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中药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 11-2272/R 国内刊号
  • 1001-5302 国际刊号
  • 2.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中药是中国药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5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中药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珍稀濒危中药资源新来源研究专题、综述、 制剂与炮制、化学、 药理、药代动力学、临床

中国中药 2004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对中药配方颗粒发展的几点建议和应用前景分析1-3

摘要:配方颗粒的发展方向应当以经方配方颗粒为主,单味中药配方颗粒为辅,研究中即要考虑到中药合煎过程的有效成分的动态变化,又要考虑到中医临床的用药习惯,要建立方便可行的质量保证体系.

《中国中药杂志》近况简介3-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药制剂学5年来受理与资助情况分析4-6

摘要:从提取工艺、剂型制备、生物药剂学、药物动力学等方面,简要介绍和分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中医学与中药学学科近5年(1999~2003)对中药制剂学研究项目的受理和资助情况,并对申报项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固体粉末化技术在液态油性中药中的研究与应用7-10

摘要:综述了粉末化技术在液态油性中药中的研究与运用,油性液体药物的粉末化主要有成包合技术、微囊化技术、吸附剂吸附技术、固体脂质纳米技术等.其中包合技术应用最多,并且以β-环糊精包合占较大比例.油性中药粉末化技术在药学领域的运用中有着广阔的前景,在产业化生产与应用中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发展.

含马兜铃酸中药的肾脏毒性研究概况10-14

摘要:近年来马兜铃酸和含马兜铃酸中药的肾脏毒性研究结果表明,马兜铃酸和含马兜铃酸中药引起的肾脏毒性部位主要是肾小管,肾小球病变不明显.大剂量短期用药引起的病变以急性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和坏死为主,而长期用药可能引起慢性肾间质纤维化并呈进行性发展.其引起的急、慢性肾损害严重时可发生肾功能衰竭.临床上应用这类中药时应密切监测肾脏功能,注意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防止肾毒性的发生.

国产姜黄属药用植物的数值分类学研究15-24

摘要:目的:为姜黄属植物分类与中药鉴定提供参考.方法:选取47个分类性状,采用聚类分析并结合主成分析,对国产姜黄属植物进行数值分类.结果与结论:首次将国产姜黄属植物系统整理为9种,1种复合体、3栽培变种,澄清许多长期存有争议的分类学和鉴定学问题.

鱼腥草新品系离体培养和快速繁殖24-28

摘要:目的:通过筛选鱼腥草组织培养最适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浓度以及最佳外植体,构建起鱼腥草快速繁殖体系.方法:利用含不同浓度的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的MS培养基对鱼腥草新品系不同外植体进行培养.结果:鱼腥草快速繁殖,其外植体以地上茎节和茎尖较适宜.其中,MS+0.5mg·L-1KT培养基诱导地上茎节,其抽叶数多且植株高.MS+1.0mg·L-16-BA培养基则对茎尖愈伤组织诱导作用较佳.MS+1.0mg·L-16-BA+0.2mg·L-1NAA和MS+0.5mg·L-16-BA+0.2mg·L-1NAA培养基对地上茎节丛生芽的诱导速度快,数目多.生根培养基则以MS+0.2mg·L-1IAA最好.结论:通过诱导鱼腥草地上茎节丛生芽可大大提高鱼腥草繁殖系数,为生产提供足够种源.

广藿香药材挥发油及主要成分含量影响因素的考察28-31

试管地黄形成过程中形态发生的研究31-34

摘要:目的:研究试管地黄形成的形态发生过程,比较试管地黄与自然条件下生长的地黄在形态解剖上的异同.方法:取离体条件下和自然条件下不同阶段形成的地黄块根,染色后制成石蜡切片,于显微镜下观察.结果与结论:试管地黄在形态解剖方面与自然条件下生长的地黄具有一致性,说明试管地黄在诱导过程中未发生结构上的变化.

