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Biotherapy

  • 31-1725/R 国内刊号
  • 1007-385X 国际刊号
  • 1.2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是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协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4年创刊,目前已被CA 化学文摘(美)、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肿瘤生物治疗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家论坛、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综述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 2017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专家论坛
从肿瘤微环境角度解析肿瘤免疫治疗的现状与未来693-699

摘要:以程序性死亡因子1(programmed death1,PD-1)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研究将肿瘤免疫治疗推向新的高度,其表明操纵免疫负性调控途径可以创建有效的免疫治疗方法,同时也提示肿瘤微环境在抑制或增强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剖析免疫应答与肿瘤微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将有助于提供新的免疫治疗方案,并为个体化精准医疗奠定基础。本文从肿瘤微环境如何影响免疫应答的角度,总结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肿瘤免疫治疗提出新的治疗策略。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专题报道
长链非编码RNAX LOC_005009对管鳞状细胞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700-707

摘要: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XLOC_005009基因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的体外增殖、迁移、侵袭和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等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15-2016年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肿瘤研究所57例ESCC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XLOC_005009基因在人ESCC细胞系Eca109、Kyse170与ESC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的表达,构建pcDNA3.1-XLOC_005009过表达质粒并转染Eca109、Kyse170细胞,应用MTS法、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转染前后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迁移、侵袭、细胞周期与凋亡的变化。 结果: XLOC_005009 mRNA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0.06±0.06 vs 0.21±0.19,P〈0.05),且食管癌细胞XLOC_005009 mRNA表达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转染过表达质粒的Eca109和Kyse170细胞XLOC_005009基因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Eca109细胞: 039±0.17 vs0.02±0.00; Kyse170细胞: 0.35±0.08 vs 0.01±0.01, 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XLOC_005009基因过表达Eca109和Kyse170细胞增殖能力细胞显著减弱(P〈0.05);克隆形成率显著减少(P〈0.05);穿膜细胞数显著减少[Eca109细胞:(146.40±34.47) vs (193.00±26.33); Kyse170细胞: (157.80±32.51) vs (269.00±29.89),均P〈0.05];Eca109细胞迁移率无显著变化,Kyse170细胞迁移率明显减小(P〈0.05);S期细胞比例增加,细胞凋亡影响不明显。 结论: XLOC_005009低表达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XLOC_005009过表达可抑制食管癌细胞的体外增殖、侵袭与迁移能力。

DACT1基因不同区域异常甲基化对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708-715

摘要:目的: 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ncer,ESCC)组织标本及细胞株中β-环连蛋白抑制基因1 (di- shevelled-binding antagonist of beta-catenin 1,DACT1)CpG岛旁区域及转录起始点(transcription start site,TSS)区域的甲基化状 态,并进一步探讨DACT1基因两个不同区域甲基化状态对基因转录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CR, MSP)及RT-PCR的方法检测ESCC细胞株(TE1、TE13、T.Tn和Eca109)及河北省上消化道肿瘤高发区159例ESCC 患者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DACT1基因两个不同区域的甲基化状态及mRNA的表达情况。 结果: DACT1基因在4株ESCC细胞系中均呈弱表达或阴性表达。应用甲基化抑制剂5-Aza-Dc处理该细胞株后,DACT1 mRNA表达明显增强;同时,MSP检测结果 显示,此两区域的甲基化条带均明显减弱或消失;而应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TSA处理细胞株后,该基因在各细胞株中的表达无明显改变。DACT1 mRNA在ESCC组织中的表达较癌旁组织明显下调(P〈0.01),且与该基因TSS区域异常甲基化状态有关 (P〈0.01);DACT1基因CpG岛旁区域的甲基化频率在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均较高(P〉0.05),不具有肿瘤组织特异性,且对DACT1基因的转录抑制无明显影响(P〉0.05);生存分析显示,DACT1基因TSS区域的甲基化状态与ESCC癌患者的生存期相关(P〈0.01)。 结论: ESCC中DACT1基因TSS区域的异常高甲基化状态是引起其表达下调的机制之一,并有望作为ESCC患者预后的甲基化标志物。

