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中药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 11-2272/R 国内刊号
  • 1001-5302 国际刊号
  • 2.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中药是中国药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5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中药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珍稀濒危中药资源新来源研究专题、综述、 制剂与炮制、化学、 药理、药代动力学、临床

中国中药 2006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中药杂志综述
咖啡酰奎尼酸类化合物研究进展869-874

摘要:综述了近年来咖啡酰奎尼酸类化合物在植物化学和药理活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对较为全面的双咖啡酰、三咖啡酰和多咖啡酰基奎尼酸的来源、分布及化学结构做了总结。对该类化合物的药理试验证明其具有抗氧化活性、治疗炎症、抑制微生物和病毒活性、酶抑制作用、保肝活性、抗凝血活性等多种生物活性。在植物中的广泛存在以及显著的治疗效果将会使咖啡酰奎尼酸类化合物成为新药开发的一个热点。

中国中药杂志研究论文
甘草Ri质粒转化及不同理化因子对甘草毛状根生长的影响875-878

摘要:目的:研究甘草毛状根的诱导及外界因子对其生长的影响。方法:用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 LBA9402和R1601感染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外植体。结果:2种发根农杆菌均能诱导甘草产生毛状根,LBA9402比R1601表现出较强的对甘草的感染能力,下胚轴的转化率高于子叶。在WP培养基上毛状根生长最快。光照对毛状根生长有抑制作用。毛状根中5种黄酮类化合物的总量比愈伤组织中高1.5倍,其中甘草查耳酮含量是愈伤组织中的15.5倍。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甘草毛状根培养系统,为研究甘草毛状根大量培养生产黄酮类化合物奠定了基础。

桔梗种子发芽特性的研究879-881

摘要:目的:通过对不同温度、光照条件、浸种时间和不同发芽基质的研究,找出桔梗种子发芽的最佳基本条件,从而为桔梗的规范化栽培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测定了桔梗种子的吸水率,利用不同浸种时间(12,24,36h),光照及黑暗,不同温度(10,15,20,25,30℃),不同发芽基质(纸间、纸上、纱间、纱上)等处理对桔梗种子进行发芽试验,测定其发芽率和发芽势。结果:在25℃下,桔梗种子的吸水率在36h后达到最大,为120%。浸种时间对桔梗种子萌发的影响较小;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处理,对桔梗种子发芽率及发芽势的变化影响明显。结论:浸种12h后,在25℃光照条件下进行纸上培养是桔梗种子萌发的最适条件。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泽兰中咖啡酸的含量882-883

摘要:目的:建立泽兰中咖啡酸的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并对不同产地和采收时间的14个样品进行了定量分析。方法:用30%乙醇超声提取样品,采用Hyperail ODS2(4.6mm×250mm,5μm)分析柱,乙腈-0.2%磷酸溶液(11:89)等度洗脱,于325nm波长下检测。结果:10个产地中河北产泽兰咖啡酸含量最高;产于北京的5个不同采收时间的样品以8月样品含量高。结论:该方法灵敏快速,准确可靠,可用于泽兰的质量控制。

不同粒度麻杏石甘汤配方药材超微粉中麻黄碱及伪麻黄碱的溶出率比较884-886

摘要:目的:运用反相高效液相法(Re-HPLC)比较不同超微粉碎条件下中药复方麻杏石甘汤样品中的麻黄碱(ephedrine)与伪麻黄碱(d-pseubdo-ephedrine )的溶出率变化趋势。方法:YMCODS-C18柱(4.6mm×150mm,4μm);流动相水-乙腈-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磷酸(650:350:5:1);柱温50℃;检测波长210nm;流速1.5mL·min^-1。结果:超微粉碎前后样品溶出率差异显著。结论:证明对于麻杏石甘汤复方,经过超微粉碎技术处理后的样品,其麻黄碱与伪麻黄碱的溶出速度比未经超微粉碎处理之复方加快,且溶出率增加。

不同规格红参中皂苷的比较分析886-888

摘要:目的:测定几种不同规格中国红参主根及须根中人参皂苷Rg1,Re,Rb1,Re,Rb2,Rd的含量。方法:应用超声波提取法及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结果:6种皂苷的和分别为15支(每500g)1.21%,20支1.46%,30支1.54%;红参须根8.16%。结论:人参根随着体积增大,皂苷含量减少。

