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Biotherapy

  • 31-1725/R 国内刊号
  • 1007-385X 国际刊号
  • 1.2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是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协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4年创刊,目前已被CA 化学文摘(美)、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肿瘤生物治疗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家论坛、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综述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 2017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院士论坛
携手同进 共创中国肿瘤生物治疗的美好未来——《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月刊发刊辞1-1

摘要:二十年前,《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创刊之时,肿瘤生物治疗在中国尚处萌芽状态。二十年来,随着生物医学研究和应用的发展,肿瘤生物治疗也出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可以说基础研究遍地开花,临床试验层出不穷,产品应用效果突出,生物治疗成为肿瘤治疗的手段之一得以推广并造福人类。特别是2013年Science杂志将肿瘤免疫治疗列为年度科学研究重大突破之首以来,肿瘤生物治疗的发展形势可谓如火如荼,蒸蒸日上。在此创新发明隆隆向前的大势下,我国肿瘤生物治疗界的同仁们既抓住了机遇,也总结了经验,我国肿瘤生物治疗呈现出规范发展、创新发展的新局面。

准确把握肿瘤免疫治疗发展趋势,促进我国肿瘤免疫治疗规范健康发展2-5

摘要:从肿瘤免疫概念的提出到肿瘤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经历了近百年的积累与沉淀,肿瘤免疫治疗终于从辅助性肿瘤治疗方式发展为目前公认的最有潜力治愈恶性肿瘤的手段。自2011年开始,多种免疫检测点阻断剂和靶向性免疫细胞药物在多种恶性肿瘤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极大地推动了肿瘤免疫治疗的临床前研究和临床应用。笔者通过对世界以及中国的肿瘤免疫治疗现状分析,简要论述了肿瘤免疫治疗发展趋势、面对的问题和相应的应对措施。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专家论坛
CAR-T细胞在肿瘤治疗中的机遇与挑战6-11

摘要:近年来,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T(CAR-T)细胞作为“活的药物”在血液肿瘤治疗中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效果,成为肿瘤治疗新的发展方向,得到了医学界广泛的认可。纵观免疫细胞治疗技术的发展历程,任何一项新的治疗手段从实验室到临床应用都需要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CAR-T细胞治疗技术同样如此。虽然它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中显示出前所未有的疗效,如对晚期复发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的完全缓解(CR)可达到90%,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和部分B细胞淋巴瘤的CR达到50%以上,但目前CAR-T细胞疗法在血液肿瘤的治疗过程中尚存在脱靶效应、毒副作用、体内持续时间短、复发率高等问题;在CAR—T细胞治疗实体瘤方面,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证实,但疗效还有待提高。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总结出提高CAR—T细胞治疗效果的六大策略:(1)克服患者本身T细胞的缺陷;(2)选择CAR.T细胞的最佳培养条件;(3)制定靶细胞刺激的最佳方案;(4)确定化疗预处理的方案;(5)实现CAR的人源化;(6)加强共刺激信号的组合。本文对近年来CAR-T细胞治疗技术的研究进展及该领域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作一分析与展望。

CD19-CAR—T细胞治疗难治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研究进展12-17

摘要:难治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预后差,生存期短,其治疗已成为国际难题。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T(chimericantigenreceptor gene-modifiedT,CAR—T)细胞是目前最具应用前景的靶向免疫治疗,靶向CDl9的CAR—T细胞(CD19-CAR-T)治疗儿童及成人难治复发性ALL的完全缓解率(complete remission,CR)可达90%以上,疗效远高于化疗。然而,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CRS)、严重神经毒性(serious neurotoxicity,SNT)、脱靶效应以及疾病复发等严重限制了CAR-T细胞的进一步临床应用。本文主要阐述CAR—T细胞的制备技术、预处理方案、细胞输注剂量及各种并发症防治策略等最新研究进展。

第二代CD19-CAR-T细胞治疗难治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经验及问题18-21

摘要:为了探索抗CD19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T(CD19-CAR-T)细胞治疗难治、复发的B急性淋巴白血病(B-acutelym—phoblasti cleukemia,B-ALL)安全有效的细胞剂量、毒副作用及其处理方法,2015年7月12日至2016年11月20日,笔者团队采用CD19-CAR—T细胞治疗了64例难治复发B-ALL患者。其中55例为原发耐药或难治性血液学复发患者,9例为FCM确认的难治性微小残留白血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阳性B—ALL患者。在治疗工作早期,2例死于治疗后相关并发症(treatment related motality,TRM),疗效不可评估,4例未获得完全缓解(NR)。以后通过调整人组标准及回输细胞数,近期连续33例患者均获得完全缓解(CR),或达到CR但血液细胞计数未正常(CR incomplete,Cri),无1例死亡。CDl9一CAR-T细胞治疗达CR后,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者80%以上持续FCM-MRD阴性至观察结束,该疗效与第1次CR期(CRl)接受移植者相同;未移植者绝大多数在CR后1年内再次复发。治疗过程中,及时稳妥地处理好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ytokine releasing syndrome,CRS)及各种引起复发的因素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CD19-CAR-T细胞治疗技术的产业化前景22-29

