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中药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 11-2272/R 国内刊号
  • 1001-5302 国际刊号
  • 2.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中药是中国药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5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中药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珍稀濒危中药资源新来源研究专题、综述、 制剂与炮制、化学、 药理、药代动力学、临床

中国中药 2006年第15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中药杂志综述
膜分离技术及其在医药生产和研究中的应用1221-1224

摘要:膜分离技术是一项重大高新生产技术,应用领域广泛。作者介绍了膜分离的发展过程、技术原理及特点、膜组件应用形式及其适用范围,分析了膜分离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综述了膜分离技术在医药生产和研究中的应用价值,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中国中药杂志网络资源
封面图片简介1224-1224

摘要:茄科植物莨菪Hyoscyamus niger L.。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可达1米,全体被有黏性腺毛和柔毛;基生叶常丛生成莲座状,茎生叶互生,基部半抱茎,叶片长圆形,边缘羽状深裂或浅裂;花单生叶腋,常于茎端密集,花冠漏斗状,黄绿色,具紫色脉纹,雄蕊5,不等长,花药深紫色;

中国中药杂志综述
龙葵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1225-1226

摘要:对近年来龙葵抗肿瘤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大量实验研究表明龙葵碱可通过改变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影响DNA和RNA的合成以及改变细胞周期分布来抑制肿瘤。龙葵糖蛋白(150×10^3)可通过阻断NFκB抗调亡通路、激活caspese级联反应、及促进NO的释放促进肿瘤细胞的调亡。

中国中药杂志研究论文
野生与栽培管花肉苁蓉的遗传多样性分析1227-1230

摘要:目的:研究野生与栽培管花肉苁蓉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方法对管花肉苁蓉的4个野生居群和2个人工栽培居群的123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利用POPGENE1.31版软件分析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用10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清晰谱带87条。野生居群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27.59,各居群多态位点百分率19.54~25.29,其中安迪尔居群的最高为25.29。2个人工栽培居群的多态位点百分率仅为13.79和11.49。用UPGMA法聚类可知,4个野生居群聚为一类,2个人工栽培居群聚为一类,表明野生居群与人工居群间已发生了遗传分化。结论:栽培管花肉苁蓉遗传背景单一,再次强调野生管花肉苁蓉保护的重要性。

HPLC-ELSD法分析重楼商品药材中甾体皂苷的含量1230-1233

摘要:目的:建立重楼药材中主要生物活性成分甾体皂苷的HPLE-ELSD测定方法。方法:应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mL·min^-1,在反相C18(4.6mm×150mm,5μm)柱上,测定重楼药材中11个甾体皂苷的含量。结果:在30min以内,成功地分离分析11个甾体皂苷。精密度、稳定性RSD均小于3%,加样回收率在95%~97%。结论:此方法对这11个甾体皂苷的测定具有良好的精密度。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快速、选择性好,适用于常用中药重楼的质量分析。

红花药材黄色素A含量的RP-HPLC测定及其资源的质量评价1234-1236

摘要:目的:为红花药材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红花优良品种的筛选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有代表性的红花品种22个,在不同生态地区和不同年份进行栽培试验,并采用RP-HPLE测定各品种中主要活性成分黄色素A含量,建立药材质量评价标准,比较品种间差异,考察其遗传稳定性。结果:红花不同品种黄色素A的含量在0.70%-1.85%,品种间存在非常显著差异(P〈0.01),其中,鱼台红花、合肥红花、芮城红花含量居前3位。结论:红花药材中的主要活性成分黄色素A为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鱼台红花、合肥红花、芮城红花为红花优良种质资源。

大孔树脂吸附纯化中药复方特性研究1237-1240

摘要:目的:研究复方中药吸附纯化的特性。方法:以一个含有生物碱、蒽醌、皂苷等由黄连、大黄、知母等药材组成的中药复方为样品,采用大孔树脂进行吸附纯化工艺和特性研究。结果:定性、定量研究证实,混煎复方中药中的主要有效成分或部位经过优化的工艺吸附纯化后,均可大部分保留。结论:若纯化工艺条件得当,同一型号的大孔吸附树脂能有效吸附纯化不同母核结构的复方中药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

超临界流体萃取牛蒡子中牛蒡子苷的实验研究1240-1241

摘要:目的:探讨超临界流体萃取牛蒡子中牛蒡子苷的可行性。方法:用HPLC测定牛蒡子苷的含量,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超临界流体萃取牛蒡子中牛蒡子苷的工艺条件。结果:超临界流体萃取牛蒡子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40MPa,萃取温度70℃,采用甲醇作为夹带剂,流量0.55mL·min^-1,静态萃取5min,动态萃取30min,CO2流量2L·min^-1。结论:超临界流体具有极性可调的优势,可有效萃取牛蒡子中牛蒡子苷。