《中国中药杂志》近况简介888-888

白芍炒制工艺实验研究889-891

摘要:目的:探讨白芍炒制过程中,药物受热的均匀程度是否可控,加热程度和时间对饮片药用物质是否有影响。方法:模拟白芍炒制过程,以HPLC测定芍药苷的含量。结果:炒制过程药物出锅温度和炒时间呈明显相关,且在热源功率固定的条件下,呈较为稳定的态势;药物受热均匀程度是可控的,加热对饮片芍药苷的含量有统计影响。结论:从药物受热的均匀和受热程度角度,白芍的炒制工艺尚属可控稳定,可以通过热源功率进行控制。加热温度对饮片物质基础有一定影响。

毛茛化学成分的研究892-894

摘要:目的:对毛莨科植物毛茛Ranunculus japonicus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方法:95%乙醇提取后分别以石油醚、醋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石油醚和醋酸乙酯部位用硅胶柱色谱及Sephadex LH-20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从毛茛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滨蒿内酯(scoparone,1)、小麦黄素(tricin,2)、原儿茶酸(pmocatechuic acid,3)、木犀草素(luteolin,4)、白头翁素(anemonin,5)、东莨菪内酯(scopoletin,6)、5.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5-hydroxy-6,7-dimethoxyflavone,7)、5-羟基-7,8-二甲氧基黄酮(5-hydroxy-7,8-dimethoxyflavone,8)、小毛茛内酯(tematolide,9)。结论: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7和8为首次从毛茛属植物中分到。

南海海绵Rhabdastrella aff.distincta中活性成分分离与鉴定894-898

摘要:目的:对南海海绵Rhabdastrella aff.distincta进行活性成分的研究。方法: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ODS及甲酯化等方法分离纯化,1D和2DNMR及MS方法进行结构鉴定,并通过MIT法和SRB法测试生物活性。结果:从氯仿萃取部分分离鉴定8个化合物,分别为geoditinA(1),B(2),stellellin A(5),B(4),C(3),E(7),xhabdastrellie acid A(8),以及stellettin E甲酯化产物(6)。结论: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海绵中分离鉴定,并且对多数所选的肿瘤细胞株显示一定的细胞毒性。

黄皮果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微量元素的研究898-900

摘要:目的:研究黄皮果药材中挥发油和微量元素的组成及含量。方法:采用二氧化碳超临界法萃取挥发油,用HP6890GC-5973MS进行分析,归一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并用GC-MS鉴定化学成分。利用SPECTRO CIROS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Agilent 7500a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质谱仪和915-塞曼测汞仪直接进行测定微量元素。结果:共鉴定出36个挥发油成分,占挥发油总组分的95%以上;并测定出11种微量元素。结论:首次从该植物中鉴定出18种挥发油成分。

染料木黄酮对人卵巢癌裸鼠移植瘤影响的实验研究901-904

摘要:目的:探讨植物雌激素染料木黄酮对人卵巢癌HO-8910PM细胞裸鼠移植瘤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卵巢癌HO-8910PM细胞,裸鼠皮下接种HO-8910PM细胞建立裸鼠移植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3个染料木黄酮治疗组,治疗组分别给予5,25,50mg·kg^-1染料木黄酮。治疗4周后,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各组裸鼠移植瘤细胞周期时相和凋亡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凋亡基因bel-2,Fas,FasL蛋白的表达情况,并通过电镜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50mg·kg^-1染料木黄酮治疗组裸鼠移植瘤明显小于对照组,肿瘤细胞C0—G1期比例升高明显,s期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1),移植瘤细胞凋亡率为(15.14±2.27)%,明显高于对照组(3.12±1.12)%(P〈0.01);移植瘤细胞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而Fas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电镜观察50mg·kg^-1染料木黄酮治疗组可见凋亡细胞明显增多。结论:染料木黄酮通过调节移植瘤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基因,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补肾生精丸对生精细胞损伤模型大鼠睾丸组织NO,NOS和抗氧化的影响904-906