GRHL3和c-Myc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716-720

摘要:目的 :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患者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GRHL3和c-Myc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行肿瘤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64例ESCC患者的肿瘤组织、癌旁组织,采用Real-time PCR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GRHL3和c-Myc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 。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ESCC组织中GRHL3 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阳性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2.85±2.83) vs ( 2.06±2.02),P〈0.01;81.30% vs 25.00%,P〈0.01],ESCC组织中c-Myc 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阳性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5.13±5.11) vs (2.03±2.00), P〈0.01;42.20% vs. 20.30%,P〈0.01]。ESCC组织中GRHL3 mRNA的表达与c-Myc mRNA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GRHL3蛋白表达和c-Myc蛋白表达也呈显著正相关(P〈0.01)。GRHL3蛋白表达和c-Myc蛋白表达与患者肿瘤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分化程度相关。 结论: ESCC患者肿瘤组织中GRHL3与c-Myc表达水平显著提高,两者表达呈正相关,且两者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可能是影响ESCC病理进程的重要因素。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基础研究
NKG2D配体RAE1ε ε对乳腺癌细胞4T1衍生MDSC功能的影响721-726

摘要:目的: 探讨表达小鼠NKG2D配体之一视黄酸早期转录因子1ε (retinoic acid early transcript 1ε,RAE1ε)的原B淋巴细胞BaF3对乳腺癌细胞株4T1成瘤小鼠来源的髓系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功能的影响。 方法: 以小鼠原B淋巴细胞株BaF3为基础,构建表达RAE1ε的BaF3-RAE1ε细胞以及表达空质粒的BaF3-mock对照细胞。通过4T1原位肿瘤模型诱导产生CD11b ^+ Gr^-1 ^+ MDSC,将BaF3-mock细胞和BaF3-RAE1ε细胞作为刺激细胞,分别与脾MDSC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MDSC表面CD40、CD80、F4/80、CD11c的表达和MDSC内活性氧(ROS)的水平;ELISA法检测共培养上清液IL-10、IL-4和IFN-γ的含量;Griess法检测共培养上清液一氮化氮(NO)的浓度。磁珠分选共培养体系中的MDSC,检测裂解后精氨酸酶的活性;另外,将分选后的MDSC与抗CD3/抗CD28抗体活化的脾细胞共培养,CFSE法检测活化的CD3 + CD8 + T细胞增殖情况。 结果 :成功获得4T1原位肿瘤模型来源的小鼠脾MDSC。与BaF3-mock细胞相比,BaF3-RAE1ε细胞刺激对MDSC分泌IL-4、IFN-γ、IL-10和NO的水平没有明显影响(P〉0.05);对MDSC表达CD40、CD80、F4/80、CD11c和ROS也没有显著影响(P〉0.05)。与BaF3-mock细胞相比,BaF3-RAE1ε细胞刺激显著提高MDSC的精氨酸酶活性(156.166±1.209 vs 110.135±7.356, P〈0.01),并明显增强MDSC对CD8 + 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结论 :RAE-1ε在体外增强4T1成瘤小鼠来源的MDSC的抑制功能.

727-732.长链非编码RNA FENDRR对宣威肺癌XWLC-05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727-732

摘要:目的:检测非编码RNAFENDRR长链在宣威肺腺癌XWLC-05株细胞与非小细胞肺癌 (NSCLC)A549株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 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FENDRR基因在XWLC-05与A549细胞中的表达;构建过表达pEX-3-FENDRR质粒并转染WLC-05细胞,慢病毒干扰LV3-FENDRR载体转染A549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转染后XWLC-05和A549细胞内FENDRR的表达;MTS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变化。 结果 :XWLC-05细胞中FENDRR基因表达明显较A549细胞低,成功提高转染pEX-3-FENDRR的XWLC-05细胞和降低转染LV3-FEN-DRR质粒的A549细胞中FENDRR mRN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FENDRR可明显抑制XWLC-05细胞增殖[ (1.23±0.13)vs(1.46±0.25),P〈0.05]并降低其迁移、侵袭能力(P〈0.05);干扰FENDRR表达,能够促进A549细胞增殖[ (0.85±0.02)vs(0.77±0.08),P〈 0.05]、迁移与侵袭能力(P〈0.05)。 结论 :lncRNA FENDRR表达下调与宣威肺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其在肿瘤恶性化过程中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与转移。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读者·作者·编者
凡临床试验都应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732-732

摘要: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nese Clinical Trial Register,chiCTR)为卫生部下属的国家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是世界卫生组织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协作网一级注册机构(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International Clinical Trial Registration Platform Primary Register,WHO ICTRP Primary Register),由卫生部中国循证医学中心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于2005年7月25日正式成立并运行。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基础研究
miR-133通过Notch1信号通路调控BCAR4对乳腺癌迁移和侵袭的影响733-741

