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2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论著、技术与方法、经验交流、学术探讨、讲座、综述、病例报告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辽宁省基础医学研究所;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 国际刊号:1674-3865
  • 国内刊号:21-1569/R
  • 出版地方:辽宁
  • 邮发代号:8-162
  • 创刊时间:1982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42
  • 综合影响因子:0.507
期刊级别: 部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1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厌食专栏

江育仁教授“运脾学说”治疗小儿厌食的临床研究与指导意义

摘要:"运脾学说"是调整小儿脾胃功能的重要法则。江育仁教授依据小儿时期"脾常不足"的体质特点,提出在治疗儿童脾胃病时需掌握病情的本质,时时以维护脾气为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运脾法"。经过系列实验及临床研究,证明"运脾法"在治疗小儿厌食中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193-195

推拿配合中药治疗小儿厌食60例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推拿配合中药治疗小儿厌食的疗效。方法对60例厌食患儿采用推拿手法治疗,同时通过辨证以中药制剂配合治疗,疗程7 d,观察各证型及总体疗效。结果 60例患儿痊愈43例,好转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33%。结论以推拿手法配合中药治疗小儿厌食行之有效,且患儿家长易于接受。
195-196

中药经皮给药治疗小儿厌食83例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经皮给药治疗小儿厌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3例厌食患儿采用中药经皮给药方法治疗,分别于治疗后3、5 d,观察患儿的食欲、食量以及呕吐、腹泻、便秘、腹胀、腹痛和便血等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83例病例中,痊愈48例,好转2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1.57%。其中辨证为脾运失健43例,痊愈26例,好转16例,无效1例;脾胃气虚为37例,痊愈22例,好转12例,无效3例;脾胃阴虚为3例,均无效。结论中药经皮给药治疗小儿厌食疗效显著,易被患儿接受,值得推广使用。
197-198

丁樱名老中医辨治小儿厌食经验撷菁

摘要:阐述丁樱名老中医治疗小儿厌食的学术理念和辨治经验,以启迪后学。丁樱教授认为,小儿厌食中医病机关键为脾气虚弱和胃阴亏虚;乳食积滞、湿邪困脾、肝气犯胃和血瘀阻络;属本虚标实之证,以补虚运脾为治疗关键。
198-199

针刺四缝穴及捏脊治疗小儿厌食89例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四缝穴及捏脊治疗小儿厌食的临床疗效。方法 89例小儿厌食患儿全部给予针刺四缝穴及捏脊治疗,每周针刺1次,捏脊2次,4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儿食欲与食量的变化。结果显效69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为91%;无效7例,无效率7.9%。结论针刺四缝穴与捏脊疗法结合治疗小儿厌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200-201

捏脊法治疗小儿厌食的研究现状

摘要:目的分析文献中有关捏脊法治疗小儿厌食的情况,指导临床应用。方法制定原始文献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检索策略,检索2000-01-01/2010-12-31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网络版数据库(CBM),对厌食诊断标准、治疗方法、捏脊操作时间、疗程及疗效方面进行文献归纳、整理。结果符合纳入标准且不符合排除标准的文献共40篇,多通过临床症状自拟诊断标准;单纯以捏脊法治疗小儿厌食8篇,结合药物内治法、推拿针刺等外治疗小儿厌食32篇;捏脊操作多以7次为1个疗程;在捏脊过程中配合其他疗法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结论捏脊法治疗小儿厌食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202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论著

防哮饮早期干预对哮喘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0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防哮饮"早期干预对哮喘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的影响。方法将60只健康昆明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防哮饮"小剂量组、"防哮饮"中剂量组、"防哮饮"大剂量组、布地奈德组各10只,用卵蛋白致敏激发造模。中药"防哮饮"组从致敏第1天起,将中药"防哮饮"按小剂量(含生药0.5 g/mL)、中剂量(含生药1.5 g/mL)、大剂量(含生药2.5 g/mL)灌胃给药,每日1次,每次0.4 mL,共27 d。在最后1次激发后24 h(第28 d)处死小鼠,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小鼠血清IL-10的含量,并镜检BALF中EOS%。结果哮喘模型组小鼠BALF中EOS[(2.9±1.4)%]较对照组[(1.3±0.9)%]明显升高(P〈0.01);血清IL-10的含量[(7.6±3.0)ng/mL]较对照组[(44.9±33.0)ng/mL]降低(P〈0.05)。"防哮饮"小、中、大剂量组均能显著提高哮喘小鼠血清IL-10水平,与哮喘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布地奈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防哮饮"大、中、小剂量组和布地奈德组均能明显降低BALF中EOS%(P〈0.01),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防哮饮"及布地奈德早期干预治疗均能够明显改善哮喘小鼠病理状态,上调哮喘小鼠血清IL-10表达和降低BALF中EOS%水平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203-206

感觉统合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步态影响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感觉统合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步态的影响,为脑瘫患儿提供更合理、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方法痉挛型脑瘫患儿64例,按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临床分型及其移动能力进行配对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双瘫22例,偏瘫10例)。观察组接受运动疗法、按摩、理疗等常规康复训练的同时配合每日1次共30 min的专业感觉统合训练,对照组只接受常规的康复训练,3个月为1个疗程。康复治疗前后采用足印法对所有受试对象进行步态分析。结果 (1)两组双瘫患儿两侧步行足长、步速较治疗前增大,步宽较治疗前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观察组两侧步行足长、步速较对照组增大,步宽较对照组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侧站立足长在治疗前后比较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偏瘫患儿治疗后患侧步行足长较治疗前增大,观察组偏瘫患儿步宽较治疗前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观察组治疗后患侧步行足长、步速较对照组增大、步宽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步速、对照组步宽较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站立足长、健侧步行足长治疗前后比较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康复训练与感觉统合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均能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步态(步行足长、步宽和步速),感觉统合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更有利于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步态。
206-210