摘要:目的:探讨补肾生精丸治疗男性不育症的作用机制。方法:以腺嘌呤灌胃SD大鼠,诱发生精细胞损伤大鼠模型。测定服用补肾生精丸前后实验动物睾丸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一氧化氮(NO)、丙二醛(MIDA)含量。结果:补肾生精丸可提高生精细胞损伤大鼠睾丸组织SOD活性,降低NOS活性及NO,MDA含量。结论:补肾生精丸对腺嘌呤诱发的大鼠生精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与补肾生精丸能增强SOD活性、降低NOS活性和NO,MDA含量密切相关。

本刊零售906-906

黄芩苷、栀子苷及其配伍治疗局灶脑缺血大鼠药效评价及作用机制研究907-910

摘要:目的:探讨清开灵有效组分黄芩苷、栀子苷及其配伍治疗脑缺血大鼠药效及其药理作用。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TIE染色、神经功能检查法、病理超微组织观察综合评价黄芩苷、栀子苷及其配伍治疗脑缺血大鼠的功效作用,WESTERN-BLOT法测定Akt-PKB,CREB,PCREB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黄芩苷与栀子苷配伍具有神经脑保护作用,其功效优于单一组分治疗组和尼莫地平治疗组,并且对脑海马组织Akt/PKB,CREB。P-CREB蛋白表达有影响,其脑保护的药效加和作用与信号转导PI3K-Akt-PKB-BAD-CREB-PCREB途径有关。

蒺藜皂苷对大鼠小肠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910-913

摘要:目的:研究蒺藜皂苷(STT)对大鼠小肠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及对餐后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提取大鼠小肠母葡萄糖苷酶,测定STT对其活性的抑制作用;一次性灌胃蔗糖(2g·kg^-1)或葡萄糖(2g·kg^-1),同时灌胃STT(100mg·kg^-1),测定60min后血糖水平的变化;每天一次性灌胃STT(100mg·kg^-1),连续14d,测定小肠α-葡萄糖苷酶活性以及灌胃蔗糖(2g·kg^-1)60min后血糖水平的变化。结果:0.1,1,10mg·mL^-1的STT能够显著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体外活性(P〈0.001),抑制率分别为(20.83±1.66)%,(43.73±2.39)%和(52.62±2.69)%;STT显著抑制大鼠一次性灌胃蔗糖60min后血糖水平的升高(P〈0.01),变化幅度为对照的(52.61±6.24)%,但对灌胃葡萄糖没有作用;连续灌胃STT 14d后,α-葡萄糖苷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P〈0.05),为对照的(58.17±3.24)%,灌胃蔗糖60min后血糖变化幅度为对照的(69.50±4.28)%(P〈0.05)。结论:STT抑制大鼠餐后血糖水平的升高,是由其对小肠铲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实现的。

封面图片简介913-913

摘要:茄科植物莨菪Hyoscyamus niger L.。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可达1米,全体被有黏性腺毛和柔毛;基生叶常丛生成莲座状,茎生叶互生,基部半抱茎,叶片长圆形,边缘羽状深裂或浅裂;花单生叶腋,常于茎端密集,花冠漏斗状,黄绿色,具紫色脉纹,雄蕊5,不等长,花药深紫色;蒴果藏于宿萼内,卵球形,成熟时盖裂;种子细小,扁卵形或扁肾形,表面具细密隆起的网状纹理。花期6~7月,果期8~9月。莨菪常生于林边、田野、路旁等处,有少量栽培。主要分布于河北、河南、内蒙古及东北、西北诸省区。

热药疗寒的基因表达谱研究914-917

摘要:目的:探讨温热药治疗虚寒证的分子机制。方法:选择1对虚寒证兄妹,用温热药(麻辛附子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治疗45d,采有显效妹妹的外周血进行基因芯片实验,应用倍数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并对结果进行基因功能分类、通路分析等信息挖掘。结果:初步获得276条差异表达基因,与新陈代谢基因密切相关,涉及18条通路。结论:温热药主要影响了代谢基因的表达,疗效与证候的基因表达谱存在明显差异,温热药可能是通过基因网络发挥治疗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