摘要:目的:探讨微小核糖核酸-133 (miR-133)调控乳腺癌雌激素耐受基因4 (breast cancer anti-estrogen resistance 4, BCAR4)对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 采集2006年1至12月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手术切除治疗的80例乳腺癌患者的乳腺癌和相应癌旁组织。RT-PCR检测乳腺癌和癌旁组织BCAR4和miR-133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检测BCAR4和miR-133之间的关联;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沉默BCAR4或沉默BCAR4和miR-133后乳腺癌MCF-7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Notch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裸鼠皮下成瘤实验检测沉默BCAR4对MCF-7细胞成瘤能力的影响;生物统计学分析BCAR4表达和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生存率的关系。 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BCAR4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双荧光素酶实验显示BCAR4可以调控miR-133的表达;沉默BCAR4表达可以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沉默miR-133和BCAR4表达的MCF-7细胞的迁移率和穿膜细胞数显著高于仅沉默BCAR4表达的MCF-7细胞[迁移率92.31±8.64)% vs(52.61±5.12)%,P〈0.05;穿膜细胞数:(171.38±12.61) vs 8.54±3.29), P〈0.01],抑制miR-133可以逆转BCAR4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迁移、侵袭能力;沉默BCAR4组裸鼠成瘤的体积和质量都显著减小;沉默BCAR4的MCF-7细胞的Notch1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BCAR4表达与乳腺癌的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BCAR4高表达患者生存率较BCAR4低表达患者低。 结论: 乳腺癌MCF-7细胞的侵袭和迁移受到BCAR4和miR-133的双重调控,miR-133可能通过Notch1信号通路调节BCAR4对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可为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及乳腺癌耐药机制的研究提供思路。

miR-134-5p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742-747

摘要:目的:观察微小核糖核酸-134-5p (miR-134-5p)转染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验证其可能的分子机制。 方法:收集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肿瘤中心2016年5月至8月收治的8名宫颈癌患者肿瘤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 。 利用lipo-fectamine 2000将miR-134-5p mimics转染至宫颈癌Hela和SiHa细胞。采用MTT法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qRT-PCR检测宫颈癌组织和细胞miR-134-5p mRNA表达以及宫颈癌细胞EGFR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宫颈癌细胞EGF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 结果: 宫颈癌组织miR-134-5p mRNA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1)。和转染 miR-NC 的 Hela 和 SiHa 细胞比较,转染 miR-134-5pmimics 的宫颈癌 Hela 和 SiHa 细胞 miR-134-5pmRNA表达显著升高;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降低(转染第5天,Hela细胞:1.06±0.13 vs 1.32±0.07; SiHa细胞:1.12±0.10 vs 1.42±0.12,均P〈0.05);形成的集落数减少;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上升,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显著下降;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Hela细胞:(26.53±13.48)% vs(3.25±1.74) %; SiHa细胞: (30.49±12.04)% vs(5.10±2.86)%,均P〈0.05];EGFR mRNA和EGFR蛋白表达显著下调,其中EGFR mRNA,Hela细胞下调58%(P〈0.01),SiHa细胞下调41%(P〈0.05);EGFR下游靶蛋白p-AKT、p-ERK1/2和CyclinD1蛋白及pEGFR蛋白表达显著下调。 结论: miR-134-5p可显著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是通过抑制EGFR基因的表达,抑制EGFR通路的活化。

