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中药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 11-2272/R 国内刊号
  • 1001-5302 国际刊号
  • 2.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中药是中国药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5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中药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珍稀濒危中药资源新来源研究专题、综述、 制剂与炮制、化学、 药理、药代动力学、临床

中国中药 2005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中药杂志研究论文
淀粉的X射线衍射在鉴别贝母类中药材中的研究805-807

摘要:目的:提供一种简单的鉴别贝母类中药材的方法.方法: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测定了5种贝母类中药材的X射线衍射图谱.结果:通过分析2θ角在10°~30°的淀粉衍射峰,可以发现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中的淀粉属于B型淀粉,而川贝母中的淀粉属于CB型淀粉,5种贝母粉末的结晶度依次为42.1%,43.6%, 37.7%,35.9%和30.8%.结论:根据贝母类中药材中淀粉颗粒的晶体类型和贝母粉末结晶度的差异,结合各自的X射线衍射图谱,可以达到鉴别贝母类中药材的目的.

主成分分析考察毛脉酸模最佳采收期808-811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生长发育期毛脉酸模中生物活性成分形成和积累规律,探索毛脉酸模采收期的选优方法,以确定最佳采收期.方法:采用HPLC,梯度洗脱,测定了2年生毛脉酸模不同生长发育期根中7种生物活性成分(白藜芦醇、白藜芦醇苷、大黄酚苷、酸模素、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含量,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不同生长发育期采集的毛脉酸模中生物活性成分积累具有一定规律.结论:兼顾不同的治疗目的和含量因素,毛脉酸模的采收期以7月初为最佳.

青天葵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的研究812-814

摘要:目的:对青天葵进行组织培养并获得再生植株.方法:考察不同外植体、植物生长调节剂、添加物等对根状茎及再生植株生成的影响.结果:以球茎为外植体效果最好,6-BA 2 mg·L-1诱导球茎生成根状茎的效果优于6-BA 1 mg·L-1,椰汁、活性炭对根状茎的生长有促进作用.结论:青天葵球茎接种于1/2MS+6-BA 2 mg·L-1培养基上,能够诱导出芽,芽接种于添加了10%椰汁和1‰活性炭的培养基中能够生成大量的根状茎,将白色的根状茎接种于1/2MS+1‰活性炭的培养基中能够先形成球茎,并进一步形成再生植株;将绿色的根状茎接种于1/2MS+6-BA 2 mg·L-1+NAA 2 mg·L-1的培养基上能够直接形成再生植株.

新疆雪莲胚芽的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814-816

摘要:目的:以新疆雪莲胚芽为外植体,建立一套新疆雪莲快速繁殖技术.方法: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通过研究植物生长物质BA和NAA对丛生芽的分化、丛生芽的增殖和生根的影响找出相应的最佳生长物质组合.结果:在附加NAA 0.02~0.1 mg·L-1和BA 2 mg·L-1的MS培养基上,所有的胚芽都可在45 d内诱导出丛生芽;丛生芽切成小块后接入含NAA 0.1~0.2 mg·L-1和BA 2~3 mg·L-1的培养基中,都可在30 d快速增殖;在含0.4 mg·L-1NAA的大量元素减半的 MS培养基中,92%的不定芽可在25 d内生根;再生植株移栽后,生长较好,成活率达70%.结论:新疆雪莲的胚芽可通过不定芽途径高频率的形成植株.

土贝母抗癌有效成分肝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817-821

摘要:目的:研制中药土贝母抗癌有效成分TBMS的肝靶向给药系统,并考察该给药系统的减毒作用.方法:以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为载体材料,用系统全面反馈动态技术优化纳米粒制备工艺,并进行其制剂学性质及毒理学研究,用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的小鼠体内靶向性、XXTX-2000组织病理图象数据自动定量分析管理系统观察其减毒作用.结果:制得D50为0.68 μm、大小较均匀的纳米粒,载药量、包封率分别为(37.33±0.19)%,(88.63±0.13)%.体外释放符合Weibull方程,释放达平衡时间与t1/2分别较注射剂延长26倍和19倍.纳米粒结构主要分布在肝脏组织中,且纳米粒对肺和肝脏的毒性明显较注射剂低.纳米粒的LD50高于注射剂13.5%,同时血管刺激性较TBMS注射剂大大降低.结论:采用肝靶向给药系统的手段,可使土贝母抗癌有效成分TBMS达到肝靶向的目的,同时有望解决阻碍应用于临床的毒性问题,为土贝母抗癌有效成分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奠定了基础.

重组水蛭素鼻腔喷雾剂及辅料的鼻黏膜毒性评价821-824

痛经舒巴布膏制备工艺的研究824-826

摘要:目的:确立痛经舒巴布膏最佳制备工艺.方法:以剥离强度、内聚力为量化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基质,同时对最佳含水量进行单因素考察.结果:最佳工艺由浸膏:聚丙烯酸钠:甘油:粘合剂为0.2:4:8:1.2的比例,膏体含水为35%时粘贴性能好,剥离无残留,皮肤无刺激、无过敏现象.结论:痛经舒巴布膏配方合理,制备简单易行.