摘要: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gene-modified T,CAR-T)细胞治疗技术自从2010年以来在临床上不断取得突破,特别是靶向CD19 分子在针对难治、复发的B细胞来源的血液肿瘤(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上,获得了传统疗法无法达到的临床疗效,成为当下肿瘤免疫治疗中最为引人关注的领域。不过CAR-T细胞技术在治疗中不断出现的高复发率、毒副作用及CAR-T细胞高昂的制备成本都为这一技术的产业化前景带来了不确定性。本文总结了目前国际上CAR-T细胞治疗技术领军企业的发展现状,就该技术产业化发展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展望该产业的发展趋势和产业化前景。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研究快报
对羟基桂皮醛诱导食管癌TE-13细胞分化及其作用机制30-37

摘要:目的:探讨木鳖子单体化合物对羟基桂皮醛(p-hydroxylcinnamaldehyde,CMSP)对食管癌细胞株TE-13的分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质量浓度为10、20、40 μg/ml的 CMSP处理TE-13细胞对该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用吉姆萨染色、电镜观察TE-13细胞形态学改变,Real-time PCR和ELISA方法检测TE-13细胞中肿瘤相关抗原CEA和SCC的表达,用克隆集落形成实验、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不同质量浓度CMSP对TE-13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CMSP(20 μg/ml)对TE-13细胞中MAPK通路中各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 CMSP可抑制食管癌Kyse30、TE-13、Eca109和Kyse180细胞的增殖/[(1.6±0.2)×104 vs (3.8±0.3)×104、(1.7±0.3)×104 vs (4.5±0.4)×104、 (2.5±0.1)×104 vs (4.0±0.4)×104、(1.5±0.1)×104 vs (2.5±0.3)×104个细胞, 均P〈0.01/],而对人食管上皮细胞无明显作用(P〉005)。CMSP处理TE-13细胞后:(1) 随CMSP质量浓度(10 、20 、40 μg/ml)和处理时间的增加(24、48、72 h),G0/G1期细胞数量均增加、S期细胞数量减少(P〈0.01或 P〈0.05),但细胞凋亡率无明显变化(P〉0.05);(2) 细胞出现典型分枝状突起,且随CMSP质量浓度增加更显著(P〈0.05);(3)CEA和SCC水平显著降低(P〈0.01);(4)抑制TE-13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诱导细胞分化;(5)p-P38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1),而p-ERK、p-SPKA/JNK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 CMSP抑制食管癌TE-13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分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MAPK信号通路中p-P38和下调p-ERK、p-SPKA/JNK有关。

抑制DNA拓扑异构酶I可抑制炎性基因的表达并保护机体免受炎症损伤37-37

摘要:固有免疫反应是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线。机体感染病原微生物后,有许多基因的转录和表达异常与过度炎症导致的组织损伤相关。来自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Marazzi研究团队在对DNA拓扑异构酶I(DNA topoisomerase I,TopI)的研究中发现,TopI能够在病原微生物感染后特异地上调RNA聚合酶Ⅱ的转录活性,从而引起过度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基础研究
TLR1/2信号促CD8+T细胞功能及其机制38-42

摘要:目的:探讨Toll 受体1/2(Toll like receptor 1/2, TLR1/2)信号对荷瘤小鼠来源的CD8+T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利用小鼠Lewis肺癌细胞株3LL建立小鼠肺癌荷瘤模型,MACS分选小鼠脾CD8+T细胞;体外经PBS或TLR1/2激动剂BLP刺激后,Real-time PCR和流式细胞术分别从基因和蛋白水平检测CD8+T细胞的TLR分子表达;用ELISA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经PBS或BLP刺激后的CD8+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和增殖的能力,并用关键信号分子抑制剂分析可能的分子机制。结果:与PBS对照组相比,TLR1/2激动剂BLP不但有效上调荷瘤机体CD8+T细胞TLR1和TLR2分子的基因水平/[TLR1:(0.353±0.015) vs (0101±0.017),P〈0.01;TLR2:(0.232±0.031) vs (0.080±0.004),P〈0.05/]及蛋白水平(P〈0.05),而且显著促进CD8+T细胞分泌功能性细胞因子/[IFN-γ:(2 375±305) vs (850±50),P〈0.05;IL-2:(1 600±200) vs (350±50),P〈0.05/]和增殖的能力(P〈0.05),这一效应依赖于NF-κB和P38通路。结论: TLR1/2信号直接作用于荷瘤小鼠的CD8+T细胞并促进其功能,该研究既丰富了TLR的作用范围,也为基于TLR激动剂的肿瘤生物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miR-765靶向Ⅱ型多磷酸肌醇4-磷酸酶调控肝细胞癌细胞的增殖43-47