靶向肝癌的GPC3-CAR-T细胞的构建与功能鉴定748-755

摘要:目的:构建靶向GPC3阳性肝癌细胞的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modified T cell, CAR-Tcell],并评估其对GPC3阳性肝癌细胞的杀伤效能。 方法: 选择偏爱密码子技术改造基因序列,以增强CAR分子表达效率,设计靶向GPC3抗原的CAR分子基因并构建携带GPC3-CAR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pCDH-GPC3-CAR,感染T细胞;采用Westernblotting、流式细胞术、实时细胞监测和ELISA技术分别检测GPC3-CAR分子在CAR-T细胞的表达、慢病毒感染T细胞效率、GPC3-CAR-T细胞对GPC3阳性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和特异性。 结果: 双酶切pCDH-GPC3-CAR重组慢病毒质粒可见分子质量和GPC3-CAR分子一致的基因片段,成功构建pCDH-GPC3-CAR慢病毒质粒。约54.38%的GPC3-T细胞表达GPC3-CAR分子,称为GPC3-CAR-T细胞。GPC3-CAR-T细胞对GPC3阳性的肝癌细胞Huh-7比GPC3阴性的肝癌细胞SK-HEP-1具有更高效的杀伤能力(78.96±4.76)% vs (6.87±3.15)%,P〈0.01]。与GPC3阳性Huh-7肝癌细胞共培养的肝癌GPC3-CAR-T细胞分泌IFN-γ水平比Mock组高效[(21 371.4±1 808.3) vs (152.8±12.5) pg/ml,P〈0.01],这可能是其高效杀伤肝癌细胞的机制之一。 结论: 靶向肝癌的GPC3-CAR-T细胞具有高效分泌IFN-γ细胞因子并特异高效杀伤GPC3阳性肝癌细胞的能力,为进一步推进GPC3-CAR-T临床前和临床研究奠定基础。

黏蛋白1基因转染DC对乳腺癌细胞MCF-7裸鼠移植瘤的免疫抑制作用756-761

摘要:目的:探讨黏蛋白1 ( mucin 1, MUC1)基因转染DC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方法 :体外诱导培养健康成人DC,应用脂质体转染法将pcDNA3.1-MUC1转染DC,ELISA法检测转染后DC分泌细胞因子IL-12和TNF-α的能力,LDH释放法检测基因转染后DC诱导特异性CTL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杀伤活性。应用MUC1基因转染DC、空质粒转染DC、及生理盐水皮下注射治疗人乳腺癌MCF-7细胞裸鼠移植瘤,观测其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结果: 转染pcDNA3.1-MUC1 的DC分泌IL-12、TNF-α的能力较转染空质粒DC明显增强[IL-12: (202.52±29.61)vs(10.83±1.02)pg/ml; TNF-α: (349.07±79.42)vs(9.26±1.52)pg/ml, 均P〈0.01];转染pcDNA3.1-MUC1的DC诱导产生特异性CTL,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具有更明显的杀伤活性,效靶比为10∶1、5∶1和2.5∶1时的杀伤率分别达到56.2%、38.9%和25.8%, 显著高于对照组CTL(均P〈0.01)。MUC1基因转染DC对乳腺癌MCF-7裸鼠移植瘤生长抑制作用明显强于空质粒转染DC组(P〈0.05)。 结论 :MUC1基因转染DC可以诱导特异性CTL,对乳腺癌MCF-7细胞具有更强的抗肿瘤免疫效应。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读者·作者·编者
文稿中须写成斜体的外文字符761-761

摘要:在科技文稿中出现许多外文字符,它们有的是正体、有的是斜体。正体和斜体外文字符各有其特定含义和用法,切不可混淆使用。现根据有关标准和规则,把生物医学文稿中须要写成斜体的外文字符归纳为以下几类: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临床研究
PD-L1 基因3 ’ UTR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膀胱尿路上皮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762-766

摘要:目的:探讨免疫关卡点分子程序性死亡配体1 (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 PD-L1)基因3’端非翻译区(3’untranslatedregion, 3’UTR)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与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 BUC)发病风险及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PCR-LDR技术分别检测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住院手术治疗的 213 例 BUC 患者和 251 例同期健康体检者 PD-L1 基因 3’UTR 的 rs4143815 位点和rs2297136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采用卡方检验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基因型与BUC发病风险以及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结果 :BUC组PD-L1基因3’UTR的rs4143815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GG基因型个体发生BUC的风险是CC基因型的2.83倍(95%CI: 1.82~4.64, P〈0.01),携带G突变基因(CG/GG基因型)个体BUC发病风险是CC型基因个体的1.53倍95%CI:1.01~2.24, P〈0.01),同时BUC组rs4143815位点携带G突变基因频率与BUC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具有相关性(P〈0.05或P〈0.01);而在rs2297136位点,BUC组和对照组基因型分布频率无显著差异,CC、CT及TT基因型个体之间发生BUC的风险亦无显著差异(均〉0.05)。 结论 :PD-L1基因3’UTR的rs4143815位点SNP与BUC的发病风险和恶性进展可能具有相关性。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读者·作者·编者
文稿中统计学符号规范化书写的要求766-766

摘要:本刊严格遵守国家标准GB3358—93《统计学术语》的有关规定。为此,请作者书写统计学符号时注意以下要求:(1)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牙,不用大写X也不用Mean或M;(2)标准差用英文小写5,不用SD;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临床研究
鼻咽癌患者外周血共刺激分子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767-772