黄花倒水莲的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研究827-830

摘要:目的:研究黄花倒水莲Polygala fallax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结构.采用4个抗氧化模型对分离出来的单体进行体外活性筛选.结果:从黄花倒水莲根的醋酸乙酯部分中分离得到了7个(口山)酮类的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7-二羟基-2,3-亚甲二氧基(口山)酮(1),1-甲氧基-2,3-亚甲二氧基(口山)酮(2),3-羟基-1,2-二甲氧基(口山)酮(3),1,6,7-三羟基-2,3-二甲氧基(口山)酮(4),7-羟基-1-甲氧基-2,3-亚甲二氧基(口山)酮(5),1,3-二羟基-2-甲氧基(口山)酮(6),1,3,7-三羟基-2-甲氧基(口山)酮(7).在药理活性研究中,化合物1~7在不同的药理模型中显示了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结论:化合物2,3,5,7为首次从黄花倒水莲中分离.该植物中的(口山)酮类成分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这也是首次对该植物的单体成分进行药理活性研究.

刺异叶花椒根中香豆素类成分832-834

摘要:目的:对刺异叶花椒Zanthoxylum dimorphophyllum var. spinifolum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现代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运用波谱方法确定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甲氧基-7-羟基-6-(3'-甲基-2',3'-二羟基丁基)-香豆素(Ⅰ),6-(3'-甲基-2',3'-二羟基丁基)-7-甲氧基-8-(3″-甲基-丁-2″-烯基)-香豆素(Ⅱ),6-(3'-甲基-2',3'-二羟基丁基)-7-羟基-8-(3″-甲基-丁-2″-烯基)-香豆素(Ⅲ),6-(3'-甲基-2',3'-环氧丁基)-7-甲氧基-8-(3″-甲基-丁-2″-烯基)-香豆素(Ⅳ),7-甲氧基-8-(3'-甲基-丁-2'-烯基)-香豆素(Ⅴ).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以关木通为例探讨不同入药形式对中药中有毒成分含量的影响835-839

摘要:目的:以关木通为例,探讨中药不同入药形式对其毒性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 以3.7 mmol·L-1磷酸缓冲液(pH 2.55)-乙腈为流动相,260 nm为检测波长,采用RP-HPLC-DAD方法测定以粉末、水煎液2种形式入药的关木通中马兜铃酸Ⅰ、马兜铃酸Ⅱ、马兜铃酸Ⅳa的含量情况.结果:关木通水煎液中马兜铃酸Ⅰ,Ⅱ,Ⅳa的煎出率分别为药材粉末中含量的53.4%,75.5%,61.9%;而在水煎后的药渣中马兜铃酸Ⅰ,Ⅱ和Ⅳa的残余量分别相当于粉末中含量的22.3%,15.7%和30.3%;3种马兜铃酸其余的约10%~25%可能在水煎过程中被破坏了;马兜铃酸Ⅰ在水煎液中仍为主要的马兜铃酸类成分.结论:不同入药形式对关木通中的毒性成分含量有很大的影响;应根据毒性成分的性质而选择合适的入药形式,以此来减少中药毒性成分对人体的损害.

管花肉苁蓉中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的含量测定839-841

摘要: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管花肉苁蓉野生种和栽培种以及人工种植不同寄主、不同大小药材的有效成分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含量.方法:Agilent Eclipse XD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甲醇-乙腈-1%醋酸(15:10:75),流速0.6 mL·min-1,柱温30 ℃,检测波长334 nm.结果:松果菊苷在0.904~9.04 μg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2.000×106X-114 800(r=0.999 9),毛蕊花糖苷在1.27~12.7 μg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3.000×106X-243 200(r=0.999 9),加样回收率松果菊苷平均为98.9%(n=5,RSD 1.9%);毛蕊花糖苷平均为97.0%(n=5,RSD 0.97%).结论:本法用于管花肉苁蓉的测定简便、快速、灵敏、重复性好,所测样品中有效成分松果菊苷比毛蕊花糖苷的含量均高,野生种的2种有效成分含量均比栽培种的高,将样品以个体长度分成大、中、小3种不同样品,所测结果表示其含量按大、中、小依次增加,不同寄主间的含量差异很大,为评价管花肉苁蓉的药材质量提供一定的依据.

银合欢种子总黄酮降血糖作用的实验研究842-844

摘要:目的:探讨银合欢种子总黄酮(TF)的降血糖作用.方法:采用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模型以及由肾上腺素和葡萄糖引起的高血糖小鼠模型,观察TF对实验动物的降血糖效果.结果:TF对四氧嘧啶所致糖尿病小鼠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对肾上腺素和葡萄糖引起的高血糖模型小鼠也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但对正常小鼠血糖无明显影响.结论:TF对高血糖模型小鼠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但对正常小鼠血糖无明显影响.

