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 部级期刊

Chinese Pediatrics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 21-1569/R 国内刊号
  • 1674-3865 国际刊号
  • 1.42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是中国医师协会;辽宁省基础医学研究所;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2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中医药治疗Meta分析专栏、综述、读者·作者·编者、临床研究、小儿中药应用研究、中医应用研究、临床护理、调查研究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9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中医儿科流派专栏
浅谈盛京小儿针推流派1-4

摘要:盛京小儿针推伴随着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相结合的传承模式不断发展壮大。流派有其独特的学术特点,倡导用推即用药,依法立方;精简取穴,协同配穴增效,同时总结了不同疾病的核心特定穴、代表性手法及要穴。本流派也十分重视儿童保健,针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及时令节气的不同,形成了二十四节气保健及脏腑保健的推拿方法。脊背六法、透穴针刺法为流派特有技法,同时擅长针推并用治疗儿童脑性瘫痪等疑难疾病。流派也有一定的区域性,在沈城享有较高声誉,并通过受邀讲学及举办针推培训班,已将流派学术思想及技法辐射全国各地。

海派徐氏儿科治疗小儿肺炎喘嗽治法治则的文献研究4-8

摘要:目的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总结海派中医徐氏儿科治疗小儿肺炎喘嗽治则治法的学术思想及沿革。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各数据库建库至2018年12月的徐氏儿科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的相关文献,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对文献治法治则类型及学术思想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共纳入80篇中文文献,文献类型中学术经验类(44篇)多于临床及基础研究等类,分为清法类(25篇)、温清并举(22篇)和温法类(15篇);学术经验中辛凉宣肺法与清热化痰法出现最多,余次序为温阳解表、温肺化饮、温清并举等,共温法类37次,清法类25次,温清并举8次,其他类6次;临床研究中运用辛凉宣肺法治疗病例863人,多于清肺化痰法535人、祛瘀化痰法330人等。结论辛凉宣肺、清肺化痰等清法为徐氏儿科治疗肺炎喘嗽的常法,温法为徐氏儿科治疗该病的学术特色,包括温阳解表、温肺化饮、温阳开窍救逆等法,后辈相继提出了食疗平补、祛风解表、解毒化瘀通腑、清肺通络等治法治则,未来可从基础实验角度对治法治则做进一步研究。

三字经流派推拿适宜技术推广方式研究9-11

摘要:目的筛选三字经流派小儿推拿最佳培训方案,以利于更好地推广应用。方法采用短期(2~3d)、中期(2周)、长期(3~6个月)培训,以小儿泄泻为例,选取2009年10月至2015年6月在青岛市中医医院及5家合作单位就诊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泄泻患儿660例作为观察对象,证型包括伤食泄泻、脾虚泄泻、风寒泄泻、脾肾阳虚泄泻、湿热泻。培训2周学员进入第一期验证(302例),培训3个月学员进入第二期验证(240例),培训6个月学员进入第三期验证(118例)。采用推拿治疗3d后观察临床疗效及合并用药情况。结果(1)经不同方案培训的临床医师进行操作,第一、二、三期临床验证总有效率分别为94.0%(284/302)、95.0%(228/240)、96.6%(114/11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2)培训2周的学员,合并用药率为32.78%(99/302),培训3个月的学员,合并用药率为6.67%(16/240),培训6个月的学员,合并用药率为4.24%(5/118)。结论三字经流派推拿治疗小儿泄泻临床疗效显著和具有安全性,2周即可掌握,长期培训可降低合并用药率,是易掌握的一项适宜推广的技术。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实验论著
人胎盘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对T淋巴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4和γ干扰素影响的实验研究12-14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临床论著
清心泻脾法内外合治对心脾积热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及白细胞分类的影响15-18