菠萝叶酚类成分研究1242-1244

摘要:目的:研究菠萝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及ODS柱色谱分离,用波谱学方法确定结构。结果:从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分得7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菠萝酰酯(1),1-O-咖啡酰单甘油酯(2),1-O-对羟基肉桂酰单甘油酯(3),咖啡酸(4),对羟基肉桂酸(5),β-谷甾醇(6),β-谷甾醇-3-O-β-D-葡萄糖苷(7)。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怀牛膝根成分的分离与鉴定1244-1247

摘要:目的:研究怀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根的三萜类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凝胶、正相和反相硅胶色谱反复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等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怀牛膝根的水溶部分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牛膝皂苷A(achyranthoside A,1)、牛膝皂苷E(achyranthoside E,2)、木鳖子皂苷Ⅰb(momordin Ⅰb,3)、竹节参苷Ⅳa(chikusetsusaponin Ⅳa,4)、竹节参苷Ⅳa甲酯(chikusetsusaponin Ⅳa methyl ester,5)、竹节参苷Ⅴ(chikusetsusaponin Ⅴ,6)、竹节参苷Ⅴ甲酯(chikusetsusaponin Ⅴ methyl ester,7)。结论:化合物1和2为首次从该植物根中分离得到的天然化合物。

荆芥穗化学成分的研究1247-1249

摘要:目的:研究荆芥穗Schizonepeta tenuifolia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正相和反相及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MS,NMR等方法鉴定结构。结果:从荆芥穗中分离鉴定9种成分,分别为5,7-二羟基-6,4′-二甲氧基黄酮(1),5,7-二羟基-6,3′,4′-三甲氧基黄酮(2),熊果酸(3),3-羟基-4(8)-烯-p-薄荷烷-3(9)-内酯(4),5,7,4′-三羟基黄酮(5),5,4′-二羟基-7-甲氧基黄酮(6),橙皮苷(7),木犀草素(8)和胡萝卜苷(9)。结论:化合物1,2,6为首次从荆芥穗中获得。

黄芪中元素铜与有机物含量的相关性研究1249-1253

摘要:目的:通过对黄芪中有机成分的提取,探讨元素铜与总黄酮(TFA)、多糖(TPA)及总皂苷(TSA)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萃取法从黄芪中分离出TFA,TPA和TSA,比色法测定其含量;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相应提取物中元素铜。结果:元素铜在不同有机成分中均有分布,其中TFA及TPA中含量较多;不同有机成分与元素铜在提取量上的相关性差别较大,元素铜与TFA及TPA相关性较强(r1^2=0.7548,F1=57.202,P〈0.01和r2^2=0.499,F2=21.906,P〈0.01),而与TSA没有相关性(r3^2=0.0026,F3=0.041,P〉0.1)。结论:相关性分析能反映黄芪中有机成分与元素铜的关系;有机成分的含量及其结构特征可能是决定黄芪中元素铜分布的主要因素。

卷柏等5种中药植物雌激素活性筛选的实验研究1254-1257

摘要:目的:对几种中药进行了植物雌激素的活性筛选。方法:采用动物实验结合报告基因技术,对5种中药进行了植物雌激素活性的研究。在体动物实验:采用出生21d刚断乳昆明种雌性小鼠,随机分组,分别给予卷柏、松针、石胆草、贯众、益母草水提取物,阳性药为尼尔雌醇,持续给药7d后处死小鼠,子宫称重,计算子宫系数;以雌激素应答元件(ERE)调控的报告基因瞬时表达检测,用荧光素酶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液荧光素酶的活性,筛选出对α亚型雌激素受体(ERα)或β亚型雌激素受体(ERβ)有作用的中药。结果:卷柏提取物可使小鼠子宫重增加(P〈0.01);且ERE调控的报告基因瞬时表达检测中,不论由ERα或ERβ介导均具有雌激素活性(P〈0.01)。进一步子宫增重实验,对卷柏的有效部位进行了筛选,确定卷柏的有效部位为水部位和正丁醇部位。结论:卷柏及其水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具有雌激素活性,且卷柏与ERβ的亲和力比与ERα的亲和力大,说明卷柏激活基因转录主要是通过ERβ介导的。

蓝萼甲素对小鼠脾细胞Th1/Th2型5种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1257-1260

