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 部级期刊

Chinese Pediatrics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 21-1569/R 国内刊号
  • 1674-3865 国际刊号
  • 1.42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是中国医师协会;辽宁省基础医学研究所;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2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中医药治疗Meta分析专栏、综述、读者·作者·编者、临床研究、小儿中药应用研究、中医应用研究、临床护理、调查研究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09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中医儿科高教专栏
中医儿科教育现状的思考与对策397-398

摘要:目前中医儿科教育以“院校式教育”为主,所培养出来的中医儿科医生临床能力不足。“传统师承式教育”在这方面有其优势,但在培养人才的数量上,满足不了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也受到教师个人学识与经验的束缚,使学生在系统掌握整套中医基础理论方面逊色于“院校式教育”等。当前中医儿科教育工作应通过以下途径解决此问题:(1)采用协同参与教学模式;(2)创造研究性学习环境;(3)有效应用现代教学媒体技术;(4)本科教育阶段熟读中医经典;(5)“院校式教育”与“传统师承式教育”相结合,扬长避短,发挥两个优势。

对现代中医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399-400

摘要:中医教育是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传统医学教育,现代中医人才培养应融合中西医两套理论的学习,注重学生德育教育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让中医走得更深、更远。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消息
第十届全国儿科学新进展、急重症诊治新技术学术会议通知400-400

摘要:中华医学会《中国小儿急救医学》杂志、《国际儿科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定于2009年11月6~9日在辽宁省沈阳市联合召开第十届全国儿科学新进展、急重症诊治新技术学术会议,会议将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就儿科各专业新进展、急重症诊治技术和经验进行讲座。讲座专家:桂永浩、宋国维、陈贤楠、丁洁、黄国英、封志纯、祝益民、秦炯、邹丽萍、王天有、王莹、洪建国、刘春峰、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中医儿科高教专栏
中医儿科学的教学改革探讨401-403

摘要:本文通过总结中医儿科学教学经验,对加强中医儿科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进行探讨和思考,认为要与临床实践结合,通过以问题为基础,标准化患者教育为手段,启发、带动学生自己动手学习和训练,激发学生对中医儿科的学习兴趣,多种教学手段结合,引导学生向理论与实践结合,思维与能力结合的方向发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的效果。

中医儿科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探讨404-405

摘要:本文就当前中医儿科研究生普遍存在着专业思想不巩固、专业基础不扎实、缺少临床经验等状况,提出从加强思想素质教育,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精神及牢固的专业思想观;在临床中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学会与儿童和家长沟通的技巧;加强基础知识的培养和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融通中西医学,培养熟练的临床诊疗、操作技能和临床思辨能力;从培养中医儿科研究生熟练的临床诊疗、操作技能和临床思辨能力及临床科研、创新能力等方面入手,把培养既有临床工作能力,又有科研能力,掌握学科前沿知识,具有学科带头人潜质的人才,作为中医儿科研究生培养目标,使中医儿科学继承、发展、创新、后继有人。

《儿科心鉴》——中医儿科教学园地中的奇葩406-409

摘要:《儿科心鉴》将中医儿科学术、理论学说、历代名医大家的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全面、系统、完整地进行了阐述。《儿科心鉴》脉络清晰、理论精准、实用性强,师生们都可以通过它来找到所需儿科内容。《儿科心鉴》在中医儿科临床教学实践,提高学生辨证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提高临床遣方用药能力及提高学生的医德医风等各个方面,都是不可或缺的教学参考书,是“当代的儿科医宗金鉴”。在中医儿科理论教学中既利于博学又利于精研,作为研究生教材,涵盖内容更广更深,硕、博士研究生通过本书的学习,能够不断提高中医理论及临床水平。

中医儿科研究生教育模式探讨410-412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医学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中医现代化以及和现代医学教育模式的交叉碰撞,中医儿科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已经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教学模式。笔者探讨了现存的教育模式,以及现代中医儿科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根据本科室研究生培养现状,总结了本科室研究生教育的特色,多样化的教育模式以及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展望了当前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中医儿科七年制医学生带教体会412-413

摘要:如何带教中医儿科七年制医学生是临床带教老师面临的新问题。本文主要从4个方面谈了笔者的体会。提出要从入门教育,培养并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使学生真正热爱中医儿科,愿意献身中医儿科事业。在带教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严谨的临床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科研素质;同时要加强“育人”教育,培养其健全的思想品格。

