺苷(adenosine,7),顺丁烯二酸(maleicacid,8),正三十七烷酸(heptatriacontanoic acid,9),正三十烷醇(1-triacontanol,10),正二十四烷(tetracosane,11),β-谷甾醇(12),β-谷甾醇-3-O-β-D-葡萄糖苷(13)。结论:化合物2-11为首次从秋葵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白术的炮制机理及其倍半萜成分转化的研究1600-1603

摘要:目的:对白术的炮制机理及其炮制过程中倍半萜类成分的转变进行研究。方法:对白术不吲炮制品中白术内酯Ⅰ-Ⅲ的含量进行比较,用化学反应验证白术倍半萜类成分的转化。结果:炒制后白术内酯Ⅰ,Ⅲ含量均明显升高;温度过高时白术内酯Ⅲ的含量有所下降。苍术酮氧化后生成白术内酯Ⅱ,Ⅲ及双白术内酯;白术内酯Ⅲ加热后脱水生成白术内酯Ⅱ。结论:白术炮制过程中苍术酮可转变成白术内酯类成分,不同炮制程度会影响各成分的含量。

枸杞多糖的提取分离和其组成研究1603-1607

摘要:目的:从枸杞中提取分离枸杞多糖(LBP),并对其组成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水提法提取LBP,用DEAE纤维素柱色谱和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采用GPC-LIS法、气相色谱法、氨基酸自动分析等方法对其组成进行研究。结果:LBP纯品含有4个级分,LBP的分子质量约为1.524×10^5,由阿拉伯糖(Ara),鼠李糖(Rha),木糖(Xyl),甘露糖(Man),半乳糖(Gal)和葡萄糖(Glc)6种中性单糖和半乳糖醛酸及18种氨基酸组成,结论:LBP是酸性杂多糖同多肽或蛋白质构成的的复合性多糖,且存在GIycan—O—ser的糖肽结构。

中国中药杂志信息
2006中国国际中药(抗菌抗病毒)新药研发、临床应用和产业化发展研讨会1607-1607

中国中药杂志研究论文
川芎嗪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表达VEGF和HIF-1α的影响1608-1611

摘要:目的:探讨川芎嗪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巨噬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表达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腹腔巨噬细胞,给予脂多糖(LPS)刺激并加入不同浓度的川芎嗪共同培养。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VEGF的含量,MTT法观察巨噬细胞增殖情况。westem blot检测巨噬细胞HIF-1α的表达。结果:480,48μmol·L^-1川芎嗪可抑制LPS诱导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VEGF,并抑制巨噬细胞表达HIF-1α,但对巨噬细胞增殖没有影响。结论:川芎嗪可抑制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其机制与抑制巨噬细胞表达HIF-1α密切相关。这种作用不依赖于抑制巨噬细胞的增殖。

氧化槐定碱对大鼠皮层及海马谷氨酸及γ-氨基丁酸免疫阳性细胞的影响1611-1614

摘要:目的:探讨氧化槐定碱(oxysophoridine,OSR)对大鼠皮层和海马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免疫阳性神经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ABC)和显微图像分析技术,检测OSR对大鼠皮层、海马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免疫阳性神经细胞的变化。结果:侧脑室注射氧化槐定碱10mg,大鼠皮层、海马GABA免疫阳性神经细胞数明显增加,Glu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显著下降(P〈0.05)。结论:OSR引起中枢神经系统Glu及GABA的平衡变化可能是导致中枢抑制作用机制之一。

巴戟天水提物对人精子膜功能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1614-1617

摘要:目的:观察巴戟天水提物对人精子膜结构和功能氧化损伤的干预作用,探讨巴戟天治疗弱精子症男性不育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Percoll梯度离心法优选具有正常功能的精子悬液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对照组(维生素C组)和巴戟天水提物小、中、大剂量组,应用次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HX-XO)体系产生活性氧(ROS),在有氧环境下,ROS、不同剂量(0.125,0.25,0.5g·mL^-1)的巴戟天水提物与精子悬液共同孵育后,检测精子膜脂质过氧化损伤程度,通过精子低渗膨胀试验评估精子膜功能,并与已知的抗氧化剂维生素C对照。结果:巴戟天水提物小、中、大剂量组(0.125,0.25,0.5g·mL^-1)在相同的条件下均可提高精子悬液SOD活力,降低MDA含量,对ROS所致精子膜的氧化损伤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干预作用,对精子膜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中0.125g·mL^-1的巴戟天水提物组与维生素C组(0.25mg·mL^-1)无明显差别,0.25,0.5g·mL^-1的巴戟天水提物组明显优于维生素C组(P〈0.01,P〈0.001)。且巴戟天水提物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大剂量(0.5g·mL^-1)时对精子膜功能的保护作用最显著。结论:巴戟天水提物对人精子膜的脂质过氧化损伤具有明显的干预作用,对精子膜结构和功能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灵芝抗癌活性及放化疗对HL-7702细胞的保护作用1618-1622

摘要:目的:研究灵芝精粉(灵芝醇提物+水提物)、灵芝精粉氯仿提取物、氯仿提取后的醋酸乙酯提取物、2次提取后的剩余物对肝癌BEL-7402和胃癌MGC-803细胞的抑制效果及其对HL-7702细胞顺铂损伤、^60Coγ射线辐射损伤的修复与保护作用。方法:采用NTT法检测灵芝抗癌活性及放化疗时对HL-7702细胞保护作用。结果:灵芝氯仿提取物的抗癌活性为最强:在0.125mg·mL^-1时,对癌细胞的抑制率已超过50%。对已受顺铂损伤的HL-7702细胞,4种提取物未能显示出修复作用,但氯仿提取物预处理可显著降低其损伤程度。对受辐射的HL-7702细胞,仅氯仿提取物对中、高剂量照射下的辐射损伤体现一定的修复作用;但4种提取物预处理均可降低其辐射损伤的程度。结论:灵芝氯仿提取物对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对正常细胞放化疗损伤的保护作用,均体现了显著的效果。

复肝春6号对小鼠肝癌的抑制作用及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1622-1625

摘要:目的:研究复肝春6号(FGC-6)的抗肝癌作用及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接种H22肝癌细胞的小鼠分为模型组、5-氟尿嘧啶组(5-Fu组)、FGC-6高、中、低剂量组(含生药量70,35,15g·kg^-1),另设正常对照组,连续给药10d。观察小鼠瘤重、体重、NK细胞杀靶活性、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及脾细胞白细胞介素2(IL-2)分泌量的变化。制备FGC-6含药血清,以MTT法和生长曲线法观察该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H2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FGC-6高剂量可明显抑制荷瘤小鼠移植瘤的生长,且FGC-6含药血清对H22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模型组荷瘤小鼠的NK细胞杀靶活性和脾细胞IL-2分泌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FGC-6高剂量组荷瘤小鼠的NK细胞杀靶活性、脾细胞IL-2分泌量和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均得到明显改善,FGC-6中剂量治疗使荷瘤小鼠的脾细胞IL-2分泌能力增强,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FGC-6可明显抑制H22细胞的生长,改善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

中国中药杂志信息
重要启事1625-1625

中国中药杂志研究报告
微量元素铬在猴头菌栽培中的应用研究1626-1628

摘要: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Bull.)Pers俗称猴头菇、刺猬菌、猴头蘑、花菜菌等,隶属于担子菌亚门猴头菌科猴头菌属。常食之有利五脏、助消化、滋补、抗癌及治疗神经衰弱的功效,是我国著名的一种食药用兼用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