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miR)-765对Ⅱ型多磷酸肌醇4-磷酸酶(inositol polyphosphate 4-phosphatase type Ⅱ,INPP4B)调控及其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8例HCC组织和癌旁组织以及8组HCC细胞株中的miR-765的表达水平;MTT法检测过表达miR-765对HCC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INPP4B的3′-UTR报告基因,分析miR-765对INPP4B的调控作用,然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过表达和沉默miR-765对INPP4B蛋白表达的影响;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探讨特异性抑制INPP4B对HCC细胞株增殖的影响。结果: 在HCC癌组织以及HCC细胞株中高表达miR-765(P〈0.05)。转染miR-765促进HCC细胞的增殖/[(3.78±1.25) vs (2.06±0.47),P〈0.05/]。miR-765能够显著下调INPP4B的3′-UTR报告基因的荧光表达/[(0.42±001) vs (1.01±0.01),P〈0.05/],显著上调INPP4B蛋白的表达/[(0.92±0.04) vs (0.42±0.02)、(0.62±0.03),P〈0.05/]。特异性抑制INPP4B后明显促进HCC细胞的增殖/[(238.0±1.73) vs (66.33±5.04),P〈0.05/]。结论:miR-765通过调控INPP4B的表达来促进HCC细胞的增殖。

参考文献题名后应标注文献类型和文献载体标识代码47-47

摘要:本刊参考文献按照国家标准GB/T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要求进行著录。该国家标准要求,每条文献的题名后都应标上[文献类型标识代码]或[文献类型标识代码/文献载体标识代码]。对纸质文献,如为期刊中析出文献,题名后应标上[J];如为专著中析出文献,题名后应标上[M]。对电子资源类文献,如为网络期刊析出文献,题名后须标上[J/OL];如为网络专著中析出文献,题名后须标上[M/OL]。常用文献类型标识和电子文献载体标识代码见表1。

沉默FOXQ1基因抑制肝细胞癌SMMC-7721细胞迁移侵袭能力48-52

摘要:目的:探讨沉默叉头框蛋白Q1(forkhead box Q1,FOXQ1)基因后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SMMC-7721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制备FOXQ1-shRNA、NC-shRNA重组慢病毒,将其感染到SMMC-7721细胞中;实验设干扰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利用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SMMC-7721细胞中FOXQ1、MMP-2和MMP-9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随着肝癌SMMC-7721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的增强,FOXQ1的表达逐渐增加;干扰组较阴性对照组与空白组FOXQ1表达水平降低/[(0.34±0.03)vs(0.89±007)和(0.84±0.05),P〈0.05/];沉默FOXQ1基因后,SMMC-7721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显著下降/[(9.67±1.15) vs (25.67±208)和(27.33±2.52),P〈0.05/],MMP-2与MMP-9表达水平下降/[MMP-2:(0.35±0.04) vs (0.61±0.05)和(065±008);MMP-9: (0.40±0.05) vs (0.73±0.07)和(0.77±0.06),均P〈0.05/]。结论: 沉默FOXQ1基因的表达能够抑制肝癌SMMC-7721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MMP-2与MMP-9的表达下调有关。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临床研究
脐带血和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来源CIK细胞PD-1表达及对MCF-7细胞杀伤53-57

摘要:目的:探讨脐带血和乳腺癌患者外周静脉血来源的CIK细胞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的表达及其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采集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解放军第105医院住院的健康产妇脐带血和乳腺癌患者外周静脉血各5例,分离PBMC,体外培养、扩增CIK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时间节点两种来源的CIK细胞PD-1表达情况,分别取培养第7、14、21、28天的CIK细胞与MCF-7细胞共培养,细胞计数(CCK-8)法测定CIK细胞对MCF-7细胞的杀伤率, 吖啶橙-溴化乙啶双染(AOEB)法观察共培养后CIK细胞凋亡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CIK细胞凋亡率。结果: 随着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脐带血和乳腺癌患者静脉血来源的CIK细胞PD-1表达率均逐渐上升,第14天时脐带血组CIK细胞PD-1表达率低于乳腺癌组/[(38.42±4.76)% vs (50.54±3.50)%,P〈0.05/],至第21天后两组PD-1表达率均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第7、14、21、28天两组CIK细胞对MCF-7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18.54±354)%和(21.74±427)%、(71.86±16.86)% 和(58.78±24.25)%、(44.32±26.87)%和(43.96±26.04)%、(43.24± 24.27)%和(40.28±23.69)%,以培养第14天的脐带血来源的CIK细胞的杀伤活性最强(P〈0.05)。分析发现,两种来源的CIK细胞PD-1表达水平与CIK细胞的凋亡率呈正相关(r=0.971,r=0.900, 均P〈0.01),与杀伤率呈负相关(r=-0.865,r=-0.885, 均P〈0.01)。结论: 活化的CIK细胞表面高表达PD-1,脐带血较乳腺癌患者静脉血来源的CIK细胞表面PD-1水平低;培养第14天的CIK细胞凋亡率均较低,其杀伤能力更强。