固本祛瘀化湿汤佐治小儿肾病综合征临床观察19-22

脓毒症患儿病情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分析23-27

新生儿早发李斯特菌败血症诊治分析27-30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李斯特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总结诊治经验。方法分析2012年12月至2017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血培养为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败血症患儿1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一般资料:11例患儿中男7例,女4例;顺产3例,剖宫产8例;早产儿5例,患儿母亲围产期均合并有1种及以上感染相关的高危因素,2例患儿母亲血培养亦为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11例患儿发病均在7d内,48h内发病5例。(2)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7例)、气促(5例)、呻吟(5例)、青紫(7例)、皮疹(3例)、继发脓毒性休克5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3例)。(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增高(21.4~46)×10^9/L8例,2例大致正常,1例降低(2.78×10^9/L),3例血小板明显降低(7~20)×10^9/L,C反应蛋白均升高(>100mg/L),合并颅内感染6例,血培养均为单核细胞性李斯特菌,其中最初4例采用传统血培养方法周期3~5d,余7例报告阳性后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MS),周期2~3d,脑脊液同时培养阳性者4例,治疗上单用氨苄西林1例,美罗培南联合万古霉素6例,4例应用美罗培南联合氨苄西林;转归及随访:治愈9例,生长发育良好,自动出院1例院外失访,死亡1例。结论新生儿李斯特菌感染为新生儿早期严重感染性疾病,早发型多见,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患儿母亲多合并有高危因素,对该类患儿尽早行微生物检查明确诊断,选用抗菌药物时需注意兼顾李斯特菌感染的可能性,从而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综述
儿童药物诱导睡眠内镜检查的回顾与展望31-35

摘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虽然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是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一线治疗方案,但据报道仍有很多患儿在术后出现持续性的症状或体征。药物诱导睡眠内镜是近年来逐渐受到关注并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检查技术,它可以让临床医师在模拟生理睡眠的状态下直接观察上气道塌陷情况,为患儿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手术的成功率。目前关于儿童药物诱导睡眠内镜的检查仍存在很多争议,本文的目的是对其近期的发展进行系统性的综述,以便未来进一步的研究。

中西医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研究概况36-40

摘要:近几年,国内及国外儿童抽动障碍患者比例逐年升高,大众对此类疾病的认识也逐渐增多。本文从西医研究及中医研究两大方面,综述了抽动障碍疾病近期的研究进展。目前中医治疗抽动障碍疾病方法较多,疗效明显。中医治疗方法安全有效,灵活多样、毒副作用少、患者痛苦小、依从性高,更加适用于儿童患者。

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分析41-44

摘要:过敏性紫癜是一种累及毛细血管及细小动脉的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常伴有腹痛、关节疼痛及肾脏损害,儿童多见。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感染、遗传、食物、药物、肠道微生态失衡等多种因素相关;此外,特应性皮炎与过敏性紫癜发病也有一定关系。本病易反复发作且并发症较多,早期诊断及治疗有利于病情恢复。本文就过敏性紫癜病因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学术探讨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与新生儿黄疸诊治相关性探析44-46

摘要:新生儿黄疸中医又称之为“胎黄”,在新生儿时期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中医认为其病因的关键在于湿邪,病变脏腑主要为肝胆、脾胃,并未涉及肺与大肠。中医认为肺主治节,通过肺气宣降功能,可以宣肃人体气血津液,使水道通调;大肠主津,且能传化糟粕;肺与大肠二者相辅相成,共同调节着人体水液代谢,因而理应与黄疸的发病和治疗密切相关。本文从“肺与大肠相表里”相关理论,探究其与新生儿黄疸诊治之间的关系,以期丰富中医胎黄病的治疗方法,服务于临床实践。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中外流行病学及社会经济负担的相关探讨47-50

摘要:分泌性中耳炎高发于学龄前儿童,该病具有隐匿性、反复性,长期不愈可导致患儿听力下降,甚至导致其言语发育、认知及平衡功能障碍,如何早发现、早期诊疗干预是该病的关键,本文通过查阅中外流行病学相关数据及社会经济负担方面来探讨该疾病的特点,同时结合中国基层医院的情况,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亟待有效的早期筛查手段。

侯江红教授治未病思想在儿科临床应用探析51-54

摘要:导师侯江红教授运用“治未病”思想防治小儿疾病,主要体现在:未病之时重调理,欲病之时重防患,已病之时重先控,病后之时重防复。在治疗小儿鼻窒、积滞、风温、感冒夹惊等疾病方面提出防重于治,以防为主,防护结合的思想观念,自始至终不忘“调脾胃”“慎养护”,在治疗中通过“培土生金、实土固表、扶土抑木、养土助长”而达到“四季脾旺不受邪”的目的。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临床研究
温阳补肾法治疗儿童原发性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观察54-58

维生素A联合铁剂治疗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疗效观察59-62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联合针灸推拿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言语康复的疗效观察62-65

基于络病理论揿针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