名贵药材肉苁蓉原植物形态的多样性研究35-37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其种内形态多样性,为人工栽培中优质种子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野外实地考察,并在实验室、标本室进行观察和分析研究,用比较形态解剖学的方法对肉苁蓉原植物形态的多样性进行研究比较.结果和结论:发现肉苁蓉种内具有不同形态特点的类型,造成在其药理、药效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三七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37-39

摘要:目的:通过对三七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系数和通径系数分析,确定三七高产栽培的主攻方向和育种的选择对象.方法:对云南、广西两产区的52个产地进行采样,测定株高、茎粗、复叶数、叶长、叶宽、叶面积及单株根重,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叶面积对三七单株根重的贡献最大.结论:三七的高产栽培应以提高叶面积为主攻方向,育种应注重对叶面积、特别是对宽叶性状的选择,同时综合株高和茎粗的协调.

川芎超临界流体CO2萃取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研究39-41

摘要:目的:考察超临界流体CO2萃取所得川芎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方法:正交实验法.考察β-CD与挥发油的比例、包合方式、包合温度、包合时间4个因素.结果: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油与β-CD的比例(1:9),胶体磨法,60℃,90min.结论:确定了川芎挥发油的β-CD包合最佳工艺.

书讯41-41

中药玉竹中新的次生代谢产物42-44

摘要:目的:研究中药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柱色谱法和光谱分析法分离和鉴定化学成分.结果:从中药玉竹中分离到一个二肽类成分和一个呋甾烷醇苷,经化学和光谱分析鉴定其结构分别为 N(N-苯甲酰基-S-苯丙胺酰基)-S-苯丙胺醇醋酸酯(1)和22-羟基-25(R,S)-呋甾-5-烯-12-酮-3β,22,26-三醇-26-O-β-D-吡喃葡萄糖苷(2).结论:化合物(2)为新化合物,同时也是首次报道的仅C-26位被糖基化的单糖链呋甾烷醇苷.

烈香杜鹃中的黄酮类成分研究44-47

摘要:目的:对烈香杜鹃中的黄酮类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方法:sephadex LH-20,聚酰胺及硅胶色谱柱分离;理化性质,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鉴定8个黄酮单体;槲皮素(Ⅰ)、异鼠李素(Ⅱ)、金丝桃苷(Ⅲ)、仙人掌苷(Ⅳ)、陆地棉苷(Ⅴ)、山柰素-3-β-D-半乳吡喃糖苷(Ⅵ)、杨梅皮素-3-β-D-吡喃木糖苷(Ⅶ)和6"-O-(对羟基苯甲酰基)金丝桃苷Ⅷ.结论:化合物Ⅱ,Ⅲ,Ⅳ,Ⅴ和Ⅵ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Ⅶ与Ⅷ为首次从杜鹃花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云南石仙桃化学成分的研究47-49

摘要:目的:对兰科植物云南石仙桃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色谱和光谱分析法分离和鉴定化学成分.结果:从石油醚部分分得7个化合物:正二十九烷烃,cyclopholidone,正三十二烷酸,n-octacostyl ferulate,cyclopholidonol,cycloneolitsol和β-谷甾醇.结论:n-octacostyl ferulate和cycloneolitsol为首次从石仙桃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野马追中黄酮类成分的研究50-52

摘要:目的:对野马追的醋酸乙酯提取部位进行黄酮类成分研究.方法:溶剂提取和硅胶色谱法进行分离,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野马追中分离得到6种黄酮类化合物,鉴定为:棕矢车菊素(jaceosidin)(Ⅰ)、山柰酚(kaempferol)(Ⅱ)、槲皮素(quceritin)(Ⅲ)、黄芪苷(astragalin)(Ⅳ)、三叶豆苷(trifolin)(Ⅴ)、金丝桃苷(hypersoide)(Ⅵ).结论:化合物Ⅰ,Ⅱ,Ⅲ,Ⅳ,Ⅴ均为首次从野马追中分离得到.

僵蚕的化学成分研究52-54

摘要:目的:研究僵蚕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柱层析和重结晶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出7个化合物.结论:其中6个成分为首次从僵蚕中分离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