三保心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及其对体内外血栓形成影响的实验研究844-846

摘要:目的:探讨三保心中药复方(三保心)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体外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40 min后再灌注180 min.观察三保心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采用chandler法造成体外血栓和电刺激颈总动脉形成体内血栓,观察三保心对体内外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三保心可显著提高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中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同时明显升高NO含量.三保心高剂量组明显延长大鼠体内血栓形成时间.各剂量组均能显著抑制大鼠体外血栓的形成.结论:三保心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扩张血管、提高氧自由基清除酶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且具有抑制体内外血栓形成的作用.

茶多酚抗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细胞因子基因表达谱研究847-850

摘要:目的:观察茶多酚抗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细胞因子基因表达谱变化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酒精致模组(A组)、茶多酚治疗组(B组)和对照组(C组),在12周时观察各组肝脏标本组织损伤情况,并进行定量和半定量统计分析,同时用cDNA芯片测定肝脏组织的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A组和B组肝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肝损伤表现.B组肝脏以脂肪变为主,其他肝损害较A组轻,表现在肝细胞肿胀程度较轻且面积较小,点、灶状坏死较少,未出现桥接坏死,脂变相对较轻,大泡性脂变相对较少,肝脏胶原沉积量少于A组.B组与A组比较:表达上调基因有IL-3,IL-4,IL-1R2,IL-6R,IL-7R2,表达下调基因有IL-3Ra,IL-1R1.A组与C组比较:表达上调基因有IL-13,IL-1R1,IL-7R2,EPO-R,LIFR,表达下调基因有IL-1R2,IL-5R2,CSF1,CD27,IL-6R.结论:茶多酚有抗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水平有关.

中国中药杂志信息
书讯850-850

中国中药杂志研究论文
鹿茸中促大鼠成骨样细胞增殖活性组分的纯化与表征851-855

摘要:目的:通过鹿血清白蛋白对大鼠成骨样细胞系UMR-106增殖活性和促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分泌水平的研究,为阐明鹿茸强筋健骨的作用机理及对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研究线索.方法:运用Sephacryl S-200HR凝胶色谱、POROS 20QE阴离子交换色谱和TSK G3000 SW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从冷冻干燥鹿茸粉粗提液中分离纯化得到鹿血清白蛋白.并用MTT法检测其对UMR-106细胞的增殖活性;用平衡饱和竞争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其促IGF-Ⅰ分泌水平.结果:经分离纯化得到的鹿血清白蛋白分子质量为56.3 kDa,在蛋白含量为0.149 μg·mL-1时,其促大鼠成骨样细胞增殖率为241.03%,IGF-Ⅰ分泌量为66.89 ng·mL-1.结论:鹿茸中的鹿血清白蛋白在14.9 ng·mL-1~14.90 μg·mL-1具有显著的促大鼠成骨样细胞增殖和IGF-Ⅰ分泌等活性.

葛根总黄酮对卵巢切除大鼠鼻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855-857

摘要:目的:观察卵巢切除诱导大鼠鼻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研究尼尔雌醇、葛根总黄酮对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卵巢切除组,卵巢切除+尼尔雌醇组,卵巢切除+葛根总黄酮组.各组动物分期分3批处死,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动物鼻中隔黏膜的早期凋亡细胞.结果:卵巢切除后,大鼠鼻黏膜的早期凋亡细胞增多.葛根总黄酮、尼尔雌醇干预组与正常组比较,早期凋亡细胞无明显改变.结论:葛根总黄酮和尼尔雌醇可通过减少凋亡细胞的百分率而保护鼻黏膜免受雌激素缺乏的损害.

麻黄汤及拆方对中性粒细胞趋化和释放白三烯的影响858-860

摘要:目的:通过对麻黄汤(MHD)各拆方配伍组对中性粒细胞趋化和释放白三烯的抑制作用来探讨其配伍规律.方法:给大鼠腹腔注射糖原诱导中性粒细胞聚集,分离中性粒细胞,以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calciumionophore(A23187)刺激离体中性粒细胞释放白三烯,再用HPLC法测定中性粒细胞中白三烯(LTB4)的含量,并以fMLP为趋化因子,观察麻黄汤各拆方配伍组对脂多糖(LPS)刺激后的中性粒细胞趋化活性的影响.结果:麻黄汤及拆方对中性粒细胞趋化和释放白三烯的抑制作用不完全相同 ;麻黄汤及拆方也不同程度抑制中性粒细胞趋化和释放白三烯.结论:麻黄汤对中性粒细胞趋化和释放白三烯具有抑制作用,拆方分析显示麻黄汤全方效果最佳,并初步验证了麻黄汤组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