摘要:目的:探讨蓝萼甲素对小鼠脾细胞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Cytometric Bead Array(CBA)法检测蓝萼甲素对小鼠脾细胞Th1/Th2型5种细胞因子(IL-2,IFN-γ,TNF-α,IL-4,IL-5)水平的影响。结果:蓝萼甲素对ConA诱导的Th1细胞来源的细胞因子(IL-2,IFN-γ,TNF-α)和Th2细胞来源的细胞因子(IL-4,IL-5)的产生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蓝萼甲素对Th1细胞来源的细胞因子的抑制作用要强于Th2细胞来源的;对未经ConA活化的小鼠脾细胞,蓝萼甲素对IL-2,IFN-γ和TNF-α的产生有抑制作用,而对IL-4,IL-5则有促进作用。结论:蓝萼甲素的免疫抑制作用可能与其对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影响有关。

赤豆的雌激素样作用及其对人类乳腺癌MCF-7细胞孕激素受体水平的影响1261-1265

摘要:目的:评价赤豆的雌激素样作用及其对人类乳腺癌MCF-7细胞孕激素受体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富含雌激素受体的雌激素依赖性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细胞,分别以E-SCREEN法观察赤豆提取物对其增殖的影响,以RT-PCR法、Western blot法观察赤豆对孕激素受体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并以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182,780为工具药来评价赤豆提取物发挥雌激素样作用的机制。结果:与溶剂对照组比较,赤豆(10-200μg·mL^-1)能显著促进MCF-7细胞的增殖,100μg·mL^-1时作用达到最大;赤豆提取物能明显诱导MCF-7细胞孕激素受体(PR)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以上作用均能被雌激素受体拮抗剂所完全拮抗。结论:赤豆提取物具有雌激素活性,此作用是通过雌激素受体(ER)介导的。

脑脉Ⅱ号胶囊对急性脑出血大鼠PAR-1动态表达的影响1265-1268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后蛋白酶激活的受体(PAR-1)的动态表达及脑脉Ⅱ号胶囊(NMCⅡ)的干预作用。方法:将72只大鼠随机分为9组(n=8),即正常组、脑出血模型6,24h,3,7d组和NMCⅡ6,24h,3,7d组。用Ⅶ-S型胶原酶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各时间点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水肿组织PAR-1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PAR-1 mRNA的表达。结果:正常组大鼠脑出血后可见有PAR-1mRNA和PAR-1蛋白表达,模型组大鼠脑出血后6h表达明显增多,24h进一步增多,于3d时达到高峰,7d时表达明显减少。在6,24h,3,7d各时间点,模型组、NMCⅡ组PAR-1 mRNA吸光度及PAR-1阳性细胞数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NMCⅡ组PAR-1阳性细胞数、PAR-1 mRNA吸光度比值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各时间点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脑出血后PAR-1受到凝血酶的持续活化,脑出血后凝血酶的作用可能是通过PAR-1介导的;NMCⅡ可抑制PAR-1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治疗学机制之一。

四逆汤预防性给药抗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探讨1269-1272

摘要:目的:探讨四逆汤预防性给药24h后能否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ML/R)后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及其可能涉及的线粒体机制。方法: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四逆汤预处理组。缺血再灌注组采用经典大鼠冠脉结扎,缺血1h,再灌1h。四逆汤预处理组给予四逆汤灌胃(5g·kg^-1·d^-1)连续3d,末次灌药24h后心肌缺血1h,再灌1h。流式细胞仪测定心肌细胞凋亡率,进行细胞色素C及抗凋亡蛋白bcl-xl的Western blot-ting分析并检测caspase-3的活性。结果:四逆汤预处理24h后可以减少MI/R后心肌细胞凋亡率,减少细胞色素C自线粒体的释放,上调bel-xl蛋白的表达,抑制caspase-3的活化。结论:四逆汤预防性给药24h后可以减少MI/R造成的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凋亡的线粒体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参芪复方抗自发性糖尿病GK大鼠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1272-1276

摘要:目的:探讨参芪复方抗2型糖尿病(T2DM)早期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机制。方法:4月龄SPF级GK大鼠按血糖水平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5mL·kg^-1·d^-1无菌水)、雷米普利(阳性对照,1mg·kg^-1·d^-1)、参芪复方低、高剂量组(0.72,2.88g·kg^-1·d^-1)组;另设正常对照组(5mL·kg^-1·d^-1无菌水)。4组GK大鼠在自由进食高脂饲料同时,腹腔注射(10mg·kg^-1·d^-1)L-N-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诱导早期AS;正常对照组予普通饲料,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造模同时,各组动物每天灌胃给予相应受试物32d。实验结束时,腹主动脉采血,冰上取主动脉。酶免法检测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含量,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主动脉MCP-1及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mRNA表达。结果:参芪复方低、高剂量组大鼠的血清MCP-1水平、高剂量组主动脉MCP-1 mRNA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参芪复方低、高剂量组主动脉PPARγ mRNA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0.05或P〈0.01)。结论:抑制主动脉MCP-1 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主动脉PPARγ表达可能是参芪复方抗DM性AS的部分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