关于培养中医药高级人才的体会——导师高层次素养体现414-416

摘要:培养中医药高级人才是发展中医事业的核心,在影响培养人才的诸多因素中,导师队伍是根本性因素。培养具有创新型的中医药高级人才需要导师具备优秀的学术道德、精湛的业务素质、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洞悉把握研究方向的发展趋势和立志创新的意识等高层次的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适应时展和社会需求中医药高级人才。

中医儿科学临床型研究生培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416-418

摘要:本文针对培养中医临床型研究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首先树立中医专业思想,在临床教学查房中注重培养中医辨证思维,并加强学习中医经典;其次加强临床技能的训练和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建立研究生的“跟名师学艺”模式。再次严把临床技能考核,制定个体化培养方案,建立导师组制,进一步开阔研究生思维领域。

应重视加强医学生的医学伦理学教育419-420

摘要:随着中国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发展及医学模式的改变,强化医学伦理学教育显得非常迫切。强调医学伦理学教育有重要意义:是医学教育成功与否的根本体现;是避免医疗事故、医患纠纷的重要途径;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要成功进行医学伦理学教育应重视随着时代的发展,医德内涵所发生的变革,对医学伦理学的内容及教育方法进行改革;重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应采取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系统连续地进行教育;并同时重视临床带教老师的医学伦理学教育。

儿科学双语教学的策略与建议421-423

摘要:从宏观和长远的角度看,双语教学有助于培养对国际医学教育和学科发展具有战略眼光的医学精英人才。在开放和竞争的社会中,双语教学能够使医学生较早地了解国外医学教育的理念、模式与教材,加强国际竞争力。儿科学双语教学的瓶颈主要为师资缺乏、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模式选择和英语大环境的营造等方面。笔者总结近几年儿科学教学经验,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儿科学双语教学的实践,努力探索创新适合当前形势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创设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情景,引导学生在学习儿科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医学英语的学习。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专家论坛
从咽门缩桃丸研制谈中医儿科临床研究的思路424-428

摘要:近年国内中医儿科学术会议上多次以“肺胃肠相关论”与“肺胃肠相关病”为题,谈到“复感儿”的发病与咽扁桃体肿大的关系。笔者针对此课题研制咽门缩桃丸治疗“乳蛾”一证,并探讨其在中医儿科发病学上所占据的地位和研究的思路。

请大家关注辨证论治——论拯救与发展中医儿科学术之本428-431

摘要:本文首次从学术的深度论述风行中医各个领域的以“辨证分型”代替辨证论治,是致使中医后继乏术的癥结与根源,文章剖析“辨证分型”的来历及其对中医医疗教学科研的危害,指出“辨证分型”是西医的定势思维模式,是对辨证论治的曲解与异化,是违背中医辨证论治精髓的伪科学命题,更不能以此作为中医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否则必然异化中医,消灭中医。文章还重点从内经的基本理论到温病学说的发展,从理论到临床,对辨证论治的内涵与精髓进行了深层次论述,认为中医学术的发展实质是辨证论治的发展。文章呼吁拯救辨证论治,破除“辨证分型”,还中医本来面目。

清心泻脾散调治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初探432-433

摘要: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从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入手,结合当今气候及社会特点,提出心脾积热与该病的发病关系极为密切,并拟清新泻脾散用于临床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读者·作者·编者
英文缩略语写法的说明433-433

摘要:文章中使用缩略语、略称、代号时,除了其他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如DNA、CT等)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先写中文全称,再加括号说明英文全称及缩写,如: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专家论坛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临床辨证分型探讨434-436

摘要:反复呼吸道感染为小儿常见病,虽然中医辨证论治更能体现中医药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防治优势,但目前对其辨证分型尚无统一的标准,本文旨在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临床辨证分型进行探讨,主张借鉴小儿感冒及肾病分型的模式,将其分为本证(肺脾气虚证、营卫失调证、肺脾阴虚证、脾肾两虚证)、兼证(夹热、夹滞、夹痰、夹瘀、肝郁)和标证(风寒、风热、暑邪、时邪)。

中医儿科的发展应重视小儿用药体系的建立——从麻黄看儿科用药的独特性436-439

摘要:以麻黄为例探讨中医儿科发展中建立儿科用药体系的必要性。中药按其性能发挥治疗作用,但临证时明显受制于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因此建立完备、规范和经典的小儿用药体系,是中医儿科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