摘要:目的:检测鼻咽癌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分子1 (programmed death-1, PD-1)、刺激分子4-1BB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鼻咽癌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016年10至11月福建省肿瘤医院病理确诊的鼻咽癌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本院体检中心性别、年龄相近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细胞表面PD-1、4-1BB的表达情况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核磁共振扫描测量原发肿瘤体积。 结果: 鼻咽癌Ⅲ期患者外周血CD8 + T细胞比例明显低于Ⅳ期患者[(13.1±6.2)% vs (18.7±5.5)%,P〈0.05]。与对照组相比,CD4 + T细胞上PD-1阳性表达率显著上调[(8.7±6.5 ) % vs (3.87±3.0)%,P〈0.05]。鼻咽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PD-1、4-1BB分子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肿瘤负荷、性别及年龄无显著相关(P〉0.05)。 结论: 鼻咽癌患者外周血PD-1和4-1BB两种共刺激分子在患者体内肿瘤免疫逃逸中可能存在协同效应。联合干预这两种共刺激分子的信号通路可能具有更高效持久的抗肿瘤效应,可为鼻咽癌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读者·作者·编者
文稿中数字用法的要求772-772

摘要:本刊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文稿中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1)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间、时刻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如20世纪90年代、2006.02。15、5h、30min、30s、14:36:08等;年份不能用简称,“1998年”不能写作“98年”。(2)物理量量值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临床研究
lncRNARP5-1185K9.17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773-777

摘要:目的:探讨lncRNARP5-1185K9.17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 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17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lncRNA RP5-1185K9.17的表达;使用Chi-Square检验、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别分析lncRNARP5-1185K9.17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生存时间及预后的关系和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因素。 结果: lncRNA RP5-1185K9.17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较癌旁正常组织增高[(结肠癌: 6.850±0.420;直肠癌: 7.180±0.380) vs (癌旁组织:1.080±0.220;正常组织:0.980±0.140),P〈0.01],lncRNARP5-1185K9.17的表达与疾病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肿瘤分化和血清CEA水平及生存状态显著相关(均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部位无显著关系(均P〉0.05);lncRNARP5-1185K9.17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OS)时间及无进展生存(PFS)时间均较低表达患者明显缩短[OS:(25.45±4.28)月vs (42.69±3.72)月; PFS:(13.88±2.97)月vs (26.65±5.33)个月均〈0.01];lncRNA RP5-1185K9.17的表达、远处转移,临床分期和血清CEA水平是结直肠癌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均P〈0.05)。 结论 :lncRNA RP5-1185K9.17可能参与调节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可作为潜在的结直肠诊断和预后分子标志物。

lncRNAAK093987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778-783

摘要: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AK093987(lncRNA AK093987)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四川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结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和15例先天性巨结肠和各种原因结肠破裂穿孔、肠扭转、嵌顿疝患者的正常结肠组织。通过Real-time PCR法检测lncRNAAK093987在65例结肠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及结肠癌细胞中的表达,CCK8法检测转染siRNAAK093987下调lncRNAAK093987表达的结肠癌LoVo细胞的增殖。采用Chi-Square检验和Kaplan-Meier法分别分析ncRNAAK093987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生存时间和预后的关系。Cox回归分析影响结肠癌患者DFS和OS的因素。 结果: ncRNAAK093987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结肠组织(7.125±1.398 vs 1.058±0.070、1.092±0.049,均P〈0.01)。下调ncRNAAK093987表达的结肠癌LoVo细胞增殖显著降低(P〈0.05)。lncRNAAK093987的表达与疾病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肿瘤分化、血清CEA水平和生存状态明显相关(均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部位无显著相关(均P〉0.05);高表达lncRNAAK093987患者的中位DFS和OS均较低表达者明显缩短[DFS:(13.00±1.49) vs (27.01±1.87)个月;OS: (27.00±3.32) vs (43.72±3.08)个月,均P〈0.01];lncRNAAK093987的表达、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是结肠癌独立的预后因素(P〈0.05)。此外,下调lncRNAAK093987的表达能够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结论: ln-cRNAAK093987参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lncRNAAK093987的表达与疾病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肿瘤分化、血清CEA水平和患者生存状态有关,可作为潜在的结肠癌诊断和预后评估的分子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