推拿治疗小儿泄泻伤食证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客观评价推拿治疗小儿泄泻伤食证的有效性。方法多中心、分层区组随机、平行对照临床研究方法。由3个中心协作完成小儿急性泄泻伤食证111例,包括观察组(推拿治疗)80例、对照组(培菲康和思密达治疗)31例。袪除脱落病例后,观察组76例、对照组30例。治疗2个疗程(6 d)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2个疗程后,观察组主症总积分及分症(大便质地、质量)积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分症(大便次数、性状)积分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总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推拿辨证疗法治疗小儿泄泻伤食证疗效优于西药(思密达+培菲康),值得推广应用。
210-212

电针对先天性脑损伤仔鼠脑组织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电针对先天性脑损伤仔鼠脑组织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和机制。方法给孕17 d的脂多糖组孕鼠腹腔注射脂多糖450μg/(kg.d),制备脑损伤模型;对照组孕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脂多糖组仔鼠随机分为非干预组和电针组,电针组于7日龄开始干预,每日1次,干预至28日龄。选取百会、曲池及足三里为干预穴位。对照组、非干预组仔鼠均常规饲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14、21、28日龄仔鼠脑组织BDNF表达情况。结果 1日龄非干预组脑组织BDNF阳性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各日龄仔鼠脑组织BDNF阳性细胞计数高于非干预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宫内感染可引起脑损伤仔鼠脑组织BDNF阳性表达增强;电针能持续上调脑损伤仔鼠脑组织BDNF阳性表达。
213-216

早期脑损伤新生大鼠脑白质神经蛋白聚糖和多功能蛋白聚糖表达及意义

摘要:目的观察宫内感染致脑损伤仔鼠脑白质Neurocan和Versican表达情况。方法 40只受孕母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脂多糖组(n=30),给予受孕18 d的脂多糖组孕鼠脂多糖(血清型055)380μg/kg,连续2 d腹腔注射;对照组孕鼠腹腔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每组随机选取幼鼠各60只,于0,1,7,14,21,28日龄各处死10只仔鼠,HE染色法检测脑组织病理变化,荧光定量RT-PCR方法测定Neurocan和Versican相对表达量。结果对照组孕鼠无死亡及提前分娩,共娩出活产足月仔鼠124只;脂多糖组中孕鼠5只死亡,6只提前分娩,剩余19只共娩出活产足月仔鼠132只,死亡24只。与对照组比较,0,1,7,14,21,28日龄脂多糖组新生大鼠脑白质Neurocan mRNA和Versican mRNA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内感染致脑损伤后,脑白质区Neurocan和Versican的表达明显上调。
216-219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名医经验

哮咳中医诊疗方案的应用研究

摘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哮咳)中医证治规范化研究》,自申请、通过审批及实施至今,已经圆满完成了研究任务,经多年深入研究,界定了"哮咳"病名的含义,制定了中医诊断标准,临床研究中不断优化哮咳的临床诊疗方案,并采用大样本、多中心、同期分组队列的科学研究方法共观察病例561例,分为试验组461例,总有效率为87.64%;对照组100例,总有效率为77%,证实三期论治哮咳疗效显著,明显降低哮咳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20-221

益肺化饮颗粒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理论研究

摘要: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病名是肺咳、咳嗽上气,基本病机是肺寒与痰饮内伏两寒相感而气逆,针对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基本病机,确立益肺化饮法揭示其机制。根据临床经验和治法选药组方,研制出了益肺化饮颗粒,用于治疗肺寒痰饮内伏型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为临床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提供新制剂。
222-224

“通补肺络法”的临床应用思考

摘要:"通补肺络法"是上海市名中医吴银根教授在治疗肺间质纤维化时首先提出的,且临床疗效确切。应用"通补肺络法"治疗小儿因病毒或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中医辨证属"痰瘀互阻"的肺炎,疗效显著。
224-225

李燕宁教授运用中成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经验

摘要: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最常见的肺系疾患,其病原以病毒感染居多。中成药具有服用方便、疗效好、用量少、副反应较小、易买易得等优点,故采用中成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为儿科临床经常采用的治疗手段。李燕宁教授强调中成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应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注重先证而治,并根据病情轻重、体质强弱、气候地域差异及兼夹证因人因地因时制宜,灵活决定用量及配伍组合,效果显著。
226-227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综述

刍议食物不耐受与小儿过敏性皮肤病的相关性

摘要:食物不耐受是由于机体不能充分消化大分子食物,把进入人体内的食物当成有害物质从而产生由IgG介导的过度保护的免疫反应,本文就食物不耐受的定义、发病机制、与小儿常见过敏性皮肤病的相关性、应对策略、临床意义及存在的局限性作简单概述。
228-229

呼吸道感染与小儿免疫的关系探讨

摘要:小儿呼吸道感染占儿科疾病的首要地位,本文通过对小儿免疫功能的特点与呼吸道感染的因果关系的探讨,进一步了解小儿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缺陷即体液免疫缺陷、细胞免疫缺陷、联合免疫缺陷与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关系。
230-231

婴儿痉挛症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摘要:婴儿痉挛症是儿童难治性癫痫中最常见的一种癫痫综合征,是一种典型的年龄依赖性癫痫。临床上以反复痉挛发作、脑电图高峰节律紊乱、明显的精神运动发育落后为特征。近年来,国内外大都采用单纯的西药治疗,效果不佳,患儿预后不良。由于其难治性,且远期预后仍令人担忧,目前国内一些学者主张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婴儿痉挛症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232-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