文稿中统计学符号规范化书写的要求57-57

摘要:本刊严格遵守国家标准GB/T3358—2009(统计学词汇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为此,请作者书写统计学符号时注意以下要求:(1)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不用大写X,也不用Mean或M;(2)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不用SD;

P53通过促进miR-145的表达抑制肺腺癌A549细胞的干细胞特性58-63

摘要:目的: 探讨P53 抑制肺腺癌A549细胞干细胞特性及其机制。方法: 收集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解放军第85医院胸外科手术切除的30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 NSCLC)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Real-time PCR检测NSCL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iR-145的表达。构建人P53 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P53)和突变载体/[pcDNA3.1-P53 R273H(CGT-CAT)/],设计靶向P53基因的siRNA,分别转染A549细胞;细胞分为对照转染组(Vector或NC-siRNA)和实验组(Flag-P53或P53-siRNA);Western blotting检测P53蛋白过表达和干扰效率,Real-time PCR检测OCT4和miR-145的表达,荧光双报告基因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证实A549细胞中干细胞多能性调节基因(OCT4)为miR-145的靶标分子。结果: NSCLC组织中miR-145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2.31±0.13) vs (3.51±0.27),P〈0.01/];P53明显促进A549细胞中miR-145的表达/[(1.84±0.14) vs (1.00±0.00),P〈0.01/];miR-145 mimics显著抑制A549细胞中pGL3-OCT4-3′-UTR活性(P〈0.01)和OCT4蛋白表达水平(P〈0.05),而转染miR-145抑制剂可进一步增加OCT4表达水平,且逆转P53对A549细胞的干细胞特性的抑制作用。结论:P53通过促进miR-145表达下调OCT4表达,进而明显抑制A549细胞的干细胞特性,该结果为肺腺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途径。

文稿中计量单位使用的要求63-63

摘要:本刊严格执行国务院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全面贯彻国家标准GB3100—3102—1993((量和单位》的规定,正确使用量和单位的名称和符号。

DC-CIK细胞治疗晚期转移性鼻咽癌的疗效64-67

摘要:目的:评价DC-CIK细胞治疗晚期转移性鼻咽癌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5年6月解放军第八一医院肿瘤生物治疗科行DC-CIK细胞治疗的29例晚期转移性鼻咽癌患者。观察DC-CIK细胞治疗前后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EB病毒VCA-IgA抗体水平和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29例鼻咽癌患者经DC-CIK细胞治疗后客观缓解率为0,疾病控制率为65.5%,中位生存时间为42个月,14年生存率都为68.0%,无严重不良反应。治疗后29例患者的外周血EB病毒VCA-IgA抗体显著低于治疗前/[(30.88±3.91)U/ml vs (49.86±5.02) U/ml, P〈0.05)/]。经细胞治疗后CD8+ T细胞显著上升(P〈0.05)、CD4+/ CD8+ T细胞比值显著下降(P〈0.05)。结论:DC-CIK细胞治疗转移性鼻咽癌安全、可行,能产生一定的临床获益。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转化医学
以WT1为靶点的恶性肿瘤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的临床转化研究进展68-72

摘要:恶性肿瘤的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是针对肿瘤细胞相关的抗原靶点,设计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从而定向杀灭肿瘤细胞的方法。成肾细胞瘤1(nephroblastoma or Wilm’s tumor 1,WT1)是2009年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NCI)评估所得的最佳恶性肿瘤抗原。目前,国际上已有多个以WT1为靶点的恶性肿瘤的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项目进入了临床转化研究阶段,主要包括多肽疫苗、DC疫苗和T细胞产品三类,其中galinpepimut-S、WT-4869、Vaccell等疫苗均能使恶性肿瘤患者的总生存期大大延长,同时安全性良好。因此以WT1为靶点的恶性肿瘤的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一个有前景的发展方向。本文从WT1多肽疫苗、DC疫苗及T细胞产品三个方面介绍近年来国内外临床转化研究的进展。